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1页
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2页
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3页
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4页
浅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115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1总则1.0.1为确保居民差不多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都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操纵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表1.0.3居住区分级操纵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1.0.3a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依照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差不多原则:符合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所在都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基纳入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治理要求,制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制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治理及分期实施制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1.0.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代号2.0.1都市居住区一般称都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都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0.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都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差不多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0.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0.4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2.0.5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2.0.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共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2.0.7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2.0.8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都市中通常与都市支路同级。2.0.9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2.0.10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2.0.11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2.0.12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2.0.13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2.0.14其它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2.0.15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2.0.16道路红线都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操纵线。2.0.17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操纵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操纵线。2.0.18日照间距系数依照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0.19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2.0.20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2.0.2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0.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0.23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2.0.24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2.0.25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2.0.2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折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2.0.27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HA)。2.0.28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HA)2.0.29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2.0.30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2.0.31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2.0.32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2.0.32a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2.0.32b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2.0.3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2.0.34(取消该条)2.0.35(取消该条)3用地与建筑3.0.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其各类、项用地名称可采纳本规范第2章规定的代号标志。3.0.2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5条的要求。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它用地不参与平衡;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2的规定。表3.0.2居住区用地平衡操纵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3.0.3人均居住区用地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3规定。表3.0.3人均居住区用地操纵指标(m2/人)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Ⅵ、ⅦⅢ、ⅤⅣ居住区低层33~4730~4328~40多层20~2819~2718~25多层、高层17~2617~2617~26小区低层30~4328~4026~37多层20~2819~2618~25中高层17~2415~2214~20高层10~1510~1510~15组团低层25~3523~3221~30多层16~2315~2214~20中高层14~2013~1812~16高层8~118~118~11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3.0.4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份;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治理;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位停放,制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取消该款)4.0.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幸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4.0.3便于寻访、识不和街道命名。4.0.4在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历史文化爱护区爱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爱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爱护单位和古树文物爱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爱护;在文物爱护单位的建设操纵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爱护单位的环境风貌。5住宅5.0.