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酿造车间设备维修规程通用部分
PAGE
PAGE
78
机械设备检修
工艺规程
部门:设备能源部
编写人:孙福成
2004年12月4日
设备维修规程通用部分
本篇通用部分系指燃料各通用部件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的统一要求,适用于燃料各专业人员使用。
1、工艺要求
1.1检修的准备工作
1.1.1检修前做好安全思想和技术培训工作,对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详细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如温度、振动、声音、泄露以及存在的其他缺陷,做到修前有数,修后质量优良。
1.1.2检修工作前,根据检修项目,准备好配件、材料、工器具等,对要更换的配件进行检查,核对图纸及质量要求。
1.1.3检修工作开工前,按照要求办理好工作票,做好安全防范并对设备上的油污及工作现场进行清理,在整个检修期间,要保持现场的环境整洁。
1.1.4设备和部件在解体之前,对不允许互换的和有固定装配方向的零件,应做好记号(已有记号的除外)以防装错。
1.2检修要求
1.2.1拆下的零部件要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不能影响正常的检查操作。对于精度要求较高和容易碰伤、损坏、丢失、扭曲变形的零部件应妥善保管。
1.2.2拆卸设备上的螺栓时(尤其是专用螺栓)不应采用气焊或电焊切割的方法。组装后的螺栓,外露一般应为2-3扣。
1.2.3拆卸设备上带有垫片的部位,应对原有的厚度做好记录或保留原样,作为组装调整的依据。
1.2.4对于严密性要求较高的结合面(如减速机、齿轮、泵、液压系统等)解体时,应用顶丝顶起(注意应及时松回顶丝),必要时可用扁铲冲开。但不许损坏结合面,一旦损坏必须进行修理。
1.2.5对于多个螺栓连接的结合面,组装时,一般应对隐蔽部位的螺栓采取防止松动的措施。如加装弹簧垫圈、开口销、保险锁片、备帽等。
1.2.6清洗检查组装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时,不应有绒毛留在上面,以免造成油路堵塞,影响润滑。
1.2.7检修中从设备里面放出的油,应用专用的容器存放,如果油质合格,继续使用,否则应集中存放,以便回收。
1.2.8对于仪器仪表等精密设备(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应妥善保管。
1.2.9检修班长或设备员要随时记录存在的问题等以及设备改进的情况,并且将有关的技术数据整理存档保存。
1.2.10检修用过的材料不能乱放,要集中存放和处理,检修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检修现场,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滚动轴承
一、优点:与滑动轴承相比,滚动轴承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启动容易等优点。
二、滚动轴承常用的滚动体有哪几种?
a、球;b、短圆柱滚子;c、长圆柱滚子;d、空心螺旋滚子;e、圆锥滚子;f、鼓形滚子;g、滚针等七种。
三、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代号:
①主要类型: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
②代号:滚动轴承代号表示法有很多种,大多用来明确反映轴承的结构类型尺寸、公差、游隙、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特性,并且有如下基本格式:
前缀符号
系列符号
基本符号
内径符号
后缀符号
滚动轴承国际代号组成
分段
前
中
后
表示
数字
字母
数字
字母
第七位
第六位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一位
含义
游隙组别
精度等级
宽度系列
结构
形式
类型
直径系列
内径代号
特殊要求
窄正常宽特宽
直中轻
径 特轻
系
列
滚动轴承的直径系列与宽度系列示意图
滚动轴承内径代号
内径尺寸
代号表示
举例
范围
特征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代号
内径
~10
整数
0
直径系
列代号
内径
25
5
小数
0
9
内径整
数部分
96
6.3
小数(<3)
0
直径系
列代号
/内径
100008
/1.5
1.5
10~17
10
12
15
17
直径系列代号
0
0
1
2
3
300
302
10
15
20~495
5的倍数
直径系列代号
内径/5的商
211
55
内径/5
为小数
9
内径/5的商
最相近整数
910
49
500以上
直径系列代号
/内径
10777
/750
750
滚动轴承直径系列代号
系列名称
超
轻
特
轻
轻
中
重
特
重
不
定
内径非标准
系
列
代
号
向心轴承角接触轴承
8,9
1,7
2(5)①
3(6)①
4
—
7,8
9
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
—
9,1
2
3
4
5
举例
7000800
7000900
2007100
2097700
1008900
9168100
200
3500
9039200
300
3600
8300
400
9039400
—
700
800
900
①对于内径等于或大于10mm轴承,代号中右起第三位用数字“5”或“6”同时右起第七位用数字“0”(代号中不写出)时,分别表示轻宽或中宽系列;对于内径小于10mm的轴承,代号中右起第二位用数字“6”,同时右起第七位用数字“0”(代号中不写出)时,表示中宽系列。
滚动轴承宽度(高度)系列代号
系列名称
特窄(低)
窄(低)
正常
宽
特宽
系
列
代
号
向心轴承角接触轴承
8
7,0(适用于轻中重系列)
1,0(适用于特轻系列)
2,0(适用于轻中系列)
3,4,
5,6
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
7
9
1
0
—
—
举例
8000200
7008200
200
7000100
90039300
100
1000800
8200
1008900
2007100
3500
3182100
4074100
常用滚动轴承的分类、名称及类型代号:
分类
名称
类型代号
向心轴承
向心球轴承
0
调心球轴承
1
短圆柱滚子轴承
2
调心滚子轴承
3
长圆柱滚子轴承
4
滚针轴承
4
螺旋滚子轴承
5
向心推力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6
圆锥滚子轴承
7
推力轴承
推力球轴承
8
推力短圆柱滚子轴承
9
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9
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1、正常的失效形式为点蚀;
2、润滑油不足使轴承烧伤;
3、润滑油不清洁而使滚动体和滚道过度磨损;
4、装配不当使轴承卡死、胀破内圈、挤碎内外圈和保持架等;
以上四种一般可以避免。
