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论-小学学科教学论_第1页
小学学科教学论-小学学科教学论_第2页
小学学科教学论-小学学科教学论_第3页
小学学科教学论-小学学科教学论_第4页
小学学科教学论-小学学科教学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第三章教学设计技术第四章课堂教学技术第五章教学艺术第六章教学评价第七章说课与评课第一章: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ー、学习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模式的含义、实质、构成要素、特性及功能;教师如何去实施教学过程以及怎样选择切合特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等。二、学习要点(一)有关教学的基础知识1、教学的含义2、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全面的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是协调发展的。3、教学的任务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D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现代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有;(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二)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ー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三)教学过程的性质(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1、教学过程是ー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具有多质性的过程。5、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四)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实质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整套方法论体系。它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ー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五)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特性和功能1、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和互动、条件、教学评价。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彼此促进。2、教学模式的特性(1)可操作性。(2)发展性。(3)整体性。(4)简约性。3、教学模式的功能(1)教学模式在把教学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起着转化作用,可以用来指导实践。(2)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的过程中起着转化作用。(3)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构造功能。(六)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般来说安排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掌握知识所经历的基本阶段,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必然联系两方面入手。1、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动机激发阶段。(2)教材感知阶段。(3)教材理解阶段。(4)知识巩固阶段。(5)运用知识阶段。(6)学习效果反思阶段。2、教学过程安排应处理好几种必然联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七)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1、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就是指ー种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学生的反应并将学生反应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发现学习”教学模式(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合作教育”教学模式2、国内主要教学模式(1)自学ーー指导教学模式(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情景——陶冶教学模式(4)示范——模仿教学模式(5)目标——导控教学模式(八)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师在具体运用教学模式时,应根据教学模式性质、功能以及教学实践的具体实际来选用教学模式,选用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要依据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2、使用教学模式必须优化组合,灵活运用3、教学模式的使用要有所发展和创新(九)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从教学模式的创设和研究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以下特征:1、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2、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3、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ー、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二、学习要点(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二)国内外教学法的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基本教学方法。(1)呈现方法(2)实践方法(3)发现方法(4)强化方法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1)操作性教学方法。(2)原理性教学方法。(3)技术性教学方法。(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四)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五)教学策略的特征1、指向性2、操作性3、整体综合性4、调控性5、灵活性6、层次性(六)教学策略和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ー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八)教学策略的类型1、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2、依据教学过程,李森等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和监控策略四种。(九)教学方法选用的标准一般而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3)适合教材的内容(4)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6)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7)符合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十)教学方法选用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十一)教学方法选用的技巧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I,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由于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是ー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量的是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来实现的。而且对学生来说,语言的锻炼与发展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ー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此类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教师要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カ求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符合思想性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2)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カ。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适用于教学的口头语言,并能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地表达给学生,还要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カ的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举止与神态。(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要依据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使这些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各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抓住学生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以促使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化。(4)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规划板书的布局,板书要エ整美观、字迹规范;二是安排好板书内容,カ求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为此可适当利用ー些线条、箭头、图表等,对文字作补充说明,使学生加强对教材的印象。