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2023学年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一些传统人士认为网络交流的碎片化太不严肃,不值一提。一些新潮青年则认为传统表达太过_________不好玩。两个文化场域虽并行于世,却_________,在一些问题上还互不买账。()同一个科学现象,用_________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去推导,用密密麻麻的公式去_________是一种方式,用轻松活泼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用有些俏皮的搞怪话语去通俗解答也是一种方式。“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学术研究上讲究新老相继、取长补短,文化交流上也应注重相互了解、交流互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和网民以网红身份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有意义又好玩。1.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气横秋泾渭分明高深莫测推演B.委靡不振大相径庭高深莫测演绎C.委靡不振泾渭分明讳莫如深推演D.老气橫秋大相径庭讳莫如深演绎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派和潮流的冲突”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很多时候看起来尖锐。B.“老派和潮流的冲突”很多时候看起来尖锐,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C.“老派和潮流的冲突”看起来尖锐,很多时候往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D.“老派和潮流的冲突”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差异,看起来尖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和网民以网红身份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B.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以网红身份和网民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C.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和网民以网红身份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有意义又好玩。D.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以网红身份和网民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有意义又好玩。2、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zhāng)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fān)篱,将改革进行到底。B.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从楼顶开始燃烧,火势蔓延,熊熊火焰从教堂两座钟楼间窜(cuàn)出,塔尖随后轰然倒塌,据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说,火灾可能与巴黎圣母院的修缮(shān)工程有关。C.东汉铜塑“马踏飞燕”既有风驰电掣(chè)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既是当时人们大漠追杀马革裹尸的感情折射,又是对战场撕杀、血脉贲(bēn)张的烈马性情的熟知与提炼。D.嫦娥四号软着(zhuó)陆月球背面后传回了一张月背影像图,月球背面是一张“麻子脸”,有着巨大的白色陨石坑,“皱纹”也多,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还有几处巨大的“痤(cuó)疮”。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教。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①直饶:纵使。②分付:交付。1.请简要概括词中抒情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2.请简要赏析本词语言上的主要特色及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6、(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5)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6)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_________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不处也。(《论语·里仁》7、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鼠疫(节选)①(法)加缪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B.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C.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D.“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2.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B.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C.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D.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3.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组织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明清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机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间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立。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官方性质。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民间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这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商业会馆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一些商人为方便在外地的经营,多以地域为单位,与经营同类商品的商人联合起来,捐资兴建会馆。