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5.0.1A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关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表5.0.2-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侯区Ⅳ气侯区Ⅴ,Ⅵ气候区大都市中小都市大都市中小都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刻带(h)8~169~15日照时刻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①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②底层窗台面是指距离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操纵,也可采纳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表5.0.2-2方位0o~15o15o~30o30o~45o45o~60o>60o折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注:①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②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③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5.0.3住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幸免直接开向都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Ⅰ、Ⅱ、Ⅵ、Ⅶ建筑气候区,要紧应利用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要紧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入室的要求;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阻碍;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5.0.4住宅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96-99的规定,宜采纳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5.0.5住宅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依照都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5.0.6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宜超过表5.0.6-1规定;表5.0.6-1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操纵指标(%)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Ⅵ、ⅦⅢ、ⅤⅥ低层354043多层283032中高层252830高层202022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操纵指标的上、下限值。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应符合表5.0.6-2规定。表5.0.6-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操纵指标(万m2/ha)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Ⅵ、ⅦⅢ、ⅤⅥ低层0多层1.701.801.90中高层2.002.202.40高层3.503.503.50注:①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操纵指标的上、下限值;②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6公共服务设施6.0.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治理及其他八类设施。6.0.2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6.0.3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表6.0.3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操纵,并应遵循下列原则:表6.0.3共服务设施操纵指标(m2/千人)居住规模类不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68~3293(2228~4213)2172~5559(2762~6329)968~2397(1338~2977)1097~3835(1491~4585)362~856(703~1356)488~1058(868~1578)其中教育600~12001000~2400330~12007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78~198(178~398)138~378(298~548)38~9878~2286~2012~40文体125~245225~64545~7565~10518~2440~60商业服务700~910700~91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社区服务59~46476~66859~29276~32819~3216~28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16~2222~34——市政公用(含居民存车处)40~150(460~820)70~360(500~960)30~120(400~700)50~80(450~700)9~10(350~510)20~30(400~550)行政治理及其它46~9637~72————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③总指标未含其他类,使用时应依照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选确定。各地应按表6.0.3中规定所确定的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中有关项目及具体指标操纵;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和表6.0.3在使用时可依照规划布局形式和规划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依照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取消该款)(取消该款)旧区改建和都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都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都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份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7条的规定。对其中的服务内容可酌情选用。6.0.4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依照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规划布局形式,应采纳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治理、使用和减少干扰;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应考虑进展需要。6.0.5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操纵指标,应符合表6.0.5规定;表6.0.5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操纵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7.50.3商业中心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0.3集贸市场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3.6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m2建筑面积1.50.2注:①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纳地下或多层车库。7绿地7.0.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7.0.2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窒进展垂直绿化;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7.0.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依照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7.0.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依照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中心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表7.0.4-1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表7.0.4-1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a)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园内布居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1.0小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园内布居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0.4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灵活布居0.04(2)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不的道路相邻;(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8道路8.0.