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其特点是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运用此类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法和参观法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如采用演示法时,要事先选择、检查演示教具,进行课前试作等。采用参观法时,要订出参观计划和步骤,明确参观的目的和要求等。(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无论是演示还是参观,都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结合讲解、谈话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所学的对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演示和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问答、练习、讨论等方式,把观察的现象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方法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验证和理解知识的作用。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特征的。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向高ー层次发展,把技能转变为技巧。此类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对学生实际训练的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教师必须事先对练习、实验、实习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作出周密选择和设计,确定活动方向,避免盲目性,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练习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以严肃态度对待实验过程、步骤和结果,遵守纪律、爱护实验设备。(2)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ロ、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脑、动ロ、动手的能力。(3)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在实际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际训练活动结果的检查、总结和分析。让学生知道每次实践活动的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了保证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实际训练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还要在练习、,实验、实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评定和自我反馈的习惯和能力。4、・♦■■■・为ヨI,♦♦・法的运用技巧及聾求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习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枳极的情感反应。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理想等都会发生影响,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欣赏法也表现出三种类型。ー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三是理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考能力。由于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欣赏活动的途径也不同,通常有观察、聆听、模仿、联想、比较等。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轶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需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心向。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即“激情”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创设ー种愉快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个环节实际上也是复习I日知的环节。所不同的是教师克服了通常采用的简単机械的口算或笔算的方式,使教学一开始,即情趣盎然。(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通过声调高低缓急、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给学生以暗示,激发他们惊讶、赞叹、钦佩、景仰等一系列情感反应。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展学生想像能力。想像力越强,情感反应越容易产生。(3)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各异,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对欣赏能力低的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欣赏水平。但不能拔苗助长,勉强行事。不能用同・的水平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4)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欣赏的对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就会表现出进ー步学习与探究的愿望。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指导学生读课外读物,进行创作、表演等,使学生身体カ行。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把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内化在自己的言行之中。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如下:(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活动,首先要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或问题确定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课题。当课题确定后,每个过程的知识容量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进行安排,让学生在カ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学生的探究、发现绝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帮助学生,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这样可以减少发现过程中的曲折,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学习效果。(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是ー种十分紧张、艰苦、具有很大情意倾向的劳动,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除了在活动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的努力,创设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奋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乐于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十二)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手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错误的教学思想干扰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作学习的主人,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应以此为根本指导思想,应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3)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多种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学生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十三)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1、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化当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已不再单纯地依据某种哲学认识论或某ー门学科。这ー趋势表现在系统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管理学、エ艺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于现代教学方法之中,并成为其指导理论。.2、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ー个历史轨迹:掌握知识ー发展智力f开发非智力因素f培养技能f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正由单一性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即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3、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包含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涵盖了一定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内容。这表明,教学方法有走向模式化的趋势。