精度等级代号
B、C、D、E、G五级,B级精度最高,G级(普通级)精度最低。精度等级代号标在基本代号前面,通常G级精度可以省去标注。
补充代号
补充代号
内容
补充代号
内容
X
套圈、滚动体和保护架(或仅是套圈和滚动体)由不锈钢制造
F
实体保持架由钢板(或带)及铜板(或带)冲压制造
N
套圈和滚动体由耐热钢制造
T
零件的回火温度有特殊要求:
T1—200℃;T2—250℃;
T3—300℃;T4—350℃;
T5—400℃;T6—450℃。
S
套圈和滚动体(或仅是套圈)由渗碳钢制造
P
套圈和滚动体由青铜和其他金属磁性材料制造
V
套圈和滚动体由不常采用的材料如塑料和陶瓷合金制造
R
轴承内装填特殊润滑脂
W
实体保持架由黑色金属制造
U
轴承的游隙不同于现行标准
Q
实体保持架由青铜制造
Z
对轴承的噪音或震动有特殊要求
H
实体保持架由黄铜制造
M
对轴承摩擦力矩和旋转灵活性有特殊要求
L
实体保持架由铝合金制造
Y
轴承零件表面须经特殊处理(喷镀金属、阳极处理、磷化处理等)
J
实体保持架由酚醛胶布(棒)制造
A
实体保持架由工程塑料(不包括酚醛胶布)制造
k
轴承零件的形状或尺寸改变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轴承的配置
转轴一般采用双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由1—2个轴承组成。受纯径向负荷的轴,两支撑可取向心轴承对称布置。受径向负荷和走向负荷联合作用的轴,两支撑通常选用同型号的角接触轴承,此时,两轴承的配置可取以下三种方式之一。
1、背对背排列
当负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之外(见右图),此轴承配置称背对背排列(外圈宽端面相对)。当负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之外(见右图),这种排列交点间跨距较大,悬臂长度较小,故悬臂端刚性较大。当轴受热伸长时,轴承游隙增大,因此不会发生轴承卡死破坏。如采用预紧安装,当轴受热伸长时,预紧量将减小。这种排列交点间跨距较大,悬臂长度较小,故悬臂端刚性较大。当轴受热伸长时,轴承游隙增大,因此不会发生轴承卡死破坏。如采用预紧安装,当轴受热伸长时,预紧量将减小。
2、面对面排列
负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之内(见右图),此轴承配置称面对面排列(外圈窄端面相对)。这种排列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当轴受热伸长时,轴承游隙减小,容易造成轴承卡死,因此要特别注意轴承游隙的调整。
3、串联排列
负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同一侧轴承配置方式(见右图)称串联排列(外圈宽、窄端面相对)。这种排列方式适用于轴向负荷大,需多个轴承联合承担的情况。
支撑结构的基本形式
轴的径向位置一般由两个支撑共同限定,而轴向位置则可以有不同的限定方法,由此可将支撑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型式:
两端固定支承:
两端固定支承,指两个支承端各限制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的支承型式。在纯径向负荷较小的联合作用的轴,一般采用向心型轴承组成两端固定支撑(见下图1),并在其中一个支撑端,使轴承外圈与外壳孔之间采用较松的配合,同时在外圈与端盖间留出适当的空隙,以适应轴的受热伸长。
受轴向负荷联合作用的轴,多采用角接触型轴承面对面或背对背排列组成两端固定支撑(见下图2)。这种支撑结构,可以在安装或检修时,通过调整某个轴承套圈的轴向位置,以使轴承达到所要求的游隙或预紧量。由于轴承游隙可调,这种支撑结构特别适用于旋转精度要求高的机械。
支撑部件在工作中,轴的温度一般高于外壳的温度,因此轴与轴承内圈的膨胀量(包括轴向伸长量和径向膨胀量)均大于外圈。这种变化对于面对面排列的支撑结构,将使游隙减小,而对于背对背排列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撑结构,其游隙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外滚道尖重合时,轴向膨胀量和径向膨胀量基本平衡,预调游隙保持不变。
(2)外滚道尖交错时,径向膨胀量大于轴向膨胀量,工作游隙减小。
(3)外滚道尖不相交时,轴向膨胀量大于径向膨胀量,工作游隙增大。
2、固定—游动支承:
固定—游动支承指在轴的一个支承端使轴承与轴的外壳孔的位置相对固定(称固定端),以实现轴的轴向定位。而在轴的另一支承端,使轴承与轴或外壳孔间可以相对移动(称游动端),以补偿轴热变形及制造安装误差所引起的长度变化。显然,在这种支承中轴的轴向定位精度取决于固定端轴承游隙的大小。因此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组成的固定端的轴向定位精度,要比用一套深沟球轴承的精度高。
固定端轴承通常可选用:
(1)深沟球轴承,以承受径向负荷和一定的轴向负荷。
(2)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承受径向负荷和双向轴向负荷。
(3)向心轴承与推力轴承组合,或者不同类型的角接触轴承组合,以分别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
固定端轴承的内外圈,应分别与轴和外壳孔作轴向固定和定位。
游动端对轴的长度变化的补偿,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内圈无挡圈或外圈无挡圈的圆柱滚子轴承。当采用其他类型轴承时,可根据负荷形式和工作条件,分别使内圈或外圈与外壳孔成间隙配合,以满足轴向游动的需要。
固定—游动支承的运转精度高。
3、两端游动支承:
两端游动支承结构中两个支承端的轴承,都对轴不作精确的轴向定位,因此都属于游动支承,此轴承常见于轴的轴向位置由其它零件限定的场合,如人字齿轮轴支承。
几乎所有不需要调整的轴承,均可作游动支撑。如用深沟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构成游动支撑时,只需将内外圈之一采用间隙配合。用内圈或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作游动支撑时,轴承本身就可进行长度调整。角接触球轴承不宜用作游动支撑。
两端游动支撑不需精确限定轴的轴向位置,因此安装时不必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工作中,即使处于不利的发热状态,轴承也不会卡死。
常见的支撑结构
支撑型式
序号
简图
轴承配置
承受轴向负荷情况
轴热伸长补偿方式
其他特点
固定端
游动端
两
端
固
定
1
一对深沟球轴承
能承受单向轴向负荷(应指向不留间隙的一端)
外圈端面与端盖间的间隙
转速高,
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
2
一对外球面深沟球轴承
能承受双向轴向负荷
轴承游隙
3
一对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排列)
4