它们各有组织章程,保护入会者的利益,研究经营对策,举办联谊活动和公益事业等。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商业组织,即便是商品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如此。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也是同籍官员私下聚会场所,在联络亲情和关注家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半官方的民间组织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作用最为突出,里甲、保甲和乡约等组织实际担负了县以下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里甲组织,主要职能是编查土地,催办钱粮,完成官府交办的各项公事。比较而言,保甲组织在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功能更突出。两套地方基层组织交叉使用,在稳固国家政权基础、确保赋役征收和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在行业自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复杂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城差异大,原生性强,决定了它的自发无序和泛滥性质,难免与“官方”组织利益不一致,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朝廷对其加强了管理。(摘选自彭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那些民间组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组织早于官方组织出现,但后者产生后,就与前者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秩序。B.民间组织得到官方的允许或默认,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C.具有血缘性或地缘性的民间组织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民众自我需要和地方精英的推动。D.明清时民间组织具有的复杂性等特征,难免会导致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很大威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起源和实际运行两个角度来阐述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B.朱元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倡立社学之例论证了社学这类民间组织具有半官方性质。C.文章将里甲与保甲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D.末段总结论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并指出了朝廷对其加强管理的根本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化屡有创新,呈现出自我发展态势和地域差异性特征。B.清朝的社学、义学有官方的明确规定,给予了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其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C.明清时期,各类商业民间组织遍及全国各地,这些组织维护了入会者的利益,且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D.从职能来看,基层组织中的里甲、保甲和乡约等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而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我是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旧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我解嘲似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C.文章第五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3.统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稚廉,赵郡高邑人也。少而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家人有所求请。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聪敏好学,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属葛荣作乱,本郡纷扰,违难赴京。永安中,释褐奉朝请。天平中,高祖擢为泰州开府长史。稚廉缉谐将士,军民乐悦。高祖频幸河东,大相嗟赏。诏以济州控带川陆,接对梁使,尤须得人,世宗荐之,除济州仪同长史。高祖行经冀州,总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户口增损。高祖亲自部分,多在马上,征责文簿,指景取备,事绪非一。稚廉每应机立成,恒先期会,莫不雅合深旨,为诸州准的。高祖顾谓司马子如曰:“观稚廉处分,快人意也。”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世宗喜而语人曰:“吾足知人矣。”世宗嗣事,召诣晋阳,除霸府掾。谓杜弼曰:“并州王者之基,须好长史,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众人未答。世宗乃谓陈元康曰:“我教君好长史处,李稚廉即其人也。”遂命为并州长史。常在世宗第内,与陇西辛术等六人号为馆客,待以上宾之礼。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语及杨愔,误称为杨公。以应对失宜,除济阴郡守。肃宗即位,兼省方大使。行还,所奏多见纳用。除合州刺史,亦有政绩。未满,行怀州刺史。天统元年,加大理卿,世称平直。武平五年三月,卒于晋阳,年六十七。赠仪同三司、信义二州刺史、吏部尚书。(节选自《北齐书·李稚廉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B.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C.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D.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章句,诗文的章节句子。文中指李稚廉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即通过注释剖章析句。B.释褐,文中指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即做官;在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C.