4、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特别是CAI课件设计的智能化、专门化、灵活化,以及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5、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因此,教师应综合优化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十四)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1、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发展,是众所周知的。现代教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2、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传统教学的最大失误是以教定学,重教不重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教师应考虑怎样“教”,以学定教。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这ー转变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3、教学要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传统教学另一大弊端是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其背下或验证。没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学生探索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本质是一样的,都是ー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发展。4、教学要由统ー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异的学生”。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都获得成功。第三章教学设计技术ー、学习目的重点掌握教学设计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备课要求:了解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了解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种类及其运用。二、学习要点(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作出的精心安排。(二)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哪些?教学设计要经过有哪些环节?教学设计有多种策略,其中ASSURE模式是ー个很有价值并被广泛接受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把教学设计分成6个环节。1,分析学习者课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具备关于学生方面的如下信息:①总体特征——年级,年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学习情绪,身体状况等等;②初始技能一现在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态度;③学习风格。.陈述目标学习目标是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在进行课堂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媒体)和教学材料.使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材料.需要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小组协作式等其他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评价与修正(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有哪些?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上,主要的理论有ASSURE教学设计模式,布卢姆与加涅的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柯隆杰提出的关于“学”与“教”的整合模型理论,为我们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找到了ー个平衡点。3、在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上,分别有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类教学过程理论。(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有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凯洛夫的六段教学过程,以及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所构成的教学过程。(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论为代表。(3)史密斯和拉甘将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共!5个教学事件,它整合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它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双主教学模式。(四)有哪些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对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布卢姆与加涅的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阐明学习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1、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布卢姆2001版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2001版)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的二维结构,前者协助教师区分教什么,后者旨在促进学生保持和迁移所习得的知识。从具体到抽象,有四种知识一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从低级到高级,有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2)加涅鉴别了五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即认为大类习得的性能有五种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3)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阐明学习目标”的启示。认知心理学认为,掌握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就是发展智力。通过对布卢姆2001版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审视,可以总结如下三点新认识,从而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①知识(包括技能)是能力习得的基础。②既要把握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又须认识两者间的区别。认知能力制约知识的习得,知识的“保持”为能力的习得提供可能。③重视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五)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大们通常认为,在教学设计方法中,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对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柯隆杰提出的关于“学”与“教”的整合模型理论为我们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找到了・个平衡点。柯隆杰认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两种方法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他用直角坐标表示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关系。横坐标代表客观主义,从左往右,表示由间接到直接;纵坐标代表建构主义,从下往上,表示由简单到复杂。得到了四个象限,分别是浸润、灌输、建构和整合。①浸润象限中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成分都较少。这是ー种本能学习,这种学习是无计划地进行的,并且没有教师出现。②灌输象限中客观主义的成分较多。它强调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传递给学习者。该象限中教师参与的成分多。③在建构象限中建构主义成分多。它是指学习者通过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来构造他们自己的意义。该象限中教师参与的成分少。④整合象限中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成分都较多。柯降杰指出,整合是教学与建构在一定条件下的结合。这里的“一定条件下”是指具体的教学支架作用的大小。柯隆杰的整合模型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教”与“学”是互补的两个事件,而并非对立,二者应该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应该把“教”与“学”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六)怎样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上,分别有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类教学过程理论。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1)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运用。