一对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排列)
5
一对外圈单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能承受较小的双向轴向负荷
外圈端面与端盖间隙
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
6
一对圆锥滚子轴承(面对面排列)
能
承
受
双
向
轴
向
负
荷
轴承游隙
7
一对圆锥滚子轴承(背对背排列)
8
二套深沟球轴侧根组合
用于转速较低的立轴
9
角接触球轴承串联构成背对背排列
轴热伸长后轴承游隙增大,靠顶紧弹簧保持预紧量
用于转速较高的场合
10
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与带锥度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做成游隙
通过径向预紧可提高轴承刚性
11
深沟球轴承
右端向心球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为动配合
允许转速高,
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
12
深沟球轴承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滚子相对外圈滚道轴向移动
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
13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排列)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通过轴向预紧可提高支撑刚度
14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排列)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15
三点接触球轴承与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左端支撑滚子相对外圈滚道轴向移动
允许转速较高,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结构紧凑
16
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与双向推力球轴承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可承受较大的径、轴向负荷,支撑刚度好
17
成对安装圆锥滚子轴承(背对背排列)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可承受较大的径、轴向负荷,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18
成对安装圆锥滚子轴承(面对面排列)
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19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排列)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串联)
右端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为动配合
允许转速较高
20
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与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内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左端轴承滚子相对内圈滚道轴向移动
旋转精度较高能承受较大的径、轴向负荷,刚性好
21
一对调心滚子轴承
能承受较小的双向轴向负荷
右端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为动配合
适用于径向负荷较大的轴,具有调心性能
两
端
移
动
22
一对外圈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
不能承受轴向负荷
两端轴承的滚子相对外圈滚道移动
用于要求轴能轴向游动的场合
23
一对无内圈滚针轴承
两端支撑处滚针相对滚动
轴向紧固
为了防止滚动轴承在轴上和外壳孔内,发生不必要的轴向移动,轴承内圈或外圈应作轴向紧固。轴向紧固包括轴向定位和轴向固定。
1、轴向定位:
轴承内外圈一般靠轴和外壳孔的挡肩
定位。为了保证轴承端面与挡肩接触,防
止过度圆角与轴承倒角相碰(如右图),轴
和外壳孔单向最大圆角半径应小于轴承最
小单向倒角半径。
2、轴向固定:
轴承的轴向固定,是为了使轴承始终处于定位面所限定的位置上。因此轴向固定包括内圈在轴上的固定和外圈在外壳孔内的固定。尽管轴承的内外圈都要求准确的定位,但并不一定要同时作轴向固定。两端固定的支承结构中,每个支承端只受单向轴向负荷,故只需从一个方向加以轴向固定。固定—游动支承中,固定端承受双向轴向负荷,故需双向轴向固定。游动端应根据轴承类型和游动方式采用不同的固定结构。
3、轴向紧固装置:负荷越大,转速越高,轴向紧固应越可靠。这时,内圈多采用锁紧螺母、止动垫圈,外圈多采用端盖、螺纹环等。
轴向紧固装置的种类很多,选用时应考虑轴向负荷的大小、转速的高低,轴承类型及其在轴上的安装位置和装拆条件等。负荷愈大,转速愈高,轴向紧固应愈可靠。这时,内圈多采用锁紧螺母,止动垫圈,外圈多采用端盖,螺纹环等。轴向负荷较小,转速较低时,内圈多采用弹性挡圈、紧定套、退卸套,外阉多采用孔用弹性挡圈、止动环等。已标准化的轴向紧固装置有:
.(1)锁紧螺母与止动垫圈。锁紧螺母与止动垫圈必须伺时使用,止动垫圈起防松作用。
(2)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分轴用弹性挡圈和孔用弹性挡圈二种。由于这种挡圈结构简单、尺寸小,广泛应用于转速不高,负荷较小的场合。
(3)紧定套和退卸套。紧定套的内孔为圆柱面,用以与轴相配合,外表面为圆锥面,用以与锥孔轴承内孔相配合。紧定套沿轴向有一切口,尾部车有外螺纹。它与锁紧螺母配合使用时,可使轴承沿紧定套锥面轴向移动,实现其轴向紧固。此种紧固装置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适用于转速不高,轴向负荷不大的光轴。
退卸套的结构与紧定套相似。使用时可用轴上的锁紧螺母将退卸套推入轴承孔内,以达到紧固轴承的目的。尾部的外螺纹是供拆卸轴承用的。
轴承的预紧
所谓预紧,就是在安装时用某种方法在轴承中产生并保持一轴向力,以消除轴承中的侧向游隙,并在滚动体和内外圈接触处产生初变形。预紧后的轴承受到工作载荷时,其内外圈的径向及轴向相对移动量要比未预紧的轴承大大地减小。
常见的预紧装置有
(a)夹紧一对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而预紧;
(b)用弹簧预紧,可以得到稳定的预紧力;
(c)在一对轴承中间装入长度不等的套筒而预紧,预紧力可由两套筒的长度差控制,这种装置的刚性大;
(d)夹紧一对磨窄了的外圈而预紧,反装时可磨窄内圈并预紧。同时也可在两个内圈或外圈间加装金属挡片而预紧.
