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1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2(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
1.写景抒情。
2.咏物言志。
3.边塞征战。
4.怀古咏史。
5.即事感怀。
6.羁旅行役。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人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舞榭歌台,英难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3(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1.惜别之情。2.黍离之情。3.思乡之情。4.怀古之情。5.讽喻之情。6.报国之情。7.咏景之情。8.恋友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4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忧国伤时: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忧国伤时:迷恋、忧愁、惆怅、孤独5②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屈原《涉江》②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6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人边关思乡闺中怀人7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意深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生活杂感:坦陈心志——王昌龄《芙蓉送辛渐》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意深长的勉励⑤生活杂感:坦陈心志8(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1.了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清新飘逸、热烈奔放的千古杰作,也只有在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的熏陶、培植下才会产生。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而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就更高。(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9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1)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2)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3)叙事之作多借抒情;(4)咏物之作多托物言志;(5)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自居易《观刈麦》,诗人叙写观刈麦的所见,抒发某种感受。这一层意思。要在一接触到题目时就明白,待读完诗作,就明确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如陆游的《梅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10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一接触诗题,就能较快地把握诗歌作品的主旨。
此外,有一些常遇到的乐府旧题,如《出塞》。多写边塞生活。《入塞》,多写由边塞返归的情景。《关山月》,写士兵和家人离别的生活。《燕歌行》,多写征人怨妇的生活。《蜀道难》,表观蜀道的艰难。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11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挖掘主旨时。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方往往会得到提示。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作为命题材料的诗作,一般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12(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3)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本诗的绍思想内容;介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韵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13
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
一首诗歌一个基调,尽管题干没有要求你分析基调,但在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必须把握好基调,否则必然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
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14如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思想内容的评价:去年花里逢君到,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首诗中是否表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但不同于杜甫的那种,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也是一种无奈。它的基调是忧伤的,诗人感到“愧俸钱”,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没有办法,只是“思田里”一想辞官归隐。显然,从思想性这一点上说,这首诗是无法与杜甫诗相比的。如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思想内容的评价:----表现了,但不15(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在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6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17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18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孤桐王安石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19阅读下面唐诗,完成试题。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2)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阅读下面唐诗,完成试题。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来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1)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句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原句顺序为:改写为:(2)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意境(6个字内);
情感(6个字内):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寂静、清冷、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作用。(2)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1)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2)本诗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的江山花鸟四景写出了景象清新、赏心悦目的春光,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游兴顿失,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1)以碧衬白,以青衬红2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I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2)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I(1)这2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识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识愁”,是否违反了题意?(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2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当时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分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次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25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004全国高考山西卷)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秋思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26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作者高适是唐朝与
齐名的著名
诗人。(2)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1)岑参边塞(2)客居他乡,孤寂思乡(3)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除夜高适(1)岑参边塞27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菩萨蛮李白(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28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菩萨蛮李白(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29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谢亭送别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30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征人怨(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31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⑴填空:诗32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咸阳城33题画①(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③。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③牡丹,一名富贵花。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时人”。(2分)诗人所题之画,画面清晰淡雅,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没有任何晦涩之感,显然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欢迎的是施以浓色重彩的大富大贵的牡丹画。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反讽之语。题画①(宋)李唐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34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6分)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日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啊!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35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意思对即可)(1)
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
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
36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登岳阳楼杜甫37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
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
_
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
_
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38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39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40(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
1.写景抒情。
2.咏物言志。
3.边塞征战。
4.怀古咏史。
5.即事感怀。
6.羁旅行役。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人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舞榭歌台,英难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41(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1.惜别之情。2.黍离之情。3.思乡之情。4.怀古之情。5.讽喻之情。6.报国之情。7.咏景之情。8.恋友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42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忧国伤时: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忧国伤时:迷恋、忧愁、惆怅、孤独43②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屈原《涉江》②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44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人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5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意深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生活杂感:坦陈心志——王昌龄《芙蓉送辛渐》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意深长的勉励⑤生活杂感:坦陈心志46(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1.了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清新飘逸、热烈奔放的千古杰作,也只有在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的熏陶、培植下才会产生。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而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就更高。(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47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1)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2)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3)叙事之作多借抒情;(4)咏物之作多托物言志;(5)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自居易《观刈麦》,诗人叙写观刈麦的所见,抒发某种感受。这一层意思。要在一接触到题目时就明白,待读完诗作,就明确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如陆游的《梅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48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一接触诗题,就能较快地把握诗歌作品的主旨。
此外,有一些常遇到的乐府旧题,如《出塞》。多写边塞生活。《入塞》,多写由边塞返归的情景。《关山月》,写士兵和家人离别的生活。《燕歌行》,多写征人怨妇的生活。《蜀道难》,表观蜀道的艰难。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49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挖掘主旨时。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方往往会得到提示。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作为命题材料的诗作,一般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50(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3)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本诗的绍思想内容;介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韵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51
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
一首诗歌一个基调,尽管题干没有要求你分析基调,但在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必须把握好基调,否则必然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
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52如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思想内容的评价:去年花里逢君到,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首诗中是否表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但不同于杜甫的那种,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也是一种无奈。它的基调是忧伤的,诗人感到“愧俸钱”,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没有办法,只是“思田里”一想辞官归隐。显然,从思想性这一点上说,这首诗是无法与杜甫诗相比的。如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思想内容的评价:----表现了,但不53(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在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54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容易“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55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56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孤桐王安石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5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试题。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2)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阅读下面唐诗,完成试题。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5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来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1)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句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原句顺序为:改写为:(2)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意境(6个字内);
情感(6个字内):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寂静、清冷、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5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作用。(2)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1)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2)本诗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的江山花鸟四景写出了景象清新、赏心悦目的春光,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游兴顿失,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1)以碧衬白,以青衬红60(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I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2)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I(1)这6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识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识愁”,是否违反了题意?(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6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当时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分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次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63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004全国高考山西卷)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秋思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64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作者高适是唐朝与
齐名的著名
诗人。(2)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1)岑参边塞(2)客居他乡,孤寂思乡(3)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除夜高适(1)岑参边塞65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菩萨蛮李白(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66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菩萨蛮李白(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67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谢亭送别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68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征人怨(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69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⑴填空:诗70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咸阳城71题画①(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③。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③牡丹,一名富贵花。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媒体与社区零售店新盈利点挖掘
- 科技与沐足短视频在智能沐足服务中的应用
- 2025年度第三方履约担保协议范本(体育赛事组织)
- 综合科个人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型练习高尔夫防护网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社交电商平台的技术支持与创新
- 健身房装修班组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合作经营协议书(含美容院未来市场布局)三方
- 2025年度烟草证转让与区域市场保护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业付款委托合同
- CentOS 7系统配置与管理(Linux 试题库) 习题答案 (杨海艳 第2版)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2025年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病原微生物安全
- 玻璃电动平移门施工方案
- 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长鑫存储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