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0/446全国数字都市建设工作会议全国数字都市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交流材料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年10月目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数字河北建设新局面 1凝聚力量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数字都市建设 5云南省数字都市建设总体情况 9建设数字都市服务西城进展 12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情况 20推进“数字太原”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3适应转型跨越进展推进“数字阳泉”建设 32“数字晋城”建设情况与体会 36数字晋中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体会 38建设数字包头服务富民强市 43数字抚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47“数字九台”——县级市数字都市建设的典范 54数字哈尔滨建设实践与体会 58数字齐齐哈尔建设有效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治理服务水平 63大力推进上海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 67都市信息化进展新推力--“数字徐州”建设体会 73科技绘就信息蓝图数字彰显精彩以后“数字嘉兴”助推嘉兴大进展 78“数字绍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87构筑数字都市成就智慧丽水“数字丽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和经验 90共享地理信息成果促进“数字合肥”建设 99地理信息资源在莆田市经济建设与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和作用 108数字鹰潭绿色崛起的新动力——鹰潭市“数字鹰潭”建设经验做法 114“数字宜春”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情况汇报 120加快数字临沂建设服务经济社会进展 124夯实基础工作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数字济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129坚持“四个有利于”推进数字郑州建设 133“数字平顶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141集约利用资源“数字武汉”应用效果显著 148“数字鄂州”建设实践和体会 155建设数字荆门助推跨越进展 160抢抓机遇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数字郴州建设 163大力推进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全面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 168大力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服务经济社会进展助推“智慧佛山”建设 172数字茂名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应用 175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总结 181“数字北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纪实 191数字长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总结与体会 195数字永川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与体会 202“天地图-数字温江”纵深推进城乡统筹——温江区统筹市政管网建设汇报 206数字广元,先行一步——关于数字广元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工作总结 211数字遵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情况 215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219“数字榆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助力榆林经济社会进展 223加快数字白银建设与应用不断提高都市信息化水平 227立足实际注重应用打造数字西宁基础框架 232“数字奎屯”让都市更美好 234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数字河北建设新局面河北省测绘局依照国家局的要求,我局以副总理视察调研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数字都市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统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科学进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四个到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数字都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石家庄、邯郸、廊坊3市被列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字都市建设试点都市,其余8个设区市将于年底前立项启动,全省22个县级市将于2012年底前立项启动,全省114个县将于2015年底前全部立项启动。一、政策到位,为数字都市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河北数字都市建设工作启动缓慢,只有石家庄市1家被国家局批准为试点都市并启动。面对这种形势,局领导班子深入考虑,反复研究,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最终找出制约数字都市建设进展的结症所在――各级政府认识不足,我们的宣传不够。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我们转变思想,变自下而上逐个推动为自上而下整体推广。要紧做法是,向省政府积极汇报数字都市建设工作,请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相关文件,变数字都市建设的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2月份,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预备,我局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工作的请示,省政府有关领导迅速做出了批示。按照省领导的批示意见,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我局历时3个月,反复与省财政、工信、住建、编办等部门沟通协调,就数字都市建设的主管部门、资金、机构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了共识,5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都市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办字〔2011〕74号)印发实施,为全省数字都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那个通知明确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省测绘局是全省数字都市建设的主管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是数字都市建设的主体,数字都市建设是各级政府一项工作目标;二是明确了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为数字都市建设牵头单位,设区市和县(市)政府要组织成立以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三是明确了数字都市建设资金及配套资金来源;四是明确了数字都市建设的进度安排,要求各设区市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立项,县级市要在2013年前完成立项,其他县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立项。二、宣传到位,为数字都市建设推进提供动力在寻求政策突破的同时,我们广泛开展了数字都市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向领导宣传。一年来,我们就数字都市建设工作,撰写专题报告,报主管省领导和相关部门,使他们了解数字都市建设的整体形势和本省现状。3月份,我们请主管副省长张杰辉到国家局访问徐德明局长,二位领导就河北的数字都市建设及其他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都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我省的数字都市建设工作。6月8日,我局进行了“全省数字都市基础建设启动仪式”,徐德明局长和张杰辉副省长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启动了全省数字都市建设工作,至此我省数字都市建设全面展开。二是向各市、县宣传。由局领导带队,先后赴我省11个地市和部分县(市)调研测绘工作,就省政府文件落实情况,数字都市、地理国情监测、天地图河北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为市、县领导演示“全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经济社会进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普遍认可,为推动全省数字都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向社会公众宣传。局要紧领导积极撰写文章,在省报和中国测绘报上刊登,宣传数字都市建设。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长城网、设区市新闻媒体等多次对我省数字都市建设进行报道宣传,提升了各级各部门对数字都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还利用“6·25”、“8·29”、“12·三、监管到位,为数字都市建设质量把关筑防数字都市建设成果是都市科学化、信息化治理的基础,也是建设数字河北的基础,提高质量、统一标准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在如何加强数字都市建设过程中的监管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究,决定全省各设区市、县(市)数字都市建设的基础数据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研发等4个工序的承担单位,由我局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遴选,各市县必须从经我局审核认定的单位中确定投标单位。