轴承的润滑
一、润滑对于滚动轴承具有重要意义:轴承中的润滑剂不仅可降低摩擦阻力,还可以散热,减小接触应力,吸收振动,防止腐蚀等作用。
二、轴承润滑方式:常用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类,另外,也有使用固体润滑剂的。
三、润滑方式的确定与轴承的速度有关,一般用滚动轴承的dn值(d为滚动轴承内径,单位mm;n为轴承转速r/min)表示轴承的速度大小。详见下表。
适用于脂润滑和油润滑的dn值界限(表值×104)(mmr/min)
轴承类型
脂
润滑
油润滑
油浴
滴油
循环油
(喷油)
油雾
向心球轴承
16
25
40
60
760
调心球轴承
16
25
40
/
/
角接触球轴承
16
25
40
60
760
短圆柱滚子轴承
12
25
40
60
760
圆锥滚子轴承
10
16
23
30
/
调心滚子轴承
8
12
/
25
/
推力球轴承
4
6
12
15
/
四、脂润滑:由于润滑脂是一种粘稠的凝胶状材料,故油膜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流失,容易密封,一次加油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那些不便经常添加润滑剂的地方,或那些不允许润滑油流失而致污染产品的工业机械来说,这种润滑方式十分适宜。它的缺点是只适用于较低的dn值。
五、油润滑: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脂润滑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油润滑。
润滑油的特性是粘度,转速越高,应选用粘度越低的润滑油,载荷越大,应选用粘度越高的润滑油。
油润滑时,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油浴润滑:把轴承局部浸入润滑油中,油面应不高于最低滚动体的中心。这个方法不适于高速,因为搅动油液剧烈时要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以致引起油液和轴承的严重过热。
②滴油润滑:适用于需定量供应润滑油的轴承部件,滴油量应适当控制,过多油量将引起轴承温度的增高,为使滴油通畅,常使用粘度较小的10#机械油。
③飞溅润滑:这是一般闭式齿轮传动装置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法,即利用齿轮的传动把油甩到四周壁面上,然后通过适当的沟槽把油引入轴承中去。
④喷油润滑:适用转速高、载荷大、要求润滑可靠的轴承。用油泵通过特制的孔或油管经喷嘴将油喷射到轴承中去,流过轴承后的油过滤冷却后循环使用。喷嘴应对准内圈和保持架之间的间隙,油泵压力一般约为0.3—0.5MPa。
⑤油雾润滑:轴承滚动体线速度很高时采用。
六、轴承的密封装置:分为接触式及非接触式两大类
㈠接触式密封:1)毛毡密封;2)皮圈密封;3)密封环密封。
㈡非接触式密封:1)隙缝密封;2)甩油环密封;3)曲路密封。
七、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滚动轴承的套圈和滚动体,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了保证轴承的工作精度和寿命,必须仔细地安装和拆卸。轴承装拆方法不正确,常常是引起轴承早期损坏的原因之一。
轴承的安装、拆卸方法,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及配合性质而定。安装拆卸轴承的作用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切不可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以免在轴承上形成压痕,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以致造成早期失效。轴承的保持架密封圈防尘盖等零件很容易变形,安装拆卸时的作用力也不能加在这些零件上。
圆柱轴承的安装:
1)内圈与轴紧配合,外圈与外壳孔配合较松时,可用压力机借助于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先把轴承压装到轴上,然后将轴同轴承一起装入外壳孔内;
2)外圈与外壳孔紧配合,内圈与轴配合较松时,装法类似于(1)
3)对于内圈与轴间需要较大过赢量的大中型轴承,常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即将轴承或套圈放入油中加热至80—100℃,然后取出装到轴上。
2、圆锥孔的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
有锥度的轴径上,或装在
紧定套或推卸套的锥面上,
如右图a、b。
此种轴承有较严格的配合,当轴承进入锥形轴径或轴套时,由于内圈膨胀是轴承径向游隙减小,故可通过控制轴承压进锥形配合面的距离,调整径向游隙。
不可分离形轴承的径向游隙,可用塞尺测量,也可以用轴承在轴向的移动量代替径向移动的减小量。可分离形轴承,可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内圈的膨胀,以求得径向游隙的减小量。
直接装在锥形轴径上的圆锥孔轴承可以和一般圆锥孔轴承一样,使用装配套管或加热等方法安装,也可采用锁紧螺母安装。
通过紧定套或推卸套安装的圆柱孔轴承,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
3、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