提倡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2)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借鉴了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把学生的学习归结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阶段,据此提出六段教学过程(组织上课、检查复习、提出新课目的要求、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3)加涅综依据其信息加工模型及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知学习者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技能,④呈现刺激,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行为,⑦提供反馈,⑧评估行为,⑨促进保持与迁移。九大教学事件以线性方式阐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加涅特别指出,按照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依据九大教学事件来实施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学习的外部条件的设计,强调的是通过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偏重于“教”。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自从20世纪初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后,教育的重心就从“教师中心”转移到了“儿童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要体现这个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有:①学习者控制的倾向。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有时也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便暂时成为控制者。但教师一定要注意,主导活动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就要立即放弃控制,将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②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③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学生会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寻找相应的先决技能去学习。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当前流行的是基于Web的资源库。⑤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应该提供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工具,也被称为认知工具。任何ー种工具,只要它用来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就可以被看作是认知工具。⑥提供足够的支架:支架的功能与脚手架的功能类似,主要用来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⑦丰富的人际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必须指向包括认知类、态度类、动作技能类在内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所以说,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流、讨论与协商是不可缺少的。⑧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而应能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当然有时是教师错了,教师也要大度的承认。(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控制是关键,资源是后盾.,学习任务是核心,动机是前提。所以,教师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要做的就是:①准备资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不是用来给教师演示用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因此,最好选择强交互性的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②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由于倾向于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要解决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维持。③设计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多个知识点融合在ー起,但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最好能设计ー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解决任务。3、“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教学过程的整合——史密斯和拉甘关于加涅九大教学事件的扩展史密斯和拉甘将教学事件分成:1)导入(包括引起注意、明确学习目标、唤起兴趣和动机以及新课概览)、2)展开(包括回忆原有知识、处理信息、聚焦注意力、运用学习策略、练习和评价反馈)、3)结束(包括小结与复习、知识迁移、再次激励和结束)和4)评估(包括评估与反馈)四个阶段共15个教学事件,并在此教学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史密斯和拉甘认为15个教学事件,可以由学习者自己生成,也可以由教学来提供。前者为“生成性策略”,对应是发现法学习;后者为“呈现性策略”,对应的为接受法学习。具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要视学习者特征、学习情景以及学习任务而决定。史密斯和拉甘整合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论述教学事件,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双主教学模式。(七)如何设计教学工作的各大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等。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共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八)什么是教学计划?教师如何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可分为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山学科教师自主制订。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一般的操作方法是:通读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知识体系: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合理分配策略和教学任务: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逐级细化,落实到每ー节课。在实践当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九)教师如何备好一堂课?备课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广泛阅读参考文献,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教法学法、•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写出教学笔记或教案。备好一堂课要做到:(1)内容选择要合理(2)目标制定要准确(3)重点难点要把握(4)学生水平要了解(5)教学方法要精选(6)问题设计要精当(7)细节问题(如板书设计、提问、演示时机、前后衔接接等)要考虑(8)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9)练习设计要精当教案应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教具、图表、幻灯、录音、录相的配合使用,课外作业等要素。(十)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课堂讲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1、课堂讲授应当做到:(1)观点正确、概念清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统ー、理论与实际统ー:(2)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及时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3)要着重讲思路、讲概念的引入,讲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外部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4)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5)语言清晰流畅,语音规范,讲普通话:(6)板书清楚得当,书写规范。2、组织课堂讨论应做到:(1)讨论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2)讨论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3)注意扶持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4)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认真总结,深化讨论效果。(H-一)实验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实验课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开出各种实验课,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指导实验教师必须做到:(1)认真备课,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重点讲清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仪器设备的特性和操作规程:(2)在实验中要严格各项检查制度,如预习检查,操作检査,结果检査;(3)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对不符合要求者应责成重做,每次实验均要记分,列入平时考核成绩内;(4)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和改革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十二)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有哪些要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作业一般有两种;ー种是课堂作业;另ー种是课外作业。