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第1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案鲁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第1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案鲁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第1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案鲁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第1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案鲁教版_第4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第1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1学习目标导航Ix.运用资料,分析乡村聚落的形态。.通过图片等资料,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在理解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增强人地协调的观念。血”1认知预习质疑[知识—理要点沏探)[基础•初探]教材整理i乡村聚落形态.概念:指乡村聚落的外部平面形状。.分类:根据聚落的空间形态差异分为:集村和散村。—.集村的类型与特点(1)团状聚落:聚落的平面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分布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2)带状聚落:聚落沿河流、道路呈条带状延伸。(3)环状聚落:有环水聚落和环山聚落等。.散村:具有分散、孤立的特点。a微体验o探究讨论:华北平原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有何不同?【提示】华北平原的聚落多形成团状,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教材整理2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含义:一是指聚落的分布位置,二是指聚落群体的分布状况。.分布:聚落的分布一般靠近水源,地势平坦,气候、土壤、植被条件较好,交通便和,靠近集市或宗教文化活动场所等。.重要性:乡村聚落的分布位置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地理位置优越的农村聚落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口微体验0探究讨论:

为什么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沿海地区?【提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建设投资少,交通方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教材整理3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1)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状;山区聚落规模小,多呈分散状(2)狭窄河谷阶地、山麓地带常形成带状部落。(3)易受洪水浸淹地区往往是聚落空白地带。(4)在干旱缺水的地区,聚落的分布向水源地集中。.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人多地少的农耕地区,土地精耕细作,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甯度较大;_人少地多的地区则相反。.非农经济发展水平村镇分布的形态与交通便利程度、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传统习俗等对乡村聚落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0微体验0探究讨论:在南方山区,为什么多数村庄的规模较小?【提示】在地形崎岖的南方山区,耕地少且零星分散,每个农户拥有的土地分散在各个方向,或距离不等,不利于耕作和管理,因此农户多在自家农田附近建设住宅,多数村庄的规模很小。[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合作探究体验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分组时他疑难知箕「合作探究体验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核心点击]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及表现地形一般来说,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状;山区耕地较少,而且地块零星分散,每个农户拥有的土地分散在各个方向,距离不等,耕作起来非常不便,还受到水源的限制,因此,农户多在自家农田附近建设住宅,使山区的乡村呈现出分散型的特征,村落的规模也比较小;狭窄河谷阶地、山麓地带常形成带状聚落气候气候条件严酷的地方,如酷寒的极地或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不适宜人类居住而人烟稀少,乡村聚落的分布就具有稀疏的特征水文水资源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沙漠边缘、石灰岩地区,由于水源的限制,村落多布局在供水方便而且充足的地方。因这种地方不多,一旦找到水源或打出水井,就会吸引人们向水源地聚集,所以形成的村落都比较大,农舍相对密集。而在多水的地区,或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如湖泊水网地区、低地沼泽地区,乡村聚落多采取避水的方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村庄,或在水中建起成片的高脚屋,形成水上村落,但易受洪水浸淹地区则往往是聚落空白地带土地利用与生产方式乡村聚落的起源往往是与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人多地少的农耕地区,土地精耕细作,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密度较大;人少地多的地区则相反。在草原牧区和一部分山区,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游牧生产方式,牧民逐水草而居,居住的是可拆迁的帐篷式房屋,如蒙古包、毡房等,从而形成活动性的乡村聚落交通乡村聚落与交通运输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比较大的乡村聚落,有许多是靠近交通运输干线的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当代乡村聚落有一定的非农业活动,在有些村镇,工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乡村聚落与商业贸易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少乡村聚落因地方性商贸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因此,村镇分布的形态与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社会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传统习俗等对乡村聚落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体验评价].读青藏高原民居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碉房主要分布在,这种建筑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也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以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等。(2)帐房主要分布在,这种民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3)西藏地区宗教对聚落的影响很大,许多地方的居民点是围绕而建的,其形成的聚落形态是。(4)图中A地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生产方式B.气候条件恶劣C.地块小,耕作距离远且不方便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民居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其位置,然后将位置与地理环境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是解题的基本思路。