李清照永遇乐_第1页
李清照永遇乐_第2页
李清照永遇乐_第3页
李清照永遇乐_第4页
李清照永遇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落日熔金]1一、背景知识:1、关于词

词:诗歌的一种,是适应乐曲歌唱的需要而产生的。有比较严格的曲调和声律。词都有词牌名,“虞美人”就是词牌名。起初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两宋空前繁盛。词有很多别称,如

"

长短句

"

、"

诗余

"

、"

"

"

曲子词

"

"

曲词

"

"

乐府

"

"

乐章

"

"

歌词

"

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

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字至

90

字)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

单词

,二段的叫

双调

,三段的叫

三叠

,四段的叫

四叠

。21、关于词词的段落叫

,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

过片

。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

换头

过变

。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

填词

依声填词

,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

自度曲

。词常见

的分别,

即小令,

是正歌之前引,

又称

近拍

,相当于

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

"

词为艳科

"

"诗庄而词媚

"

,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

"

以诗为词

"

"

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

,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

"

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

,格调高昂、取材广泛。3永遇乐词牌双调一百零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南宋陈允平始用平韵。又名《消息》。此词的韵脚是:六语;可“六语七虞/六御七遇”通押。(○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42、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家庭教育良好,学术、创作气氛浓厚。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是散文家、学者,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知书能文。她十八岁结婚。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1127年靖康之变造成她后半生的不幸,丈夫病死、典籍散失,在辗转漂流、孤苦寂寞中度过晚年。52、作者生平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发现李并没有预想中的家财,而李也发现张的虚情假意,甚至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狱卒,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63、李清照的创作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词风清丽婉转;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南渡后词的风格,从清俊旷逸变为苍凉沉郁,沉哀凄苦。多寓故国黍离之悲,给辛弃疾、陆游等人以深刻影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令慢均工,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形成“易安体”。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7李清照的前期词8李清照的前期词9李清照的前期词(一剪梅)10李清照的前期词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1李清照的后期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24、本词的创作背景

1127年金人入侵毁了李清照静谧幽静的书斋和高洁平静的学者生活,李清照夫妇从北方逃往江南。途中夫妻俩花费无数心血才搜集整理起来的金石书画毁失殆尽。到江南不久,丈夫由于惊吓悲伤过度而病逝。从此李清照成了一个因国破家亡而孤苦无依的寡妇。国破、家毁、夫死,只身奔亡、颠沛流离。在民族沦亡的大灾难中,她倍受磨难与打击,经历了一连串不幸的变故,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过着贫困凄苦的生活,直至寂寞的离开人间。因此,李清照晚景十分凄苦。其词更为无边的痛苦和深刻的忧郁。

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是后期词作代表作之一。13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14

本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今昔苦乐不同的情景,表达忧时伤世怀念故国的情思。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如此气候,预示当晚的灯节将有一番热闹场面。但下面一句陡转,“人在何处”,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叹息,包含着词人抚今追昔的意念活动,也是全词情感的基调。景色虽好,可我究竟在什么地方?自己的丈夫、中原的父老、半壁江山又在何处?实在是无比伤恸的悲叹。15

“元宵佳节”三句又一波折,元宵佳节日暮时分的“融和”景象,插入“岂无风雨”之语,仿佛是无端忧虑,正表现出作者多年来颠沛流离饱经折磨的特殊心境,也为下文不应邀出去做铺垫。16

下片以细致的笔墨转写当年青春少女着意穿着打扮,青春活力的心境和情景,也通过这个侧面追忆当时汴京热闹繁荣的景象。以下再次陡转,写如今年少不再,蓬头垢面无心打扮的情形,与往昔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反映出南渡前后词人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情思念。

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17

全词在艺术上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并有意地将当时的口语与精致的文学语言交错融合,形成一种文白相济、雅俗共赏的风格。18二、作品内容解读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但作者的不幸和痛苦,完全是时代动乱造成的。词中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的悲剧间接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剧。19三、作品分析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称为“易安体”,本词即体现出易安体的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如本词中,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全词感情深沉真挚。20三、作品分析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达到俗中见雅,雅中不避俗,雅俗相揉的高度。前人评曰:“以故为新,易安得之”。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如本诗开头的对句可见书面语的工致,“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二句,也颇有气象。

“记得偏重三五”、“簇带争济楚”、“怕见夜间出去”、“如今憔悴,风鬟霜鬓”,则不避方言俗语,平淡却入律,通俗非庸陋,这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21三、作品分析此外,本词的艺术特色与李清照的沧桑之感相对应,运用今昔对比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与昔、盛与衰的鲜明对比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将半世飘零、身老他乡的满腹辛酸,以及对故国沦亡的哀伤和沉痛悲戚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婉转、回肠荡气。22集评刘辰翁《须溪词》之《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23集评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24集评吴瞿安(梅)先生在《词学通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