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顺德区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州顺德区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州顺德区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州顺德区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州顺德区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苻坚,字永固,雄之子也。祖洪,从石季龙徙邺,家于永贵里。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待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公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太原薛赞、略阳权翼见而惊曰:“非常人也!”及苻生嗣伪位,赞、翼说坚曰:“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坚深然之,纳为谋主。生既残虐无度,臣僚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位让其兄法。法自以庶孽,不敢当。坚及母并虑众心未服,难居大位,群僚固请,乃从之。以升平元年僭称大秦天王,诛生幸臣二十余人,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初,坚母以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至此,遣杀之。坚性仁友,与法决于东堂,恸哭呕血,赠以本官。于是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其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者,令在所以闻。其将张平以并州叛,坚率众讨之,以其建节将军邓羌为前锋,率骑五千据汾上。坚至铜壁,平尽众拒战,为羌所败,平惧,乃降于坚。坚赦其罪,署为右将军,徒其所部三千余户于长安。坚自临晋登龙门,顾谓其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真不虚也。”权翼、薛赞对曰:“吴起有言:‘在德不在险。’深愿陛下追踪唐虞,怀远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坚大悦。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节选自《晋书·苻坚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B.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C.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D.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即“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B.庶孽即妃妾所生之子,就如同树有孽生,与嫡子相对,在家族中一般地位较低。C.关中是古时地域名称,历史上所指范围大小并不相同,但大体上是指中原地区。D.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为太平盛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苻坚胸怀大志,善于听取建议。他结交天下英豪,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好准备;薛赞、权翼二人认为他应效仿汤、武,尽心辅佐主上,得到他的采纳。B.苻坚生性仁友,治国颇有方略。兄长苻法被杀,他与之诀别时,痛哭以至呕血;他采取健全官制,鼓励发展农业,设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国家。C.苻坚率军亲征,平叛恩威并施。部下张平在并州叛乱,他亲自带兵征讨;张平战败后向他投降,他不仅赦免了张平的罪行,还让其代理右将军之职。D.苻坚节约用度,关心百姓疾苦。大早之年,他减看停乐,分赐金玉绸缎,在后宫提倡简朴之风;公私共享自然物产,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既残虐无度,臣僚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位让其兄法。(2)其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者,令在所以闻。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于“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初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__________”,遥望复关,看不见就“__________”,看见了就有说有笑。(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淹没。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实验[西班牙]塞尔吉·巴米艾斯阿图罗总是在固定时间起床。他从来不改变上班路线,并且认为为了世界的正常运转,日常习惯的系统化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周围的人不能理解自己这种对规则的遵守。比如,孩子们就取笑他,说他躲藏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程式里是因为害怕面对生活环境的多变。阿图罗没有争辩。妻子抱怨他那种--成不变的程序化生活(周一看电视,周二看电影,周三去超市,周四看电视,周五滑冰,周六探望父母,周日做弥撒),他也没有争辩。在工作中,阿图罗也察觉到了风向的改变。经理不久前还夸奖他的才干和谨慎,转而却更加关注那些难以预料的“有创造力的”职员。对阿图罗来说,这种所谓的创造力不过是用“首创精神”这种委婉的说法来对草率行事进行美化而已。他感觉到自己一直奉行的价值观不再像从前那般被推崇。不仅在家里和工作中大家开始贬低他的条理性,在报纸上也越来越频繁地发现一些证据,表明人们更崇尚那种仿佛过了今天没明天似的随心所欲,轻易改变看法和感情上的朝三暮四也常常受到赞美。在与这种大肆鼓吹反复无常习气作斗争时,阿图罗努力不生气:生气相当于在对手面前示弱。越来越少有人意识到事物的不可预见性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这种情况让阿图罗很吃惊。出于实验和打赌这双重目的,他决定稍微改变一点习惯。这个决定不是为了求证,而是为了再次肯定自己的态度;也不是源于冲动,而是出于理智。为了不惊动周围的人,他做得很谨慎。实验就这样开始了。