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_第1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_第2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_第3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_第4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33[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一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涵义和重要性1.什么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是指通过适当的学习、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环境下完成某项行政治理任务的可能性或潜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专门用来测量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能力的考试,由人事部考录司组织心理学、治理学等学科的专家研制而成,要紧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行政职业通用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能力,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测试内容以文字、图形、数表三种形式出现,一律采纳客观性试题。在作答要求上,其与现行标准化考试的作答方式无异。但有两点需要讲明:首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不仅要阅读大量的材料,还需要回答大约130道试题,一道题平均作答时刻不到1分钟,在规定时刻内考生答不完全部的试题是常有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现象;其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答要求思维反应敏捷,读完题目内容就应准确领会题意,并立即作出选择推断。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利于提高录用公务员的准确性。这种测验有利于关心人事部门了解考生从事行政工作的潜能差异,幸免选拔优秀人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利于维护录用考试的权威性,抑制不正之风的干扰。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题是由国家人事部组织有关专家精心研制的,具有试题客观化、施测标准化、评分自动化等特点,因而具有录用考试的权威性与客观性。这有利于打破公务员录用中的讲情风、个不领导的干扰风等人情阻力。(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利于早期淘汰,节约人力和物力。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用纸笔施测的团体性考试方式,如此,在通过行政职业能力考试初选以后,不具备潜在能力的考生将被早期淘汰,也即被“否决”,无需再进入更复杂的评价程序了,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缩短了录用考试的时刻。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依照人事部有关专家的多年研究,我国的公务员为了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必须在掌握和积存一定知识与经验(即常识)的基础上,具备数量关系处理、推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差不多素养能力。据此,人事部在通过多年试验推广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选定数量关系、推断推理、常识推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个项目作为当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1.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部分的试题要紧考查应试者解决算术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涉及到的知识和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甚至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水平的,以此为媒介,考察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2.推断推理推断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推断与事件排序等题型。3.常识推断常识推断部分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治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查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差不多知识以及运用差不多知识分析推断的差不多能力。4.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试题考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它包括字词理解能力、句段理解能力、语法的运用能力、字词拼写能力等。5.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部分的试题考查应试者对图形、表格和文字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综合分析的能力。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应试技巧1.按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预备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大纲,几乎每年都有些变化,只是有的年份大些,有的年份小些。为了把考前有限的宝贵时刻用在“刀刃”上,考生在复习前务必要将最新考试大纲与上一年的考试大纲细心地做一下比较,找出其中的变化,并以最新考试大纲为准进行复习。2.在考前调整好应试心态考前,考生既不能太紧张,又不能太大意,应该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应试,相信自己能考好。重要的是要积极做好考前预备:一是要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答题卡和草稿纸的使用方法,答题时刻的分配等,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研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例题,搞清晰题型的特点、答题的思路与某些题型的答题技巧,以做到胸有成竹。另外,考生还必须纠正得满分的方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题涉及多个学科,覆盖面专门广,要想全部都做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考生切不要因贪高分而发急,那将得不偿失。3.注重知识与做题方法的平常积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部分考题,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平常不花些气力去积存知识,仅靠考前的突击是专门难奏效的。尤其是常识部分,平常不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想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考生平常还要注意积存做题方法,尤其是通过自测的方式,掌握的做题方法越多,到了考场上也就越容易考出好成绩来。4.在考前做些必要的练习仅从理论上知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该如何进行,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一旦仓促上考场,是没有胜出的把握的。因此考生考前一定要找一两套正式的考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刻与考试要求,进行实战演习,以发觉自己做题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克服。因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只是测试考生潜能的一种考试,是没有必要进行反复练习的,只要认真做一两次,掌握答题的要领与方法即可。5.把握好考试时刻考卷打开后,不要忙于做答,先把卷子扫瞄一遍,了解总的题量以及各题的难度情况,粗略分配一下每道题所用的时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答题过程中灵活掌握。6.先做会做的题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时刻,先保证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否则得不偿失。遇到难题时,在上面划一个记号,而后跃过它们,若答完所有题时尚有时刻能够再考虑这些题目。