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_第1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_第2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_第3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_第4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辽宁舰【鱼洋绝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恽向千岩竞秀图》【清】王士祯万壑千岩云雾生,曹娥江外几峰晴。分明乞与樵风便,身向山阴道上行。【注释】:恽(yùn)向:(1568--1655)明代画家。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武进(今属江苏)人。擅诗文,工山水画,早年学董源,巨然,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由于他常往来于齐鲁之间,并登临泰山,故笔下山水自然雄浑。千岩竞秀图:原指明代画家程邃或文征明的国画作品。恽向似并无以《千岩竞秀图》命名的国画。此诗应是指恽向的以山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壑:山谷。岩:指山峰。生:生出。此处为笼罩之意。曹娥江:绍兴市最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尖公岭,流经新昌、嵊州、上虞,在绍兴县新三江闸以下注入杭州湾。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初五日,曹娥之父曹盱,因龙舟竞渡溺于江中,尸不得见,曹娥投江自溺求父尸,以孝女闻名,始以曹娥庙前一段江称曹娥江。民国始,统称自嵊县城关至入海口为曹娥江。乞:原意为被、叫之意。此处为给、予以之意。山阴:古代的山阴县是浙江绍兴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山阴县始设于秦代,为会稽郡26县之一。东汉时,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人口众多,于是析山阴东部置会稽县,2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译文】:千沟万岭都被一片云雾缭绕着,只在曹娥江边有几座山峰放晴。分明是清风有意赐予樵夫方便,好让他向着山阴的山道上前行。【手法】: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题画诗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题画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一、全诗脉络:1、选材:这首诗,是题画、题图诗的佳作。有一幅画,似乎跟王士祯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相似。也许恽向的画比这还要复杂。王士祯只从一幅画中选择了大背景和其中的一个小局部来着笔。这就是繁中取精,选取最适合于评论画家高湛画技及寄托诗人情感的画作景物。是题图类诗、联作品都应该学习的。2、诗的大脉络:先看绿箭头:全诗分为两段,一二句为一段,由题目的“图”,带出恽向画作描写的景象(眼前事);三四句为一段。由副词“分明”引出诗人对画家作画动机的联想和评论(作者论)。而诗人的评论,又反扣题目的“图”。3、句法:看红箭头:四句的脉络是:题目的“千岩”>首句的“万壑千岩”,它们的状态是“云雾”;首句的“万壑千岩”>第二句的“数峰”;“云雾”>“晴”;第二句的“晴”>第三句的“便”;第三句的“便”>第四句的“行”。①、起承两句“赋”笔直描,实写:“眼前事”,即在画面上看到的实景,采用对比手法:首句直接扣题,画面上的万壑千岩都被一大片云雾环绕着;第二句则选取与画面上万壑千岩相对照的“几峰”,这数峰的“晴”又与周围的万壑千岩的“云雾”构成鲜明对照。这本是国画一种常用手法。实写工描主景,以突出山峰之挺拔险峻,其余则辅以虚描,用云雾缭绕作为衬托。因此,这两句也是赞美恽向画技之妙。起承两句,既赞美了画家技法的精髓,又在这对比中,为三四句转入诗人对画作的评论做好了铺垫。【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一个人在“忧”、“乐”的优先程度选择上的态度作对比,表现出高贵的思想情操。这是把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作比较。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王公贵族花天酒地的奢侈与穷苦百姓冻死路旁这样两件事作对比,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②、转合两句“兴”出联想,虚笔:后两句由前两句的画作实景兴发出诗人的联想,这是诗人心中所想,所以是虚笔。转句用“分明”来带出对画家用意的揣测,这是诗人对画作的推测、联想之言:画家是为了方便樵夫而刻意画出“几峰晴”。合句则进一步猜想画家画出“几峰晴”的目的是:好让樵夫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方便一些。转合两句,把诗人同情樵夫乃至劳苦人民的真挚情感,通过对画作的评论充分、细腻地表达出来。