河东,地名,黄河以东的地区。秦汉曾于此设河东郡,其后唐置道,宋置路,都称河东。D.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时,本义为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稚廉为官重情感,深受皇帝赞赏。李稚廉担任泰州开府长史时,与将士们和睦相处、与百姓关系融洽,高祖赞叹他的才干,后来被世宗推举担任济州仪同长史。B.李稚廉做事有准备,成为官员榜样。李稚廉做高祖分派的任务时能随机应变,这得益于他的提前准备,这种提早准备的做法让他最终成为了其他各州官员的榜样。C.李稚廉做官有能力,受到上宾礼遇。李稚廉在世宗继承高祖皇位后被召集到晋阳,经常出入世宗府第,和陇西的辛术等人并称为馆客,世宗用上宾礼节招待他们。D.李稚廉为人有主见,直陈看法被贬。显祖曾经召见李稚廉,询问他关于治国的方略。显祖主张严刑峻法,李稚廉坚持认为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生气,把他贬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2)高祖行经冀州,总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户口增损。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静台先生传[明]朱鹤龄①先生讳伟,字道升,少育于沈给谏仲子嘉谟家,从其姓,后乃归宗。先生幼而至性过人。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父疑之,阴察枕席,皆斑斑泪痕也。读书沈氏塾中,有神童称。嘉谟奇其颖悟,庙见①而子之。弱岁名籍甚,试辄冠军。②嘉靖壬子举于乡,所制经义为世宗尚,自王文恪四家而下,即屈指及焉。屡困公车,笃志圣贤之学,与唐公荆川、许公敬庵、耿公楚侗讲明濂洛渊源。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海内从学者数百人。③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先生衔沈氏恩,思报之。嘉谟子死漕卒之难,家政旁落。先生白备兵使者蔡公,置佼奴于法,为经纪其家,家复振位。从子琦、琉、珣,少皆有颖质,先生痛其失帖,躬督课之,卒皆成进士。④万历庚辰复上春官不第,乃谒选得南阳府推官。唐藩②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辟。暇则引诸生与之谈说经义。行部开封,汝宁有进例金者,立却之。暑篆内乡新野二邑。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⑤应擢台省,当事欲为庚数年。先生曰:“某岂欺君父以市美官者耶?”不可。稍迁工部营缮司主事。课税荆关,荆故脂膏,先生为文矢江神,不以一钱润私橐,尽弛商人法外征。濒江沙市,十里泥泞没骭,先生捐俸筑石堰,植以榆,行旅便之。会言者劾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制下工部覆,具言荆厂竹木自四川建昌诸路浮江而下,而彼地连岁用兵,商贾少至,以故税额减于前,实无赃私可摘,请特免考核。诏许之。⑥先生既归,键户养疴,终日默坐,竟至贫困不给。以癸已十月卒,年七十有一。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所著《学聚録》《正学编》等行于世,学者称为静台先生。⑦李临川先生曰:尝见静台先生住京师崇国寺中,朝幕静坐。每月朔望必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侍坐移时,方课学业。弟子问故。先生曰:“可为求放心一助。”先生尝额其书斋云:“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注:①庙见,婚后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②唐藩:明代南阳藩王朱桱。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岁名籍甚,试辄冠军辄:总是B.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辟辟:死刑C.某岂欺君父以市美官者耶市:购买D.会言者劾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劾:揭发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幼时性情淳厚过人,因其孝心而使母亲复明。在沈氏塾中读书时,有神童之称。沈嘉谟见其聪慧有悟性,把他当做儿子抚养。B.先生乡试考中以后虽然屡屡不能考中进士,但他与唐荆川、许敬庵、耿楚侗等人研究周程理学,而且做到知行合一,因而海内知名。C.为报答沈氏的养育之恩,在沈家没落之时,先生向备兵使者蔡公禀报情况,将佼奴绳之以法,帮助沈氏恢复了家业,并教导其侄辈学业。D.先生住在京师崇国寺中时,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先书奉孔子之位,才给弟子们传授学业,并告诉弟子这样做才可以更加放心地做学问。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2)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4.文章第六段说“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静台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让他无愧于“君子”之称?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八封写给青年人的主题信。下面是其中几封信的主题:①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②欣赏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③愿你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④时代离你多远?比你能想象的更近!⑤你最牛的背景,就是今天的中国。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A2.C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委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用于人。老气横秋: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语句是说“传统表达”缺乏朝气,故用“老气横秋”。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根据后句“二者互不买账”应选“泾渭分明”。高深莫测:髙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作为定语来修饰“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明显应用“高深莫测”。演绎: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推演:推论演绎;推移演变。语句强调根据公式推论,当用“推演”。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承前启后”原则来判断,上文强调二者之间“矛盾”,后文强调二者之间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故首先排除A、D。