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二十一世纪是世界教育大发展的世纪,终身教育的思想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在这一背景下,家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家庭教育也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婴幼儿认识的加深,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深入探讨我国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吸取经验和发现问题,对于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界定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涵的理解是以对家庭教育的界说为基础的。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同辈人对同辈人,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作了不同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1、“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家庭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非正规教育。学前家庭教育一般由儿童的家长——如法定的监护人、养护人和其亲属承担”:①2、“父母或家庭里的其他年长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或无意地对儿童实行的教育和影响”;②3、“是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子女从出生到入学之前(0-6、7岁)这一段时间内,由家长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和影响”;③4、“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仅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要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施加影响,而且他们还会受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体、智、德、美诸方面积极地影响儿童,把儿童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④以上种种解释和看法,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指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认为以上看法有一定局限:忽视了整个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社会地位、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气氛和风气等等,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忽视了孩子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活跃因素的事实,因而不能根据孩子成长带来的生态变化调节家庭教育的要求,造成教育失用。⑤此外,笔者认为,由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脆弱性、迅速性等特点,及在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决定了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保育”是占有很大比例的,是与教育并重的,但在以上的定义中没有体现出来。总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已有界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还不够,仍需进一步探讨。二、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发生与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家庭经历了群婚制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三种形式。前两——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种家庭都是公共家庭,新一代属于公共所有,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最初是以公育的形式进行的;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家庭形式,在这种家庭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没有人从事专门的家庭教育研究,却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在他们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论及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当时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只是时而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中国古代历来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夏、商、西周三代,帝王家庭就设置专门场所,并设有“三公”和“三少”之类的保傅官来负责太子、世子的家庭保育和教育工作;在后宫实行“备三母制”,挑选适当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指导太子的事务。古代帝王家庭对胎教也十分重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施行胎教的国家。如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道也”。这都是强调孕妇要加强自身的修养,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的各个方面,从而保持对胎儿的良好影响。我国古代贵族家庭,已在充分考虑婴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家庭教育计划,内容涉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学习,在《礼记•内则》中有载:“子能进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般革革,女般革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进饮食时,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⑥这个周密的家庭教育计划表明,我国古代的早期家教已比较丰富、充实,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探索阶段我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的专著,开始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北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颜之推,对家庭教育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一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学专著。此后,唐代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南宋司马光的《温家公范》、明朝姚儒的《家教要略》、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等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颜之推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曾做过深刻的专门论述,他认为家庭教育抓得越早越好,甚至主张从十月怀胎开始。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以礼节之。”认为儿童早期是教育的大好时机,有很强的可塑性,易于形成习惯,如不加以注意养成恶习,则难以改正。“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⑦“人在年少,精神未定”⑧“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宋朝思想家司马光也很重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说:“古有胎教,况于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举以礼,况于已有知?故慎在其始,此其理也。”⑨他进一步从反面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若夫之幼也,使之不知尊卑长幼之礼,每致侮詈父母,殴击兄姊,父母不加诃,禁反笑而奖之,彼既未辨好恶,谓礼当然;及其彼长,习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复制,于是父疾其子,子怨其父,残忍悖逆,无所不至。此盖父母无深识远虑,不能防微杜渐,溺于小慈,养成其恶故也”。⑩到了近现代,不少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都涉足了家庭教育研究。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先生,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作用,亲笔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他认为,儿童6岁以前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事”。他说:“因为小孩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六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在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赤红,即或是后来受到不良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他说:“六年里肯费力,将来受用不尽。”朱庆澜先生批评中国的旧式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丝白的时候,随你爱怎么染就怎么染,儿子小的时候随你爱怎么叫就怎么叫。教小孩本是极要紧又极容易的事,各人偏在不容易的时候去教,偏要等到大了不容易的时候去教,费力又无益,岂不是怪事吗?”此外,文学家鲁迅在许多著作中也深刻而精辟地探讨了早期家庭教育的理论问题,并对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有些文章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从孩子照相说起》等等,都是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专论。三)形成阶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广泛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基础上,对自己儿子和别人的子女所受的家庭教育进行了系统地观察、实验,写成了《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该书融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习之性质与原则“以及”家庭教育的教导原则101条”,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通俗易懂的道理,告诉家长怎样做父母,是我国第一部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儿童家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从家庭教育著作中分离出来,单独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论述的著作。从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日益关注,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人员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从高层理论研究者到普通父母皆有,同时涌现出大量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著作,如周俐君著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994)、杜长娥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1999)、李生兰著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2000)等,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逐渐从普通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它既同普通的家庭教育学紧密联系,同时由于学前儿童独特的身心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自身的特点。现将我国目前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简要概括如下: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保证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给他们简单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使儿童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初步发展,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的,教、养并重,养中有教,教中有养。