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_第1页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_第2页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_第3页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_第4页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加种植活动,学习观测和比较,并会用简约的话描述自己的发觉。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培育幼儿观测技能及动手操作技能。

活动预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假设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试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看好它们,小伙伴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测、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渐渐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次观测、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许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观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改变。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进展幼儿的观测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测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测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觉。

三、沟通各自的发觉。

1、沟通各自发觉蚂蚁的情形。

2、争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伙伴?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试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测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测土里的改变?

科学活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识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涌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和爱好。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并享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涌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和爱好。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约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预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亮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假设干。

2、老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爱好,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觉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简单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试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测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老师出示图l,作简约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集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究,并学习用简约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究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测的结果。(鼓舞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表)

〔2)援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测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援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觉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究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很多的拱桥,有的到今日还在运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沟通。(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进展幼儿的听辨技能及口语表达技能,提高幼儿的留意力。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假设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日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示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伙伴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立刻告知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明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老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示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伙伴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知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末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明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示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伙伴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预备了许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究竟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明,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示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预备了许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视状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伙伴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老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