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依照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都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小区内应幸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幸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抢救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都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取消该款)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操纵指标应符合表8.0.3的规定;表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操纵指标(%)道路类不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L为坡长(m)。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操纵。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要紧道路宜平缓;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区内要紧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要紧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都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都市道路相接;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抢救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要紧道路,宜采纳柔性路面;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表8.0.5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道路级不与建、构筑物的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多层3.03.02.0有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多层2.02.0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注:居住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取消该款)8.0.6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居民汽车停车场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进展余地。9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操纵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9.0.2居住区竖向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表9.0.1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儿童游戏场运动场杂用场地0.3~2.50.2~0..50.3~2.9绿地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满足水管线的埋设要求;幸免土壤受冲刷;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都市道路标高相衔接。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依照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居住区内应采纳暗沟(管)排除地面水;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峻,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纳明沟排水。10管线综合10.0.1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纳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设置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10.0.2居住区内各类管线的设置,应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必须与都市管线衔接;应依照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表10.0.2-1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③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低压中压高压排水管1.51.5———————煤气管③低压0.51.0———————中压1.01.5———————高压2.02.0———————热力管1.51.51.01.52.0————电力电缆0.50.50.51.01.52.0———电信电缆1.01.00.51.01.51.00.5——电信管道1.01.01.01.02.01.01.20.2—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③低压煤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表10.0.2-2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给水管0.15——————排水管0.400.15—————燃气管0.150.150.15————热力管0.150.150.150.15———电力电缆0.150.500.500.500.50——电信电缆0.20.500.500.150.500.250.25电信管道0.10.150.150.150.500.250.25明沟沟底0.50.50.50.50.50.50.5涵洞基底0.150.150.150.150.50.20.25铁路轨底1.01.21.01.21.01.01.0宜采纳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尽量减少交叉;应考虑不阻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10.0.2-3规定;表10.0.2-3各种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建筑物基础地上杆柱(中心)铁路(中心)都市道路侧石边缘公路边缘通信、照明及<10kv≤35kv>35kv给水管3.00.53.005.01.501.0排水管2.50.51.505.01.501.0煤气管低压1.501.001.005.003.751.501.0中压2.003.751.501.0高压4.005.02.501.0热力管直埋2.51.002.003.003.751.501.00地沟0.5电力电缆0.600.600.60.63.751.501.00电信电缆0.600.500.60.63.751.501.00电信管道1.501.001.01.03.751.501.00注:①表中给水管与都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②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是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③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④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关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0.5M,关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为3.0m,关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电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10.0.2-4中的规定。表10.0.2-4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给水管、闸井1.51.5污水管、雨水管、探井1.51.5煤气管探井1.21.2电力电缆、电信电缆1.01.0电信管道1.51.0热力管1.51.5地上杆柱2.02.0消防龙头1.51.2道路侧石边缘0.50.5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1.0.1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11.0.1规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表11.0.1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m2▲——1.居住区用地(R)hm2▲100▲①住宅用地hm2▲▲▲②公建用地hm2▲▲▲③道路用地hm2▲▲▲④公共绿地hm2▲▲▲2.其它用地hm2▲——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m2▲——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m2▲100▲①住宅建筑面积万m2▲▲▲②公建面积万m2▲▲▲2.其它建筑面积万m2△——住宅平均层数层▲——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hm2▲——人口净密度人/hm2△——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m2▲——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m2▲——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hm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hm2▲——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万m2/hm2▲

停车率%▲——停车位辆▲

地面停车库%▲

地面停车位辆▲