按照那个原则,6月份,我局公布了《河北省数字都市建设承建单位审核认定工作细则》,通过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启动了数字都市建设承建单位审核认定工作,经各单位申报、资格审查,确定了全省2011-2013年数字都市建设31家承建资格单位,为统一质量和标准、服务数字河北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9月份,举办了全省2011年数字都市建设培训班,传达贯彻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人民政府、省测绘局关于数字都市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省数字都市建设的打算,听取、观看了17家承建资格单位的汇报演示,印发了《河北省全面推进数字都市建设工作材料汇编》。11个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和5个立即启动数字都市建设的县国土资源局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数字都市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高质量地完成好数字都市建设打下了基础。四、服务到位,为数字都市建设进展增速引路省政府《通知》的印发和全省数字都市基础建设启动,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各个市和部分县纷纷表示,尽快开展数字都市建设,并积极寻求我局给予相关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保障数字都市建设科学有序健康进展,我局及时编写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各市县执行。方案就数字都市建设的要紧内容、组织领导、技术支撑、周期经费、建设步骤和推广打算等进行了详细列举,方案通俗易明白,易于操作。为确保全省数字都市建设成果质量和建设周期,我们充分调动省局直属单位的技术力量,分工包片,要求他们转变角色,变生产型服务为技术支撑型服务,变承揽市场任务为履行政府职能,积极为各市县数字都市建设提供支持关心。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被明确为全省数字都市建设总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协助各设区市开展技术设计编制,审查县(市)技术设计书,并具体指导全省数字都市建设等工作。其他直属单位分不被明确为数字都市建设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各市开展数字都市建设,并协助县(市)开展技术设计编制等工作。数字都市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从上至下、从政府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科研、生产、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关键;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重要保障;运用科技,规范治理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增强服务,推广应用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最终目标。以上是我省在数字都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下一步,我们将以徐德明局长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按照国家局的部署和河北省政府的要求,学习其他省局的先进经验,加强基础研究,注重科技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成果应用,努力提高数字都市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进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凝聚力量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数字都市建设江苏省测绘局数字都市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进展的基础平台。我局认真落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作部署,结合江苏实际,按照“快速起步、创新思路、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数字都市建设工作,先后开展并全面完成数字都市试点建设;认真进行遴选、推举都市政府认识到位、基础条件优越、建设经费落实到位、社会需求迫切的都市,积极申报国家试点和推广打算。我省数字都市建设初见成效,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治理水平和效率,满足了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是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局充分认识到,开展数字都市建设,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深入贯彻科学进展观,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精神,实现都市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功能,统筹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06年起,我局组织人员学习数字都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并通过请进来宣讲、外出调研等多种途径,学习兄弟省份数字都市建设成功经验。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数字都市建设内涵,为我省数字都市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数字都市建设被列入2011年全省测绘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并作为对市级测绘治理工作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的重要内容。二、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领导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我省成立了数字都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制建设、经费投入、技术架构和建设模式上的指导,抓好资金落实、技术支持、过程治理和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成立了数字都市建设工作技术指导小组,指导数字都市建设承担单位开展公共平台建设、二次开发、应用系统接入、长效机制建立,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数字都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各建设都市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本市数字都市建设工作,使市政府主导、市领导挂帅,成为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关键力量,确保建成平台的权威性、唯一性和通用性地位。为保证我省数字都市建设的质量,我们安排省测绘工程院和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我省数字都市建设技术支持单位,分不承担省内各市数字都市建设的技术支持工作。各技术支持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合理人员配比,投入精良设备,组建了高水准、高素养的专业队伍,切实为我省的数字都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数字都市建设是政府主导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我省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工作,邀请了相关部门领导来局考察交流,宣传数字都市建设对都市科学进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深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取得了他们极大的支持。我们制作了数字都市建设宣传光盘,印制了宣传材料,在报纸刊登专题文章,以及利用“8.29测绘法宣传”活动等,积极向社会公众充分宣传数字都市建设的意义,介绍我省试点建设成果,扩大了数字都市建设工作的阻碍,营造了数字都市建设良好氛围。四、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投入机制数字都市由中央、省、市共同投入建设。在国家投入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我局一方面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数字都市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挤出我局部分事业进展经费进行相应的配套,目前省测绘局的配套资金差不多到位,都市人民政府将数字都市建设投入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或专项预算,建立了公共财政对数字都市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保证数字都市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数字都市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五、积极开展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徐州和泰州是我省较早启动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都市。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及都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关心下,两个都市都按照打算完成了项目各项任务,试点项目成效显著,达到了国家数字都市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要求,都顺利通过了省级预验收,预备迎接国家局的最终验收。——服务国土监督治理,提高了国土资源监管效率。徐州市的数字国土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个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系统实现了土地打算、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的一张图治理,建成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一张图工程。在土地登记发证、国土资源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泰州市数字国土以三维空间方式创新了城镇地籍治理模式,实现了数字都市和金土工程建设相互补充的新模式。