[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二讲数量关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要紧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进展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要紧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假如时刻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一定的时刻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如此,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觉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推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认真观看那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那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假如得到验证,就讲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能够直接推出答案;假如假设被否定,就立即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推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差不多是80%了。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专门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觉,具体来讲,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只是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讲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因此,当遇到难题时,能够先跃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刻再返回来解答难题。如此处理不但节约了时刻,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关心。有时一道题之因此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考虑问题。现在,与其“卡”死在那个地点,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不的题。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差不多思路:“尝试错误”。专门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通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题要紧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差不多数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推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刻限制,需要考生算得既快又准。二、题型分析1.数字推理【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A.275B.279C.164D.163【解析】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觉,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确实是讲,奇数项的差不多上大数、而偶数项的差不多上小数。能够推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查找,而必须在隔项中查找。我们能够看出,奇数项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顺便讲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差不多上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只是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2.数学运算【例2】425+683+544+828的值是()。A.2488B.2486C.2484D.2480【解析】答案为D。在四则运算中,假如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大概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能够先利用个位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与选项中的尾数进行对比,假如有唯一的对应项,就可立即找到答案。假如对应项不惟一,再进行按部就班的笔算也不迟。该题中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尾数也为0,故正确选项为D。【例3】有一只青蛙在井底,每天爬上4米,又滑下3米,这井有9米深,那么它爬上这口井一共需要多少天?()A.2B.6C.4D.7【解析】这是一道跳井类型的问题,在答题时有人还误认为每天爬上4米后又滑3米,两者之间的差额确实是每天能爬上去的量,如此一算,井有9米深,共需要9天。但这是一个错误,因为青蛙爬到5米之后,后一天再爬上4米的话,就能够到井口了,因此一共需要6天,即答案为B。在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画一个初步的解析图,这有利于对题目的正确地理解和解答。[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三讲推断推理一、考点分析1.图形推理每道图形推理题中包含两套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确实是讲,两套图形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也存在某种差异。在每题中,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考生应选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或最大的相似性,而且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解答图形推理题时,首先要对第一套图形中的三个图形进行两两比较,发觉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要注意第三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与你要找的问号处的图形与第二套图形中第二个图形间的差异有比较直接的关系。然后再比较第一套图形与第二套图形在“形”上的差异。用第一套图形的变化规律和第二套图形的“形”的组合确实是问号处所需的图形。图形推理中所用的图形要紧是点、线、面及其组合。2.演绎推理演绎推理题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依照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讲明即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解答演绎推理题的方法为:(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你心中必须明确,这段陈述在此次考试中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考生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慧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演绎推理题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定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界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专门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差不多上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3)必要时,能够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关心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3.定义推断定义推断是考察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推断的能力。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应试者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考生依照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题干给出的那个定义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解答定义推断题时,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推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不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做好定义推断题的关键在于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差不多上相当严密的,关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一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假如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正确答案不难得到。4.事件排序事件排序题,要紧考察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让考生选择一种最合理、最合乎逻辑的事件排列顺序。