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拆建比—△——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11.0.2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都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不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院场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不计入有关用地内;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道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都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都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操纵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放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要紧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的规定;(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都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用面积计算。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的停车位,应按表11.0.2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表11.0.2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车型换算系数微型客,货汽车机动三轮车0.7卧车,两吨以下货运汽车1.0中型客车,面包车,2t~4t货运汽车2.0铰接车3.5附附录B本规范用词讲明B.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不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讲明如下:B.0.1.1表示专门严格,非如此不可的:正面词采纳“必须”;反面词采纳“严禁”。B.0.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如此做的:正面词采纳“应”;反面词采纳“不应”或“不得”。B.0.1.3表示同意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如此做的:正面词采纳“宜”或“可”;反面词采纳“不宜”。B.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中国建筑史的差不多知识一、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擦。柿、椽、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X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凡是我国古代最闻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进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X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确实是讲,单体平面要紧是一种完全依照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比如,谈到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这一名词则是指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在平行的纵向柱网之间的面积一般称为间或开间,横向方面,适应以“步架”来称谓。步架是指相邻檀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檀木的位置与间距都有定制,专门少任意增减,因此可用来表达进深的尺度。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往造在辽、金、元时特不盛行,大概是现在受《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少所致,因而结构上有专门多创新。佛塔和园林建筑不受规制的约束,因此单体平面形式多变。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差不多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人的院落空问组合,这种方式连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作为度量单位,关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要紧类型,即庞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图16l人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不为:①屋顶:重檐戾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鹿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问,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二、宫殿、坛庙、陵墓(一)宫殿1.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侵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至今发觉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2.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居于北京城之中心。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纵深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普遍特征。因故宫规模巨大,而使庭院空间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朝五门”是应周礼之制,在宫城到太和殿之间要通过五道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X“三朝”则是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朝后寝,即前面是对外的朝庭,后面是寝宫。这也是宫殿平面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北京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中,在屋顶的不同等级和台基尺度的变化等手法运用中,制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阔的群体空间,从而表达了王权至上的思想。(二)坛店所谓坛庙,要紧指的确实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祖建筑。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祖有三处:天地、社稷、宗庙。除了帝王的宗庙,各级官吏也设家庙,后通称为相堂。另外还有一类祭祖建筑,即孔庙。1.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内,与先农坛街相对。始建于明初。其共有垣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点,垣内满植柏树。外垣西侧有一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内垣有三组建筑:内垣西侧有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一斋宫,西有祭天的祭坛圄丘,北有祈谷的祈年殿,它们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祈年殿平面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有4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檐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之上。使祈年殿高出于周围的苍翠林海之上,造就了与天接近的感受。祈年殿与困丘之间由高于地面4m多的砖筑市路相联。图丘为3层,底层尺寸、石料件数,均取阳(奇)数。精工细作,为乾隆时期的盛作。圄丘之北的皇穹宇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精美小巧,其周围垣墙磨砖对缝,施工精良,并产生折音回响效果,俗称回音壁。2.曲阜孔庙孔庙有其独特的形制,如伴池、“万切宫墙”照壁、根星门、“金声玉振”牌坊、大成殿等。全国差不多上是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度与地点手法不同。曲阜孔庙南北狭长,纵深布局,以垣墙廊点分为八进,前三进由碑记和榻星门构成引导部分,由榻星门军大中门大杯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由建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楼,近宫禁制度。孔庙中的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仅次于最高级,同保和殿规制。(三)陵墓一般来讲,陵墓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要紧是安置棺枢的墓室;地面部分,则是围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从地形选择到人口、神道、祭已场所、陵体以及绿化,长期积存了许多经验,关于创作纪念性建筑或严安静穆环境,极有参考价值。陵墓建筑反映了人间建筑的布局和设计。秦、汉、唐和北宋的帝后陵都有明显的轴线。陵丘居中,绕以围墙,四面辟门;而唐与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京殿、门阈神道和石象生等。在唐宋陵墓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明朝各陵,采纳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清朝的皇陵差不多上承袭了明朝的布局和形制。三、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最有阻碍的应属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有专门大进展,并建筑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我国现存闻名石窟,如云岗、龙门、天龙山、敦煌等,都肇始于这一时期。其建筑与艺术的造诣也都达到专门高水平。这一时期的寺院主体是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即“前塔后殿”的形式。