角接触球轴承,采用一般圆柱孔轴承的安装方法。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则应分别安装。安装中应仔细调整这类轴承的径向游隙和预紧量。轴承游隙或预紧量大小,与支撑结构的形式,轴承间距、轴和外壳材料有关,应根据工作要求计算确定。轴向游隙可用千分表检查,游隙大小可通过端盖、调整环、锁紧螺母调整。
4、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紧圈与轴一般取过渡配合,活圈与外壳孔一般取间隙配合,故这种轴承容易安装。对于双向推力轴承,紧圈必须进行轴向固定,从而防止其相对于轴发生转动。
推力轴承安装中,应检查紧圈对轴的中心线的垂直度,轴向游隙并加以调正。在高速运转条件下,还应适当预紧,以防止因滚动体惯性力矩引起的相对滑动。
5、滚动轴承的拆卸:一般应以不损坏轴承及其配合件的精度为原则,因此拆卸力不应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滚动体上。
机器中的转轴都以轴承为支撑。轴的支撑结构设计对于保证轴的运转精度,发挥轴承的工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支撑结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轴承的配置、轴向位置的限定与调整,轴的热膨胀补偿、轴承游隙的调整、轴承的紧固、润滑和密封等问题。
一、滚动轴承的检修
㈠滚动轴承的结构
滚动轴承由四种基本元件所组成:外圈、内圈、滚动体、隔离架(砂架)。内圈装在轴颈上,外圈装在轴承座或机壳内,通常是内圈随轴颈转动而外圈固定不动,但也有其他转动的运动。
内外圈上有凹槽,称为滚道,它引导滚动体的运动。
滚动体有多种形状,常用的有球、短圆柱滚子、长圆柱滚子、圆锥滚子等形状。
保持器的作用是分隔开两个相邻的滚动体,以免它们直接接触而磨损。
滚动轴承的优点是,能保证轴的对中性,维修方便,磨擦力小,尺寸小。缺点是高速噪音大,耐冲击能力差。构造如下图
㈡轴承的配合公差的选择
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为过渡配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公差一般选用基轴制,轴承的内圈与轴的配合为静配合,一般选用基孔制。
㈢轴承的拆卸方法和工具
滚动轴承的拆卸方法有敲击法、拉出法、压出法和加热法。
敲击法
1、1冲子手锤法。其优点是拆卸简单,缺点是轴承受力不均,且冲子滑脱会致使保持架受伤,只有在不得已才采用。
1、2套筒手锤法。它较冲子手锤法拆卸优越,能使敲击力均匀地分布在滚动的端面上,如图
图利用套筒拆卸轴承
(a)利用短套筒;(b)利用对开套筒
2、拉出法。拆卸滚动轴承使用专用拉具。拆卸时,只要旋转该拉具的手柄,轴承就会被慢慢拉出来,如右图
3、压出法。压出法就是用压床推出轴承,将其拆下,如下图中左图
4、加热法。滚动轴承在拆卸前,先把它用机油加热,再采用上述工具和方法进行拆卸,如下图右图
㈣、拆卸的注意事项
1、使用冲子手锤法时,冲子应用软金属制成(如铜冲子)与轴承接触端面需做成平面或圆形。拆卸时应对称敲击,禁止用力过猛、死敲硬打。
2、使用套筒法时,套筒大小选择要合适,手锤对套筒锤击时用力要轻捷,并不断变换捶击位置,施力要均匀,不得歪斜,防止轴承卡死不动。
3、使用抓时,顶杆中心线应与轴的中心线保持重合,不得歪斜。安放抓要小心稳妥,初拉时动作要平稳均匀,不得过快过猛,在拉出过程中不应产生顿跳现象。
4、要防止抓的拉爪在工作过程中滑脱,拉爪位置应正确,同时要注意不要碰伤轴上的螺纹、键槽或轴肩等。
5、采用加热法时,先将轴承两旁的轴颈用石棉布包好,尽量勿使受热。拆卸时应先将抓顶杆先旋紧,然后将热机油浇在轴承的内套上。在内套被加热膨胀后,停止浇油,迅速旋紧螺杆即可把轴承拆下。注意动作要快,防止浇油过多或时间过长使轴膨胀,反而增加拆卸的困难。加热时机油温度应在80~100℃,不得超过100℃。
㈤、滚动轴承装配前的检测
滚动轴承是一种精密部件,其套圈和滚动体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粗糙度,认真做好装配前的检测是保证装配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前应先将轴承清洗干净,然后进行检测。
1、检查轴承外观,轴承内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均不得有裂纹,麻坑、脱层、碰伤、毛刺、锈蚀等缺陷。
2、滚动轴承外圈应转动灵活、均匀,不允许有较大的声响和晃动等现象,不能有杂音、转动困难或突然卡住的现象,否则应更换。
3、检查轴承的间隙应符合标准。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极细的铅丝穿过轴承,转动内圈,使用滚动体压过铅丝,然后将压扁的铅丝取出,拿外经千分尺测量其厚度,所得数值即为滚动轴承的径向间隙;另一种方法是将轴承装在轴经上,内圈固定,用百分表的触头顶在轴承的外圈上,然后转动外圈,每转90°,触头上下移动一次,此时百分表指针跳动的差值就是滚动轴承的径向间隙值。
3、1滚动轴承间隙有三种:
3、1、1原始间隙:未安装前自由状态下的间隙。
3、1、2装配间隙:安装后的间隙。
3、1、3工作间隙:在规定负荷、温度下的间隙。
三者关系在中心轴承中为:原始间隙大于安装间隙;工作间隙又大于安装间隙。
3、1、4检查轴承内径与轴径、轴承外经与轴承座孔相配合的部位,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和百分表测量它们的几何尺寸和形位偏差,这些值都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此外还要求轴径上轴肩的过渡圆角应小于轴承内圈端面与轴肩能紧密相靠;轴承座孔内的圆角要小于轴承外圈的倒角,以保证外圈端面与轴承座孔的端面能紧靠;另外轴肩应与转轴中心线垂直,不得歪斜,不允许高低不平或有毛刺。与轴承相配合的轴径加工精度一般为,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1.6。
