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幼师招考讲义_第1页
2022年幼师招考讲义_第2页
2022年幼师招考讲义_第3页
2022年幼师招考讲义_第4页
2022年幼师招考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幼师招考师院培训班培训资料课程简介:《幼儿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学》在遵循幼儿心理规律的前提下,揭示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工作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幼儿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其学习心理规律、维护师幼心理健康的科学。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逐级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本,后者在前者的基本上实现科学化、完善化。学习建议:搭框架,记细节;多理解,巧记忆《幼儿心理学》幼儿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年龄特性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言语发展幼儿情绪情感幼儿意志行动幼儿个性发展幼儿社会性第一讲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小朋友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社会和教育规定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已有心理水平/状态之间的矛盾。(二)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环境:包围在个体周边的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和。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需要、爱好爱好、能力、性格及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活动内容与形式。(三)学说P134-1.极端论战——“是谁起决定作用”(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优生学的创始人[英]高尔顿)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觉得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种引起的作用。环境决定论(创始人华生)觉得小朋友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成果,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2.折中观点——“各起多少作用”(二因素论)斯腾的“会合论”:心理的发展……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成果。”“两种因素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初期小朋友心理学》)格赛尔的“成熟论”:虽本质上仍为遗传决定论,但并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增进。成熟与学习支配小朋友心理发展。评价: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予以应有的地位,但把两者看作两种互相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因而只能是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这两种观点的简朴而机械的拼凑。3.融合观点——“如何起作用”(互相作用论)①二因素互相依存,而非简朴相加。即任一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都依赖于另一因素:即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制于遗传限度。②二因素间互相转化和渗入,即目前对环境刺激作出某种行为反映的有机体是它的基因和过去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互相作用论的观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并得到普遍承认的思想。(四)小朋友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P136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小朋友心理的影响3.对影响小朋友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做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三、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第一,小朋友心理年龄特性的实质:小朋友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体现出来的质的特性。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小朋友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性。第二,小朋友心理年龄特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P137第三,小朋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P139-第四,小朋友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P138四、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一)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P126(二)措施:(长处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P126-(1)观测法:自然真实;难以操控,反复可信。(2)谈话法:自由便捷;前期准备、环绕目的、掌握技巧。(3)问卷法:面广量大,经济节省;不受干扰,反映真实;问题细密,便于回答;设计严谨,记录繁复。(4)测验法:简便省时;成果不稳,难测过程。(5)实验法:情境自然,成果真实,易受干扰。实验严格,资料科学;人为场景,心态受限,难究复杂。五、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期的重要活动。(一)游戏的作用:增进运动能力发展;增进结识水平发展;增进社会性发展;增进幼儿个性的发展。(二)游戏的意义: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增进社会性与个性发展。(三)游戏的本质和特性1.本质:游戏是小朋友有目的、故意识、发明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2.特性: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爱好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四)增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列入整个教育工作筹划;发明游戏条件;对的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第二讲幼儿心理年龄特性一、小朋友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定论(熟记)1.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整分规律)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头部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昂首—翻身—坐—爬—站—走)。3.从中央到边沿的动作(远近规律):头/脊/躯-臂/手/腿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躯体大肌肉动作(双臂和脚)-手部小肌肉动作-精确的视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故意动作(无有规律):无意识控制-故意识控制(二)最新成果:(《婴儿心理学》庞丽娟/李辉)1.婴儿动作发展是一种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第三年末的持续性、阶段性发展过程。2.婴儿动作发展尊循着共同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一种婴儿身上,其发展速度却各不相似。3.婴儿动作发展受神经系统成熟限度的内在制约。4.婴儿获得某些成熟的随意运动技能之前,必先丢掉婴儿初期所具有的相应的原始的反射性活动。二、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涉及认知、情绪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坐/立:变化视角,正向观测物体。双耳对称听觉,形成方位知觉。解放双手,发展精细动作、协调双手操作。爬/走,扩大行动范畴,增长接触机会,发展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冒险摸索,坚持行动、自身努力锻炼体力和毅力。双手把弄物体能力有益认知发展。三、婴儿期的年龄特性(0-1岁):心理现象发生、心理活动萌芽,心理发展迅速、心理特性变化巨大。(一)无条件反射——新生儿的本能天生的本能体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小朋友的多种心理活动,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本上建立的。局限性:种类或数量毕竟很有限;只能对固定的刺激作出固定的反映,局限性以应付外界变化多端的刺激。

(二)条件反射——心理发生的标志相似刺激反复浮现,相似反映不断反复(强化),即建立起条件反射。小朋友由此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浮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三)结识世界的开始: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四)人际交往的开端:出生即有交往需要,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四、先学前期的年龄特性(1~3岁)1.学会直立行走:但不自如(头重脚轻;骨骼肌肉比较嫩弱;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2.使用工具:精确拿握,笨拙使用;双手、四肢、全身逐渐协调。3.言语形成:1岁前-言语准备阶段。1-1.5岁:言语理解阶段。1.5岁-2岁:言语萌发阶段。3岁-:言语井喷阶段。4.思维萌芽:思维是高档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5.浮现最初的独立性(2~3岁第一种叛逆期)五、幼儿期的年龄特性(学前期,3~6岁)P141(一)一般特点: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二)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三)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爱玩、会玩、活泼好运;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四)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措施。第三讲幼儿认知的发展一、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二)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在幼儿的结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2.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二)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重要特性1.视觉(1)视敏度: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在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一般所说的视力;(2)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亦称辨色力;(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受遗传和环境影响;(4)色盲:颜色视觉异常。