两市数字国土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的治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为领导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决策支持。——服务税务监管,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徐州市数字地税搭建了土地二级市场契税、耕地占用税的治理综合治理平台,创新了土地使用税税源治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增加财力、地税增加税源、国土规范治理”三方共赢的局面。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图管税的信息系统,改变了原有税务登记治理模式,实现了以图管税的新模式,大大提升税务治理水平,潜在增收税款3亿元,当年实际增收税款超亿元,有效实现了土地相关税收的“堵漏增收”。——服务城管,提高都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徐州市数字化都市治理系统完成了数据资源整合、市公安局治安监控资源的整合、9个标准系统、11个拓展系统的开发和50个监控点建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都市治理的全覆盖,真正把都市治理推向了网格化、精巧化、数字化,实现都市治理的长效化。不管是市民投诉依旧市容监督员发觉的都市治理问题,系统都能够利用数字化都市治理系统平台进行精确的定位,并确定唯一的处置单位,变被动为主动,大大缩短以往发觉问题难,处置时刻长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一行考察数字徐州时,对徐州数字化城管项目的创新和深入应用表示欣赏。——服务社会公众,方便了百姓生活需求。满足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是数字都市建设的重要目的。泰州公众影像地图服务,建立了面向一般百姓的公众影像地图服务示范应用(又名数字泰州公众版地图)。一般百姓能够通过该网站详细了解泰州市餐饮、酒店、购物和景点等相关信息,通过扫瞄街景影像和360度单点全景,达到不出门而身临泰州、游玩泰州的效果。旅游治理信息系统,集成了旅游景点信息、周边实景导航和三维景观服务,为旅游景点规划进展和特色宣传提供支撑。泰州市文物治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文物治理模式,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文物爱护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将泰州市域范围内的文物爱护单位分类分级登记到册,并实现重点文物的三维形式扫瞄,提高了文物治理部门的信息化办公和精细化治理水平。六、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的通知》(国测国发[2010]48号)文件的指示精神,我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都市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听取都市意见,紧紧围绕都市需求,制定建设的内容与目标并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打算,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通过我局和11个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共同积极努力,截至目前,镇江市、南通市、宿迁市项目差不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立项;扬州市正在推举程序中;连云港、常州、盐城、淮安等都市人民政府正积极着手申报。今年,在结合开展地理省情监测试点工作同时,选择1—2个县(区)开展数字县区试点,为下一步的数字江苏建设探究道路、总结经验。开展数字都市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下,通过省市两级测绘部门的共同努力,上下联动,不断将数字都市建设引向深入,全面加快我省数字都市建设与应用,努力提升测绘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进展和都市信息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云南省数字都市建设总体情况云南省测绘局目前我省正在开展的数字都市建设有2个数字都市试点项目,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统建的11个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如下:一、“数字安静”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数字安静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于2009年9月28日签署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测绘局、安静市人民政府三方协议,2010年3月8日技术支持单位(云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与项目承建单位(安静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合作协议。要紧内容有:700平方公里1:6000(0.2m分辨率)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全市1303平方公里1:50000DLG数据更新;1303平方公里1:10000DLG、DEM、DOM数据生产;700平方公里1:2000DOM、DEM生产,150平方公里1:2000DLG数据生产;22平方公里1:500DLG数据生产;10平方公里三维信息采集与建模;操纵网联测及成果改算;全市地名/地址数据扩充采集及编码;以上基础数据的公共框架数据生产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土、环保及公众服务三个典型示范应用。目前差不多完成的内容是:1)全市1303平方公里1:10000DLG、DEM、DOM数据生产及框架数据生产;2)22平方公里1:500DLG数据生产及框架数据生产;3)38平方公里三维信息采集与建模;地名/地址数据扩充采集及整理;操纵网联测;4)国土、环保、公众服务三个应用系统的需求调研、方案设计、程序编程实现由于缺公共平台和数据支持,尚未进行集成与测试。目前正利用猎取到的航摄资料开展1:2000DOM、DEM、DLG数据生产,力争在今年底差不多完成,2012年上半年验收。二、“数字玉溪”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数字玉溪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于2010年5月12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测绘局、玉溪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了合作建设协议,2010年12月6日技术支持单位(云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与项目承建单位(玉溪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建设的要紧内容是:3500平方公里的1:32000黑白航空摄影和1100平方公里的1:3000数码彩色航空摄影(0.2m分辨率);全市15300平方公里1:50000DLG数据更新,6000平方公里1:10000DLG、DEM、DOM数据生产与更新,1100平方公里1:2000DOM、DEM生产,155平方公里1:2000DLG数据生产,173平方公里1:500DLG数据生产;40平方公里三维信息采集与建模;操纵网联测及成果改算;全市地名/地址数据扩充采集及编码;以上基础数据的公共框架数据生产;国土、环保、规划及公众服务四个典型示范应用。目前差不多完成的工作内容是:1)前期调研、总体方案设计、评审及修改完善;2)收集市区、八个县城及部分乡镇驻地已有测绘资料、1:500数字地形、地籍图174平方公里,撰写了分析报告、使用方案;3)上报所需的航摄资料范围及要求;4)邀请有关单位与典型应用用户沟通,开展需求调研,编写了调研需求报告;5)辅助承建方编写招标技术文档,完成“三维信息采集与建模”、“地名/地址数据扩充采集及编码”、“国土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的公开招标工作;并对中间成果抽查及提出整改意见。6)差不多完成1:500DLG数据及公共框架数据的生产,利用原有航片先期进行1:10000DLG、DEM生产,目前在质检时期。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1)7月底猎取到1100平方公里的1:3000数码彩色航空摄影(0.2m分辨率)成果资料,正在组织1100平方公里1:2000DOM、DEM(合同尚未签订)和155平方公里1:2000DLG数据生产。2)正在实施“三维信息采集与建模”、“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国土典型应用示范系统”。3)正在进行操纵网联测及成果改算。由于刚刚猎取到航摄资料,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数据生产等工作,力争在今年底、明年初差不多完成,2012年下半年验收。三、11个统建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依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统一组织开展部分地区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通知》(测国土函[2011]14号)的文件精神,我省启动了怒江州(泸水县)、丽江市(古城区)、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临沧市(临翔区)、普洱市(思茅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文山州(文山市)、昭通市(昭阳区)、保山市(隆阳区)、大理州(大理市)、楚雄州(楚雄市)11个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打算于今年10月底完成。我局依照国家测绘局文件通知的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并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安排工作,并成立云南省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建设工作统一组织治理工作。目前完成的工作如下:1)完成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编写;2)拟定资料收集清单,摸清我局内的基础成果的情况,完成统计汇总,完成各州市开展基础资料成果的调查与收集工作,以及进行基础资料可利用程度分析;3)组织技术人员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培训学习和生产,目前完成培训学习和各项目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依照目前进度,有望在10月11日之前完成所有数据处理工作及完善平台功能,10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数字都市服务西城进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都市的现代化建设差不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建设世界都市是北京的新目标。