㈥、滚动轴承装配的方法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铜棒法、专用压床法、套筒手锤法和油浴加热法。
1、铜棒法:用紫铜棒敲打内圈端面,使轴承就位。
2、专用压床法:利用压床安装轴承如图,垫块要支在内圈上。
套筒手锤法:利用套筒和手锤安装轴承如下图;
4、油浴加热法:它是一种既方便又安全的方法。对于配合过盈较大,安装时需用较大力的轴承特别适用。当轴承在专用油浴中被加热到80~100℃时,把轴承迅速取出,用干净棉布擦去其表面的油迹和其他附着物,并立即套入轴颈进行安装,如上右图。
㈦、装配注意事项
1、轴承上无型号的一面永远靠轴肩,轴承不得偏斜,轴承安装受力位置应符合要求,避免损坏轴承。
2、用油预热装配轴承时,油温应控制在120℃以下,轴承加热时的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不少于15分钟。油浴槽底要加设金属网,使轴承不与槽底接触。
3、采用套筒手锤法应注意防止异物落入轴承内及受力是否均匀,不得歪斜,不得用力过猛,出现卡住现象时,千万不能硬打硬砸,要查明原因、取下轴承,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安装。切记受力点是轴承内圈而不是外圈。
4、轴承装配前应在配合表面涂一层薄润滑油,以便于安装。
5、当轴经被磨损或轴承座孔被磨大时,一般不要采取用冲子打成点或压成花的方法来解决,而可用喷吐法和镶套法解决。
6、当轴承内圈与轴径的配合较紧、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较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径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中;若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较紧,内圈与轴颈的配合较松时,则应先将轴承装在轴承座孔中,再把轴装入轴承内圈,此时受力点是轴承外圈而不是内圈。
㈧、装配后检测和质量标准
1、轴承装到轴上后,要用对光法或塞尺法检查轴肩与内圈端面是否有间隙。沿整个轴的一周不应透光,用0.03mm的塞尺不能插入内圈端面与轴肩之间。
2、安装推力轴承,必须检查紧圈的垂直度和活圈与轴的间隙。
3、轴承装配后,应检查其是否灵活、均匀,响声是否正常。
4、轴承安装后应测量其轴承压盖和轴承外圈端面间的轴承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5、在装配分离型向心推力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时,就按机器的技术要求调整轴承的外圈端面与轴承压盖之间的轴向间隙。
6、竖开式轴承体要求轴承外圈与轴承压盖的接触在正中对称,且在中心角80°~120°内;外圈与轴承座的接触角应在正中120°以上,轴承压盖与轴承座的接触面不应有间隙。
㈨滚动轴承间隙的调整
滚动轴承装配后,若间隙过大,使同时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减少,应力集中,轴承寿命、旋转精度降低,同时引起其振动和噪声。当负荷发生冲击时,这种影响尤为严重。若间隙过小,则轴承易发热和磨损,同样会降低轴承寿命。因此,选择恰当的轴承间隙是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滚动轴承的间隙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可调间隙和固定间隙两类,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可调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1、向心推拉力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1、1凭手感觉判断。把手放在轴与轴承压盖孔或轴承压盖轴承座接口处,推动转子使其顺轴向移动,凭手感觉判断轴向间隙的大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才能准确判断。
1、2用百分表检查。把百分表装在轴的端部,使表的触头与轴端接触,然后顺轴向移动转子,百分表指针摆动的范围就是轴承的轴向间隙值。
1、3用塞尺检查。先将轴推向一端,直到盘动轴时略感困难,且不灵活时为止,再把塞尺插入轴承斜面的间隙中,塞尺插入的深度一定要超过滚动体厚度的1/2,检查的部位应在轴承的正上方,测量的最大间隙值,再换算轴承的轴向间隙,
1、4调整方法。这类轴承的轴向间隙与径向间隙成一定的正比关系。调整时,只要调整好轴向间隙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径向间隙。这类轴承一般都成对使用,或装在轴的两端,或成对装在轴的一侧。一般通过调整轴承压盖与轴承座孔与垫片的厚度来实现轴向间隙的调整。具体做法是:把轴承压盖处原有的垫片全部撤出,然后慢慢地拧紧轴承压盖上的紧固螺栓,同时用手慢慢转动发紧时,说明轴承内已无间隙,应停止拧紧螺栓,并用塞尺测量轴承压盖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间隙;装配时,所加垫片厚度应是此间隙值与轴承所需要的轴向间隙值之和。垫片厚度确定后,将配好的垫片放好并拧紧压盖紧固螺栓,轴承内就会留有符合下面两个表要求的轴向间隙值。这就是垫片调整法。除此之外,还有螺钉调整法、止推环调整法及锁紧螺母调整法。