2.听觉(1)心理意义: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依托听觉辨认周边事物特点;与成人交往;对智力、个性发展也有影响;(2)听觉感受性:涉及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3)言语听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4)听力的保护和培养:注意避免噪音污染;通过语言训练来训练听力。3.触觉: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结识世界的重要手段。(1)视触觉的协调:重要体现为眼手摸索活动的协调;(2)运动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空间知觉:涉及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是用多种感官进行的复合知觉。5.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三)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1.感受性与幼儿的活动(1)适应:感受性可因刺激的持续时间而减少或提高。(2)对比:同一分析器和多种感觉可以彼此互相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即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步对比。(3)个体经验对感受性的影响(4)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感受性2.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1)知觉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人可以有选择地在众多作客观事物中以个别或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辨别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视而不见”)(2)知觉的整体性与幼儿活动:人把知觉对象的各个不同特性的部分看作一种统一的整体。斑点图-狗。3.知觉的理解性与幼儿活动:人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目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白大褂-医生4.知觉的恒常性与幼儿活动:重要是视觉恒常性(亮度、大小和形状的恒常性)。大小不一恒常性:远小近大-人物不变;形状恒常性-树冠/树。5.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与幼儿活动:能感知到的刺激-知觉对象。其他的为背景,对背景的反映不甚清晰。对象是感知的中心;背景则是烘托的部分。在知觉过程中,要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如下条件影响: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如下因素影响:(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自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三)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测力1.培养幼儿的观测力观测:是一种有目的、有筹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档形态,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结识的积极形式。因此,培养幼儿的观测力很重要。(1)协助幼儿明确观测的目的和任务(2)提供丰富的观测材料,引导幼儿观测概括(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测(4)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测措施2.保护幼儿的感官(1)注意用眼、用耳的卫生(2)对有感官缺陷的幼儿给以必要的协助(四)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P1541.适应现象:由于分析器工作的成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问的长短而减少或提高的现象。2.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多种感觉会因彼此互相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二、幼儿注意的发展(一)注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注意(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苏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她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步,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毕,而不会察觉到周边别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2.注意与心理过程:与人的其她心理活动相随着而进行的。(如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注意对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毕多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3.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保证;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接受环境信息,调节自己的行为;协助幼儿感知事物、记忆信息;专注活动,坚持完毕。(二)幼儿注意发展的重要特性1.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故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幼儿注意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诱因有二: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与幼儿爱好、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2)故意注意初步发展。产生条件有五: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限度;幼儿对活动的爱好与良好的活动方式;言语指引和言语提示;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三)幼儿的注意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幼儿的爱好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理解水平和幼儿经验有关;受强化方式的影响;由刺激物特点决定。(2)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活动时间应短;年龄差别明显)影响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3)注意的分派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派: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派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幼儿注意的分派能力较差。注意分派的条件:对同步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比较纯熟,或者对其中一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纯熟,甚至接近于自动化的限度;使同步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畴):指一种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清晰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二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任务明确具体少量;教具等分批逐个呈现;教具等排列有序、特点分明、意义关联;不超过幼儿知识经验范畴2.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浮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1)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避免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目前应当指向的对象,而被某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做分心。如听故事-看小鸟叫。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因素:持续进行的单调活动;作息混乱;无关刺激干扰;注意转移的能力差;两种注意转换困难。(2)幼儿的“多动”现象与注意注意稳定性差的特性之一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活动方式恰当,幼儿可凭爱好集中注意参与活动的,并且活动中幼儿的注意也相对稳定。“多动”≠“多动症”。多动即爱动,是幼儿的一种特点。多动症则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是小朋友的一种行为问题。多动症幼儿几乎对所有活动的注意力都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浮现过错行为。多动症外在特性为:坐立不安,活动过多;糊里糊涂如在云里雾中;呆想;破坏自己的东西;冲动或行为粗鲁;学习能力差(犹如龄幼儿会讲故事,她则不会);动作不灵活;喜欢和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在一起;言语有一定问题;尚有情绪不稳定,易惹激或大怒。多动症既有病理上的因素,又有心理上的因素。它的拟定是需要医疗机构认真综合诊断,才干下定论的。三、幼儿的记忆(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概念):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再认、再现/回忆)的过程。从记忆内容看,记忆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2.记忆表象及其特性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两类。一般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表象是指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性。表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和原物体有相似之处,有一定的逼真感,这就是表象的直观形象性。表象的概括性,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常常体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它不是某一次感知所留下的个别特点。(草莓)3.记忆在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的作用:积累经验,掌握知识。(二)幼儿记忆发展的重要特性1.意识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故意记忆逐渐发展(1)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①客观事物的性质;②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③认知活动的重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④活动中感官参与的数量;⑤活动动机。(2)幼儿的故意识记是在成人教育下产生,这种故意识记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2.