“冲突看起来很尖锐”,不能用“很多时候”来限定,排除B。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陈述对象和以“以网红身份”参与讨论的都应该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故排除A、C。末句落脚点应为“有意义”,排除D。故选B。2、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首先观察漫画的内容,从图上来看,两个人物正向小船走去,船上的人正撑起长篙准备开船,树上一只鸟儿正对着人物离开的方向啼叫。A项,“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从图中看不出“小梅”“白马嘶”等内容;B项,“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图上根本没有“桥”,且“归来”说反了,应是离开;C项,“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偏离了画面的主题。故选D项。3、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A项,顽瘴(zhāng)——zhàng;B项,修缮(shān)——shàn;C项,“撕杀”的“撕”——厮。故选D。4、1.从相思而望不见的怅惘,到期待做梦却梦不到的遗憾,再到写信没人传的惆怅,再到“寻得雁”却“秋将暮”的忧伤。2.口语入词,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音律和谐,饶有民歌的风味。【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结合题目,抓住关键字词,对诗人情绪变化的过程进行准确把握。此词表达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望不见、江东路”写相思而望不见的惆怅;“思量只有梦来去”写期待做梦却梦不到的遗憾;“灯前写了书无教。算没个、人传与”表达写信没人传的惆怅;“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表达“寻得雁”却“秋将暮”的忧伤。全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解答时要熟记语言风格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望不见”“思量”“更不怕”“写了书无教”“算没个”“又还是”,这些口语化语言,朴素、直白,用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细读全词,内容单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音律和谐,明朗率真、情真意切,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把相思之情写得流畅明白,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5、1.D2.(1)作者从开得正盛的红梅联想到红梅未来的命运,以及自己的青春时光。顿悟到饮酒赏梅要迅疾。明日起风时已无梅!尾联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自乐。(2)尾联看似浅直,实则内涵却十分深邃含蓄。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反常写法。它饱含着词人对梅花命运的深沉忧虑。也深藏着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这样含蓄的结句,更使全词的艺术形象收物我一体之妙。【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错误,“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学道之人憔悴地在满含春光的窗前独坐,太多的苦闷会损伤你的身体啊。“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分别表现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的愁闷。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涵妙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在理解句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物象、人物、能体现特征的形容词颜色词等,把握诗句情感内涵。“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想要来我们跟前饮酒赏花的话,就赶快来吧,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起风,将我们吹了去。“休”字,在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借梅花容易被吹逝的命运,表现作者对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生流落的感叹,也含着莫错过时光,且举杯遣怀的意味。【点睛】鉴赏诗句的内涵妙处,属于炼句和情感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内涵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或抒情达意所起的作用。6、雨雪霏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桃源望断无寻处未解忆长安熟读深思子自知云无心以出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以其道得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霏”“断”“熟”“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B2.D3.①在后文说明叙事者就是里厄医生,可以给选文这样的大段心理描写提供合理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②避免直接使用第一人称,使叙事口吻冷静客观,形成一种史诗的气魄。③丰富小说的主题,使选文变成了带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灵独白。正是通过真诚的反省,里厄医生找到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实现自我救赎。正如选文中所言“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4.①多数病人都会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脉搏变得虚弱,骤然死亡;②“这是准确数字”是对前文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无声反驳,颇具讽刺意味;③用冷静、平淡的语气描摹出鼠疫的凶险。【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错误。结合“‘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等分析,“耸耸肩”表现的是里厄医生的不以为然,他并不认同“鼠疫已经绝迹”这个观点。故选B。