最初的举动:上班迟到20分钟,不穿平时的那件西装上衣,而是穿着一件鹦鹉绿休闲毛衣;平时到了晚上,他都是坐在沙发上,准备看事先和妻子说好的节目,然而那天他向她提议到一家泰式餐馆吃晚饭。在这两件事上他都遭到了当事人的不理解。经理批评他迟到,并且上下打量他的学院风毛衣。要知道他从来没改变过穿衣习惯,总是那两套一模一样的外套和裤子,一周换一次。至于去泰式餐馆吃晚饭的提议,妻子连一声回应都没有。阿图罗一点也没有沮丧,失败恰恰让他坚信自己平时的态度是正确的。然而他不喜欢半途而废,一周后他又再次开始实验。在原本该看电影的那一天,他没有事先通知妻子,就对她说想待在家里吃晚饭。妻子很惊讶,继而明确反对,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既然星期二都定好了要看电影,为什么要改变?真见鬼!阿图罗只是反复说着她曾年复一年对他说的那些理由:“有时应该改变一下,就算已经定好了某些目标,违反一下也好,可以让我们感觉更有活力。”妻子吁了一口气,说道:“那么,我们到底干什么?”她的怒气是那么明显,他激动得差点想拥抱她。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反应。可此后,阿图罗开始察觉到无论是妻子还是同事,对待他的态度都和以前不同了。一天晚上,阿图罗正在等孩子们回家。像平时一样,他坐在门前,数着分秒等待约定时间到来。这时他开始自问:既然准备好引入“创造性”的变化,那么出去转一圈是不是更合适?妻子自行吃了安眠药睡得正香,利用这个机会,他穿上衣服出门而去。黎明时分,他在大街上晃了一圈回到家,却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妻儿都在门口等着他。他们冲他大吼大叫,指责他既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留张便条。他微笑起来,对家人的反应很满意,坚信自己能够向他们解释清楚这是他的实验。然而大家都不听他解释。妻子开始呜咽,断断续续地发出刺耳的声音,孩子们则仿佛面对堕落分子似的看着他。阿图罗向他们保证会恢复自己素来的习惯,然而都是徒劳。接着就在同一天,妻子和经理对他说了同样一句话:“我们得谈一谈。”两场谈话的共同点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理由:他们要赶他走,因为他们发现他心不在焉,已经没有从前一直坚持的沉稳。那种沉稳虽然也不值得称道,但是至少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场谈话中,阿图罗都没有争辩。在内心里,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错。他不应该抵挡不住混乱无序的诱惑。他默默地办理了离职手续。而在家里,由于被急剧增长的敌视氛围所迫,他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面试新工作时,他重新穿上那件常穿的西装上衣。尽管人家要求的是诸如既要年轻活力又要经验丰富等相悖的条件,他还是坚持呈现自己始终如一、严格精准和认真负责的一面。给他做面试的人不屑地看着他,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他还是意识到他们要找的是那种有创造力、不满足于现状、不合常规、难以预测的人。如今的他保持着固定的生活节律。上午去图书馆,下午在综合体育馆,在那里他观察社区业余排球队的变化。在训练方式上,阿图罗也发觉即兴创造与按部就班之间的斗争。一些人的力量和另一些人的才干互为补充,懂得这些的人总是这样说。通过观察比赛,阿图罗得出结论,从统计数据来看,始终如一和可以预见比心血来潮更为可靠。这更坚定了他的原则。尽管目前出于环境原因,他不再向任何突如其来、出乎预料,却可能改变他生活的变化关闭大门。更有甚者,他盼望它。最初几周,他多少有些急切地盼望。后来,是平静地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和不断坚持,他把这种盼望变成了一种习惯。(选自2019年02期《译林》,有删节)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2.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图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4.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C.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D.最近几年,我省科协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人民的科学素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从军行二首王昌龄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枯萎,战马在原野上奔驰,轻快自如,战士们手拿装饰着兽角的弓箭,急速奔赴战场。B.第三句交代战场地点,龙城是行军的目的地,战士们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投入到战斗中。C.战士们听到四起的边声,顿生思乡之情;驻守南庭,时时刻刻沉浸在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中。D.孤蓬离根,寒雁高飞,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出战士们深入塞外,远离故土的孤寂、凄凉。2.本诗的五至八句是从哪些角度塑造将士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按要求选择。(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简言之,为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时人多有志人志怪类文集。就数量而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浩如烟海,至清末,存世有数千种之多。种类繁多的笔记小说所记内容也极为驳杂,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内容体量如此巨大,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纵如此,依旧有其史料学意义。作为笔记小说,定然不失虚构与主体自我创作的成分,但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自面世伊始,便受到史学影响,有注重实录的传统,且希冀在事件描述中给人以道德教化。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后世笔记小说开拓了题材、确立了基本精神,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比如,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在晋元帝时期任佐著作郎一职,为编修国史的史官。因此,鲁迅先生对此期间的笔记小说有“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的判断。