1、作业的布置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能最大程度地起到‘‘轻负高效”的效果。为此,应做到;(1)作业要有针对性。应当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2)作业要有趣味性。少布置机械性抄抄写写,当重点布置ー些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实践性强的作业。(3)作业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4)作业要少而精。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尽量要其在四十分钟内能完成。(5)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给予指导反馈。(6)通过作业训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如卷面干净、书写エ整等等。2、作业的评改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作业评改工作。对学生作业的评改,可以是教师完成,也可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方参与,综合评价。在评价中,既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过程。(十三)课外辅导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课外辅导是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任课教师课外辅导的时间和地点最好能够固定。课外辅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1)给予学生解答疑难问题;(2)指导作业;(3)给缺课或成绩差的学生补课、辅导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4)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课外辅导的内容不局限于学科领域,还要广泛涉及世界观、人生观、理想、志向、未来职业选择、课外活动等方面。课外辅导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十四)课外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良好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②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③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例如,近几年来在教育界兴起WebQuest,就是ー种很好的课外活动形式。(十五)什么是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也称为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如,电影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印刷材料、光盘、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等都属于媒体。在教与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实物、资料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音像视听媒体、电脑多媒体、网络等)。2、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和运用均属于教学设计的范昭。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六)如何配置教学媒体?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媒体的设计更大程度上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成为每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多媒体课件制作(以PowerPoint为例)应完成"五部曲”:(1)理解软件思想,认识软件界面,熟悉操作流程;(2)插入多媒体元素,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3)美化静态课件;(4)呈现动态演示效果;(5)设置人机交互/播放控制。(十七)如何运用教学媒体?在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以面授为主,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讲课内容表现出来。在个别化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计算机替代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用多媒体计算机中的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并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来控制教学进程。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体使用的一般方式很多,如;设疑——播放——讲解或讨论,讲解——播放——概括或举例,播放——提问——讲解,播放——讨论——总结,边播放边讲解等。(卜八)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优化教学环境的策略是什么?教学设计技术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1、教学环境的主要特点教学环境作为ー•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1)规范性和可控性,(2)纯洁性和教育性。2、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教学环境关系到教学活动效果,可采取以下策略优化教学环境:(I)观念的改变要注重全局。我们要将教学环境的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协调一致起来,使它们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教学质量。(2)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或转化劣势,利用已有的条件创建尽可能好的教学环境。(3)注重信息的优化。对教学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社会信息进行调节、控制和优化,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信息环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和利用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影响。(4)发挥学生主观能力保持和创建良好的环境。(卜九)教学资源有哪些种类?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教材是三个基本资源。(2)从空间分布上看,教学资源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3)从功能特点上看,教学资源又可以分成“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与业务素质、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新意识与能力等;硬件资源是指人力(如教师、学生等)、物力(如场所、媒介、设备、设施等)、财カ、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学资源往往是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统一体,比如环境、人力、图书馆、实验室、少年宫、博物馆、因特网(二十)如何开发教学资源?从教师、教材、学生、网络四方面开发教学资源。(1)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所有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首先,开发与利用优秀的、骨干教师资源。其次,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単位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师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师经验总结。最后,教师的资源观决定着开发资源的深度和广度。(2)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将教材重新组合和加工,把教材中知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3)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要做到: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4)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料;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③运用网络改善师生交流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QQ、博客(BLOG)、网络平台开展交流,或实施个别化教学。第四章课堂教学技术一、学习目的教师的根本是课堂执教。教师的执教行为技术技能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本章对课堂教学技术、课堂管理技术、学习方法指导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二、学习要点(一)什么是技术?常用的课堂技术有哪些?1、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エ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包含两个层次或两个方面的内容,ー是软操作方法,是直接针对内容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另ー个是硬操作方法,是针对工具或物质设备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2、常用的课堂技术有:(1)课堂教学技术。包括:①导入的技术,②教学语言技术,③讲授技术,④板书技术,⑤演示技术,⑥举例技术,⑦提问的技术。