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错误。并非单一线索,小说中明显还有一条线索,即窗外的景色。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的心绪变化相协,与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致。如:“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在窗玻璃那边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可以结合小说的叙述人物、结构安排、主题等方面分析。结合“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等分析,在后文说明叙事者就是里厄医生,可以给选文这样的大段心理描写提供合理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选文没有用“我”来叙述,使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结合“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分析,丰富小说的主题,使选文变成了带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灵独白。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要用还原法来答题。还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的文采句。让语言出彩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恰当运用艺术手法(隐喻、拟人、象征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而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品味的难度,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为理解句子含意的切入点。结合“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等分析,多数病人都会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脉搏变得虚弱,骤然死亡。结合“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等分析,“这是准确数字”是对前文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无声反驳,颇具讽刺意味。用准确的数字,冷静、平淡的语气描摹出鼠疫的凶险。8、1.B2.C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里甲和保甲各自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更大的结论。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中,B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C项,以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D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故选A。【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9、1.AD2.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3.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能力。做这类题,我们首先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内容。B项,“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中的“使主题得以深化”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并没有使主题深化。C项,“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纯属无中生有,因而是错误的。E项,“‘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深长”错误,因为它和本文的主旨相背。故选AD。2.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和形象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方法,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按特征分类有:白描、细描、衬托等。如本题主要分析第九段内容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确已经干了”“灶下做饭的人”“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村人故旧”“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等,可知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以朴素的言语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这一描写,睹物伤情,抚今追昔,大有物是人非、深沉凄凉之感,成功一营造出一种凄清悲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淡淡伤感。3.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要回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结合着文中的信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旧的终归要消失”等信息,可知作者矛盾的心理。通观全文,作者既写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写了自己对家乡思念而又不想再回去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老家的面貌日新,而作者的老屋则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作为作者和老家联系的标志——老屋——终归也要消失的。此外,作者在文化大革命后爱情受挫一个人第二次回老家,“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也是他不想再回去的原因之一。这样,作者就只能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了。10、1.C5.A6.D4.①家人曾故意把金银珠宝给李稚廉,他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

②高祖经过冀州时,全部检查河北六州的文书、簿籍,核对人口的增减。【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于是召集文武数万人,让郎中杜弼宣布皇帝的旨意,慰劳稚廉,并且责问各州长史,太守县令等,其他人都一齐谢罪,只有稚廉上前谢恩。旁观的人都感叹赞美不已。这一天,高祖赏给他牛和酒。回到并州后高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世宗。

