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萍乡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江西省萍乡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江西省萍乡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西省萍乡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A.《汉书》B.《战国策》C.《国语》D.《左传》

2.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比较法D.比喻法

3.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用如动词”的是()

A.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盈。

B.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A.A.旧题乐府B.新题乐府C.绝句D.律诗

5.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被称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在历代都受至高度评价。

A.《诗经》B.《离骚》C.新乐府D.《古诗十九首》

7.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

8.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A.《骆驼祥子》B.《断魂枪》C.《茶馆》D.《月牙儿》

9.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A.兵强则士勇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D.既来之,则安之

10.《关山月》在体裁上属于()

A.歌行体B.近体C.七律D.七绝

1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风雅词D.田园词

12.《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13.下列著作,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A.《论语》B.《战国策》C.《资治通鉴》D.《史记》

14.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遥岑远目;B.献愁供恨;C.玉簪螺髻;D.求田问舍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A.《归田园居》B.《饮酒》C.《种豆南山下》D.《山居秋瞑》

二、填空题(10题)16.《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17.“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毁于椟中。”

18.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末"指的是_________。

19.陶渊明是___________时期的著名诗人,是古代——诗派的开创者。

20.散曲有__、__两种类型。

21.雪莱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赞誉为“__”和“__”。

22.诗集《北方》的作者是________。

23.《氓》从题材内容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诗。

24.宝玉挨打的实质,是封建势力对_________的一次残酷的镇压。

25.陆游《关山月》:"__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

三、判断题(5题)26.《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27.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28.《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29.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0.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

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垢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现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32.文中所引孔孟的话属于何种论据?由前文中孔子的话引申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33.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盈虚者:

适:

肴:

核: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这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35.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也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

36.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六、作文(1题)37.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写出了孟尝君的纳士雅量,爱才诚意,为历代雅士所效仿,也充分地赞美了冯谖的计谋策略。

2.A

3.C“故人不独亲其亲,小独子其子”译为: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前一个“亲”和“子”均为名词用如动词“当作亲人”和“当作儿女”。

4.A曹操《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属于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

【错误分析与防范】此题要求考生了解新、旧乐府诗的概念。如果只对乐府诗有一个大致模糊的印象,往往会对此类细节问题作不出正确的回答。

5.D

6.D

7.D解析:在社会所有制上,“大同”是“天下为公”,“小康”是“天下为家”,这是二者诸多区别中最根本的不同。因此选择D项。

8.A

9.B

10.A

11.B

12.D

13.C《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14.C

15.B

16.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

17.虎兕龟玉

18.张生(或张珙、张君端)

19.东晋;田园

20.小令套数小令套数

21.真正的革命家天才的预言家真正的革命家天才的预言家

22.艾青

23.弃妇

24.判逆者

25.朱门沉沉按歌舞

26.N

27.N

28.Y

29.Y

30.Y

31.开头至“与儿童之见无异”为第一个层次,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看法是儿童之见;至“不达于理矣”为第二个层次,用两个比喻说明“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指责毫无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