简言之,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秉笔实录当朝事件,非有意虚构。笔记中虽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但依旧在不背离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展开。后世笔记小说多沿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叙事视角,以记事者的角度客观记录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的姓名与籍贯等具体信息。书中屡见“秀州天宁长老妙海时在彼县,亲见之”“小二至庆元时尚存,安国长老了祥识之”“泉州僧本傅说”之类的句子,借他人之口来佐证自己记载之可靠,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唐之后,笔记小说就内容而言,多具有民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多述各地风俗怪谈。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有《叶限》一文,记录古代邕州地区百越民族的口传故事,为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灰姑娘”类型故事。至宋,大量笔记作品记录诗歌本事与诗人言行,成为后世诗评家所沿用的笔记体文学评论形式。而以洪迈《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类笔记作品,细述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逸闻、掌故、民俗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明清两代笔记小说类文献多有训诂考据之类的内容。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边疆地理内容日益增多,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录当数量的新疆社会民俗内容,其中有关屯田制度及“玛哈沁”的相关记载,为研究边疆史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学者们普遍关注到笔记小说创作的史学倾向及其内容的史料学意义,对之多有阐述。明代王士禛有“说者,史别也”的判断,认为笔记小说为史家另一种。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侧重对典章制度、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摘编自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笔记小说是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B.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驳杂,无法厘清现实真假。C.后世笔记小说源自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D.笔记小说面世伊始就受史学影响,注重实录,同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介绍笔记小说起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古代笔记小说有史料学价值。B.文章引述鲁迅的评论,论证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的观点。C.文章比较正史与笔记小说的不同,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第五段按朝代先后的顺序进行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笔记小说虽然难免虚构叙事,但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史料价值。B.魏晋六朝之后的笔记小说赓续传统,客观叙事,书中常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C.拓宽史料范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体现了笔记小说的史料学意义。D.中国笔记小说与正史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面貌。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而宋代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南宋临安也是如此。④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乃至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社会大众。当时都市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些讲史、说书的艺人,他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传布者,也是文学作品的丰富者、参与创造者。而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在道路通衢、瓦子勾栏,有说书的、杂耍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饮茶活动,这些都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志。⑤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教学、游赏等活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结成了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耆英会、九老会、同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有时,“耆老者六七人,相与会于城中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不过五物,殽膳不过五品,酒则无算。以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也。命之曰‘真率会’”。都市中的茶楼、酒肆,成为文人交往、会聚的场所。一些私人的花园、亭馆也成了士人交游访友的去处。士人也将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时人将此类以物相赠的活动,称为“人事”。