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2年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_第1页
学校2022年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_第2页
学校2022年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_第3页
学校2022年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_第4页
学校2022年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一、双减引言针对“双减”文件的颁布,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减轻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一文中指出,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是减负的重要保障,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不代表没有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并不代表没有作业,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知识理解与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同时也要明确,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否则,盲目减负则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对于学校来说,“减负”面临着诸多挑战。专家给出了“双减”的方向,那么在落地层面,学校如何守住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业管理如何控量保质?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学校要有哪些行动?二、如何守住学校的主阵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元婕认为政策从制定到落地取得成效,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同时,“双减”政策想要真正见效,关键还在于要守好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将这块主阵地做大做强。守住课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构课堂教学,建立大单元教学体系。学校是国家教育系统的最基本单元,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校外培训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不足,因此,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所在。除了睡眠以外,一天之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身心发展的。在课堂教学达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削弱寻求校外培训的动机,即良好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减少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的补课需求,进而推动减负真正落地。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切实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以刷题、知识点灌输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索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模式,教师、学校和区域探索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或单元案例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专业研修与共同体建设。三、利用信息资源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引进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学习支架、富媒体学习资源。搭建功能强大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嵌入评价任务,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反馈,改革现行单一分数评价和经验评价方式,全面、精准、及时的促进教与学改进提升。帮助学校、教师更好的落实“双减”文件中相关作业减负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指导完成作业、访学回家劳逸结合等。1、课堂教学成败关键在教师,守住课堂要求教师设计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留好每一次课后作业。随着国家不断降低课程难度,一些教师误以为课堂教学变得简单,甚至出现少数教师“学校不讲课外补习讲,课堂不讲培训班讲”的情况,将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变成了额外的教学任务,甚至藏私不讲,而留到课外补课以图牟利。这不仅为校外培训“推波助澜”,也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损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地位。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坚决抵制此类行为,发现后要严肃处理。科学布置作业不仅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机。作业的价值在于巩固当日所学,同时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这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布置作业不是为了“刷题”;二是作业不是留给家长的,要由学生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优秀的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要有拓展性和开放性,能够持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深入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自主发展。2、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教育部明确开展“5+2”,即每周5天课后两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对接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的课后服务在今年秋季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另外,诸如开展暑期托管的政策措施也意在满足家庭的托管需求,进一步降低家庭教育成本。3、要加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缩小校际差距,做到校校达标,个个精彩。缩小域内同学段学校间的差距可以有效地缓解择校热,也就可以很好地抑制为升入好学校而不断恶化的竞争性补课,进而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校外培训的“补课市场”需求。在缩小校际差距时要注意:既不是“千校一面”追求同质化教学,也不是削峰填谷平庸化发展,而是要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办出各自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意见》进一步指出,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全方位的设计,如既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沟通机制,又要创造性地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如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有效吸纳“银龄教师”到校参与服务;如既要完成国家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探索如“选课走班”等教育教学改革。总之,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四、作业管理如何控量保质造成中小学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在地讲,很多学校优异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作业的量,而非作业的质。实际上,通过有质量的作业,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对教师的引导、监督工作,促使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走向正轨、科学的良性循环,彻底摒弃随心所欲、重复低效、瞒天过海的布置模式。首先,明确除检查作业以外各年级、各科目的非检查作业内容。如初中语文的预习,做到圈点勾画和适当批注,能熟读经典课文或内容即可;要鼓励学生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努力向课外拓展延伸。其次,学校要切实做好检查落实。坚决摒弃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要一以贯之、始终如一。通过教师汇报、同科目教师的统一规划协同,及学生教师日志的填写、学生问卷调查、家长寻访,领导亲临教室走访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坚决杜绝教师随意乱布置作业的行为,彻底把多余的作业拒之校门之外、家门之外。制定必要的惩戒措施:发现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布、警示;对屡教不改的,要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以儆效尤。