北京市对数字都市建设特不重视,《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要求:“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都市相适应的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北京’”。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信息枢纽都市,建设面向公众和产业服务的都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进跨部门、跨区县信息采集、交换、治理和应用,促进都市治理的精细化,建设智慧都市。”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是展现国家和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体现国家科技实力和公共治理服务水平的重要城区。西城区的专门地位要求都市治理与决策必须实现精细化、实时化和先进化,以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推动可持续进展,这迫切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经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推举,2009年11月,西城区获批为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2011年9月,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验收。数字西城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西城区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科学应用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数字西城特点与其他纳入国家数字都市建设试点的都市相比,西城具有以下特点:(一)面积小,都市化水平高西城全区面积仅为50.7平方公里,尽管面积不大,但却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国家政治中心的要紧载体,国家金融治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整体都市化水平高,全部是城区,这一方面对都市信息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较小的区域面积也为实现更精细的都市表达提供了条件。(二)进展快,信息化基础好西城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地形图、影像、地名地址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建立了安全隔离的政务网和互联网两套网络系统,形成了由区政务办公系统、区街居办公系统、区城管信息系统等构成的区级电子政务应用体系,规划、国土、应急、房产等多个部门都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这都为数字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前期基础。(三)认识高,对公共平台需求迫切西城区经济社会进展进入科学进展的新时期,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都市治理、环境整治、防灾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不强调对地理信息的权威性、公共性、现势性需求。从政府到规划、应急、房产、文物、教育、建设、国土等各行政主管部门,都已形成共识,亟需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四)重三维,实现精细化表达尽管西城区的信息化建设已开展较好,但调研表明,目前的地理信息应用要紧集中在二维平面数据上。随着应用的深入,多个部门均提出了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开展业务应用的迫切需求,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表现西城区的立体化、空间化特征。为此,本项目以三维服务作为建设特色,建立了全区覆盖的精细三维模型,提供网络服务。(五)重科技,强调自主创新都市运行和治理的进步,对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西城建设中,以自主创新为推动力,实现了一大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技术、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技术、海量数据的分散治理和集成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并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的支持,从服务和应用两个方面对框架建设进行拓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六)重成效,广泛学习成功经验为充分汲取其他都市的先进经验,市、区领导亲自率队,组织了十几个相关单位,到太原、嘉兴、重庆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展“数字西城”建设思路。同时,对西城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及应用进行了调研,研究部门专题数据共享、更新的方案,协商改善项目建设运行环境的措施,为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建设成果数字西城的建设成果概括为“一库、一平台、四应用、一环境”。在软硬件、网络环境等的基础支撑下,建立了一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维护;搭建了一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网络化、可视化、分布式的在线服务;以规划、经济、应急、公众服务领域为示范,建立了专题应用系统;建立了完善地理信息共享使用及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并依照需求面向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拓展应用。(一)建成了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覆盖全区的1:500、1:2000、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数据;覆盖全区的0.2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覆盖全区的5米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覆盖全区的1:2000和1:10000的政务版电子地图;覆盖全区的精细三维模型;西城区多个年度的历史影像。形成了综合的地理信息体系,满足了西城区都市治理“一张图”的应用需求。(二)建成了全区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整合集成了各种类型、各种尺度的数据内容,提供了在线地图、标准服务、二次开发、零码组装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服务方式,满足了政府及其部门综合决策分析、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的需求。(三)完成了规划、经济、应急、公众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系统。并针对西城区对地理空间框架需求迫切的部门,如发改、国土、环保、园林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综合治理方面开展了拓展应用研究,突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特色,为都市规划、运行治理、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等提供了支持。(四)开展了支撑环境建设。完成了硬件设备、基础软件的招标采购,在西城区政务网上部署了公共平台,建立健全了地理空间框架的更新、维护、数据共享机制,西城区政府公布了治理方法。三、应用效果目前,项目成果在都市运行治理、金宏工程、规划治理、公众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一)在都市运行治理中的应用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与都市运行治理系统的结合,实现了都市运行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有机集成,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全面转变,提升了西城区“四位一体”都市运行治理工作的效率,从源头上解决了系统应用中地图更新困难的核心问题。1、国庆应急保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通过公共平台为西城区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提供了三维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实现了地理信息和国庆安保专题信息的有效结合、都市运行常态治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结合、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的结合,实现了可视化保障部署、重要活动路线预演、三维应急预案制定等功能,达到了实时监测、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的应用目的,为安保工作提供了科学、直观的决策支持。这些在新中国60周年庆典之后转化为西城区重大活动保障支持系统。2、都市治理指挥在日常都市运行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对电子政务的支撑作用,结合移动定位与空间地理技术,实现了市容环境问题的实时上报、处理及核查,显著提升了办公效率和精确度。3、都市运行分析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对都市运行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在空间分布的规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对都市运行治理问题采纳密度分析、等值线分析、高发区域分析等手段,最终分析出问题高发区域,为都市治理重点问题治理提供依据。(二)在“金宏工程”中的应用金宏工程,是为西城区经济、社会进展综合治理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的信息系统。金宏工程的建设,是西城区28个经济口各部门大协作、大联合的纽带,它结束了各部门相关经济数据孤立的局面,把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归集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第一次实现了数据的联合和整合,形成了一套西城区经济、社会进展指标体系。公共平台为金宏工程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专题地理信息和三维地理信息,以此为基础整合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治理信息,实现了国税、地税、统计等单位近50万多条信息的空间定位。