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尽管简单,但它表示一件事或一个对象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没有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必定存在的。答题时,考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一般知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或作出合理的假设来填补缺欠的事件,然后按事件发生的时刻先后顺序排列。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答案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在多数情况下,解题可采纳排除法,即首先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另外,事件排序题的四个选项中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因此注意不要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二、题型分析1.图形推理【例1】【解析】这种试题的特点是每套题中的图形状相同,图形可能是按图中的某一部分特征旋转而得。解题时要特不注意图形旋转的角度和方向,因为四个备选答案形状相同,只是位置和角度不同。此题中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一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相差90°,即垂直关系,故选项B为正解答案。2.演绎推理【例2】小王、小刘、小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小王讲:“我确信考上重点大学。”小刘讲:“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小张讲:“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确信没问题。”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取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考上大学的各有一个,同时他们三个人的预言只有一个人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A.王没考上,小刘考上一般大学,小张考上重点大学B.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没考上,小张考上重点大学C.王没考上,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考上一般大学D.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没考上【解析】要做好这种题,就要先分析好情况。依照题中的条件,我们明白只有一个人的预言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与现实是相反的。先假定小王的预言是正确的,那么能够得到小王和小刘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是相矛盾的;再假定小刘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能够推知小张没考上,小刘和小王都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也是相矛盾的;最后我们假设小张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能够推知小刘考上了重点大学,小王没考上,小张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各个条件差不多上不相矛盾的。正确的答案应该选C。3.定义推断【例3】代理: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托付,或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依照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代理行为的是()A.张某与王某本是邻居,后因发生民事纠纷而对簿公堂。考虑到自己对法律常识不太了解,王某请了一位律师请他全权代表自己出庭打这场官司。王某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B.六年级的小学生陈明受到社会无业人员的阻碍和教唆,整天寻衅滋事,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一次他在偷东西时被人发觉,物主下手过重,打得陈明双腿骨折。其父母专门生气,立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予赔偿。C.某社会混混在武汉以为国内某一名牌大学分校招生为名,骗取了大量学费,然后他卷起皮包逃跑了。D.张某是一正在服刑人员,其家中除了妻子之外没有不的亲属。祸不单行的是,其妻子由于受到同村流氓的侮辱而上吊自杀。张某十分气愤,要向法院提出起诉。于其正在服刑,家中又无其他人能够代诉,因此地点法院指定了一名律师代他打这场官司。【解析】先分析代理的定义,代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托付代理,一种是法定代理,还有一种称为是指定代理。代理行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实施,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来承担。我们先看题中的第一个事例,王某请了一位律师,并授权他代自己打官司,这属因此托付代理;第二个事例当中,陈明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在该事例中陈明的权益受到损害,其父母自然就成为其法定的代理人,替他讨回公道。再看第四个事例,由于张某正在服刑,无人能够代他诉讼,因此法院为他指定了代理人,这属于指定代理。而第三个事例中,无业人员与该名牌大学之间并无任何代理关系,这纯属于一种诈骗行为。题目的要求是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不符合代理定义的,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C。4.事件排序【例4】(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觉(3)考古学家查找一座古城堡(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5)考古学家发觉了一古城堡A.2—4—1—3—5B.5—3—4—2—1C.1—2—4—5—3D.5—2—4—3—1【解析】分析这五个事件,明确这五个事件是在描述考古学家发觉古城堡的过程,通过表述可知,考古学家是通过对古陶器的分析、鉴定而发觉古城堡的,因此事件(1)(3)(5)之间的发生顺序必为(1)→(3)→(5);而事件(1)又与事件(2)(4)有着必定的联系,这三个事件描述了考古学家得到古陶器的过程,那么在这三个事件中,首先发生的应当是(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觉”,进而古陶器才有可能进入“市场”,考古学家才可能买到它。因此,达五个事件的正确发生顺序为:(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觉→(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3)考古学家查找一座古城堡→(5)考古学家发觉了一座古城堡。[公务员名师讲义]第四讲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考点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包括阅读理解、词语表达及语句表达等内容。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考查考生的以下能力:对语言文字与短文及短文章的综合分析能力;对词语一般意思和特定意思的理解;对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能力。常见的要紧有两种题型:(1)短文阅读。一是给出一段短文,让考生推断该短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要紧论点或观点等;二是给出一段短文,让考生总结出短文的要紧内容或要紧意思、差不多内容或要紧讲明的问题等。(2)短文章阅读。这是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包括对文章语句的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文章中复杂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对文章中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有诸多因素阻碍下比较准确地辨明字词句义,准确地筛选并汲取信息。在阅读短文或短文章的过程中,考生应充分运用自己的言语知识和写作经验,对有关资料的语法、语义及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与推理。因此,要求考生在阅读文与短文章过程中,掌握关键词语、关键语句和关键段落,以提高对资料的概括能力,达到把握资料作者的写作动机的目的。同时,阅读理解的资料,往往取自最新近出版的报章杂志,文中引用了许多新的专业术语,因此,考生平常要经常扫瞄报刊。2.词语表达词语表达考查考生因词义相同而造成相互干扰情况下对不同词汇的辨析能力,或是能够准确、迅速理解几个词语的含义而加以区不。词语表达要紧有两种题型:(1)选词填空,即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词填到题干中的空格内,使句子看起来完整,句意表达清晰。(2)词语替换,即给定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该句子里比较重要的一个词下面划一条横线。要求考生从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词替换题干中横线上的词,但替换后句子的意思不变。