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1_第1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1_第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1_第3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1_第4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复习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复习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1、识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作品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品味作品特色复习目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识记作家作品复习目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复习导学一

《答谢中书书》复习导学一

《答谢中书书》3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朝代)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u2)”或曰“信札(zha2)”,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4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人间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欣赏交相辉映共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yù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5背诵

1、课文2分钟;

2、课下注释2分钟背诵

1、课文2分钟;

2、课下注释2分钟6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7读课文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读课文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9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穷其林(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选贤与能(

将要欲望想要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通“举”,推荐,选拔

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将要欲望想要参与10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1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三、感慨自然之美景。结束全文,呼应前文。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1、描写山川中的静12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2.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13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14复习导学二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二

《记承天寺夜游》15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作者

朝__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文集苏轼子瞻东坡宋文学苏洵苏辙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16苏

资料: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苏

资料: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17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相与(

)步于中tíng(

)水中藻(

)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yǔ庭zǎoxìnghéngbǎi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相与(

)步于中t18背诵1、课文2分钟2、注释2分钟背诵19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一、重点字词欣然——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20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

一词多义答案: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21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

22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23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2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何写月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句子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何写月的,写25四、作者思想感情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面对挫折逆境,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

四、作者思想感情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26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27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28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29理解性背诵

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

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抒发感慨)是: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5.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欣然起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性背诵

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30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B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31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

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描写

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32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33答案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B3.①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仙答案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34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2.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4.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6.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7.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35短文两篇复习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复习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61、识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作品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品味作品特色复习目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识记作家作品复习目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7复习导学一

《答谢中书书》复习导学一

《答谢中书书》38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朝代)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u2)”或曰“信札(zha2)”,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3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人间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欣赏交相辉映共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yù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40背诵

1、课文2分钟;

2、课下注释2分钟背诵

1、课文2分钟;

2、课下注释2分钟41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42读课文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读课文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4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44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穷其林(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选贤与能(

将要欲望想要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通“举”,推荐,选拔

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将要欲望想要参与45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46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三、感慨自然之美景。结束全文,呼应前文。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1、描写山川中的静47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2.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48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9复习导学二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二

《记承天寺夜游》50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作者

朝__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文集苏轼子瞻东坡宋文学苏洵苏辙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51苏

资料: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苏

资料: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52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相与(

)步于中tíng(

)水中藻(

)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yǔ庭zǎoxìnghéngbǎi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相与(

)步于中t53背诵1、课文2分钟2、注释2分钟背诵54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一、重点字词欣然——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55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

一词多义答案: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56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

57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58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5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何写月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句子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何写月的,写60四、作者思想感情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面对挫折逆境,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

四、作者思想感情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61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62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63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64理解性背诵

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

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抒发感慨)是: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5.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欣然起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性背诵

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65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B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66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

仙议论(答“抒情”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