1、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研究国、地税企业税收分析,重点税源分布,从而掌握西城区税源分布和经济运行态势。在政府投资项目治理中,利用空间地理信息,为区领导和职能部门掌握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城中村、重点大街整治、医疗用地等方面的项目分布、项目进度,提供了重要决策信息。通过经济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有机集成,充分发挥了发改委、规划分局在宏观经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资源配置和治理作用,从而为西城区研究制订各项进展战略、产业布局提供了支持和服务。2、在功能街区治理方面的应用依照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西城区又提出了“一核一带多功能区”的空间进展布局。平台为此提供了基础支撑服务。例如,利用地理空间信息研究德胜科技园区拓展工作,将拟拓展区域的经济总量、企业布局等经济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结合,来统筹规划和分析研究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提出拓展思路。(三)在都市规划中的应用三维规划辅助治理系统以丰富、真实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着重突出三维特色,集设计、治理、监督和数据更新维护于一体,为分析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为规划治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金融街拓展研究以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为平台,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金融街拓展项目分布和治理等工作,进行了地区现状人地房等情况统计和分析、整体方案的研究、都市空间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等的研究。2、重要大街两侧环境整治依照市政府关于对重要大街两侧“脏乱差”地块进行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利用三维规划辅助治理系统配合区政府对西城区29个需整治地块(约83公顷)进行了研究,并就“西城区重点大街两侧整治”项目向市、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高度确信。3、设计方案比对过去的方案比对是采纳现场照片拍摄,通过制作效果图反映设计方案与周围关系,决策者只能通过固定视角进行方案选择,具有专门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利用系统提供的方案比对功能,能够将设计方案放在虚拟现实的三维场景中,对比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进行光照分析,通视分析等相关分析,为决策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楼、井楼胡同3号院四合院、西西九号地改建等工程的方案比对工作中,通过将设计方案和建筑用地红线等规划专业指标数据导入到系统中,一目了然的反映出设计方案与周围场景的关系,并可实时对设计方案的细节进行调整,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规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发出越界警示等,为设计者提供了直观的三维展示,为方案设计提供了了直观、科学的支持。通过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和在多个部门的应用,为西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空间平台,体现了好看、好用、高效的特点,达到了领导中意、应用部门反应好、工作效率提高的目标。(四)在公众服务中的应用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是数字西城建设的典型应用系统,该系统面向一般大众的生活、旅游、办事等方面提供了便捷信息服务。关于本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信息检索,定位到想去的餐厅、酒店或者商场。关于来京游客,西城区的21个重点旅游景点都在地图上精确标注,并提供详细的巡游讲明。关于政府服务对象,西城区所有98个区属部门的位置、联系方式、职责职能等都能够通过系统快速查询,体现执政为民。借助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全面的信息内容,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将地理信息服务送入到了千家万户,已成为百姓生活的方便助手。四、经验体会数字西城完成了一库一平台及多项应用系统的建设,体现了高起点、重应用、精细表达、科技推动的突出特色,总结项目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是前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高度关注框架建设项目,多次现场指导框架建设工作。西城区委、区政府将数字西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的重要转化成果,积极组织项目具体落实。专门召开了区政府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区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数字西城框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体把控项目方向,统筹协调区域信息资源,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共享机制。(二)统一标准、技术创新是基础目前,国家已出台了针对框架建设的多项指导性标准。项目建设严格遵守了国家的相关标准,一方面保证了在纵向上可与国家、北京市进行衔接,一方面又为都市内部横向上广泛推广应用和行业上纵向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项目采纳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和时刻,而且强调自主创新,不断改进数据组织方式、表达方式、索引机制、服务内容、应用方式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三)通力协作、优势互补是保障项目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依托,一个是国家权威科研机构,一个是北京市技术实力最强的测绘部门,通过双方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不发挥技术研发和数据采集的优势,为建设稳定、有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了有力保障。(四)以点带面、强化应用是手段项目选择需求迫切、代表性强的规划、应急、经济等领域,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信息应用,既检验了公共平台的可靠性,又为这些领域开发了有用系统、拓展了业务能力,切实提高了决策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系统建设在地理空间数据方面的资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阻碍,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平台应用提供了条件。五、数字西城展望北京市实施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区划调整为新西城区的进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地理空间框架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一)广泛应用,深入促进都市进展地理空间框架的建成为数字西城提供了统一的、权威的空间定位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提高政府及各部门信息化治理的应用水平,并实现部门专题信息的共享交换。(二)服务民生,便捷百姓日常生活数字西城空间框架的建设和实施处处凸显“以人为本”精神,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准绳。我们将以地理信息数据为载体,集成各行各业的专题和特色应用,通过国际互联网为公众衣、食、住、行提供方便、有用的地理信息查询服务,使地理信息资源服务于民。(三)技术引领,走向智能化都市治理在目前基础上,我们将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实时监测技术、自动信息融合识不技术等的应用,以分布式物联网为依托,以多时态、多分辨率、多类型的地理信息为基础,以直观、形象的可视化表达为手段,实现现代化的“智慧西城”。数字西城的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将接着丰富、完善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为把西城区建设成为北京市“四个服务”的示范区提供全面、科学的地理信息支持,为西城区的经济社会进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情况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数字都市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促进都市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是实现都市信息资源共享、幸免重复投入建设的必定要求;是测绘工作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都市建设与进展提供有效服务、统筹中央与地点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石家庄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数字都市建设,积极推进都市信息化、现代化进程,2009年7月21日,石家庄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大虎在中国测绘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尽快启动数字石家庄建设,依照批示精神,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人员赴重庆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并专门向市政府呈报了专题报告,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2009年12月1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了我市为“数字都市”国家试点都市。批复文件要求建立统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开展至少三个应用示范系统。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要求,在前期分不调研市公安局、应急办等单位的情况下,项目总体设计完成。