每一位教师都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觉;不要为一己利,做有损师德的事情,也不给课外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对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有一个总量控制——按照“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还有,学校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唯一标准,要注重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单一的考试成绩评论,是结果评价,是一锤定音,它只会让教师把目光集中到做题上,想方设法、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各种训练,学生最终难以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走出来。学校要切实践行中央及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和具体部署,要把工作落实到教师一日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中去,通过听课、交流、查看、走访等多种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做好教师的过程性评价。五、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对于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要三方协同,借力外部资源解决课后服务难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家长学校协同配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规范治理校外培训,主要靠政府推动;而做好课后服务,解决学校面临的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向协同努力。按周一到周五每天增加两小时课后服务时间计算,这段时间那么多学生在校同时开展学科学习或素质拓展活动,需要的教室、活动场所、体育及艺术器材等,比日常教学都要大,这不仅会导致空间资源及硬件设施的不足,还会给教学组织安排、安全管理工作等带来挑战。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造成师资力量的短缺和教师工作量加大。如何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解决硬件设施及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打破校园围墙,适当借鉴国外“社区学习中心”的模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比如清华附中发挥背靠清华大学和附近中科院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引入专家资源,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索活动,利用毗邻的圆明园的资源,开设了“走进圆明园”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探索组织部分优秀公立学校,开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适度增加学校的教师编制,培训机构里有一大批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育人意识,特别是他们在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学校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将他们吸纳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一些有资质、有特色、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双减”后,我觉得还有一项工作不能忽视,那就是要重点研究如何满足两类学生的发展需求,一类是成绩特别差的,另一类是成绩特别好的。对这两类学生都要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目前多数学校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加强培训,特别是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掘学生潜质,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宁兴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支点,作业改革为杠杆,巧妙地平衡课堂教学、作业改革与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为教师赋能,为学生减负,落实“双减”重实效,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地落实,学校多次召开“双减”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利用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双减”政策,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力求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一、组织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双减”措施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确保学生作业管理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室、教导处以及全体科任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作业管理工作。教研室主任兼任领导组办公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兼任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学生作业管理督查、研究、资料收集等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作业管理一线教师出谋划策,健全管理制度狠抓学生作业管理。二、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全面实施中小学课业负担公告、监测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立体交叉的“作业管理”协作网络,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随时听取意见和建议。二、制定出台各项制度严控作业总量,准确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整体效益。建立作业总量调控制度,加强年级组和学科组统筹调控作业结构、难度、数量、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其它年级和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分别平均不超过60分钟、90分钟。实施不交或缓交作业制度,小学当天21:00前、初中21:30前不能完成书面作业的,应按时就寝。初中毕业年级学生书面作业可根据学习能力和需求适度开放。学校和年级要加强统筹调控,平衡各学科作业数量,防止某些学科作业时间占比偏高的问题。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科学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放松身心时间。三、优化作业设计(1)集体教研“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通过集体教研、校本研修、集体备课等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师教学基本功练兵要点。学校自主研发优质校本作业资源库。实施阶梯作业,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布置不同梯度的要求。不得布置超难度、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实施作业统筹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依据学情,年组作业加强横向统筹,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作业内容、形式及设计、评价与辅导,确保作业质量;班级作业加强纵向统筹,语文、数学、科任教师有沟通、有避让,保证“精选”、“适量”“分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健全发展。(2)少而精的作业学生轻松愉快的就完成在作业设计环节,采取“学科组审查内容——班主任总量把关——年级组统筹协调——教研室督查指导”的工作流程,从作业设计教研、基础性作业设计及实践性作业设计等方面开展工作。对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综合练习作业等基础性作业进行全方位设计;根据学科资源、生活资源、传统节日等,设计体育锻炼、社区服务、实践体验、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科知识综合化。四、规范作业批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和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学有余力学生的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作业反馈、讲解、答疑,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纠必复批。学校建立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定期进行作业分析,精准掌握学情。不得要求家长打印、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及时纠错。