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园林史绪论-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1.gif)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园林史绪论-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2.gif)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园林史绪论-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3.gif)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园林史绪论-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4.gif)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园林史绪论-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03d7a302108e667715b1e5342a81a30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史主讲:黄俊武1-中国古典园林史主讲:黄俊武1-学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各阶段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阶段园林特点各阶段典型案例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了解各种类型的异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造园思想的文化根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学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第一章绪论园林的概念与内涵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章绪论园林的概念与内涵园林的概念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人是不能完全脱离大自然环境的城市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建置园林来接近自然,以此作为补偿园林的概念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
我国“园林”一词的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曾在《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有“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佳句,沈约《宋志·乐志》亦有“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椟园林”的兴叹。这一时期的园林多指那些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的乡间庭园,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所描绘的情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如《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国“园林”一词的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曾在《从都“园林”与“园”的概念是混同的。目前我国关于“园林”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园林乃人们为弥补与自然环境的隔离而人工建造的“第二自然”。其二,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圃以禽鸟养蓄,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环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其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游泳《园林史》)。“园林”与“园”的概念是混同的。目前我国关于“园林”的定义主
园林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这个狭义角度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化和美学意味、以视觉景观之美、物质功能的游憩、居住环境。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的园林已发展成为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仅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生态恢复、风景与人文、科技、艺术于一体的为人类社会提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园林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这个狭义角度看,园林是园林性质与功能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从社会属性看,是供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的公共场所。从自然属性看,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追求美的景观艺术环境。由于自然条件和文化艺术的不同,各民族对园林美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欧洲古典园林以规则、整齐、有序的景观为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以原始、纯朴、逼真的自然景观为美;而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山水与精神艺术美的和谐统一,使园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园林性质与功能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从社会属性园林的功能: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中国早期的园林“囿”,古埃及、古巴比伦时代的猎苑,都保留有人类采集渔猎时期的狩猎方式;当农业逐渐繁荣以后,中国秦汉宫苑、魏晋庄园和古希腊庭园、古波斯花园,除游憩、娱乐之外,还仍然保留有蔬菜、果树等经济植物的经营方式;另外,田猎在古代的宫苑中一直风行不辍。随着人类文化的日益丰富,自然生态环境变迁和园林社会属性的变革,园林类型越来越多,愈来愈理性化。原来功能亦不断消长变化。回顾古今中外的园林类型,其功能主要有:狩猎(或称围猎)、游玩(或称游戏)、观赏、休憩、文娱、饮食、祭祀、集合、演说、主题性公园、纪念地、广场、城市绿地、环境及生态恢复等。园林的功能:造园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由于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国长期实行的中央集权、礼仪制度和农业本位文化,文明远远高于世界诸国文化,以泱泱大国自居,小视四方,中国园林自诞生以后,在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造园三大体系中国园林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园林西亚园林(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西亚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钟灵毓秀的大地山川和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地,甚至远播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消长,是导致园林演进过程中的转折、兴衰的契机中国古典园林钟灵毓秀的大地山川和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中国补充资料: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庭园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补充资料: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庭园枯山水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日本枯山水庭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造园的要素、任务和风格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四个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手段)各种风格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来分可分为规整式园林(典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典型:中国园林)造园的要素、任务和风格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四个基本要补充材料:规整式与风景式园林规整式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例:凡尔赛宫(如图)补充材料:规整式与风景式园林规整式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平面图凡尔赛宫平面图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例:苏州拙政园小飞虹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原始生活原始生活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这一阶段园林具有四个共同特点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这一阶段园林具有四个共同特点各古老民族关于“乐园”的传说中国——“瑶池”“悬圃”《穆天子传》:西王母“所居宫阙,层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飚车羽轮,不可到也。