2010年7月23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石家对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项目设计书进行评审。项目设计通过评审后,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试点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书,同时宣布“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正式启动。下面就该项目的建设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报告如下: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确保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实现资源共享,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国土局,领导小组负责工作实施中各部门的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二、科学施工,强化过程监督治理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项目施工采纳航测法采集基础地理数据。前期预备就绪,2010年11月23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最终选定河北省第三测绘为基础数据采集的内业单位,河北格瑞、河北中色等六家单位为数据采集的外业单位,河北省第二测绘院为项目的监理单位,同时确定采纳目前国内先进的数据平台建设方北京超图为数据空间框架平台的开发和数据入库单位。在2010年11月底,项目施工正式开始。施工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半月一次的例会制度,监理对施工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制度,和定期汇总上报制度,对施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处理。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要求作业单位严格按照作业工序施工,监理做到定时不定时的跟踪监督,不光对作业单位内部作业方法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工序间的数据交接做好监督,要求对有问题的成果不能够提交下一到工序处理,对问题要处理在前期。三、数据建设内容全面,应用示范逐步深入考虑到各方面的需要,在基础数据建设中尽量做到全面。我们建立了全市域的1:10000和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库,900平方公里的1:2000正射影像数据库,350平方公里覆盖市区及正定新区的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库,考虑到今后社会进展在房产治理方面的需要还建立了50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同时在市区内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调查汇总了建成区地名地址数据。结合以上基础数据,按照国家批复要求,我们已开发建设完成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医疗资源治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石家庄市公众服务系统、三维数字房产系统。同时在建立应用示范系统的同时,把一些能够向社会公布的一些数据资源纳入我们的空间框架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平台项目是从政府部门对地理空间信息整合、共享与交换的需求动身的,它的建立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涉及数据信息量大、范围广泛,据此要求,在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应用,结合相关部门的实际,逐步扩展应用示范,扩大项目的服务范围,逐步加强系统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我们认为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是保障,严格治理科学施工是关键。领导重视对项目建设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各部门的支持对扩充空间框架平台的基础数据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更大程度的满足数字石家庄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的建设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我们的都本着科学进展的思想,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工作,努力把数字石家庄项目建设成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典型示范工程。推进“数字太原”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太原市人民政府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是国家测绘局批准的全国“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试点项目。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市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测绘成果和各专业部门测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宽敞测绘科技人员努力,项目于2009年7月在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太原市成为首批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数字都市”示范市的都市。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在全省的都市建设和社会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山西省委提出了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通过构建太原都市区、太原核心圈,引领全省城镇化,实现经济进展方式的全然转变。为此,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太原市建设成为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的宜居都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阻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数字太原”的推广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太原市政府已确定“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为全市统一的、权威的、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按照国家测绘局“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需求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推广方案。全市各相关单位围绕经济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在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促进科学决策、精细治理、高效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一、“数字太原”建设及推广应用的做法和措施太原市要实现领先进展,离不开基础测绘工作的有力支撑。“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山西”地理空间框架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基础性支撑平台。开展“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全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关于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中,全市上下统一规划,科学组织,需求导引,示范推广,不仅确保了项目按期完成,而且实现了在建设的同时,成果就开始应用的目标。(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确保项目按期建设完成太原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建设全局动身,高度重视“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国家示范项目建设。在申报初期,市政府要紧领导认真听取市国土资源局申报国家试点的汇报,对申报资料进行了细致修改,要求一定要申报成功,一定要建设成一流的“数字都市”平台,一定要为全省、全国“数字都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批准立项后,市里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国土、发改、财政、城建、规划、民政、环保等部门为成员的“数字都市”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明确了“数字太原”建设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分管市长亲自督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协调和加快推进“数字太原”建设试点工作。发改部门将“数字太原”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年度打算;财政部门列入专门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建设资金;人事编制部门在机构审批、人员编制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负责“数字都市”建设的具体工作;国土部门作为牵头单位,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搜集整合基础和专业测绘成果,全力配合国家、省、市三级测绘科技人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二)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为了确保“数字太原”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技术设计、方案论证、分步实施的科学程序,分批组织相关人员赴北京、山东等地学习取经;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前期调研,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太原”建设的差不多思路和技术设计方案。