道教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曾起过相当大的阻碍,道观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目前保存较完整的道观,以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伊斯兰教约唐代自西亚传入我国。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仪典的要求,其清真寺必须朝向圣地麦加,其必设高耸的呼唤信徒使用的帮克楼以及净身的浴室。不置偶像,仅设圣龛。结构常用砖石拱券或穹隆。一切装饰纹样唯用古兰经或植物、几何形图案。遗留至今的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以及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一)寺院词观实例1.唐代建筑典型一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为现存我国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其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庑殿顶)。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子与梁架由斗拱过渡连接,檐柱有侧脚及升起。屋顶举折平缓,正脊有升起曲线,斗拱宏大(2m多高),出檐深远(达4m)。它是唐代雄健有力、平坦爽朗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其大殿之室内梁架结构为明袱、草袱两套构架。2.辽代建筑的代表一河北蓟县独乐寺其山门为单檐四阿顶,屋架举高平缓。平面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柱的收分少,但有显著侧脚。此间屋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极矮,形成稳健的气氛,是比例精巧、结构清晰有力的成功之作。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其外观2层,内部实为3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式样,阁中供现存最高的泥塑16m的观音像。内部为空井式结构,以佛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设梁妨,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访将内部划分成3层,从跑马廊上可观塑像。在夹层结构中,为了增强抗震能力,在平行四边形的梁柱结构中加了斜撑,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历经了地震的考验而安稳无恙。观音阁的屋架为明袱、草袱两部分,中央观音像上部用八角形藻井,其他部位为平罔天花,观音阁斗拱巨大有力,有着明确的受力作用,出檐深远。上檐柱自内收进,使得阁体具有明显的收分,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总之,观音阁是辽代雄健有力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3.宋代建筑典型一山西太原晋词圣母殿晋词是一带有园林意味的饲庙,其圣母殿建于北宋。圣母殿是重檐歇山顶,周围有廊的大殿,外观秀丽轻巧,是北宋建筑的代表作。其平面减去殿身的前檐柱,内柱也仅有前金柱,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内部屋架为彻上明造,由于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正脊及屋面都有明显的升起,因此形成柔和的曲线,体现了宋代醇和秀丽的风格。4.元代建筑典型一山西芮城永乐宫原址位于永济县永乐镇,因修建黄河工程,迁至芮城。永乐宫建于元代,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其中三清殿立面各中分比例和谐,稳重而清秀,是元代建筑中的精品。而三大殿内部壁画,构图宏伟、题材丰富、线条流畅生动,代表了元代在壁画方面的卓越成就,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宝。(二)塔塔是佛教建筑,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中埋藏佛舍利,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几种。楼阁式塔是印度塔与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相结合的产物。首先见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成为塔的主流,宋之前全部为木构,宋之后用砖木混合结构,闻名实例为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用单数人多不可上人,一般采纳砖、石建筑,辽、金是其盛期。建于北魏的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塔,典型实例为北京北海白塔。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筑的塔,如北京正党夺金刚宝座塔。有代表性的实例如下: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图1-6-2)

建于辽代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m,塔身平面为八角形,采纳筒中套筒结构。其外观5层,实际为9层,其中4层为平座暗层。另外,在结构上为了增强结构刚性,柱梁间增设斜向支撑,已历经地震考验。这种结构手法与独乐寺观音阁差不多一致,塔身、梁柱、平座都由斗拱过渡支撑,共有斗拱60余种。因此如此高的木塔,并未用过长过大的木料,充分显示了我国特有的斗拱结构的优越性。总的来讲,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塔的造型和结构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讲明中国木结构建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建于北魏523年。塔身为12边形,密檐15层。塔身全部用灰黄色的砖砌成,高度40m,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略凸曲线,密檐距离逐渐往上缩短,与外轮廓收分一起构成稳重秀丽的风格,而在细部装饰上仍有明显外来阻碍。3.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约建于隋代公元611年,为石材建筑,平面为方形,塔檐出挑叠涩5层,然后上收成四角攒尖顶,整个风格朴素简洁。4.北京大正党寺塔又称五塔寺,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塔座为5层佛龛组成的矩形高台,其上再建5座密檐方塔,中央高、四角低。四、园林中国园林进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这几个时期:汉往常为帝王皇族苑图为主体的思想;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进展;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点都市,阻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一)皇家苑困古代帝王的苑围规模都专门大,从秦始皇上林苑起,历朝都在苑内设置许多离宫不馆。它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以便交通,园林部分位于后。清代苑固造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胜古迹于园中,依照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因此,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成为清代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1.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较1-6-3)清康熙年间在承德热河泉源处建此座离宫,山庄周围20多里,园内多山岭,平地。湖泊仅占1/5。水系由热河泉水汇成,居住朝会及官室部分位于园的南面,由几组四合院组成,其中包括正殿塔泊敬诚殿一路,松鹤斋一路以及清音阁和康熙所居的万壑松风殿等。虽是宫室殿宇,但都用卷棚屋顶,素筒板瓦,不施琉璃,淡雅朴素,符合山庄之意。园区平原地带泉流汇合,水面浩森,堤岛布列,景色多仿江南名胜,如“芝径云堤”仿杭州西湖苏、白堤;“烟雨楼”仿嘉兴南湖烟雨楼;“小金山”仿镇江金山寺。山区则建筑一些供游想的建筑物和许多庙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形成山庄特色,远处借景外八庙,也是成功之处。2.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统园,金、元、明历代有所筑建,至乾隆十五年,大兴土木,建“大报恩延寿寺”于山巅,改称山名为万寿山。后经1860年英法联军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毁园,今存大部分建筑为1905年修复的遗物。颐和园的布局依照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四部分:①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②万寿山前山部分;③万寿山后山、后湖部分;④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水面占3/4。朝廷官室部分平面布局严谨,采纳对称、封闭的院落组合,装饰富丽,其中仁寿殿是主殿处理朝政,乐寿堂是寝宫,德和楼为戏台。前山部分开旷自然,与封闭的仁寿殿部分形成空间对比。前山的排云殿与佛香阁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高38m,八角四层,是全园的制高点。排云殿东西两侧若干庭院,依山就势自由布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沿昆明湖长728m的长廊,作为前山的要紧交通线。颐和园的后山水面曲折狭长,环境幽速,与前山的旷廊开阔形成鲜亮对比。后湖两岸仿照苏州街道市肆的意趣做苏州街。后湖东部尽端有“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手法,形成深藏一隅的幽静小院,和北海镜清斋一样,同是清代苑圃中成功的园中之园。