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总复习PAGEPAGE13路在脚下,勇往直前,就会看到成功。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服饰的变化史料实证★★★2018浙江4月选考,9,2分社会习俗的变化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31,10分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交通工具的演进历史解释★★★2018浙江11月选考,15,2分交通工具的演进历史解释2018浙江4月选考,15,2分通信工具的发展历史解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①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②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2018浙江4月选考,28,2分电影的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28,2分报刊的发展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常考专题,要引起足够重视。从试题考查内容角度来看,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如近代服饰变化的趋势、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演进及其反映的历史特征、近代报刊的发展情况等,主要从某一历史现象入手,分析其本质及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从学科素养考查角度来看,着重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复习时需要特别注意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社会生活变迁所反映的内在历史原因,同时应注意融合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及人物史的部分内容,整体把握近代社会的全貌。【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9浙江丽水一模,11)据载,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这说明()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C.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D.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答案C2.(2018浙江金华十校期末,10)1897年《申报》载:“梨园竞尚时调,闺阁均效时装,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头易面……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街市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上海物质生活变迁速度不断加快C.维新思想深刻影响上海消费观念D.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需求答案B3.(2018浙江温州九校第一次联考,12)20世纪30年代,“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也有着短大衣的),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是()A.全盘西化B.中西合璧C.官方主导D.新旧杂陈答案D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2019浙江丽水一模,8)1876年看似平凡,但在这一年的1月21日,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正式赴英就任;4月,左宗棠率军攻入新疆。下列现象在这一年也已发生的是()A.北京领事用电话与总理衙门官员沟通B.上海轮船招商局船队活跃于主要港口C.“大清邮政局”递送员派送报纸D.清政府正在全国各地自办有线电报答案B2.(2019浙江丽衢湖三市期末,15)20世纪50年代,时值抗美援朝,在华的苏联专家向中国政府提出基于国防需要,应及早筹建地下铁道,地下铁道最早建于()A.沈阳B.天津C.上海D.北京答案D3.(2018浙江“五校联考”,8)历史学家白寿彝在其1937年出版的著作中论述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时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交通事业之进步”趋势的是()A.政府政策的扶持B.牵引动力的演进C.公共交通的普及D.民航事业的起步答案B考点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2.(2018浙江十校联盟3月选考模拟,28)中外报刊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报刊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促进了政治思想、工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传播,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办报先例B.《中外纪闻》编译西方书报,宣扬“中体西用”C.《民报》宣传中国同盟会的民主共和革命思想D.《火星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革命思想答案B探史料提能力探究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呈现史料1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①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史料2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②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读史指导教你读史史料1:该史料以省略号分层,从建筑、城市发展、宗教、饮食服饰等方面指出了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史料2:重点介绍了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信息解读关键释义史料1: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①表明上海是近代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史料2:描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20世纪初中国人推崇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②表明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史料认识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打上了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烙印。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逐步推进的态势。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史料应用1.据史料1,归纳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思路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史料1信息进行解读,概括表现时要全面。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表现:建筑出现了西式楼房;上海在经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近代化程度较高,上海俨然是西化城市;饮食、服装呈现西化趋势。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最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2.据史料2,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分析其原因。思路分析根据史料2信息,从具体活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概括新气象。原因要从政治、思想、社会群体、社会心理等方面分析。答案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思路分析根据两则史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习俗变化本身的特征、推动变化的相关因素等方面概括。答案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社会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2.(2018浙江11月选考,15,2分)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A.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答案D3.(2018浙江4月选考,9,2分)《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A4.(2018浙江4月选考,15,2分)“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D5.(2018浙江4月选考,28,2分)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50、60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6.(2017浙江11月选考,12,2分)右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答案C7.(2017浙江11月选考,28,2分)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答案B8.(2017浙江4月选考,9,2分)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9.(2016浙江10月选考,10,2分)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答案C10.(2016浙江10月选考,11,2分)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答案A11.(2016浙江4月选考,10,2分)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C12.(2015浙江10月选考,16,2分)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13.(2017浙江11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答案(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C2.(2019海南单科,9,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答案B3.(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4.(2017课标Ⅲ,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5.(2016天津文综,5,4分)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C6.(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故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7课标Ⅱ,29,4分)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2.(2016江苏学考,9,2分)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答案D3.(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4.(2015课标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点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0届浙江嘉兴9月测试,6)“查俄国海线可达上海,旱线可达恰克图,其消息灵捷极矣。即如曾纪泽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是上海至京仅二千数百里,较之俄国至上海数万里,消息反迟十倍。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这说明()A.外交和军事合力收回伊犁B.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C.收复新疆加速了电报铺设D.电报铺设在中国各地受阻答案B2.(2020届浙江宁波模拟,5)《点石斋画报》(1884年创刊,1898年停刊)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新闻画报。其中有一幅题为《飞舟穷北》的画(如右图),配文曰:“美国……有名匠造飞舟一艘,多其帆,如鸟革状。能载二百人凌空使驭,将往穷北极,以广眼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详实地报道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B.此刊应与《民报》同时在市面流通C.传播新知是这一类刊物的首要特征D.表达了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向往答案D3.(2020届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期中,6)1906年上海某报刊评论说:“今日若救其弊,未尝不可变通,求不越伦理之大闲,而能增家庭之幸福者,亦自有法在。例如日本之结婚,两意相投,仍须受命于父母,必得父母之同意,我中国即大可仿效。”这一主张()A.反映了婚姻自由已成为时代风尚B.仿效日本成为习俗变革主流C.有助于缓和新旧婚姻观念的冲突D.宣传婚礼应由繁琐走向简约答案C4.(2020届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9)下表是小明亲历某次婚礼的实况记录表,下列6处标记记录中错误的有()1925年上海婚礼实况(新郎和新娘身份:留洋归来的新青年)项目内容新郎新娘服饰新郎①白色西装,新娘西式白色婚纱和高跟鞋乘坐的交通工具新郎新娘:汽车。来宾:②公共汽车、③有轨电车、④地铁、自行车来宾得到婚礼消息的途径电报、电话、⑤电视转播来宾穿着男宾: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女宾:⑥改良旗袍、西式裙装、上衣下裙年纪大的女宾裹脚,年轻女宾穿高跟鞋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B5.(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12)“铜线之害不可枚举,臣仅就其最大者言之。……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材料所针对的该项技术在中国创办于()A.1872年B.1877年C.1882年D.1906年答案B6.(2019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11)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刚开始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了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A.封建等级观念已破除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C.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D.贫富差异日益缩小答案C7.(2019浙江Z20联盟联考,11)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运动萌秀之际,妇女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翁姑虐待者,时有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难放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8.(20195·3原创题)1925—1935年间,中国女性新式旗袍的兴起及其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这些变化()A.反映了女性服饰仍处模仿状态B.宣扬了五四运动追求男女平等的理念C.制约了旗袍由城市向乡村推广D.顺应了女性群体自身审美观念的变化答案D9.(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1)右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于1931年的漫画《废历新年的学生》。作者旨在说明中国近代()A.服饰变迁中的中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航空大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阿坝市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乐山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3月6、7日周考第二次周练化学试题含解析
- 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水文与水文地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开封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三生物试题周练4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三中学等校初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DB15T 417-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青年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 工厂轨道施工方案
- 电动葫芦的安全操作措施
-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表(建筑专业)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 江铃系列维修手册
- 造价咨询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 中国文化科举制度的等级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多发性骨髓瘤NCCN患者指南中文版2022
- GB/T 13441.4-2012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4部分:振动和旋转运动对固定导轨运输系统中的乘客及乘务员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 中绿的制度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