理解性:记忆的理解和组织限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措施: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措施逐渐发展(三)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1.记忆的保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保持是一种动态过程,发生着“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小儿脑幼,缺知乏识,更容易变化、忘事(“幼儿期健忘”)。记忆保持规定不适宜过高,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2.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的根据:(1)活动材料的性质:事物具体、形象鲜明、特点突出,易被注意,也易被无意记忆。(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故意义、合爱好,情绪体验强烈的活动,都易被无意记忆。(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活动对象易被无意记忆。(四)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1.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1)记忆保持和遗忘记忆保持的过程是对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两个方面:保持住的东西就是没被遗忘,而遗忘的东西就是没被保持住。保持越多,遗忘越少。(2)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无意义材料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后来逐渐缓慢,即“先快后慢”。(3)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①协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②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措施要有趣;③协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④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五)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1.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1)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前(倒)摄克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限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限度等条件影响。(2)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①同一时间不能规定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②规定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2.排除疲劳的干扰遗忘的另一种因素是识记时形成的临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克制。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排除疲劳对记忆保持的干扰。(六)幼儿记忆发展中易浮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1.偶发记忆2.“说谎”问题:无力辨别主观臆想和现实经历。四、幼儿的想像(一)想像概述1.想像(概念)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性。想像过程中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也许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想像的种类:目的性:无意想像和故意想像。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目的的、不自觉的想像某种形象的过程;故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内容的新颖限度和形成方式:故意想像又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发明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此前已存在的;发明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发明想像具有首创性、独特性、新颖性等特点。(二)想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像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协助幼儿掌握抽象概念、理解复杂知识、发明性地完毕学习任务;依托想象完毕游戏。2.想像的发展是幼儿发明性思维发展的核心人的发明力取决于发明性思维。发明性思维分为:直觉、灵感和想像。想像是幼儿发明性思维的核心,应当充足发展幼儿的想像,更好地增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三)幼儿想像发展的重要特性1.以无意想像为主,故意想像开始发展2.再造想像为主,发明想像开始发展(1)幼儿再造想像的特点:①幼儿的再造想像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2)幼儿发明想像的发展:①最初的发明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发明;②形象和原形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用模式上略有改造;③发展的表目前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形发散出来的种类和数量增长,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相似。3.想像有时和现实混淆: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②把但愿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③在参与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犹如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映。(四)幼儿的想像与幼儿的活动1.幼儿想像发展中易浮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幼儿常把想象误觉得真,类似“说谎”的状况。成人应理解、接纳,承认想象,在恰当的时机阐明现实。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像(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体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发明幼儿想像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像(4)在活动中进行合适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像力五、幼儿的思维发展(一)思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1.思维的概念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结识的高档阶段。(1)思维与感知觉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性和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是结识活动的低档阶段。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特性及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在感知的基本上产生,是结识的高档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更不可离开感知觉的发展。(2)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中的词都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联系的概括。词是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此外,思维的体现与交流也是借助于言语活动来实现的。幼儿思维更需借助言语开展。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二)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本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结识水平的提高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增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总之,思维是高档的结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使幼儿的整个心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小朋友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1.直观行动思维(1~3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特性: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小朋友自身的行动。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小朋友依托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托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固定性。3.抽象逻辑思维(6、7岁—):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是靠语言进行,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幼儿阶段只有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小朋友思维发展的趋势: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四)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平常熟悉、具体事物;概念易变。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重要是她们熟悉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如问幼儿“什么是狗?”,她就会指着画上的或玩具说“这是狗!”。幼儿中期,幼儿已能在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性,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她们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举型。这时幼儿对上面的问题就会回答:“狗有四条腿,还长着毛呢!看见小花猫就汪汪叫。”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涉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性,如功用的特性,或若干特性的总和。她们给物体下定义多为功用型。但仍有对事物的描述。她们对上面的问题会回答:“狗是看门的”,“狗还可以帮人打猎”,“狗也是动物”,“狼狗最厉害”等。此外,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和数概念都晚于实物概念,并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2.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的特点: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往往不合逻辑。