“文武数万人”连在一起作“集”的宾语,排除BD;“并谢罪”的主语是“诸人”,要连在一起,排除A。故选C。5.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文中指李稚廉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表述有误。章句有三种解释:1.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5.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6.指文章诗词。从文中的“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来分析,这里“章句”应是指文章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即通过注释剖章析句”是错误的。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显祖主张严刑峻法,李稚廉坚持认为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生气,把他贬谪”表述错误,原文是“语及杨愔,误称为杨公。以应对失宜,除济阴郡守”,由此可见,李稚廉被任命为济阴郡守的原因是把杨愔误称为杨公,而不是认为显祖的观点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尝”,曾经;“授”,给;“辄”,就。译文:家人曾故意把金银珠宝给李稚廉,他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②“合”,检查;“文籍”,文书、簿籍;“商校”,核对。译文:高祖经过冀州时,全部检查河北六州的文书、簿籍,核对人口的增减。【点睛】参考译文:李稚廉,赵郡高邑人。齐州刺史李义深的弟弟。李稚廉从小就清心寡欲,还是儿童的时候,从来不对家人提出什么请求。家人曾经故意给他金元宝,他却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州牧认为他虽然年纪小却不自私,所以为他取名叫稚廉。李稚廉聪明好学,十五岁就已经熟读了五经章句。正赶上葛荣作乱,郡中混乱,来到京城避难。永安年间,初为奉朝请。普泰初年,授开府记室、龙骧将军、广州征南府录事参军,没有去上任。不久改任开府谘议参军事、前将军。天平年间,高祖提拔他任泰州开府长史、平北将军。李稚廉与将士们和睦相处,军民关系融洽。高祖多次到河东,很叹赏他的才干。改任世宗骠骑府长史。下诏说,济州是水陆要地,时常接待应对梁的使者,尤其需要一个得力之人,世宗推荐稚廉,任济州仪同长史。又改任瀛州长史。高祖巡察经过冀州时,聚合黄河以北六州全部的文书簿籍,核对户口的增减。这些都是高祖亲自部署,大多在马上索要簿籍,头绪繁多。稚廉常常能随机应变,马上办好,他经常提前做好准备,没有不与高祖的意旨非常相符合的,从而成为其他各州的榜样。高祖回头对司马子如说:“看稚廉处理事情,足以让人心情愉快。”于是召集文武几万人,让郎中杜弼宣布皇上的旨意,慰劳稚廉,并且责问各州长史、太守、县令等,其他人都一齐谢罪,只有稚廉上前谢恩,旁观的人都很感叹赞美他。这一天,高祖赏给他牛和酒。高祖回到并州,把这件事告诉了世宗。世宗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可算是发现人才了。世宗继位后,召稚廉来到晋阳,让他在自己府中作属官。世宗对杜弼说:“并州是成就帝业之地,需要有好的长史,你们可以推荐自己了解的人。”当时各人都推举了自己认为称职的人,都没有被允许。众人没有说话。世宗便对陈元康说:“我告诉你一位优秀的长史,李稚廉就是这样的人。”于是任李稚廉为并州长史。李稚廉经常出入世宗的府第,和陇西辛术等六人并称为馆客,世宗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们。天保初年,任安南将军、太原郡太守。显祖曾经召见他,向他咨询治国的方略,谈及政策刑罚宽严,显祖主张法律苛细严厉,稚廉坚持认为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不高兴。他说到杨愔时,误说成杨公。因为回答不得体,被任命为济阴郡太守,兼任西兖州刺史。召入任太府少卿,不久改任廷尉少卿,升太尉长史。肃宗即位后,兼散骑常侍、省方大使。巡察回来后,他所上的奏章大都被采纳。任合州刺史时,也有政绩。任期未满,又代理怀州刺史。回到朝内,授兼太仆卿,改任大司农卿、赵州大中正。天统元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大理卿,当时以公允正直著称。任南青州刺史,没过多久,召入任并州省都官尚书。武平五年三月,在晋阳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追赠仪同三司,信州、义州刺史,吏部尚书。11、1.C2.D3.(1)强盗认为他与众不同,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名帖,于是绕着他叩拜离去,他的名声与品行就是这样让人敬重。(2)督促老百姓种地养蚕,实施乡规民约,不使用杖刑鞭刑(严酷的刑罚),专心致力于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犯法作乱的坏人改错向善,诉讼衰减止息。4.①勤心侍亲,至孝至纯②举止有度,躬身力行③临危不惧,从容镇定④廉洁奉公,执政为民⑤知恩图报,培养后学。【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某岂欺君父以市美官者耶”,中的“市”,不是“购买”,而是“求取、谋取”的意思。D项,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并告诉弟子这样做才可以更加放心地做学问”这个地方。选项对原文的“放心”理解有误,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句中是指“放纵之心”,也就是无拘无束之心的意思,不是今天“安心”的意思。先生曰:“可为求放心一助。”这句话应译为:先生说:“这样做可以作为寻回放纵之心的一种辅助”。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异”,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异”;“发”,译为“打开”“篋”,书箱;“得刺”,搜得名片;“罗拜”,罗列而拜;“去”,离开;“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第(2)句采分点:“课”,督促;“行”,实施;“事”,动词,译为“采用”“捶楚”,即杖刑或鞭笞;“务”,致力于;“以”,用;“化”,感化;“奸宄”,坏人;“革”,革除,改变;“狱讼”,官司案件;“衰止”,衰减,停止。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作品中人物形象或主要事迹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本题要求回答:静台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让他无愧于“君子”之称?从“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等语句可看出他侍亲人至孝。从“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海内从学者数百人”可看出他举止有度,率先垂范。