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_第4页
中国传统节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作业(选修课)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提交日期: 成绩: 、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二、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来龙去脉和具体内容:除夕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释义: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习俗: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大年初一(现在少有人遵循此传统了)。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释义: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适用地区: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寒食时间:清明节前一天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来源: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七夕时间:农历七月初七来源: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习俗: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来源: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腊八时间:农历腊月初八来源: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习俗:喝腊八粥三、 传统服饰中的冠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的时候,冠的种类非常多。起初,发冠只是用以包裹发髻,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生活方便,同时也有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至于发冠的样式则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的、官职、身份和等级,或通过不同的 冠帽来表达不同场合的礼节和仪式。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四、 古建筑保留比较好的旅游胜地1、平遥一一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原汗原味的古县城平遥古城历史悠久,街道似龟背,城墙坚固,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主要建筑有:古城墙镇、国寺、双林寺、中国华尔街南大街(明清街)、大清金融第一街 西大街、文物宝库。2、 阆中——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位于四川北部,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主要建筑有:三国文化胜迹一一汉桓侯祠、唐代佛塔、滕王阁、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巴蜀古建筑的实物宝库一一古街巷3、 徽州(歙县)——徽派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she)县城镇中心,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建筑富有特色,是值得一游的胜地。主要的建筑有:东方凯旋门一—许国石坊、徽商之源一一渔梁古坝、江南第一街一一斗山街、太白楼、南谯楼、徽商大宅院、棠樾牌坊群、许村古建筑群。4、丽江一一宁静古朴,淡雅别致美丽的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这里民族众多,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丽江独特的自然。主要的古城古迹有:木府、五凤楼、万古楼、古桥、古街、束河、白沙、纳西民居建筑群5、凤凰一一精致小巧的湘西明珠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春秋战国时期,凤凰属楚国疆域。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 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民国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主要的古城古迹有: 古城古街一一石板老街、虹桥、北门城楼、东门城楼、沈从文故居、黄丝桥古城、苗寨建筑。五、佛教对世界的看法人类生活的本身就是取得认识的过程,而对世界的如实认识,正是一切认识最终抵达的目标所在。自古以来,人类对其所依存的世界,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如果说洞察万物的愿望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动力,那么了解生命的真相就是所有宗教的动力。因而,无论哲学、宗教还是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世界的不同观察方法和由此而来的认识之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宿命论、神佑论和偶然轮。第一、宿命论又叫定命论。持此论点者认为,我们一生的命运,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都是前生早已注定的。有些人似乎特别被命运垂青,无论事业还是家庭都样样如意,诸事顺遂;而有些人一生命运多舛,即便劳苦终日,最后还是穷困潦倒、乞讨街头……是什么在冥冥之中操纵着一切?是什么导致了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在宿命论者眼中,这都取决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第二、神佑论。东西方宗教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主宰一切的神,如上帝之于基督教、真主之于伊斯兰教、大梵天之于婆罗门教。第三、偶然论。偶然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乃至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而没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说,无论是宿命论、神佑论还是偶然论,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来观察世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佛教对于世界的认识也都是不究竟的。六、道教对医学的贡献道教在创始、发展过程中奉行的是一条以医传道、借医弘道的立宗创教模式。为了追求“长生成仙”,道教特别重视医学及保命延生之术。许多道教徒在继承和吸取了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优良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实践,创立和发展了与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医疗学说和技术。道教的许多经典多涉及疗病、健身、延年等内容。如《太平经》中医论部分,总结了活动于民间的早期道救医学的实践经验,揭开了“道教医学”的新篇章。详论了当时盛行的灸刺疗法:“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通阴阳之气而除害者也。”并指出“人有小有大,尺寸不同”因而“灸刺”取穴,不能默守陈规,必须因人因病而异,这些都是正确的观点。道教学者对医学理论的贡献:从《玉函方》百卷到《肘后备急方》 3卷,葛洪经历了医学知识上“由博返约”、治疗对象上“由一般到贫家”、治疗原则上“由繁到简”的三个不同过程,这是葛洪医学思想的一次提高,也是葛洪的医学成就基于前人,又高于前人的地方。 《肘后备急方》成为东晋以后一部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备急方书而累代相传。陶弘景对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进行补缺,作《补阙肘后百一方》(以下简称《百一方》)。孙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历经北周、隋、唐三代,自幼熟读经史、博通医源,又善谈庄、老,兼好释典。虽屡被帝室征召,但却不慕荣利,始终隐居学道以行医为事。在医学上他能集众家之长,在魏晋、南北朝道教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隋唐道教医学的发展。道教医学在发展初期,由于医学家们的努力,逐步实现了从 “符”、“咒”巫术性的疗病手段向经验医学的转变,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医学家们世界观的两重性,最终未能完成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七、中国文化对日本韩国的影响近些年来,日本和韩国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去中国影响化”,即要把中国的影响去掉,企图否认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所发生的影响。比如,日本有学者说,日本的文化跟中国没关系,日本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甚至有的学者为了证明日本的历史古老而不惜弄虚作假。韩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黄河文明的祖先实际上是韩民族”等观点。这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有必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历史上中华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个问题弄清楚。历史上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传播有四个主要途径。第一个途径是移民。在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交通很方便,到日本列岛可以通过朝鲜半岛渡海或沿着东海过去。所以,中国的移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到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第二个途径是遣使。公元1世纪到7世纪,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三个国家一个叫高句丽,一个叫百济,一个叫新罗。这三个国家都跟中国有遣使往来。唐代初年百济派了20多次使节到唐朝,新罗派了30多次,同时唐朝也派了9次使节到新罗。第三个途径是留学。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不少日本、朝鲜留学生来中国。还有一种是留学僧,即留学的和尚,比较有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