(1)把直接观测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尔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根据。(2)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根据。(五)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1.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2.孤立理解,忽视内在关系。3.依托事物的具体形象。4.表面理解,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教育启示: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多结合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协助幼儿去理解和作出判断。(五)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思维在活动中发展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性与幼儿的活动(1)幼儿概括能力的特性: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性诸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精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性;概括的外延不合适,往往过宽或过窄)(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依赖于问题情境进行思考。问题状况指在幼儿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状况。(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师应以积极鼓励幼儿提问,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发明宽松的氛围,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2.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1)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材料、活动、爱好、思考(2)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直观、感性、印象、思维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观测事物,分析综合;操作材料,比较、分类。第四讲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言语(概念):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涉及理解别人运用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等。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均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言语活动是依托语言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受制于她对语言掌握的限度。同步,语言又是在人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干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同步,语言和言语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为交际而产生的,在交际中发展的。2.言语与幼儿的结识过程:语言是思维的武器,言语水平影响思维的过程。语言参与,幼儿结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当幼儿能对自己结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时,才干对结识过程进行调节。二、幼儿言语发展的重要特性(一)幼儿口语的发展:1.掌握所有本民族语音;2.词汇量增长(名动形副),内容变化大,理解加深;3.初步掌握语法(不完整句-完整句;简朴句-复合句;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4.口语体现能力进一步发展(对话/独白;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语);5.浮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二)书面言语的发展:始于接受性言语活动(接受性言语活动;认字、阅读;体现性言语活动:写字、写句子。)1.幼儿识字的特点:(1)小朋友识字三阶段:泛化、识字(幼儿识字)和再现(写字准备)。(2)泛化阶段:把字当作图谱;识字阶段:多次接触某字,感知活动逐渐分化,可识字,但易混淆。(3)幼儿容易结识的字的特性:字大、清晰;与响亮的语音同步浮现;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字形构造简朴;多次反复;与情绪和爱好相联系。2.幼儿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1)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看书-读图-认字。(2)阅读准备:掌握有关词汇;掌握语法和体现能力;掌握基本阅读技能,例如翻书动作;培养阅读爱好。3.幼儿的书写准备——前书写活动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对字形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对笔顺的掌握;对的的执笔姿势三、幼儿的言语与幼儿的活动(一)活动中小朋友言语的特点分析(皮亚杰)1.自我中心言语2.社会化言语:适应性告知;批评和讥笑;命令、祈求(祈使)和威胁;问题与回答。在交往中发展。。(二)幼儿言语发展中易浮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1.音准差:发音器官成熟局限性,未掌握发音措施,受环境教育影响。2.不能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语调的掌握;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三)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四)幼儿口语的培养: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发明性;培养“前读写”爱好。第五讲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与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区别: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人的高档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动机作用;2.组织作用;3.信号作用;4.感染作用(三)情绪与身心健康: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特性(一)小朋友情绪的发生和分化1.原始情绪反映(华生:怕、怒、爱)2.情绪的分化:初生不分化;1岁后始分化;2岁左右已浮现多种基本情绪。(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重要体现为,多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三)高档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与否符合社会道德原则而引起的情感(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2)美感: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3)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档情感。小朋友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限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她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她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助于增进小朋友理智感的发展三、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一)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好的环境-轻松、快乐;差的环-悲观情绪。师师关系、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均影响情绪;班内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对幼儿情绪影响最大。(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1.提供积极活动的机会,满足积极感需要:体现愿望、流露情绪/感,体验愉悦。2.满足求知欲: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满足好奇、好动需要。3.模仿成人世界,实现成长梦想。(三)在活动中协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接纳、理解、共情、转移、优化。(四)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2.成人的情绪自控;3.采用积极的教育态度;4.协助孩子控制情绪第六讲幼儿的意志行动一、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小朋友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二)意志和意志行动1.意志: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故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三特性:目的明确;意识调节行动;克服困难。2.意志是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意志过程,由于生理发育和整个心理活动发展水平的限制,处在低档阶段,往往体现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动,意识内化的水平低。二、幼儿意志行动动机和坚持性的发展(一)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1.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缺少明确目的-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从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要使幼儿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质结合起来,避免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质产生。2.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浮现间接化:直接动机-间接动机。(二)坚持性的发展坚持性: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坚持性反映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小朋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状况。①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幼儿坚性发生发展的核心年龄:4~5岁。(二)影响小朋友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成熟因素;(3)教育和练习;(4)激发动机(爱好、鼓励和增长信心、幼儿态度)(三)意志行动的发展与幼儿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其产生和进行的过程,涉及着复杂的、成体系的心理构造。意志体系的形成取决于行动动机的组织限度,动机的体系决定人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动机体系是变化发展的,不同年龄、不同场合,动机的关系可以发生变化,不同动机的主次地位可以发生转换,但意志活动总是与动机体系相联系,重要地位的动机决定意志行动的目的和方向。