(2)课堂教学管理技术。包括: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术,②课堂环境与课堂控制技术,③课堂纪律管理技术,④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学习方法指导技术。(二)什么是课堂教学技术?常用的课堂教学技术有哪些?1、教学工作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操作,即课堂教学技术。课堂教学,本质上都是ー系列操作行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定义是:对行为、科学概念以及有助教学问题解决的其他知识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应用。“课堂教学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的工具、物质设备及其有关的操作方法,如电教手段的操作;二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信息传达、教学组织管理等进行的非设备性的一切教学操作行为。2、常用的课堂教学技术有:(1)导入的技术,(2)教学语言技术,(3)讲授技术,(4)板书技术,(5)演示技术,(6)举例技术,(7)提问的技术。(三)教学导入技术有什么作用?教师如何导入新课?教学导入技术的作用教学导入也叫开讲,其主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使他们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联结。具体作用表现如下:(1)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2)激发——深化作用。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3)认同——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4)铺垫——拓展作用。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ー步展开、发展、开拓。2、教学导入的基本方式教师可采用以下导入方法来导入新课:(1)衔接导入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均可归入此类。(2)悬念导入法。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导入教学。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3)情景导入法。利用各种手段,制造ー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习。(4)激疑导入法。设置有一定的难度疑点或疑问,使学生处于困惑状态,以疑激思,引导学习。(5)演示导入法。这是ー种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6)实验导入法。运用实验导入新课,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还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激发,促进学生去思考和探究。(7)实例导入法。从生产生活中选取ー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运用时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正确。(8)故事导入法。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创造情境,引入新课。(9)审题导入法。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10)直接导入法。指教师在上课时直接点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可谓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四)教师的课堂语言技术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言语则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运送渠道,课堂教学其他因素的实现,也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语言和言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操作与技术是课堂教学一切操作和技术的基本核心。教师的教学语言技术包括:教学有声语言技术、教学语气技术和体态语技术。1、教学有声语言技术教学有声语言操作技术指教师通过发声传达、呈现和交流教学信息的操作技术,也称教学ロ语技术,是传达和交流教学信息的主渠道。教学有声语言技术的基本要求是:(1)清晰——至少能保证80%—90%以上学生听清楚90%以上的信息;(2)平稳;(3)流畅;(4)衔接及时、紧密、过渡自然。教学语气技术教学语气指教师ロ语中确切词语信息之外的附加意味,用日常习惯的表述来说就是“说话的口气”。 由于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形成讲述性口语语气技术、解说性口语语气技术和议辩性口语语气技术三类。教学语气操作技术的规程和要领是:根据教学信息的逻辑意图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控制言语的轻重(カ度)、高低(语调)、快慢(语速)、间隙(停顿)、以及语势(口语的动カ性和震撼力)。课堂体态语技术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结合,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运用最广的ー种身体语言。教师在设计课堂体态语时应注意的要求是:(1)恰当地运用眼神;(2)合理运用面部表情;(3)注意动作姿态的变化,站立、走动、手势要恰当;(4)外部服饰要得当。(五)讲授的技术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讲授的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术,包括讲述技术、讲解技术和讲演技术。1、讲授技术的基本要求(1)讲授要有科学性。要有科学的内容;要有科学的态度;语言的采用要科学、规范。(2)讲授应有适应性。讲授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讲授保证学生在语言上听得清楚,在语意上听得懂。(3)讲授要有教育性。针对学生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批评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乐于接受,不能用训斥的口吻和讽刺的语气。(4)讲授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讲授要有情感性。使学生产生共鸣。(6)讲授要有艺术性。2、讲授技术的基本类型(1)讲述。讲述是说事而不是说理。(2)讲解。主要是讲理,侧重于发展理论思维能力。(3)讲读。是以讲导读,以读助讲,相辅相成,主要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4)讲演。讲演需要首尾连贯地讲授,中间很少插入或不插入其他活动。常用的方法有;数字概括法,特点归纳法,纲举目张法,单元总结法;学科交叉法等。(六)板书的技术要求是什么?有哪些板书方法?板书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一般包括板书、板演和板画三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板书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格式,在教学时オ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1、板书的原则(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2)语言正确,科学性强。(3)书写规范,示范性强。(4)重点突出,条理性强。(5)形式多样,趣味性强。(6)板书与讲授相结合。2、板书的主要方法教师将板书内容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加工组合并呈现在备课本或黑板上。板书以下归结几种方法:(1)摘录提纲法。就是摘录教材富有标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关键词句而形成“提纲式板书”的方法。(2)概括归纳法。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教材内容,归纳教材知识的方法。(3)图形示意法。即用符号、线条、图形,配以简要文字示意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4)板画赋形法。板书有以文字为主的,有时配以线条符号;有以图画为主的,一般不配文字。板画,又称简笔画、黑板画,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概括勾勒出各种场景、事物、人物等形象的一种绘画。(5)表格解释法。(6)比较对照法。比较是运用对比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如果把对比方法运用到教学板书上,就叫比较式板书。(7)排列组合法。排列组合法是对教材中不同课文或内容的分类排列、综合叠加。(8)夸张变形法。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板书的表现カ,教师可以运用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板书。这种方法用“漫画”的手法,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板书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的水平及教师本人的优势而确定。(七)演示的技术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演示,是教师操作各种媒体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帮助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演示技术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操作、示范、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表象及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练习的ー类教学行为。1、演示的类型(1)实验演示。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演示过程、现象和结果,琢磨其中的道理。实验可以由教师操作,或学生操作,或师生共同操作。(2)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通过对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可以使学生观察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部结构,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3)图画、图片、图表的演示。