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个性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一、个性化德育的提出个性化德育的概念所谓“个性化德育”,就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在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谐发展。优化德育个性化功能,旨在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格健全独立的,会做人的,会生活的,能工作的社会公民。个性化德育提出的背景一是传统的德育内容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目标规范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德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常常处在分离状态,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方式,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公正的德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德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塑造的客体,造成与目前青少年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当代青少年在个性心理上,自我意识趋于早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独立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不愿意别人小看或轻视他们,不轻易接受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指令。思维的迅速发展、学校里的学习和对社会的接触,使青年学生具备对事物进行论证性思维的能力,从而也提高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他们的思维水平已达到能概括各种社会现象,掌握社会标准并用来衡量、判断社会事物的程度。理性思维的发展和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增强,使他们的思维出现了更多创意成分,遇到问题不愿人云亦云,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提出某种有独创性的见解。他们一般不会像小孩子那样机械地接受传递的全部的教育信息,被动地形成或转变一定的态度,而是对信息采取“个性化和选择、加工”。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个体会不同程度、不同状态地接受或抵制信息传递。一厢情愿的强迫、急功近利的“灌输”,往往会造成教育对象的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抵制,产生精神厌食症,造成德育工作的零效应或负效应。总之,在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存在主客体颠倒、形式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不是从社会发展实际、学生个体的身心特征差异和他们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因而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德育提出的必要性每个学生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必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意识。学校应是一方沃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棵禾苗都能茁壮成长。二、个性化德育的实践个性化德育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每个人既有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相仿的共性,又有兴趣爱好、智力差异等不同的个性。学校德育从他们的个性差异入手,重视每一项个人起步的优势潜能,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宜。既有每个人应有的整体素质标准,又有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素质提高的要求。(1) 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多元评价。我校新班主任每当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前,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事先认真地阅读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个性,爱好和特长,过去的学习能力等等,通过家访,或者和该学生以前的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底,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上,作为学生入校的起点。老师们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其中有学生一天最快乐的一刻,感悟,反思,一周的计划,目标等等。班主任通常会给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和考评。评价学生,不仅仅以分数判断学生的优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要重视“人格成长”,承认“儿童尊严”,进行对未来充满信心和理想的教育。今天的学生正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学校学习阶段只是学生人生的开始,对他们进行分等式的评价远非教育的本意,帮助学生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励他们树立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促进其人格的不断成长与成熟,才是教师角色的价值所在。未来的社会是差异性丰富的多元化社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博大的心胸去理解教育、理解学生,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评价观,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和进步。(2)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培养学生的方法、手段。刚毕业的05届5班入校时有学生48名,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初中学校,性格迥异。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位学生,班主任在全面了解班情的基础上,在班级内设了48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班主任首席助理1名,班委干部7人,大组长4人,小组长12人(每前后四人一组)各科课代表9位,其他如财政部长(专门负责班费的使用),采购部长,安全部长等7位,还有类似英语剧社社长,艺术家协会会长,陪审团成员等8位,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岗位,扬长避短。班主任还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特长给他们以不同的称号。擅长理科的陶同学号称“造原子弹的”,徐同学酷爱美术,号称“范思哲”,擅长班级管理的王同学号称“王董事长”,等等。经过三年的培养,熏陶,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这个班级到毕业时100%的同学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其中六名学生是当初未达到我校高中录取线的借读生。)80%的同学都上了自己理想的专业。基于个体差异的德育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各方面平均发展,也并非要求所有学生齐头并进,而是在各自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个性化德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它决定着接受和认同的趋向、程度、方式。如果这个接受过程是处于某种压力下,是被动的、被控制甚至是强制的,毫无自主性可言,个体就会产生人格的主体性受侵犯的感觉,进而产生反感和抵制的心态,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受到排斥。德育个性化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教育活动,调动他们作为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是要他们无条件的服从某些规则,而是要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欲求,鼓励他们不仅做先进思想的理解者,更要做先进思想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果没有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生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德育的实践,主旨在于探索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片面强调教师引导的缺陷。我校在基于个体差异的德育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反对教师的机械灌输和强制性管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探索和选择。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不再一言堂,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得出结论。例如在谈到网吧问题,传统的教育是班主任专制地禁止学生进入,学生的服从是被动的,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老师先不得出任何结论,而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甚至让学生展开辩论,寻找论据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他们在达成统一认识后就能主动把不去网吧无止境游戏列入班规。德育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上。在我校团委大队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提出“用我们自己的眼睛看自己”,让学生真正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展现主人翁的精神。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主席一名,委员七名以及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从细节入手,检查反馈学生行为规范和参与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各年级组设学生年级长一名,作为年级组长的助于,管理年级事务,组织年级各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程序有着清晰脉络: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年级长一班长一组长一组员。这样从自管委员会到学生年级长到组员的层级管理体系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尽管他们的职务有所不同,管理的能力有差异,但所有的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生的知、情、意、行实现了统一。学校每周三,广播站还专设“用我们自己的眼睛看自己”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专栏,宣传各年级,各班,以及学生个人的闪光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监督和自我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展现了学生的风采,培养了自主管理的能力,为全校行为规范的落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一项学生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全面工程。德育在形式上是外在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但实质上的约束却来自于学生主体。不能靠说教、灌输,而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主体的选择,自主建构而形成,这需要主体通过人际互动中的不断反思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一种社会规范对于人的发展是否具有意义,一要看其是否有利于人类个体过富有创造性的生活,二要看其是否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学生德育选择的能力也只有在以自主为基础的活动中才能逐渐养成和提高。好的德育应为学生主体的选择开辟实现途径,促进主动精神的发扬和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个性化德育要注重德育的层次性德育个性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人性优化过程。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德育活动应该有一个动态递进的机制。根据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德育三个层次:(1)学生行为规范的初步养成。每年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教育,并且在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后制定出我校学生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如作弊,偷窃等。还有其它基本规范,如个人的仪表,各项纪律的遵守,校园环境的保洁等等。(2)在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积极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优势,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水准。(3)形成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建设田家炳校园大气的文化,反思的文化,梦想的文化。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让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我校新预备年级开展“领巾换戴”活动,对队员进行“人大领巾大,人大责任大”的教育;初二、初三年级的队员以优秀队干部、队骨干为主要发展对象开展推优入团,使队员成为既佩戴团徽又佩戴红领巾的团队员。初三年级开展“换戴队标志”和“手拉手”活动,关心小伙伴。与困难学生结对,捐赠书、报及文化用品,并互通书信,交流信息;在各中队开展帮困活动,鼓励、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队员,等等。高中各团支部坚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从景凤路幼儿园、第一聋校、临汾街道图书馆到华联吉买盛、农工商超市、闸北退休教师公寓、民工子弟学校,他们的足迹迈向了社区,受到了好评。同学们通过服务对生活本身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激励了自己。品牌项目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一一“田园小筑”,逐步由稚嫩走向成熟,成了同学们的新课外活动时光。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德育,是建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基础之上的,不是对所有的个性都加以肯定,而是要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