⑥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和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种种现象,都呈现出宋人生活中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他们“游于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整体的精神追求中得到了升华。如朱熹所说,“日用之间本末具举,而内外交相养矣。”通过这样的文化涵育,希望达致崇高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摘编自邓小南《大俗大雅:宋代文人生活一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指出宋代历史中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并说明这个时代的虚假繁荣和末日苍凉使真正的英雄人物们层出不穷并构造了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从宽松的文化环境与开敞的城市布局两方面揭示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并指出宋代文化具有世俗化、人文化等特点。C.文章第④段侧重于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描绘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状况,第⑤段则侧重于展现宋代士大夫热衷交游聚会、访友赠物的生活图景。D.文章第⑥段指出雅俗并存是宋代文学的艺术旨趣,也是宋人的文化性格,并认为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通过内外并重的文化涵育达致崇高的人生境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统治者无法摆脱来自外部的压力,故而极力维护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为笼络民心,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未过多干预。B.两宋都城的结构布局有着开敞式的特点,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市民的文化活动丰富而普遍,勃兴的市民文化与唐代的古典文化有明显差异。C.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物品,被宋代士人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这种以物相赠的“人事”,是一种比较雅致的社交行为。D.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这意味着在宋代,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可以并行不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士人群体活跃,关心时事,热衷讨论,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层出,这说明当时思想相对自由,文化方面确实可称为“盛世”。B.宋代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讲史、说书的艺人,丰富和参与创造一些文学作品,为吸引市井中的普通民众,必然要注意艺术趣味的平民化。C.作为宋代士人的聚会形式之一,“真率会”不拘参与者的长幼,不求聚会处的华美,在果实、殽膳方面力求俭素,呈现出一种淳朴之美。D.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这是宋人整体的精神追求,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他们又能“游于艺”,这对宋文化的繁荣大有裨益。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有一匹马鲍尔吉·原野我和父母现在住在“阳光小区”,聊天的时候,我说四五十年前的事,他们在说六七十年前的事,而整日开着的电视机在播报当下的新闻,比如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时光在某一瞬间重新组合时,平淡的生活会变得庄重起来,你成了历史的讲述人。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当年是她祖父平乐爷爷的宅院。书记说,有人想租这个地方办企业,村里没同意,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她说平乐爷爷一定赞成。今年1月,我到科左后旗的胡四台村探望病中的堂兄,这里是我爸的出生地。回来后,我跟我爸说:“经过胡四台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你老家被建设没了。”我告诉他:“你经常回忆的白茫茫的沙坨子没了,现在除了玉米地就是林地。狼和狐狸也没了,胡四台村五里外就是高速路。现在,你们村跟朝鲁吐镇连上了。”“咋回事?”他问。“房子和房子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镇了。”他表情变化有如云影从草地上滑过,那是几十年的光阴倏尔而逝。我去过一些地方,算ー下,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我看朱鹮融入天际,而它能在天空俯瞰到什么呢?明代修造的梯田里长满金黄的稻子,稻子们此刻正隐藏在柔纱一般的白雾当中。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巴山秦岭终日对视竟千万年,由此雄浑。广州的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在江流里神秘眨眼。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着栏杆相互对视……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啊!”在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退休后,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学院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讲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要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持久的话题。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力量。6月上旬,查娜花(芍药花)在牧区开放。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七十三岁的牧民班波若指着窗外的山坡对我说:“这么好的花开了,我们的孩子却看不到。