使用图画、图片,可以展示名胜古迹,历史画面,人物肖像,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理解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可以对事物的原理、现象示意,呈现事物的木质特征,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幻灯、投影的演示。(5)电影、电视的演示。(6)声响演示。利用录音声响参与教学。比如,配乐朗读,放录音看画面,用录音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听想、听写、听说、听议等。(7)动作演示。比如,童话、寓言的按情节表演,教师对于特定词、句的动作示范,都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8)课件媒体演示。2、演示的技术要求演示遍及各教学环节,教师演示技能高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演示技能应用要点如下:(1)演示目的明确,应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2)演示操作和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3)演示与观察、提问、讲解紧密配合。(4)准确把握媒体演示最佳作用时机。(5)演示应安全、可靠。(八)举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哪些举例的方法?课堂教学举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实例(经验和事实)说明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操作行为。1、举例的基本要求(1)切时。举例时机恰当。(2)切题。实例选择及剪裁合理,紧扣理论,不偏题,不跑题。(3)切意。实例与理论有机交融,能充分说明理论所含各要点之意义。(4)切身。实例尽可能与学生生活和实践接近,生动有趣,或所举实例是学生已知事实或已有经验。2、举例的类型举例种类有:分式举例、融式举例、变式举例、体验举例等。(1)分式举例。分式举例是指理论和实例相对分开的举例操作,通常是先讲理论然后举例。(2)融式举例。融式举例是指理论和实例交融兼并共同推进的举例操作,通常以实例起头ー层层带出理论,之后再归纳岀理论的全部要义。(3)变式举例。变式举例是举相应的ー组实例来说明概念或原理的相同本质特征和不同非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发生变化)的举例操作。变式即有所变化的例式,通常是在理论讲出之后出示变式举例(一组有变化的例子),回扣理论要点。(4)体验举例。体验举例指对理论所述状态能唤起学生身心实际或想象经历的举例操作。通常是在理论和实例之间,用“如果你是……”“假如你就是……”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唤起学生已有过的经历或想象中的经历,从而仿佛真的置身于实例的运行之中。(九)提问过程有哪些阶段了提问的技术要求有哪些?,1、课堂提问的过程提问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拟题阶段。教师要在此阶段精心设计问题。(2)引入阶段。教师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够作答……二(3)列题阶段。即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好必要的说明。(4)启发阶段。教师倾听学生答题,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要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5)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有重述、追述、补充、更正、评价、延伸、检查。2.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1)要注意层次性。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2)要注意启发性。(3)要注意广泛性。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4)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5)提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ー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6)提问的设计要有趣味性。(7)提问要有预见性。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缺陷。善于帮助学生形成答案,思考更深ー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8)提问的设计要有灵活性。在讲、练、读、议诸环节中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到:①选择好提问的问题。②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③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十)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技术包括哪些内容?1、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它包括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与参与而采取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着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和维护课堂秩序,监督学生的行为,保持学生认真听课和辅导学生做功课。2、课堂管理技术包括:(1)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术,(2)课堂环境与课堂控制,(3)课堂纪律管理技术,(4)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く十一)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I、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有两种活动:即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性组织。包括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协助、征求、同情、理解、维护等。管理性组织的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构建和维持有效学习环境。(2)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观察、实验、讨论等。(3)诱导性组织。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组织形式。2、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备课。遵循教学日历制定的教学进度。并在上课时携带点名册、教材、教案及教学日历。(2)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及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语言准确、精炼。(3)要认真检査学生的出勤率及教材持有率。从严执教,对学生要求严格,保证教学顺利进行。(4)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乐学、爱学。(5)课后应认真答疑,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6)适时、适量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讲评学生的作业。(7)根据期中、期末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调整教学。(8)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允许随意调课、串课或停课。因病、因事要请假。(9)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教。(10)教师上课着装要整洁大方,言谈举止文雅,注意教态仪表。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十二)课堂环境有什么特点?课堂控制的任务是什么?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课堂上必须建立秩序;纪律则是秩序形成的关键。课堂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课堂秩序问题,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组织和控制,使之围绕教学目标运转的活动。1、课堂环境的特点(1)公开性。课堂是一个公开的活动场所。(2)同时性。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同时出现多种反应和事件,需要教师及时处理和控制。(3)复杂性。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五光十色”的。(4)突然性。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因受干扰而分散,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2、课堂控制的任务(1)确立对学生的期望行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或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要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如教室活动,举手发言,作业速度,课外活动,课间休息,玩耍,;课后的日常事务整理书桌等方面。(2)把期望变成程序和常规有了具体的要求之后,还要制定一些规册以约束行为。(十三)课堂纪律管理的技术有哪些?1、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促使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任务促成的纪律(3)集体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2、提高课堂纪律管理技术的基本要求(1)制定并实施规章制度(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4)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地有兴趣地乐学、爱学(5)做好考勤工作(6)灵活运用教学机智(7)维护教师的权威3、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1)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尽快进入角色(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采取恰当的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个别谈话法。