昆明湖上仿西湖苏堤建长堤,将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东湖有龙王庙小岛,并以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联。西湖中设小岛2座,湖面设计仿杭州西湖。颐和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地,是造园手法成功之处。佛香阁的有力体量使全国产生突出的构图中心,和北海的白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运用借景的手法把西山、玉泉山和平畴远村收人园景。其2000ha。的湖面,也是清代苑围之最。(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明清时达最盛,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为多,广州地区则有岭南风格的园林。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制造出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又要富于自然意趣,差不多设计原则与手法可归纳为以下5点:①把全国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各有特点但又互相联通,且景物布置也主次分明,在相互联通时,对景是一个要紧手法,随着曲折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②水面处理聚分不同,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宽阔,分则似断似续。池面形状采取不规则状,水面以桥、廊、岛等方式分隔。③以假山制造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意趣。假山有土山。石山及土石并用之山。④建筑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它也可作为构图的主题。屋宇种类有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檄、廊、防等。房屋位置、形体。大小、比例、艺术处理等方面,均由功能与构图而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建筑造型轻巧典雅,空间力求开敞流通。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观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丛成林地栽植。1.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始建于明代,今为清代重建遗物。此园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自然环境幽美。在园景布置时,巧妙地将锡山龙光塔以及惠山山景借人园中。园中建筑较少,以山水为主,树木茂盛,因此自然风光浓郁是寄畅园的一个特点,园中知鱼槛最为闻名。2.留园位于苏州城门外,始建于明代,清时重造。留园建筑空间处理极具特色,属苏州各园之冠。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一区,至清风池馆,再经曲铬楼到达中部山池;或经园门曲折人内,过曲楼,五峰仙馆进东园。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联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综观此园,建筑数量众多,而园内厅堂在苏州诸园中最为宏敞华丽。为了取得多样的园景和解决建筑过于密集而采取的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和建筑布置手法,充分表现了古代建筑和造园匠师的高超技艺。而留园中的假山冠云峰为苏州各园湖石峰高度之最,并充分体现了“瘦、漏、透、皱”的假山之美。

3.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明代始建,经历代改建。全园总面积78亩,为苏州最大之园。它是以水为主的风景园。住宅位于园之南,园中远香堂为中部主体建筑,居中心位置,因其四周环境开阔,采取四面厅做法。园林中常用的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手法,对景、借景等手法在此园中都有成功的表现,是大型园林的典范之一。五、住宅因不同的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在我国境内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各民族住宅。在西南至今仍使用干阑式民居;内蒙及西北少数民族则使用帐篷式住房;黄土高原地带广泛采纳窑洞住宅。即使是木构体系的汉族住房,南北气候,风土不同而差异专门大,如北方的民居墙厚、屋顶厚、院落宽敞、争取日照。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高敞。而闽。粤诸省往往强调风向而不强调日照。总之,因地制宜、因村致用是住宅建筑最大的特色。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这种住宅中轴对称,内外有不,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四合院个体房屋的做法比较程式化。屋顶以硬山居多,次要房屋用单坡或平顶,整体比较朴素淡雅(图1-6-5)。闽南散布许多富有特色的客家土楼住宅。其为聚族而居的集合式住宅。尤其是它独持的夯土技术为人赞美。土楼分方型、圆形两种,亦有方圆结合式(图1-6-6)。四川住宅是山地民居之典型。其特点是适应地形,灵活多变,采纳适应性强的穿斗式构架(图1-6-7)。窑洞住宅是黄土高原一般的住宅类型。它分为靠崖窑、地坑院、锢窑几中。窑洞住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图1-6-8)。外国建筑史的差不多知识一、欧洲古典建筑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古代希腊包括巴尔于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宽敞地区,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一)古希腊建筑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的100余年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当时的建筑以神庙为中心,还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与敞廊等,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1.柱式欧洲古典建筑是以石材为建筑材料的。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称为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两大部分组成,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进展。所谓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进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图1-7-1)。2.范例(1)雅典卫城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于公元前4世纪。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爱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要紧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不管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不是在巧妙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2)帕提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为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差不多形式。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爽朗、比例匀称、雕刻精巧,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古典建筑杰出范例。(3)伊瑞克先神庙它是依照地形高低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地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成为一特例。它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东面门廊是爱奥尼克柱式,南面为女像柱廊。伊瑞克先神庙以小巧、精巧、生动的造型与帕提农提庙的庄重宏伟形成对比,其比例和谐、构图生动、雕饰精细,表现了古代希腊建筑高超的艺术。伊瑞克先神庙也是古典盛期爱奥尼克柱式的代表作。(二)古罗马建筑古代罗马于公元前二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建筑历史进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伊特鲁里亚时期,现在建筑在石工、陶筑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确实是在那个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其二是罗马共和国盛期,现在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发达,并进展了角斗场所。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与古典柱式方面强烈地阻碍了古罗马。其三是罗马帝国时期,现在建筑造了许多凯旋门、纪功柱和广场。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也趋于宏大与华丽。古罗马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制造等方面均有专门大的成就。在空间制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进展了结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运用了当地出产的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进展为五种古典柱式,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并制造了券柱式。