2007年9月,“数字太原”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了国家测绘局院士专家组评审论证。依照院士专家意见和项目设计书的要求,我们组建了总体设计组、技术实施组和质量监理组,分不对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各时期成果质量的定期检查等工作进行了细化和责任明确,从组织机制上确保了项目的科学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从基础数据到公共平台,再到应用示范系统的步骤逐步推进。针对项目建设内容多,时刻紧的实际,为更好操纵项目建设质量和工期,办公室多次组织成员单位,与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参与数据建库标准、框架数据提取、软件开发设计、公共平台搭建、运行调试等全部建设工作,对项目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数字太原”建设严格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通过两年全力奋战,“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于2009年4月开始试运行。(三)凸显公用,兼顾保密,项目各项指标圆满完成按照国家对公共平台的建设规定,“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平台必须兼顾公用和保密并举。项目组研发的国产自主软件,以都市基础地形图数据为基础,在提取境地、地名、道路等方面的信息要素均达到国家公开出版地图的公开公布的要求。平台还具备数据扫瞄查询、专题数据加载、空间统计与分析、二次开发、数据交换等功能。平台还提供了分布式多数据源的公布、引用功能,同时对各部门分散储存、维护的数据进行实时调度,实现了数据物理分布、逻辑集成。特不是利用建成区50平方公里地理信息框架数据试生产的三维可视产品,通过每栋建筑物的周密建模,真实、全面地还原三维客观世界的实况,关于每一个地物都能够从任意角度观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四)需求导引,分类示范,建设与典型应用同步推进在“数字太原”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办公室就将平台应用列入重要日程。依照调研情况,设计了在线调用、零码组装、在线服务、二次开发、地名图典等平台提供的5种应用模式,开发了5个示范应用系统。一是环保地理信息监测系统。通过整合环保专业信息,环保部门将业务治理中六大类二十九个专业数据与平台数据叠加,实现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空间质量监测和烟尘视频远程监控。二是太原市基准地价查询系统。通过对土地治理部门业务工作中涉及的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基准地价类型进行归类,整合了每宗地的宗地号、土地证号、所处位置、等级、用途、上限地价、下限地价和基准地价等相关信息,提高了国土部门办事效率。三是人防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结合人防业务治理特点,在平台上整合了人防工程、重点目标、警报器等信息,人防部门在平台上能够更加合理调整人防设施空间布局、大大提升了人防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四是太原市药监信息服务系统。市药监部门通过叠加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等专题信息,借助公共平台的地图定位、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对管辖企业的精细化治理。五是公众服务系统。技术人员通过整合与百姓生活紧密的购物休闲、旅游出行、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房产楼盘等12大类、107小类总数近2万条信息,叠加公交部门127条公交线路、2100多个公交站点信息,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和办事。(五)政府主导,“数字太原”应用全面推广“数字太原”项目通过验收后,太原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会议,对下一步推广应用进行安排部署,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提出三年内实现“数字太原”应用全覆盖,并将推广应用列入部门年度考核任务指标。领导组办公室多次召集部门进行培训、座谈,组织技术人员上门调研,针对各不同部门业务特点和软硬件实际,完成近20个部门应用方案设计。针对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经市领导协调,都给予解决。如面对平台数据不够丰富的问题,财政部门增加了基础测绘经费投入,确保了全市域1:2000航空摄影测量和主城区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项目的顺利实施;针对“数字太原”软件设备不足问题,部门资金短缺问题,市政府要紧领导又协调财政部门,增加平台完善经费500万元、部门推广应用经费300万元,确保了平台的运行,极大推动了“数字太原”平台的应用。一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公安部门建立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了公安资源,开发了布控、警力动态分布、轨迹分析、道路卡口、车辆定位及轨迹分析、场所治理、标绘等20个应用子系统。二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环卫部门建立了数字化都市治理系统,以1万平方米为一个差不多单位,将太原市六城区、三县一市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并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牌、井盖、垃圾桶、都市雕塑等都市部件逐一编码,定位在“单元网格”中,然后将都市治理区域进行逐一细分,把园林、城管、环保、公安、消防、旅游、金融、卫生、工商等部门分管的区域进一步分清,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业务模式。每一个都市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包括产权单位、用途、联系人等详细信息。每平方公里1个人,每天在其负责的网格区域内,对都市治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进行实时巡查采集,随时报送,实现全覆盖、无盲点监管。三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市政府应急办开发的太原市应急指挥系统。以解决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突发自然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问题,整合了人口,医疗、安全生产部门等资源。四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开发了重点项目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西山综合整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将约800平方公里范围的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现状、产权性质,林木情况进行了整合,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类土地分布及面积,各土地产权人土地情况,现有林木情况,还能够提供规划林木效果等。晋阳湖片区地理信息系统,将基础地理信息、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整合为一张图,方便查询和分析。三维中博会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展示第六届中部六省投资贸易博览会场馆内部展位及周边情况,整合了中博会指定酒店,公交线路、交通单行线数据资源。五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体育部门开发的体育治理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整合了全市体育设施,可方便查询全民健身器材分布及数量,依托平台基础地理数据,为第二届太原国际马拉松竞赛组委会提供选线服务,开发的“数字太原”国际马拉松竞赛线路三维模型专题,可方便查询竞赛线路各种服务设施、医疗急救设施,方便运动员了解竞赛路线。六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开发的土地交易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市国土资源局“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系统可直观展示交易地块真空情况基础上,依照规划条件,能够进行日照分析,还能够查询交易地块周边公园、学校、医院、银行等专题信息。七是利用“数字太原”平台,开发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始了建设智慧都市的尝试。市政府邀请我国物联网领域首席科学家邬贺铨院士担任技术顾问,邀请物联网、云计算专家、两院院士陈俊亮院士进行指导,多次召开研讨会、可研论证会,制定了实施方案。依照方案,智慧太原项目从感知地下管线入手,开始新的探究。目前,“数字太原”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在调用公安部门天网工程视频系统数据的同事,整合完成了3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自来水、天然气、供暖、供电、雨污水等地下管线数据。通过安装在各种管线上的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实现了地下管线运行中物理量和化学量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和监控。二、“数字太原”建设及推广应用所取得的成效“数字太原”建设及推广应用两年多来,为政府各部门科学治理、精细治理和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紧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发挥了典型示范效应。“数字太原”项目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型地理信息系统治理软件,领先提出的公共平台的在线调用、零码组装、二次开发、在线服务和地名图典五种应用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研制提炼的8项技术标准,对全国“数字都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两年多来,我市先后接待兄弟省市单位考察近六十余次,为国内“数字都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二是整合节约了资源和资金。平台以统一的技术标准,科学整合全市各类数据资源,使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能够通过政府专网对综合信息数据进行交换,通过信息共享,各部门专门方便地建立起专业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投资少、速度快、效果好。仅基础地理数据共享一项,至少节约了上亿元资金。三是提升了部门办事效率。