第七讲幼儿的个性一、个性形成的开始(一)个性的概念:一种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多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二)个性的基本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三)个性的构造1.个性的调控系统,涉及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它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它的成熟标志小朋友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本的动机系统,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重要涉及需要、动机、爱好、志向、抱负、信念和人生观等。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2.个性心理特性:指一种人身上常常地、稳定地体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四)个性开始形成的标志(3~6岁):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五)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影响后来心理与行为发展;成年期个性的基本。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见解和态度,涉及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边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结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结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结识者,又是被结识者。二特性:1.分离感:个体意识到自己作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在身心各方面与她人皆不同(与她人分离);2.稳定的同一感:一种人懂得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结识到自己是同一种人。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主客体不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2.自我结识的发展(1~2岁)。主客已分,自知形象。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掌握代词“我”并能精确使用。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简朴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渐多;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开始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种人在对自己结识的基本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种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种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涉及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小朋友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小朋友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三、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一)个性倾向性及其基本特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种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增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小朋友个性倾向性的发展,重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爱好的发展方面。基本特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个性选择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二)幼儿需要和动机的发展1.需要和动机的概念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规定的反映。它在心理上一般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也许是意识到的,也也许是未被意识到的。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2.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种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小朋友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步,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例如:开始浮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构造。3.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后来,随着小朋友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目前如下三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三)幼儿爱好的发展爱好是人积极地接近、结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爱好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爱好随幼儿年龄发展而不断分化和稳定四、个性心理特性的发展个性心理特性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一)能力概况1.能力(概念):人们成功地完毕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又是人完毕活动的必备条件。2.能力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参与大多数活动所共需的能力(智力、观测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专门能力)指参与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只在特殊领域发挥作用,是完毕有关活动不可或缺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结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结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二)幼儿能力的发展1.幼儿智力的发展:发展最快的时期。2.幼儿特殊能力的体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三)幼儿气质的发展1.气质:指一种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重要表目前心理活动的速度(反映的快慢)、强度(反映的大小)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方面。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胆汁质反映迅速,情绪有时剧烈、冲动,很外向。多血质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粘液质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抑郁质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2.幼儿气质的发展:稳定性与可变性统一。“掩蔽现象”。(四)幼儿性格的发展1.性格:指表目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2.性格的特点:(1)对现实稳定的态度;(2)惯常的行为方式;2.幼儿性格发展:受情境制约;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影响重大;具有可塑性,行为易改造;年龄特性明显。(五)幼儿个性评价1.幼儿个性评价:对幼儿个性的某一方面或个性的整体做出的客观评价。2.个性评价的意义:理解幼儿、个别教育。3.评价方式:平常观测记录(1)观测记录的项目:涉及游戏、午睡、进餐、起床,偶尔事件(2)观测记录的内容:环境、幼儿行为。(3)评价: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作出恰当评价第八讲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一)社会性及社会性发展的含义社会性发展(也称小朋友的社会化)是指小朋友从一种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种社会人。小朋友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小朋友集体以及同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二)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小朋友健全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增进小朋友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主线目的。社会性发展是小朋友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小朋友发展的三大方面。完美的人格对一种人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具有增进作用。一种人的道德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对其事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幼儿期是小朋友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小朋友将来发展的重要基本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的毕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将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本,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二、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一)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狭义:小朋友初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父母与子女的互相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1.依恋发展:依恋是婴儿谋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种人密切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小朋友与父母互相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22.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民主型。亲子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积极性、自我控制、信心、摸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2)专制型。孩子或驯服、缺少气愤、发明性受到压抑、无积极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3)放任型。