从“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可概括出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稍迁工部营缮司主事。课税荆关,荆故脂膏,先生为文矢江神,不以一钱润私橐,尽弛商人法外征”“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等语句可概括出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特点。从“先生衔沈氏恩,思报之。嘉谟子死漕卒之难,家政旁落。先生白备兵使者蔡公,置佼奴于法,为经纪其家,家复振位。从子琦、琉、珣,少皆有颖质,先生痛其失帖,躬督课之,卒皆成进士”“所著《学聚録》《正学编》等行于世,学者称为静台先生”等概括出他知恩图报,培养后学的特点。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归纳,结合事例分析概括。【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杜静台先生传》参考译文:先生名伟,字道升,小时候被沈给谏的次子沈嘉谟家抚养,随“沈”姓,后来才复归本宗。先生小时候卓绝品性超过一般人。母亲失明,他就用舌头舔,最终又恢复视力。七岁时死了母亲,常常哀伤啼哭,父亲被他感动得流泪,先生却又停止哭泣,露出笑容。父亲对此感到很疑惑,暗中察看他睡的枕席,到处都是斑斑泪痕。至孝过人在沈家私塾读书时,有神童的称号。沈嘉谟对他的聪明感到惊异,婚后祭告祖先把他收为义子。先生弱冠时声名显赫,参加考试总是第一名。 嘉靖壬子年在乡试中中举,所写的文章被世人推崇。从王文恪和“明四家”之后,就极少能比得上他。参加会试屡次不第,一直困于举人之列,专心一意研究圣贤的学说,与唐荆川公、许敬庵公、耿楚侗公等讨论、阐明濂洛两大学派的本源。他的学说以“主静说”为宗旨,用行动来实践它,一举一动都遵从标准法度。四海之内跟随他学习的人有几百人。 曾经路过鄱阳湖,大盗拿着刀胁迫他,他安然正坐毫不恐惧。强盗认为他与众不同,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名帖,于是绕着他叩拜离去,他的名声与品行就是这样让人敬重。先生感念沈家的恩德,总是想报答沈家。沈嘉谟的儿子在漕卒作乱之灾难中死了,家中大权落到家奴手中。先生禀告备兵使者蔡公,将狡诈的家奴绳之以法,为沈家料理家事,沈家重新振起。他的侄子杜琦、杜琉、杜珣,小时候都有聪颖的禀性,先生痛惜他们失去父亲,就亲自督促他们,最终他们都成为了进士。 万历庚辰年再次参加礼部的会试,没考中,就赴吏部应选,得到南阳府推官职位。把南阳藩王身边不守法度的人全部抓捕起来并依法执行死刑。空闲时候就请来诸生与他们谈论经典的义理。巡察开封时,汝宁府有人送上常例钱,先生立刻拒绝。后来暂任内乡新野二邑的官职。督促老百姓种地养蚕,实施乡规民约,不使用杖刑鞭刑(严酷的刑罚),专心致力于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犯法作乱的坏人改错向善,诉讼衰减止息。 后来被提拔到台省,有当权者想让他担任管理粮库的官职好多年,先生说:“我难道是欺骗君王求取位高禄厚之官的人呢?”没有答应。不久,调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在荆关征税,荆州本是膏腴之地,先生写好祭文在“江神”面前发誓,不会拿一个钱来丰润自己的口袋,全部取消对商人的法外赋税。靠近江岸的买卖河沙的集市,十里路都泥泞不堪,泥浆没过小腿,先生捐出自己的俸禄修筑石堰,栽上榆树,走路的人觉得很方便。恰逢进言者揭发先生不去吏部考核是错误的,诏命下达后,工部回复,详细说明荆州的竹木都是从四川建昌等地顺江而下,而那些地方连年战乱,商人很少到那里,因此税额比以前减少,确实没有贪污营私的事情可以揭发,请特许免去考核。皇帝下诏答应了请求。      先生回乡以后,闭门不出安心养病,整天默然静坐,竟然到了家境贫困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地步。在癸已年十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人们传扬称许他为亲身实践的君子,他应该是无愧于这个称号的。所写的《学聚録》《正学编》等在世上流传,求学者都称他为“静台先生”。 李临川先生说:曾见杜静台先生住在京师的崇国寺里时,从早到晚默然静坐。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先写文供奉在孔子的牌位前,陪坐片刻,然后才给弟子们传授学业。弟子问其中原因,先生说:“这样做可以作为寻回放纵之心的一种辅助。”先生曾经为自己的书斋题写了匾额:“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无欲无求比获取三公官职还有强,知足常乐就像家中有万斛有余的粮食。)12、例文:砥砺前行,铸就辉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2019年节点上的我们已踏上新时代的征程。回望“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中国历史,我们深感:在逐梦的路上,砥砺前行才能铸就辉煌。砥砺前行,勇做自强不息的奋进者。站在2019年节点上回望历史,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中国首条地铁开始运营,三峡工程全部完成……这正是一代代中国人奋斗的结果。新时代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奋进者。著名科学家黄大年,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航班,用奋斗与顽强,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代神农袁隆平,扎根农业科研第一线半个多世纪,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正是无数奋进者的汗水和智慧。新一代的青年当紧紧跟上前辈们奋斗的脚步。砥砺前行,勇做敢于创新的开拓者。创新发展是国家前行的动力。回望历史,从1969年首条地铁开始运营,到今天水陆空立体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网的建立,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凭借科技创新造福民生。我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域泰斗高伯虎,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却用他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不服输的劲头,勇于创新,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我们的武器做到了指哪打哪。成为王者绝非偶然,我们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开拓创新,从而取得最终成功。我们当接过高伯虎的接力棒,用科技富民,用科技强国。砥砺前行,勇做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新时代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无数甘于平凡、大爱无疆的奉献者。三峡工程的全部完成,是每一位工匠的无私奉献。军中“居里夫人”马旭,年过八旬依然考研献身国防,为家乡捐献千万财产。“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用一片赤诚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