表1向心力推力球轴承的轴向间隙
轴承内径(mm)
轴向间隙(mm)
轻型
中型、重型
30以下
30~50
50~80
80~120
0.02~0.06
0.03~0.09
0.04~0.10
0.03~0.09
0.04~0.10
0.05~0.12
0.06~0.15
表2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
轴承内径
d(mm)
允许轴向间隙(mm)
轴承间大约
距离(mm)
7000型
27000型
一个支撑上
安装两套轴承
一个支撑上
安装一套轴承
一个支撑上安装两套轴承
小于30
30~50
50~80
80~120
0.02~0.04
0.04~0.07
0.05~0.10
0.08~0.15
0.04~0.07
0.05~0.10
0.08~0.15
0.12~0.20
——
0.02~0.04
0.03~0.05
0.04~0.07
14d
12d
11d
10d
2、径向推力滚柱轴承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径向推力滚柱轴承调整间隙时,先将轴推向一端,使两个轴承的间隙集中于一个轴承内,用塞尺测得滚动提议与外圈间的间隙C值后,轴向间隙值S可用下式求出:
式中:S——轴向间隙,mm;
C——滚动体与外圈间的间隙;mm;
β——圆锥角°。
S=C/2sinβ
若算出的S值不符合下表的要求,则通过增减轴承压盖垫片厚度的方法来进行调整。
表3径向推力滚柱轴承的轴向间隙
轴承内径(mm)
轴向间隙(mm)
轻型
轻宽型、中宽型
30以下
30~50
50~80
80~120
03~0.10
04~0.11
05~0.12
0.06~0.15
05~0.11
06~0.12
07~0.14
0.10~0.18
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也是采用上式计算而得。
3、推力球轴承间隙的检查和调整
推力球轴承分为单向推力球轴承和双向推力球轴承两种。在调整这类轴承的间隙时,用塞尺测量滚动体与紧定套间的轴向间隙,其数值易光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双向推力球轴承的轴向间隙
轴承内径(mm)
轴向间隙(mm)
轻型
中型、重型
30以下
30~50
50~80
80~120
0.03~0.10
0.04~0.10
0.05~0.12
0.06~0.15
0.05~0.11
0.06~0.12
0.07~0.14
0.10~0.18
此外,在安装推力球轴承时,还必须检查轴承内不能旋转的推力座圈(活座圈)与壳体孔之间的间隙。此间隙主要用于补偿零件加工的装配上的误差。
对于固定间隙的单列径向滚柱轴承及双支撑滚动轴承,虽然不能调整间隙,但在安装时应在一端轴承与轴承压盖间留出一间隙,以防止轴受热伸长后致内外圈发生相对位移而减小轴承的径向间隙。
4、轴承故障的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的损坏大致上分两种。一种是由于滚动轴承已达到平均使用寿命而自然磨损报废的损坏;另一种是由于装拆检修质量不良及维护润滑保养不当造成的过早损坏。
4、1脱皮剥落
滚动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和滚动体及保持架的金属表面成为片状或粒状碎屑脱落。在刚开始时,脱落下来的金属碎片极为微小,剥离极为轻微,用肉眼几乎很难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剥离范围逐渐扩大,由一点变成一片,但剥离现象始终集中在承受负荷的地方。
产生原因:
A)正常的疲劳损坏
在正常负荷下,轴承经常受轴反复变量接触应力,经一定时期后,这种变化应力不是引起塑性变形,而是产生裂纹,此时润滑油(脂)逐渐进入这些裂纹中即产生疲劳剥落现象。
B)不正常的过早疲劳损坏。
a)由于安装检修不当,润滑维护不当,引起轴承过早疲劳损坏。另外,由于轴承箱不圆,使滚动轴承滚道变成椭圆状,当滚动体通过其直径最小部分承受急剧增加的压力而引起这一部分滚道过早磨损而疲劳脱落。
b)由于维护装配不良,使外界硬质微粒落入配合面而使滚道及套圈发生迅速的磨损和金属剥落。
c)润滑不良
由于使用性能不符合要求,质量不良的润滑油(脂)大大这增加摩擦损失,在严重的情况下因过热而损坏。若加油脂过多时,也会过热,润滑油(脂)不足时也能增加摩擦损失,使发热量增大,散热不及时轴承过热,严重磨损。磨损与油的质量数量有密切关系。
d)装配不良及运行不当
安装不良:如内外圈不平行,滚动体歪斜等;运行不当:如轴向负荷过大等。以上均能引起严重磨损。
e)自然磨损
由于不断滚动磨擦,经一定时间后,虽没有上述加速磨损的因素存在,但轴承的径向游隙也会逐渐增大的。若超过一般要求时,应更换轴承。
4、2珠痕及振痕
因安装不当或用力过猛,将滚珠硬轧在滚道上使滚道产生永久性变形,这种滚珠形状的凹状变形叫做珠痕。
滚动轴承受不平衡的负荷时,将产生振动,猛烈振动使套环上产生类似珠痕一般的凹形,外表与珠痕类似而痕迹较广、程度较浅,这种痕迹称为振痕。
4、3过热变色
滚动轴承工作温度超过170℃时轴承硬度开始下降(回火),承载能力随之显著下降。为了保证轴承寿命,轴承应在125℃以下工作。
散热不良及油量不足或断油,冷却系统故障等均能引起高热。另外润滑油(脂)受到高速运转的滚珠或转轴的猛烈搅拌,往往产生极大的热量,使轴承温度升高而使轴承变色。
4、4锈蚀
锈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汽或腐蚀性的物质引起的,但有时用了不合格的润滑油也会产生锈蚀。例如油内含水、含酸碱性物质等。这些腐蚀物混在润滑油中,对滚动体的工作起着腐蚀和磨削作用。锈蚀的结果,使轴承光洁的工作面发毛、无光泽、并有伤痕,而粗糙的表面更加容易氧化,促使锈蚀加速进行。