孩子往往形成许多不良品质,如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命不凡、意志单薄、缺少独立性等。3.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婚姻关系、家庭构造以及家庭规模与出生顺序等。(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1.幼儿同伴关系发生发展的阶段(1)两岁前小朋友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小朋友之间虽有互相作用,但她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她小朋友。第二阶段:简朴互相作用阶段。小朋友对同伴的行为能作出反映,并常常试图支配其她小朋友的行为。第三阶段:互补的互相作用阶段。浮现了某些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对她人行为的模仿更为常用,浮现了互动或互补的角色关系。(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①3岁:游戏中非社会性交往,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②4岁: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游戏形式;③5岁-:合伙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积极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④幼儿期同伴交往重要是同性别的小朋友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体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在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悲观反映明显多于女孩。2.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1)外表。(2)社交能力。积极交往;交往能力3.学前期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小朋友存在交往困难的小朋友分两种:被忽视型幼儿、被排斥型幼儿。协助:接纳,欣赏,赞扬,鼓励。

甘肃省幼师招考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培训资料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概述幼儿园教育教师和幼儿幼儿园环境与课程幼儿游戏园、家、社合伙幼小衔接第一讲幼儿教育概述一、概念与意义(一)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二)幼儿教育:1.广义概念:但凡可以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2.狭义概念:指幼儿园或有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教育。(三)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1.增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增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增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哺育美感,增进想象力、发明性的发展;综上所述,幼儿教育肩负着增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二、幼儿教育事业及教育思想发展(一)幼儿教育事业发展1、时间:1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开办第一所幼儿学校。2.实质: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2“幼儿之父”: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办了世界上第一种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幼儿通过她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4、国内幼儿教育机构:19,湖北幼儿园(湖北武昌)是国内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5.性质: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6、旧中国幼儿的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出名教育家陶行知语)7.新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历史转折,摒除“三病”;“文革”十七年遭受巨大破坏;改革开放后规范、科学、多形式渠道发展;新时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国策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1.[德]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⑴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体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措施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的自我活动。⑵游戏理论:福禄贝尔首倡游戏教育价值,觉得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体现出来的;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⑶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边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⑷亲子教育:创立了世界上第一种为妈妈们开办的“讲习会”,专著《妈妈之歌与爱抚之歌》2.[意]蒙台梭利(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⑴19在罗马贫民区开办“幼儿之家”⑵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小朋友都是一种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均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⑶注重教育环境的作用:自由发展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气愤勃勃的环境;快乐的环境。⑷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种环境的创设者、观测者、指引者。⑸蒙氏教育缺陷:(1)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2)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⑹蒙氏教育奉献: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注重环境的作用,注重教师作用。⒊[中]陶行知(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⑴1927年11月8日,在南京燕子矶创立了中国乡村第一所幼儿园⑵幼儿教育思想:注重幼儿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措施;解放小朋友的发明力⑶奉献:教人要从小抓起;普及幼儿园;培养新幼儿园之师资;带头实践幼儿教育⑷特色:解放小朋友的发明力(解放小朋友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⒋[中]陈鹤琴⑴1923年开办了国内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⑵幼儿教育思想: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倡导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反对死教育,倡导活教育;“做中教,做中学”。“五指活动”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注重家园合伙;⑶奉献:开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专,为国内幼儿教育资格培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第二讲幼儿园教育一、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目的——具体幼儿园教育目的)(一)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层次与构造1.国内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国内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增进其身心和谐发展。3.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构造●教育目的。它是国内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是金字塔的顶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即幼儿教育阶段目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的就属于这一层次。●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的。(二)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的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目的分解的措施要恰当;2、教育目的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的要有持续性和一致性二、幼儿园的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行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三、幼儿教育的原则(简答和论述):(一)教育的一般原则:1.尊重小朋友的人格尊严和保障小朋友合法权益的原则。2.增进小朋友全面发展的原则:整体发展;协调发展;有个性的发展。3.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别的原则:增进每个小朋友的发展;增进每个小朋友在原有基本上的发展;多种组织形式增进小朋友的发展。4.充足运用小朋友、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入。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教育的活动性;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四、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一)概念: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也许为前提,以增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措施、手段加以实行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并非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容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某些。(二)幼儿体育1.幼儿体育的目的:增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爱好。2.幼儿园体育的内容:增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的综合的为幼儿有一种强健、健康的身体发明条件。(填空、选择和判断)(三)幼儿智育1.幼儿智育(概念):是有目的、有筹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边事物的求知爱好、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2.幼儿智育的目的:培养幼儿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对的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3.