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奠定了古典建筑的理论基础,同时成为文艺复兴以后300余年建筑学的差不多教材。1.券柱式券柱式是罗马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一大成就。由券与柱式或券与柱式之檐部及柱子组成券柱式构图(如图1-7-2),将罗马本土的拱券技术与希腊的梁柱结构巧妙地结合在立面上,形成了新的构图要素。2.《建筑十书》由维特鲁维写的《建筑十书》写成于公元前1世纪,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差不多体系。书中全面地创建了都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差不多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维特鲁威认为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到牢固耐久、便利有用、漂亮悦目,并把那个主张贯彻到全书的各方面。15世纪以后,《建筑十书》成为欧洲建筑师的差不多教材,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著作,差不多上以它为蓝本的。3.闻名实例(1)罗马最大的广场一图拉真广场广场轴线对称,做多层纵深布局(图1-7-3),不仅尺度巨大,并与图拉真巴西利卡大厅(G),以及图拉真纪功柱(E)、图拉真庙沿着一条中轴线组成一个多层次的广场。广场平面呈矩形,人口为凯旋门(DL左右两端各有一半圆形的次广场(F),末端是巴西利卡大厅,纵横轴线相交处为图拉真像,四周是柱廊。突出主次和层层深人的空间使广场具有庄严宏伟的艺术效果。广场建筑群设计人为叙利亚人阿波罗多拉斯。(2)大角斗场(又译大斗兽场)建于公元70-82年,是用天然混凝土建筑的大型建筑。平面呈长圆形,长轴188m,短轴156m。立面高48.5m,分为4层,下3层为连续的券柱式,第4层为实墙。在立面上运用了叠柱式的水平划分,各层采纳不同的柱式构图,因而使宏大的体量显得爽朗明快、富于节奏感。大角斗场是结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范例,代表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3)神庙万神庙是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其平面前为矩形门廊,后为圆形正殿,是集罗马穹窿和希腊式门廊的经典作品。圆形正殿是神庙的精华,直径与高度均为43.3m,上覆穹窿。由于墙体承重,因此墙体厚达6.2m,向上渐薄,到中央处开设有直径8.23m的圆洞,供顶部采光,结构为混凝土浇筑。神庙外部造型简洁,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在现代结构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为罗马穹顶(图1-7-4)平面及剖面技术的最高代表。此外,它也是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范例。(4)卡拉卡拉浴场(又译卡瑞卡拉)浴场在罗马不单是沐浴之用,而是一种综合有社交、文娱、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卡拉卡拉浴场与戴克利提尔姆浴场并称为罗马最大的浴场。总体为575mx363m,结构是梁柱与拱券并用,并能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形式。它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造型与空间序列方面也卓有成就,尤其是其内部空间组织对18世纪以后的欧洲大型公共建筑产生专门大的阻碍。(5)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堂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中间部分宽而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低,称为侧廊。巴西利卡的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阻碍。二、中世纪建筑

(一)概述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建在君士坦丁堡,后来得名拜占廷帝国。公元479年,西罗马灭亡,西欧形成封建制度。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要紧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基督教。基督教在中世纪分为两大宗教,西欧是天主教,东欧是正教。它们分不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教会。天主教的首教在罗马,正教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因此,西欧和东欧的中世纪历史专门不一样,它们的代表性建筑一天主教堂和正教堂在形制上、结构上和艺术上也都不同,分不为两个建筑体系。在东欧,大大进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形制。在西欧,则大大进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但不管是哪一方,宗教建筑差不多上中世纪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二)拜占廷建筑1.穹顶与帆拱东罗马又习称拜占廷帝国,其建筑也称拜占廷建筑。拜占廷的要紧成确实是制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形,即平面为等臂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东正教宣扬信徒之间的亲热一致,因而多采纳集中式布局。拜占廷建筑在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技艺的基础上进展了不具特色的穹顶技术,即在穹窿覆盖立方体空间中制造了鼓座及用抹角拱或帆拱作为过渡的方法。帆拱的结构方式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由于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使穹顶之下的空间得以开敞。比起古罗马必须用圆形平面、封闭空间的穹顶技术来讲有了特不重大的进步,制造了穹顶统率之下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廷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2.拜占廷建筑的代表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进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平面为长方形,上以穹窿覆盖的巴西利卡式。大厅高大宽敞,适宜于盛大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结构系统复杂而条理分明,中央大穹窿通过帆拱支承在4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15世纪后,土耳其人将此改为礼拜寺,在其四角加建邦克楼,教堂的墙和穹顶差不多上砖砌的,穹顶外表覆盖着铅皮,其延展、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封闭的空间来讲,是结构上的巨大进步。能够讲,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最光辉的代表。(三)西欧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9~12世纪)与盛期(12~15世纪)的建筑。在此之前还有处于欧洲奴隶制崩溃与封建制形成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建筑(4~9世纪)。1.罗马风建筑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正式进人封建社会。这时的建筑规模远不及罗马建筑,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制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阻碍专门大。罗马风建筑的代表作是意大利比萨教堂。2.哥特式建筑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进展,确实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哥特式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阻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X尖形肋骨拱顶、坡度专门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榻为其特点。(1)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性其结构之优越性在于:l)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为框架式,填充围护部分减薄,侧推力减小。骨架券使各种形状的平面都能够用拱顶覆盖,具有相当的灵活性。2)用独立的飞扶壁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如此,侧廊的拱顶不必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能够降低高度,外墙也因卸去了荷载可开大窗。飞扶壁较早使用在巴黎圣母院,它和骨架券一起使整个教堂的结构近于框架式的。3)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因尖拱与尖券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使不同跨度的券和拱能够一样高,内部的形象整齐、单纯、统一。因此教堂的结构体系条理井然,各个构件表达着严谨的荷载传导关系。而且,哥特式建筑已认识到结构美的原则,室内空间完全暴露结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结构之美。哥特式建筑制造了新的结构方式,因此产生具有特色的结构构件,如飞扶壁、尖券。四分和六分肋骨拱等。飞扶壁与扶壁一样,是支承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但与扶壁不同,利用墙体上部向外挑出的飞券门券形或半券形的构件)将墙体所受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柱墩上。(2)闻名实例一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结构用柱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