藏北高原海拔高,气候以高寒为突出特征,植被以高原草地为主,生产活动以高原游牧业为主;碉房所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气温较高,能够满足青棵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是重要的农业区。在宗教分布区,教堂、寺庙是人们的重要活动区,因此,聚落常围绕这些建筑而建。山区地形复杂、地块小、耕作距离远且不便,致使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答案】(1)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高寒(寒冷)河谷农业(定居农业)青棵(2)藏北高原逐水草而居(3)寺院环形村落(4)C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成因[核心点击]分布特征成因多分布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流和物流靠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也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靠近地方政府驻地有利于居民办事和购物,政府本身也是一定的消费市场与文化有关与长期的宗教信仰有关。在著名的宗教圣地还会形成比较大的集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节庆,大都约定俗成地在特定的地点举行,通常会形成繁荣的短期集市名胜古迹所在地旅游业发达,往往发展为集镇[体验评价].读“某村落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村落中有一个街市,应当位于()ASB.②C.③D.C.③(2)若在区域②形成一个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果在区域④形成一个集市,交换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解析】集和街市的根本区别是商品交易场所是否有定居的商人和农民。集市是农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也就是这个商业中心的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交换时主要交通工具类型与交易场所的性质有关。第(1)题,从位置上看,图中四个区域只有①有居民定居。第(2)题,区域②位于河流和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第(3)题,区域④位于河流中,交易时的交通工具是小船。【答案】(1)A(2)这里位于河流和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利于人流与物流的集散。(3)(小)船[活动点拨]教材第26页活动【提示】乡村聚落的分布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地势平坦开阔的旱作农业地区,乡村聚落多呈均匀型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聚落规模小,依地形地势而建,多成随机型;在干旱缺水地区,聚落的分布向水源地集中,形成集聚型;若干个乡村聚落沿河岸遥相呼应形成串珠型。教材第28页活动【提示】“活动”问题可让学生结合我国南、北方区域差异,通过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建议以列表的形式总结。(1)聚落规模与密度:北方多为大型聚落,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大。(2)聚落形态看: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则团聚状、带状均占一定比重。(3)住宅建筑形式:北方多平顶住房、窑洞、四合院式或其他院落式住宅;南方房屋倾

斜、砖木结构居多,楼房比重大。北方聚落反映出有寒冷冬天的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和以杂粮、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特征;南方聚落则反映了多雨湿润和有炎热夏天及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特征。体验落实评价体验落实评价.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就是指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的房屋集合体B.我国乡村聚落包括中心村和自然村C.乡村聚落与城市相比规模较小,功能简单D.乡村聚落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解析】乡村聚落不单指房屋,还包括道路、服务设施、土地等,分为集镇和村落两种类型,乡村聚落的形成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答案】C阅读《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载,完成2〜3题。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TOC\o"1-5"\h\z.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集市景观()①综合型②专业型③批发为主④零售为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这种景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这里()A.交通运输便利B.靠近地方政府驻地C.靠近寺庙D.人口比较多【解析】第2题,集市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体现了综合型;“开庙之日,百货云集”说明它是一个庙会,以零售为主。第3题,“开庙”是关键词,说明该集市的形成与长期的宗教活动有关。【答案】2.D3.C程集古镇始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据程氏家谱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程姓富户在此地临水处辟建石级码头,开店设铺,形成集市,始称程家集,至今有800余年历史。(《古老而神秘的程集古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程集具有怎样的分布特征()A.分布在人口较多的地方B.靠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C.靠近地方政府驻地D.与民俗风情有关.程集古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临近水源B.地形平坦C.交通干道交会处D.靠近集市【解析】第4题,“在此地临水处辟建石级码头”是关键信息,说明该集市形成于水运便利的地方。第5题,“形成集市,始称程家集”说明程集古镇的形成得益于集市的发展。【答案】4.B5.D.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多呈团聚状B.沿河流、道路发展呈条带状C.环湖、环山分布呈环状D.南方水稻区发育成集村【解析】南方水稻区住宅零星分布,发育成散村。【答案】D.读“山东省三大地形区示意图”及“村落情况对比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地区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村落人口(人)A0.8600〜700B0.6<300C1.0700〜800(1)写出地形区名称:A;B;C。(2)B地村落形态以分散型为主,其形成原因是(3)C地村落形态以为主,村落平均人口较多的原因是O【解析】结合山东地形的分布和ARC三地村落密度及人口数量,判断村落形态及成因。【答案】(1)山东丘陵(胶东丘陵)鲁中南山地丘陵华北平原(鲁西北平原)(2)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影响较大,村落分散于山间谷地、河流沿岸(3)密集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宜耕作,气候适宜,农业发达读“我国两个乡村聚落形态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1)有关甲、乙两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村落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乙图村落呈带状并沿河道延伸甲图一般分布在北方,多为大型聚落,密度较小C.乙图一般分布在北方,多为大型聚落,密度较小D.从自然环境条件考虑,甲比乙较容易发展成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