幼儿智育的内容: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求知的爱好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幼儿德育1.幼儿德育的内容:⑴发展幼儿的社会性①培养爱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③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⑵发展幼儿个性: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性格,有自信心、积极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2.幼儿德育的途径——平常生活是基本途径;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有效手段;游戏是常用措施。3.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什么?(简答和论述论述时要扩大)(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3)注意个别差别第三讲教师和幼儿一、幼儿教师(一)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2.健康的身心素质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二)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1.观测力幼儿教师的观测力(概念):重要是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测力,表目前随机的观测和有筹划的观测中。(随机观测、有筹划地观测)2.沟通的能力⑴教师的沟通能力重要涉及(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和(增进幼儿之间)互相沟通的能力。⑵教师和幼儿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⑶非语言沟通的途径重要是在(平常生活中)进行的3.分组能力:合理分组三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别。★有特色,指各组各有特点。★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试题举要:要提高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质量,使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的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教师必须具有的技能?★引起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的抓住时机,发明氛围,发现幼儿感爱好的话题,将幼儿自然的引入交谈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措施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爱好★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的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教师很喜欢听我说”“教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故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教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试题举要: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1)理解家长的技能一般来说,教师需要理解家长的需求与但愿、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措施、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拟定自己的工作措施和沟通方略。★第一类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幼儿园的工作均有对的的态度,沟通、合伙都很容易;★第二类的家长很关怀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对幼儿园的态度也许不大信任,甚至对教师也许较多指责,因此面对此类家长时,教师会感到压力,需要特别的冷静、理智,严于责已。只要真心诚意地从孩子出发,就能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渠道;★第三类家长一般信任教师,而常把教育的责任全托付给幼儿园。对这种家长工作的重点是让她们关怀孩子的教育,协助她们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辅以有效的措施指引,变悲观为积极;★第四类家长常常让教师困扰,自己不尽责任,可遇到问题就全怪罪教师。对此类家长特别需要精心地、艰苦地、反复地沟通,并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家长的工作。(2)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告状式:“我提示过××好多次了,要她拿其她小朋友的玩具时要先征得小朋友批准,她就是不听,每次都抢,因此常和别人发生纠纷。”★描述式:“××年龄小,每次看到小朋友玩玩具时,就想玩得很,记不得先要说什么,拿过来就玩。小朋友不肯,就争起来了。”哪种技能可以与家长实既有效沟通?二、师幼关系(一)小朋友观:指对小朋友的结识、见解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古代:觉得小朋友仅是父母的从属,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小朋友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完全被忽视,不被承认有独立人格。可以随便被杀掉或抛弃,打骂、体罚小朋友是那时教育的特点。文艺复兴运动后,小朋友观转折。出名的如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论”小朋友观,觉得小朋友不是生而有罪,而是一块纯真无瑕的白板,故有巨大可塑性。18世纪法国卢梭确立的“自然论”的小朋友观,即小朋友非任由人塑造的“白板”,而是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小朋友中心论,觉得“小朋友是起点,是中心,并且是目的。小朋友的发展、小朋友的生长,就是抱负所在。”“以小朋友为中心”,规定教师考虑小朋友的个性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她们的特长,尊重小朋友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代小朋友观觉得:小朋友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她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她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她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她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她们发明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三、幼儿和教师的互相作用(一)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本和源泉活动(概念):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互相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互相作用过程就是活动。幼儿的活动可大体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幼儿的实践活动(外部活动)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1)实物操作活动的意义: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思维能力;获取知识。(2)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体验社会角色;重要的信息源;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二)教师“教”的活动——直接地“教”,间接地“教”(1)直接“教”的方式(概念),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比较合适的教育内容有:优秀文化老式教育;行为规范、行动规则、社会生活常识;必需的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技巧;时事新闻信息等。长处:目的明确、教育内容、措施、环节拟定。操作有章可循、系统有序、以便省时经济、掌握迅捷。缺陷:幼儿不容易;师幼间难以双向交流;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积极性、发明性难以得到发挥。(2)间接“教”的方式(概念),是指教师通过环境中合适的中介(玩具、楷模、幼儿关怀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三)幼儿“学”的活动1、接受学习(概念):指学习者重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2、发现学习(概念):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本来不懂得的东西,从而获得多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措施的学习方式。非智力因素重要有:★积极性★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第四讲幼儿园环境与课程一、幼儿园环境概述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涉及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及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二、幼儿环境创设(一)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则: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的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的相一致。2.发展合适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增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伙、共同参与的过程。4.开放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5.经济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状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二)环境创设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合伙精神。(三)对的的观念: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运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协助幼儿运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三、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概述1.课程的概念:在学校的教师指引之下浮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不仅涉及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筹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涉及学生自动自发和有筹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涉及课间10分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老式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应涉及各类游戏活动和平常生活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一般是指(目的)、(内容)、(组织)与(评价)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协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增进其身心全面各谐发展的多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本。