公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试运行两个月破获了26起大案,抓捕了网上在逃犯,被公安部领导赞扬该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城乡清洁工程系统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觉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都市治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进展;城乡清洁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充分确信,一大批领导关怀、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专门好的解决,取得了专门好的社会效果;国土部门在土地审批业务中利用基准地价系统,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限,行政效能大大提高。四是提高了政府部门决策能力。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市领导在研究政治方案时,通过应用系统快速全面掌握了西山区域土地利用、林业情况、企业情况,有力地保障了短期内制定西山综合整治规划和建设打算,提出准确数据,节约时刻,科学进行生态公园空间布局。环保部门使用平台数据,合理布局污染企业监测点、快速实现空气污染指数预报;公安部门使用平台,科学部署天眼工程,全面整合可用资源,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林业部门使用平台数据,科学治理林业和绿地,合理规划和建设绿色太原;地下管线监控使用平台数据,及时调用天眼工程数据,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大大提高。五是实现了都市治理精细化。按照精细化、标准化、全覆盖的要求,太原市各部门探究下移治理权限,系统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数字都市”治理新模式。环保局“太原市蓝天碧水工程”使用“数字太原”平台数据,在空间地理信息之上叠加环保专业信息而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和烟尘视频远程监控在平台上实现了精细治理,效果更加突出。药监局使用平台数据,通过了解药店分布的密度或两个药店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下辖企业分布的合理性,为新开药店的审批提供依据,增强了审批治理的科学性。气象部门使用平台数据,天气预报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精细预报。城乡清洁工程使用平台数据,定时对都市治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进行巡查采集,随时报送,实现全覆盖、无盲点监管,精细治理后,市民举报量减少,群众中意率提高。六是树立了高效服务的政府形象。“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平台,在统一信息平台之上,对内能够各部门间协同办公,对外提供“一站式”、“一表式”服务,简化政府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公众负担,树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公众形象。例如:我市数字化都市治理通过信息采集员那个纽带,实现与市民的“零距离”接触。正是数字化都市治理的联动,让我们及时地解决了宽敞市民反映的都市问题,既有效构建起和谐高效的都市治理体制,也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三、“数字太原”的建设及推广应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一是“数字都市”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重视、指导工作有力,成为了我市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建设中,国家测绘局领导多次听取该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并及时予以指导;我市应用好的部门如城管、公安、环卫、环保、体育等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一把手的强力支持是“数字都市”建设和应用成功的全然保障。二是“数字都市”建设必须凝聚全市各个部门的力量。“数字都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情况,而是全市各个单位共同的情况。“数字都市”建设关键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设中,往往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数据“垄断”、重复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不但白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造成信息资源的白费。我市在建设中,要求各部门的项目必须使用“数字太原”项目成果。市信息办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数字太原”公共平台推广应用的规划、监督和治理;市国土局做好“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服务、维护和指导工作;各部门和单位正确处理全市地理信息建设与自身进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太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市发改委、科技、财政等部门积极制造条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数字太原”推广应用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数字都市”建设必须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在“数字都市”建设过程中,系统建设和系统开发能够托付专业公司进行组织实施,但数据库建设以及用户的技术支持等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些工作需要快速反应,依靠社会力量是不切实际的。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数字都市”建设必须培养自己的专业化队伍,需要既明白信息技术,又熟悉本地实际情况的队伍,才能胜任工作。我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成功引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生和专业人才,负责都市地理空间平台及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和更新,保证了空间平台及数据库的持续更新和长期服务。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还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培训,鼓舞参加在职教育和技术职称评定,制造良好工作环境。四是“数字都市”建设成果必须广泛深入宣传。“数字都市”成果只有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方能得到专门好应用,财政投资的效益才能显现,“数字都市”和都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完善宣传机制,把对“数字都市”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通过深入开展“数字都市”建设系统性专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进展环境,不断提升“数字都市”建设的社会阻碍力。通过这几年“数字都市”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建设和应用“数字都市”,领导重视是关键,数据共享是前提,部门协同是基础,资金到位是保障。“数字太原”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中也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如数据脱密问题、平台数据标准与天地图标准不对接问题,软件开发单位服务跟不上、一些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希望能给予兄弟省市一些借鉴。“数字太原”成妙笔,龙城添翼乘风去。太原,这座古老的都市,正在因为数字都市的应用推广而一往无前。通过这几年“数字都市”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建设和应用“数字都市”,领导重视是关键、数据共享是前提、部门协同是基础,资金到位是保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今天会议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借鉴兄弟都市经验,接着坚持全市一张图,一平台,一盘棋观念建设“数字太原”、整合资源,加大基础测绘投入,丰富平台基础地理数据,建设“数字太原”云计算中心,提高“数字太原”平台服务水平,用信息化承载古都太原的新貌,用数字化开创都市的变革。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长管理培训班总结
- 安全环保创新活动主题班会
- 二零二四年防水防潮打胶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舞台演出视觉效果:投影机设备及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夫妻共有房产转让合同3篇
- 急性脑出血护理查房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合作协议
- 2024年度金融服务合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2篇
- 二零二四年房产评估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保温材料销售代理协议
- 中国小型高低温试验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医院感染(疑似)暴发防控》培训考核试题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山东黄金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5.2.2 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 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课后答案(思考与联系)
- 2024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风电场风机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
- H 30011-2013 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海上集装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Unit 4 Section B 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