4、5裂纹与破碎
滚动轴承的内外环、砂架及滚动体的破裂是一种恶性的损坏故障。造成这种损坏的原因主要是:
A)轴承装配选择不当
轴承与轴或轴承座配合不当,过盈公差太大,强制套入或温度过高(超过120℃),强迫套入,其结果是往往造成内外套环立即破裂或者经过运行温度增高后使径向间隙过小或消失,而在短时间内使套环损坏。
B)装修不良
以过盈安装的轴承在安装时由于加热温度不够,套环膨胀不足,此时若强硬套入,也易使套环破裂。此外,拆装方法不良,如用锤直接敲打套环,受力不均匀、不垂直等容易造成滚动轴承损坏。
C)制造质量不良
D)振动过大
机体振动过大时,容易使滚动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造成破损。
E)长期严重过载
若负荷增加时,轴承寿命大大缩短,负荷增加两倍,轴承寿命可缩短10倍。
F)设备振动过大
设备振动过大,易造成滚动体砂架、内外环损坏。
G)断油
润滑油的作用是减少滚珠和滚道间及砂架间的摩擦并散发摩擦产生的热量。当润滑油突然中断,会使轴承温度急剧升高,超过钢珠回火温度(175℃)使钢珠硬度显著下降,机械强度大大降低,特别是在高速下更为严重,造成轴承破裂。
5、滚动轴承的质量鉴定:
滚动轴承由于制造不良或保管不当可能存在缺陷,应在安装前详细检查鉴定,以免在运行中造成事故。
5、1检查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如有脱皮、裂纹、磨损、游隙过大等不符合标准的缺陷时应更换新品;
5、2轴承内外圈滚道的表面的锈斑允许用抛光纸轻微打磨,清洗干净后可继续使用;
5、3检查滚动轴承的旋转灵活性和保持装置是否正常,用手转动后应平衡,并逐渐减速停止,不能突然停下,不能有振动,不能有卡涩现象。
检查滚动轴承前,应用汽油清洗干净,使之处于无油状态。
保持架应光洁完整,无毛刺、铣边、裂纹,部应有材料剥离、缩孔及疏松、落架等现象。
5、4滚动轴承游隙的测定
滚动轴承在未安装前测试原始径向和轴向游隙,径向游隙应符合如下要求:
A)作用在轴承上的负载合理分布于滚道和滚动体之间。
B)最大限度地减少轴承在工作时的振动。
C)限制轴和轴承径向和轴向移动在轴承游隙范围之内。
D)减少轴承在工作时发生的噪音。
E)避免轴承过度发热造成轴热啮合。
径向和轴向间隙的测量在实际使用中按下列简易方法进行:
对已向心球轴承及向心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可直接用铅丝或塞尺测量。把铅丝或塞尺塞进轴承滚道内,使三粒到四粒滚动体在铅丝或塞尺上压过,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厚度,塞尺可直接读出厚度值,即为径向间隙,新轴承的轴向游隙比径向游隙大十倍左右。
新旧轴承径向游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轴承内径(mm)
新轴承径向游隙(mm)
旧轴承磨损后径
向游隙最大值(mm)
圆柱轴承
球轴承
20~30
0.03~0.05
0.01~0.02
0.10
35~50
0.05~0.07
0.01~0.02
0.20
55~80
0.06~0.08
0.01~0.02
0.20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机械制图标注常用符号
序号
符号名称
符号绘制标准
应用示例
1
GB/T1182-2008
基准符号。
涂黑三角形及中轴线可任意变换位置,方框和字母只允许水平放置不允许歪斜;方框外边的连线也只允许在水平或铅垂两个方向画出。
2
GB/T4458.4-2003;
标注正方形结构尺寸时在尺寸前面加注正方形符号。
高度h=3.5mm
3
GB/T4458.4-2003;
标注弧长时在尺寸前面加注弧长符号。
高度h=R=3.5mm
4
GB/T4458.4-2003;GB/T16675.2-1996
尺寸注法;
沉孔或锪平符号。
高度h=3.5mm
5
GB/T4458.4-2003;
GB/T16675.2-1996
尺寸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田新车合同范本
- 箱包合同范本
- 玩具授权合同范本
- 商店雇佣合同范本
- 江苏省房屋租赁居间合同范本
- 全国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5课《我的电子相册APP》教学设计
- 毛坯房买卖合同模板
-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2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4.2 数据库系统-浙教版
- 6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模板定制
-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话说节俭-(13张)ppt
- 日顺电子酒店智能房控管理系统说明书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配套课件 02 急性发热
-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第1课时课件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 CBT主要技术精品课件
- 常用液压元件型号对照表230
- 项目章程模板范文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