不管是选词填空依旧词语替换,做好这两种词语表达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熟悉的词汇。要紧做到:(1)找到语感。考生在考场上,需要在最短的时刻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语感。在平常,语感要紧靠诵读而获得,在考场上就不能朗读了,要紧是靠默读而找到的。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可将每个词都放到空格里去尝试一下,默念一遍,看哪个词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假如一个词放到空格里后,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只有如此,才能做好选词填空题。(2)把握词义。考生在考场上,需在平常把握词义训练的基础上,准确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含义,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含义,如教室与课堂确实是一对同义词,尊敬与尊重确实是一对近义词。假如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意思比较接近,另外一个词义比较突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当只需一个选项时,那就要选突出的这一项了。因此,当四个选项有各自的含义时,那该题的难度就较大了。但在掌握每个词的词义之后,找出正确答案也是不难做到的。总之,做词语替换时,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要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语意。只有如此,才能做好词语替换。3.语句表达考查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在言语表达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程度。语句表达比词语表达对考生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还高。语句表达要紧有四种题型:(1)病句推断。即从给出的四句话中让考生挑出有语病的一句来,或者要求从四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来。有语病的一句,有的用词错误,有的是语法错误,有的是修辞错误,有的是逻辑错误等。(2)歧义辨析。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握四个选项和整个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找出有歧义的一句或没有歧义的一句来。一个句子之因此会产生歧义,有的是由于词义不明确,有的是由于层次不清,有的是由于语意关系模糊,即一句话既能够如此理解,又能够那样理解。(3)长句推断。即先给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长句,然后针对句子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对四个选项进行选择,以便正确回答所提的问题。(4)选句填空。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语句表达题型。在一段短文中,留下一处空格,让考生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即一个句子,填到空格处,从而使整段短文的结构更合理,或是把一个复句补充完整,或是把一个段落补充完整等。不管是病句推断、歧义推断,依旧长句推断或选句填空,都需要熟悉差不多的语法知识,依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修饰成分运用得是否得当等。同时,还要注意语感,注重语意表达的准确性。此外,要注意新题型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在语句表达题目中,往往有一个或者是几个选项后面没有文字,这就要求考生到短文的相关部分去查找。二、题型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有如此一种假讲: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尽管与人类一样差不多上温血动物,然而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比非冬眠动物要强。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奇妙在于心脏。不管冬眠动物,依旧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然而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现在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全然缘故,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操纵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觉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觉,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专门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冬眠的现象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确信的。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在性质上与冬眠相似。而躯体硕大的熊的冬眠,为实现人类的冬眠提供了可能。假如以HP为线索,也许能重新认识熊的冬眠。一旦操纵熊冬眠的遗传基因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如此,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操纵到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以后的宇宙旅行等。1.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讲,对这种假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不并不在于体温是否能够调节2.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讲,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3.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照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冬眠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操纵的B.HP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新发觉的一种专门的蛋白质C.HP不能在非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它的出现周期,又跟冬眠动物的冬眠周期相同D.在发觉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觉动物体内操纵冬眠的遗传基因4.下列讲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然而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依旧有重大意义的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操纵冬眠的遗传基因,传统解释令人怀疑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有重要的启发D.躯体硕大的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解析】1.B2.A3.D4.B问题1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专门显然,“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并非指哺乳动物“发生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至于D项,表述是正确的,冬眠动物与非冬眠动物都能够调节体温,只只是非冬眠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要强一些。从后文中“人在睡眠时也有体温降低、心跳放慢的现象”这句话,也可确定这句话不存在错误。解答问题2时,要紧是应注意题干中“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这一限制条件。问题3中的A、B、C三项所表述的意思,都能够在文章中找到依照,至于D项,可从逻辑推理上予以否定,即其不能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的证据。问题4着眼于考察考生对作者写作意图与目的把握,显然,B项不是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所在。[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五讲常识推断一、考点分析常识推断题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治理、科技、历史及综合常识等,要紧考考生对一些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缘故及结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依照2005年考试大纲,2005年试题“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因此,常识推断部分确信差不多上单选题,而可不能出现多选题。