五、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的同时是在提质,回归到学校的责任就是育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幸福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题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宁兴学校将始终坚守初心,凝心聚力,准确定位,扎实工作,切实落实“双减”工作,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校推动落实“双减”教育管理措施“双减”正从落地走向纵深,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全国XX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把目光聚焦在“双减”之上。一、教学管理转向育人管理“双减”政策在本质上是教育部和学校在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为思路,通过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进行综合治理,来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缓解育人和应试的矛盾,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教育治理创新。如果说“双减”的本质是减负新策,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双减”定性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抓手或切口。因此,从“双减”的视角来思考学校管理的转型,就应该以一种“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思维进行。也就是说,想明白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都减轻之后,学校管理需要增加什么,就能对未来学校管理转型的方向形成清晰的战略判断。从深层含义上看,“双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就是释放学生主体活力,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获得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就是突出学校、家庭在学生培养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育人功效。对学生来讲,是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其结果是造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能动作用的人。对学校来讲,是课堂、课程、学科育人功能的扩大,教师的内涵发展,学校治理的现代化,其结果是学校品质的提升。从主体性教育视角看,“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面临两方面的变化: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机会增大,学校育人的主体责任增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必须作出相应转变。在学校管理理念方面,由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求,学校的管理应该更多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教师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学校管理的理念将更加校本化和人本化。校本即归还学校的主体地位,使学校能依据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人本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塑造,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由于学校育人的主体责任增大,学校的管理将从以教学管理为主转型为以育人管理为主,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将成为学校管理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学校也将变得更加开放,更注重教育主体间的管理合作。在学校管理实践方面,“双减”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双减”后,学生在家庭的时间增加,与家长共处的时间增加,家长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育人合力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因此,在未来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一方面,学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德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在保证体育、音乐、美术课时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开设活动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学校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大力开设科技创新融合课程和STEAM课程,结合社会实践开设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起学校为主体、家庭教育为支持的家校紧密合作的“五育”课程,保障学生从课堂到作业、从学校到家庭的无缝衔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搭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第一,学校要构建学科—课程—社团—平台“四位一体”的个性化课后服务体系,让学生在校园中体验多元化、多样化的成长环境。第二,学校的课后服务应该结合学科要求广泛开展,做到课程化、系统化,积极探索选择性、走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系统化学习。第三,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组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社团,把学生们组织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第四,学校要搭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平台,创设校内外一体化的成果交流分享平台,交流分享课后服务的育人成果,让学生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这样,基于学科教学、课程实施、社团组织、平台展示的“四位一体”家校协同课后服务体系,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快乐成长。总的来说,“双减”之后,学校的教育管理将面临两方面的转型:在管理理念方面,学校教育管理向校本、人本、全面、个性、合作、开放的方向发展。在管理实践方面,“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建设、个性化发展平台建设、家校社合作机制建设将成为工作重点。二、学校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业余时间“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内容之一,也是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切入点。“双减”政策为什么是从作业切入呢?我们不妨看看“作”字的写法和“业”字的含义。“作”字左侧是个单立人“人”,是“人”字的变形体,意为“站立起来的人”。“业”字更多的是指职务、工作岗位,学习的功课,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常用词语为职业、事业、学业、创业、业绩等。两个字合在一起,意为立足本职,做好本职,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这个过程就是从“人”到“人”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学业”,既包括常规意义上的学习任务,也包括个人的学术志趣与特长爱好,前者主要指上学期间的学习,后者则是放学后对业余时间的把握与处理,二者对个人成长同等重要。但前者因有学校规则的约束和教师的督导,学生之间差异的因素并不多,真正使学生之间形成较大差异的是放学后的“作业时间”——业余时间。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好业余时间,促进学生从“人”到“人”的转化,应该是“双减”落地的旨归。三、引导学生认识业余时间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充分地、持续地利用好业余时间,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的关键。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的专注度、参与度等因素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但真正导致学生之间产生较大差异的一定是放学后的业余时间。很多学生包括一些家长都认为完成作业是一天学习的结束,这样的认识往往会导致作业拖拉、作业质量低效,进而影响睡眠时间,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学校内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作业拖拉—睡眠不足—课堂低效—作业拖拉……”的不良循环。对学生而言,认识业余时间重要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制定业余时间目标。这里介绍一个SMART目标设定原则。S:Specific(具体明确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达成的),R:Realistic(实际的),T: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的)。依据这一原则,设定实现目标的因素包括人员、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