班级中常常会有个别学生比较特殊,对这些学生可以找其个别谈话,向其了解情况,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在课外,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5)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自制カ学生要遵循的规则分为三方面:ー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如中学生守则等:二是学校制定的规则,如学校制定的常规;三是特殊的课堂规则。(6)劳逸适度,使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7)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8)加强自我修养,注重社会评价和提高自身威信⑼,,严与爱”并举,,,前馈与后馈”结合课堂的规则应是学生明了的,最好由学生自己制定产生。教师的备课过去强调备教材、备学生,现在备课更要备管理。教师对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纪律问题和其他又可能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都应预先有所估计,有所防备。(十四)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1、“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他丰富的资源库。2、运用网络组织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1)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2)利于因材施教(3)有利于学科整合此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3、网络组织教学的目的(1)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模式,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建设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发掘、总结并评介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6)信息技术装备和利用研究,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帮助学校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4、网络技术对师生的要求(1)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为:①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②学习网络的促进者。③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2)对学生的要求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总之,在实施课堂管理时,作为教师除了灵活运用管理技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爱心、有耐心,对学生所表现的问题行为要有宽容的心态来看待,给孩子们改正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十五)学习方法的指导技术包括哪些?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1、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中小学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致有以下几项内容:(1)发展智力的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想象方法、思维方法等。(2)完成课业的方法。包括阅读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等。(3)学科学习的特殊方法。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外语、音乐、美术等)进行学习方法指导。2,学习方法指导的要求(1)整体安排。整体安排有以下三层意思:其ー,各门学科同步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其二,每门学科要编制分年级学习方法指导序列,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其三,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要统筹安排。(2)组织自学(3)有机渗透。学习方法指导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渗透的方法进行。(4)注重运用(5)因人而异(6)同步改革。学习方法指导要与教学方法改革同步进3、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1)直授式。直授式是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直接授予学生某种学习方法。直授式的具体方式有两种:ー是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分专题直授;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分散直授。(2)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个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3)点拨式。点拨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点拨学习方法。(4)连接式。连接式是指学习某种新知识时,换起学生对某种旧知识的回忆,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掌握学习方法的ー种指导方法。(5)追溯式。追溯式是指学生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及时追本溯源,要求学生找出求得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第五章教学艺术ー、学习目的学习本章教学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要求学员能理解教学艺术和教学艺术风格等相关概念的含义;了解它们的特点、分类和功能;掌握运用各种常用课堂教学艺术的方法及提高运用能力的途径;知道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相关的案例。二、学习要点(一)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ー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二)教学艺术的特点1、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2、情感性——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情感人的特征。3、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教学,给人带来审美感受。4、创造性——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是指教师教学エ作的创造性特征。5、实践性——是指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6、表演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是教师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三)教学艺术的功能1、陶冶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良好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成长的动カ。2、转化功能——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卓有成效地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谐悦功能一;学艺术能直接促使学生好学、乐学。4、整体功能——教学艺术是ー门综合的艺术,它融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语言、音响、节奏、造型等,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个性和审美等诸方面的发展。(四)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师体态语艺术、教师教学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1、课堂教学语言艺术(1)课堂教学语言的概念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2)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①从言语内容看,教师教学语言是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活动始终围绕着教育这个中心目的展开,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言语表达上的正确、完整和严密性。②从语言形式看,教师语言是经过提炼的有准备的口头语言,具有口头性和正规性。教师教学语言一般指教师语言的口头形式。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前有准备的,经过提炼的准确规范的语言。③从言语过程看,教师教学语言是师生双边语言活动的ー方,具有反馈性和控制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并根据教学需耍对语言进行控制。(3)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类型根据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将教学语言艺术分为:①说明式语言:说明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②叙述式语言:叙述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容向学生作较客观的陈说介绍的语言。③描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有关内容直观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