另外,2005年考试大纲特不指出:“常识推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治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要紧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对此,考生应认真复习相关法律知识,尤其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和行政许可法等热点内容。常识测验题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要紧靠平常的知识积存,靠平常的观看和考虑。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审题。考生需将题干看清晰,以理解题意。选择答案时,需将题干与选项联系起来考虑,选择哪个选项要依照其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是依照选项本身的含义是否正确。(2)排除干扰选项。由于四个选项中,干扰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真性,因此,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排除,以防受其诱导而错选。(3)注意题意要求。在四个选项中,有时会出现含义不正确的选项,但考生不能见此就盲目排除。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含义正确的选项依旧含义不正确的选项,有时确实是要求考生选择含义不正确选项的。(4)运用淘汰法做题。当考生对某道题不知该选哪一项时,不妨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类,一类是含义相近的,一类是含义专门的。在选择时,可将含义相近的三个选项排除,即淘汰,留下含义专门的一项,即所选的项。注意,这种方法是在掌握知识不足的专门情况下方使用的一种没有方法的方法。(5)重视多选题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二、题型分析1996年,某理工院校对学生进行一篇1500字的文章测验,44%的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他57%的学生没看过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造成这种状况的要紧缘故是()A.理工院校学生素养差B.理工院校长期忽视人文素养教育C.文学作品看多了会阻碍学习D.国家教育部门不鼓舞理工科院校加强文科方面的教育【解答】这道试题中所谈到的现象也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但专门少有人去追究其缘故。这种关于社会现象分析缘故的题目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这种题比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可推理性,因而也不是专门难。以此题为例,题中现象表明理工科院校学生文学素养较低。选项A讲理工科学生素养差,显然是不正确的;选项C讲文学作品看多了会阻碍学习,先不讲会可不能阻碍学习,那个地点谈的是看与不看的问题,而不是看多看少的问题,因此C也是不恰当的。再看D,国家教育部门不鼓舞理工科院校加强文科方面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如何会反对全面教育呢?只有B项是正确的,正是理工院校长期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导致了理工学生文学素养的贫乏。[公务员名师讲义]第六讲资料分析一、考点分析资料分析测验要紧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析与加工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差不多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要求考生依照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1.文字资料分析文字资料是通过对一个事件的量化叙述,来考查考生的理解与量化处理能力。它需要对全段材料有个整体的把握,需要一种对数字的敏锐洞察力。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认真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如此做,一方面,能够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2.统计表分析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通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一组数字。任何一种统计表,差不多上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考生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比,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3.统计图分析统计图是依照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能够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过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应读明白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明白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刻。(3)适当采纳“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能够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二、题型分析1.文字资料分析【例1】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不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然而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年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请依照上述资料回答第1~5题。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A.23.8%B.17.6%C.6.2%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弱B.1/2强C.1/4弱D.1/4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A.310.29亿元B.288.29亿元C.32亿元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B.19.7%C.30.3%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A.9545.46亿元B.6495.66亿元C.4592.38亿元D.310.29亿元【解析】1.C2.B3.D4.D5.C第一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力的比重的17.6%,依照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能够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猎取有效数据的能力。第二题,我们在题中专门容易就能够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比问题,专门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第三题与前面两题相比,显得略微复杂一些,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能够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接着往下读,我们就能够发觉,下面有如此一段话“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能够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第四题看起来看起来不太容易计算,实际上,只要细心阅读材料就会发觉,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专门明显地,是选第四个。第五题的答案也在材料中,这需要的是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2.统计表分析【例2】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国家就业总人数(万人)信息业从业人数(万人)信息业从边人数所占比率(%)中国573146591.111.5苏联(前)13088

5235.240.0

美国112445565.8

49.5

日本59112512.2

42.5

法国

2128

925.743.5意大利

2099745.135.5

巴西

55442106.738.0

印度25861112.043.01.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苏联(前)C.美国D.印度2.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A.中国B.苏联(前)C.美国D.印度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A.苏联(前)B.法国C.印度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A.35.5B.35.5%C.64.5D.64.5%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少?()A.320.5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