(三)幼儿园课程目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发展效果的预期。★幼儿园课程目的的作用(简答):制定教育教学筹划的根据;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原则(四)幼儿园课程内容1.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的的关系:课程目的规定了内容的范畴与规定;课程内容是目的的体现与依托。2.选择与拟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爱好,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五)幼儿园课程的实行1.课程教学筹划的制定:年龄班年/期筹划;周/月筹划;学时筹划。幼儿园教育教学筹划的内容(简答):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引;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建议:(简答)★一日生活安排尽量减少环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生活。★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协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她们懂得下一环节干什么★每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让每个幼儿意识到要转换活动了★拟定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一旦幼儿集中后立即转入下一活动,虽然尚有部分幼儿未到场,2.教案的设计:教案是一种教学活动的具体筹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目的等。3.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行:教师按课程规定有筹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措施、手段和途径⑴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不适宜多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⑵教育教学的措施:观测:重点是教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测事物的措施,而不是只懂得观测的成果“是什么”。实验:运用某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科学尝试和摸索。重过程,重爱好和科学态度,学会观测、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措施。游戏操作:参观:目的明确、准备充足、获得配合支持、注意安全、参观后谈话和讨论、再现见闻谈话、讨论解说、讲述:与她法结合运用,也许得到较好的效果⑶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简答):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自制教具;多媒体⑷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简答):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平常活动与生活;学习环境;家园合伙六、幼儿园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概述1.评价的目的:第一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别,决定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引方式等。第二理解课程的目的、内容、实行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2.评价的作用:(鉴定)、(诊断)、(改善)、(导向)(二)课程评价的内容(简答)教育效果的评价重要涉及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作出评价。对幼儿的评价,不只是评价她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评价她们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措施、行为方式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与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的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与否与幼儿生活经验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对教师的评价,重要着眼于评价教师从设计、准备直到实行每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涉及工作的技巧和态度。(三)课程评价的原则(简答):有助于改善与发展课程;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有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应客观与真实。总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合适的教育机会和条第五讲幼儿游戏一、游戏的概念与意义(一)概念: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自发的幼儿基本活动。(二)幼儿游戏的内涵:是幼儿最爱慕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幼儿的自发学习二、幼儿游戏的特点(简答或者论述):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随着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三、游戏的功能(简答)(一)认知作用:丰富并巩固知识;增进智力发展;增进语言能力发展。(二)社会作用:学会交往;掌握社会准则;从她人的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三)情感作用:学会体现情绪、情感;发展积极情感;疏导悲观情绪。(四)健身作用:游戏活动强身健体;快乐体验怡心宜身。四、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一)注重幼儿的自发性游戏(二)充足运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教学游戏(概念):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一般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乐意玩的游戏。件,增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五、幼儿游戏指引:(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爱好;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摸索、体现、发明(二)以间接指引为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观测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三)指引基本原则: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引游戏;按多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引游戏★注意参与游戏的方略:(简答)1、不干扰幼儿游戏的顺利、正常进行,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发明性的发挥,不破坏幼儿自主活动的特点;2、要能灵活地转换角色。有时,教师是观测者,有时是材料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游戏的合伙伙伴。总之,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全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3、指引语言应当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有助于引导幼儿去摸索、解决问题。提问应有多种答案和选择,而非只有一种答案。六:幼儿游戏评价:正面评价,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第六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伙一、园、家/社合伙的必要性(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庭是人的第一种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参与极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佳的合伙者,没有谁比父母更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理解幼儿的最佳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筹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合适性、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自身是幼儿园珍贵的教育资源。(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1.概念:社区: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都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本,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园社合伙: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2.园社合伙是社会发展的规定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3..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幼儿熟悉;精神成长;教育空间扩大,教育内容富化、深化。(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生产、生活、文化资源可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合等等多方面的支持。(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无形影响;珍贵资源二、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合伙(一)家园合力:家园一致,合力最大。园联系,家配合。(二)家园合伙的重要内容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合力培养幼儿。2、幼儿园协助家长树立对的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措施家园合伙的措施。(三)家园合伙的措施1、家长直接参与: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教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2、家长间接参与:。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四)家园合伙的问题:1.合伙不深,停留表面:(“三多和三少”——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常常性的直接参与少)2.家园脱节,园内活动难以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三、幼儿园如何与社区合伙(论述)(一)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二)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