包括对幼儿身体的护理、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品德和劳动的教育、人格的训练、个性的培养、求知欲的培养、爱的教育、亲子交往、消费及家庭决策方面。第二类是"隐性"的教育,即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社会地位、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气氛等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1)以身作则原则。指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子女做好榜样。(2)一致性原则。一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言行要一致,前后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要一致;二是家庭教育与托幼教育相配合,相一致。(3)循序渐进原则。指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必须科学地从自己子女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遵循其发展规律,适时地、积极主动地促进其发展。(4)严爱适度原则。爱是教育的前提,但爱要理智而适度,爱而无度形成溺爱,严而无度则会压抑子女身心发展。(5)因材施教原则。家长要从孩子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6)共同成长原则。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不断成长,父母也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7)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发现和引导孩子发展特长。(8)立足家庭与面向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家长在确立育儿目标时,既要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的国家要求。(9)持之以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家庭教育既要有长期性的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又要有阶段性的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教给幼儿的东西,必须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2)复杂性。首先,家长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任务,还要通过教育,使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其次,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变化中,而家庭内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教育他们成材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3)亲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程度的制约。孩子年龄越小,情感越多变,对父母越依恋,感染作用就越大,——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效果越显著。(4)生活性。由于幼儿思维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是从生活中学习的,是随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5)细致性。幼儿的行为表现,看起来都是些具体小事,但任何一件小事都关系着孩子的发展。家长应给予细致的照料和教育,切不可粗枝大叶。(6)权威性。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身子方面各种需求的满足都不得不依附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7)个体性。每个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幼儿相适宜的、有针对性教育,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笔者经查阅发现,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重点停留在具体操作方面,因此还需不断充实和发展,建立更成熟和完备的理论体系,以期对我国当前还处于盲目探索中的学前儿童家长予以指导,使我国的早期家庭教育早日走向科学化。三、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随着早期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家长日益认识到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掀起了空前的“早期家教热”。各种家教指导用书层出不穷,家教杂志种类多样化,家长学校和家教经验交流会在各地举办,家教咨询机构不断开办,各种家庭教育网站的出现等等,使我国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当前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普及,以及家长自身素质的局限和对儿童身心特征的认识不足,致使大多数家长对婴幼儿的家庭教育还处于一种“盲目追流”、“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的教育意识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非理性的简单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入误区:、儿童观落后家庭教育工作者李跃儿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家长: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的家长,这种家庭里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三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的家长,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她通俗地表述揭示了我国家长的现状。目前,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教育孩子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许多父母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把孩子当作他们的附属品,不尊重孩子,把家长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让孩子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设计的“部署”成长。此外,加上目前媒介对“天才教育”等的大力宣传,致使超越儿童心理的“拔苗助长”现象愈演愈烈,四五岁的孩子都不再有星期天。、教育目标失衡(1)期望过高。我国95%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读硕士”“攻博士”“出国深造”,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从事脑力研究,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和专家型的人才。家长这种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显然与现阶段经济水平提供的可能及社会职业机构的要求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子女过高的心理预期,及对孩子过早的定向,甚至有些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宣布:“我们家孩子将来最低也要读硕士”等等,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2)“智力中心主义”。中国传统的“成龙”情结、“智力第一”的思想,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导致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就已出现严重的“智力中心主义”。狭隘的教育目标使儿童本是充满欢乐的童年,却被机械地背诵、枯燥地认字、长时间地写、算取代,导致孩子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入学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和家长当时的愿望背道而驰;在这种“智力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教育出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与他人很好相处,给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麻烦。(3)重“身”轻“心”。由于学前儿童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母照顾,因此导致不少家长为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儿童的生活照料和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一味地满足孩子吃、穿的需要而漠视孩子心理发展状况,认为孩子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成熟,无需过分关注。、教育方式不科学近年来,诸如“夏斐之死”、“徐力弑母”、“刘海洋泼熊”之类的悲剧不断发生,震惊之余,家长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1)不恰当的教养态度。一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工作,将幼小的孩子交给老人抚养,这种“教养分离”使孩子没有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当孩子再回到父母身边时,在与孩子相处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问题。也有一些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与其情感交流,影响孩子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2)极端的教育方式。调查发现,多数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娇、惯、松、纵、溺的现象,他们对孩子过分亲昵,过分照顾,迁就纵容,包办代替,甚至不适当地满足一切需要。而有的家长则过分专制,限制孩子的行动,为了实现自己为孩子设计的“宏愿”而采取吓、骂、打的方式。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家庭教育的作用无疑适得其反。、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幼儿自入托幼机构起,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教育幼儿的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对幼儿实施一致的教育。但目前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在道德教育上,教师与家长不一致,造成幼儿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教师支持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家长则让孩子死记硬背;教师主张孩子自由发展,而家长则从自己意愿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耐热耐磨耐腐焊材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管道焊接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生物制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深海角质调理啫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氮化铝陶瓷坩埚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挂面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全自动真空泡塑成型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差压式液位计》课件
- 2024年贴标机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药剂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初级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4年五年级劳动上册教案全册x
- 恢复驾驶资格科目一汽车类考试题库被吊销补考用450题
- 船舶航海业务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
-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 矿石交易居间合同模板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50题)
- 天津市七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原卷)
-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合同5篇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2024)湘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