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掺荫庭。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基督教——《旧约.创世纪》“园内流水潺潺,遍植奇花异果,景色旖旎。上帝告诫,园中果子都可以随便采食,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食。”各古老民族关于“乐园”的传说佛教——西天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伊斯兰教——天园《古兰经》:天园的界墙内随处都是果树浓荫,四条小河流注其中: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佛教——西天极乐世界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改良学说(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F·L·奥姆斯台德(城市园林化思想)E·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兴起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
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美国风景建筑师职业的奠基人,冠有“风景建筑之父”之称,在国际风景建筑界享有盛誉。F·L·奥姆斯台德
主要贡献有:开创风景建筑名称和专业,奠定专业哲理;重视大众游憩需要,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理论和建设;把风景建筑理念引入住区规划及城市规划;倡导国家公园概念,保护优美自然环境。他的工作和理念对近现代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美国风景建筑师职业的奠基人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第四阶段——二战后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私人所有的园林已不暂主导地位,城市生态系统概念确立,大量园林城市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更为密切,园林学成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人工山水园与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多建筑在城镇内,又称“城市山林”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造园所受客观制约少,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造园手法和园林内涵丰富多彩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人工山水园与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多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如果选址得当,则能以少量花费获得天然风景之真趣天然山水园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以显示皇权至尊在不悖于风景式造景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注重皇家气派,规模宏大不断向民间汲取艺术养分不同时期的数量、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朝代盛衰魏晋南北朝以后,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颐和园颐和园万寿山前景区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颐和园万寿山前景区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在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此外,在皇帝出巡外地需要经常驻跸的地方,也视其驻跸时间长短而建置行宫御苑或离宫御苑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建于城镇的大多为“宅园”,供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规模不大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大多为“别墅园”,供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不受城市用地限制,规模比宅园大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佛家的参禅修行与道家的修炼都注重场所的清净,所以寺观多建在山明水秀的自然山林中,并对所需场景进行规划和布置,使之具有园林气息,因此宗教建筑与风景建设融为一体,形成寺观园林寺观园林苏州玄妙观
在苏州众多道观中,玄妙观以历史悠久,规模宏伟而著称。
玄妙观的宗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苏州玄妙观在苏州众多道观中,玄妙观以历史悠久,规模公共园林建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城镇、村落,为居民提供公共交往、游憩的场所多半是利用河、湖、水系稍加园林化的处理或者城市街道的绿化,也有因就于名胜古迹而稍加整治、改造的,大多没有墙垣范围,呈开放、外向型布局作为一个园林类型,本身尚未成熟,还不具备鲜明的类型特征公共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注意风景名胜区、陵园和坛庙的绿化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范畴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发展表现为极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生长期(殷、周、秦、汉)BC11世纪—AD220年经济: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政治分封制演变为郡县制;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生长期(殷、周、秦、汉)BC11世纪—AD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AD220年—589年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的冲击政治: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文化:突破儒学正统地位,百家争鸣豪门士族削弱皇权机构→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寺观园林开始兴盛初步形成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转折期(魏晋南北朝)AD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AD589年—960年经济: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完善文化儒家居正闳放统地位,儒、道、释互补共尊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全盛期(隋、唐)AD589年—960年成熟期(两宋到清初)AD960—1736年经济: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文化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市民文化兴起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成熟期(两宋到清初)AD960—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AD1736—1911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趋于解体文化:呈现衰颓景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了前一时期积极、创新精神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AD1736—1911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突出体现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筑山:(叠山与置石)“一拳则太华千寻”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勺则江湖万倾”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家教新思路实践案例解析
- 远程教育在宠物行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改进措施研究
- 餐饮应急预案
- 监控施工方案范文(6篇)
- 二手机械销售合同模板
- KTV装修合同执行管理制度范文
- 不锈钢建筑材料加工合同
- 交通损害赔偿合同示例
- 业务合作及分成合同书
- 2025年中国高价HPV疫苗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四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课件
- 新增值税法学习课件
- 飞书项目管理
- 医院医共体2025年度工作计划
- 决战朝鲜课件
-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课件
- 鲜枣贮藏技术规程
- DB23T 3838-2024商贸行业有限空间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 2024年循环水操作工(中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