4、“分明”的作用:“分明”这个词,就是鱼洋绝句十二法第六法的关键词。是从实转向虚、描景转向抒情(评论)的过渡词。“分明”有两解:①、形容词,“清楚”之意。通常作谓语,如:黑白分明、爱恨分明、泾渭分明。。。②、副词,“明明”、“显然”之意。通常作状语。此诗用的“分明”正是这个词义。起到把画作景物与诗作者的推测、联想和情感衔接的作用,即由描景转到抒情的作用。与此意相近或可起到类似作用的词还有:“好似”、“莫是”、“疑是”、“但觉”。。。《清溪》【清】王士祯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清溪:位于今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王士祯在诗作后自注道:清溪在纳溪城西十五里,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即此”,清溪夜月为云溪八景之一。同时,王士祯在他的《蜀道驿程记》里写道:“江安县以东,皆江阳地,太白诗'夜发清溪向三峡’即此。或谓李诗本指三溪,在嘉州(乐山)平羌峡,非是。”蛮:强悍之意。这里指浓密。漏:物体由孔或缝透过:水、光等流出或透出。凄凄:形容寒凉。红树:指枫树。峨眉:峨眉山。【译文】:浓厚云层漏下阳光身影寒凄,清溪两岸一片萧条枫叶垂低。好在峨眉山上会有那半轮月,可陪伴客人今夜留宿在清溪。【手法】:起承两句描写了秋天白天阴暗萧条的景色:浓云密布,偶尔才见到一缕阳光,萧瑟阴冷;低垂的红叶更增添了萧条的气氛。转句用“好在”做转折,幸好是天晴,晚上会有半轮月挂在峨眉山头,让留宿在清溪旁的客人有一个伴。此诗的一二句,是诗人在清溪畔行走的实景描写,而三四句,似乎应是作者对晚上有月的期待,而不是实景。在期待事情从坏转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或者希望结果没有预料那么坏时,“好在”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转折词。虽然带有口语化的味道,但是王士祯在这里用起来,却有着令人惊喜的效果。很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类似的转折词还有:多亏、幸亏、幸好、还好。。。《送家兄礼吉归济南二首之一》【清】王士祯龙山晴雪马蹄长,山翠湖云罨画香。好到旗亭寒贳酒,双鬟低按小秦王。【注释】:龙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有一条横跨十渡南北的小山脉,长约3华里,宽约60余米,自北向南婉蜓低落而下,到拒马河北岸陡然而止,宛如一条巨龙伸出长颈饮水,形象活灵活现。山的东侧均是悬崖峭壁,在石缝中松柏野花丛生,五颜六色。每当晴空万里的早上,日光出映时,山水间烟雾缭绕,呈现出粼光闪闪的景象,似长龙击水,尉为壮观。罨(yǎn)画:色彩鲜明的绘画。贳(shì):赊欠。亭:挂着酒旗的酒亭,即酒家。双鬟:古时少女发式。魏晋时期“双鬟”,作为未出阁少女标志的发式,有诗记录:“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花蕊夫人《宫词》记录:“年处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丫髻和双鬟的区别在于:丫髻是实心发团,把发辫梳成圆环状,左右各一,像树丫型。儿童时梳,即十四五岁以前。双鬟则是在头的两侧各盘卷一髻垂下,十五岁后,未出嫁前梳。此诗中的双鬟,指酒店的年轻女侍或歌伎。小秦王:指民间鼓乐曲《小秦王乱点兵》。隋末唐初,随着经济的繁荣,鼓乐进入了鼎盛时期。唐武德二年(619年)隆冬,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从黄河踏冰而过,以绛州为大本营,大败隋朝大将刘武周。进而乘胜追击,直取霍州、介州、又与其父唐高宗李渊会师并州,为唐朝一统天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李世民为了欢庆胜利,特作《秦王破阵乐》,《秦王点兵》即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小秦王乱点兵》整理改编而成。【译文】:龙山放晴雪地上一阵马蹄声悠长,山色云影倒映翠湖上散发着画香。兄长返家中途正好到酒家喝喝酒,听那小歌女低头轻击鼓乐小秦王。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是王士祯的亲哥哥王礼吉。起承两句写兄长出门的天气及沿途风光,天晴了,马走起来很轻快,一路上看着湖光山色,兄长的旅途会很愉快的。转句则用“好到”这个带有假想的转折词,从描景带向联想,设想兄长正好可以在途中到酒家去喝喝酒。合句更联想到兄长不但可以喝酒充饥,还可以欣赏到小歌女击打鼓乐的欢愉。全诗没有一丝离别的哀愁,而是充满欢欣愉悦的气氛。用这样愉悦的联想,来为兄长送行,比一句旅途平安可要美妙得多。前两句,是诗人送兄长离开京城回老家的路上实景。后两句则是设想兄长在路途上的情形。王士祯用这种手法做转折的还有:《真州绝句五首之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好是”的意思为:最好的是。江干这一带是打鱼人聚居区,柳树连成的道路和种菱的池塘都疏通。最好的是黄昏风静了,半江红树边上,渔民卖鲈鱼就方便了。可见“好是”正好把景语转入抒发诗人对民生关注的情感。《竹公溪二首之二》竹公溪水绿悠悠,也合三江一处流。珍重嘉阳山水色,来朝送客下戎州。用“珍重”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