城里多了一个大学生,牧区就少一个年轻人。这么辽阔的草原,以后留给谁呢?”说着,他用掌根抹脸上的眼泪。我什么都说不出,屋子里静得像能听到泪水流淌的声音。我听到我的眼泪落在采访本上。牧民们多爱自己的家园啊!他们爱小满时分从南方飞回的小黄鸟,爱芒种时分飞回的小蓝鸟,他们忌讳往河水和火里扔脏东西,他们转移蒙古包时,拔掉系绳索的木桩后,会把留在地上的洞填土踩实,以期明年长出青草。在海拉苏镇采访,食堂的女厨师给我端来一盘馅饼,说这是她哥哥用野芹菜汁泡软羊肉干和的馅,她烙的饼。“你哥哥怎么来的?”“骑马,三十多里路呢。”我到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采访,牧民为我举办赛马。在美丽的罕山脚下,他们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从四面八方骑马骑摩托车来到的牧民们,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的脸。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他们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长什么样子。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的阴影里痛哭不已。是的,我在接过馅饼、听他们朗诵时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你会像蒙古黄榆一样坚韧,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近来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东西嗡嗡响,它叫《诺恩吉雅》。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名字,也是一位蒙古族女人的名字。这首流传百年的民歌与《嘠达梅林》堪称双璧,俱为瑰宝。赤峰市正在筹划创作交响曲《诺恩吉雅》,由赤峰交响乐团演出,我来准备文学脚本。我查阅一些资料,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越听越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姑娘出嫁的故事,是思乡,是依恋父母,是河流与大地。歌者可以在歌声中放入所有美好的怀念。我发现,诺恩吉雅其实也是我,我或我们,同样爱着家乡,爱父母,爱草原上的万物。我有一匹马,这匹鬃发飞扬的蒙古马此刻正在贡格尔草原上吃草或奔跑。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直播的表彰会,对我褒奖。我在答谢辞中说:“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会上奖励我一匹克什克腾旗的铁蹄马。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作为马,我已没有追风的神勇,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因为,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四台村经过村民们的“不懈努力”,被“建设没了”,我对爸爸的讲述用语幽默,写出了父亲家乡变化之大。B.我把汉中、安康、广州江边的景象讲给父母听,是为了让父母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呈现祖国发展变化的面貌。C.牧民班波若说“这么辽阔的草原,以后留给谁呢”,这是因忧虑草原的未来而落泪,作者则因为深受感动而流泪。D.文中称《诺恩吉雅》是“璧”、“瑰宝”,表现其在蒙古民族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也借作者的感受点出全文的主旨。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3.从作者在本文中的不同身份,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请谈谈你的理解。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洪孝仪书(清)戴名世田有顿首:前日过扬州,至足下寓舍时,足下方注杜子美诗,尚未成,而先以所注二三卷示我。近日注杜诗者有二家,皆盛行于世:曰虞山钱氏,曰松陵朱氏。此两家不无互相牴牾,而自仆观之,支离、附会、牵强、穿凿之失,向来注杜诗者之所略同,而此两家亦或有所不免。今见此书,考据纂辑,既详且确,甚善甚善!顾仆尚有请于足下者:古人有言曰:“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颣。”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于是乎玉与珠之真者,无以自见于世矣!今夫诗莫盛于唐,而唐诗莫盛于杜,所谓“圣于诗”者,古今为子美一人而已!然而自古著述之家,毕一生之力,疲精敝神,书数十百卷,势不能尽无瑕焉,无颣焉。盖其气有时而盛衰,其思有时而枯润,锻炼结构,或有所未尽其力,则亦往往有瑕与颣之错出于其间,而要皆无损于其全体之美。后之读之者,第得其意思之所在而已矣!乃世之论杜诗者,慑于其久定之名,昧于“瑕瑜不相掩”之类,概而称之,而不敢有分别,且直指其瑕与颣,而以为美在是也。使读之者,或惟其瑕与纇之是学,其贻误来者,不更甚乎哉?昔者朱子谓“子美夔州以后之诗,颇不佳”,虽未必尽然,而大约数十百卷之书,岂能无瑕与颣之错出?苟能一一为抉摘,以明告后学,则古人之心安,而学之者不至于有所误。此固读书之法,不独注杜诗为然也。仆往者尝欲取杜诗为之评点论次,抉摘其瑕颣,以明告后学。非敢苛于论古人也,正所以爱古人也;爱古人,亦所以爱来者也!以终岁客游,未及卒业。而足下故工于诗,往见足下辩论《风》《骚》别裁伪体,无所或爽。苟能于此书考据纂辑之外,更加以评点论次,务使瑕瑜不相掩,则子美之真者毕出,不致为过于推尊者所溷。足下倘有意乎?则仆也一二鄙陋之见,可以备商榷者,当俟面论焉。不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一生之力,疲精敝神敝:损害 B.则亦往往有瑕与颣之错出于其间错:错误C.而足下故工于诗工:擅长 D.更加以评点论次次:编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考据纂辑,既详且确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B.而唐诗莫盛于杜师不必贤于弟子C.乃世之论杜诗者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D.抉摘其瑕颣,以明告后学亦以明死生之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钱注、朱注为例,指出世人注杜诗常患散乱没有条理、穿凿附会的毛病,为下文赞美洪注的完善和提出建议作铺垫。B.文章引用古言告诉人们,美玉、明珠也是有瑕疵的,但瑕疵无损其美,不必粉饰;作者以此表明给杜诗作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C.作者指出一些评论家被杜甫的诗名所震慑,不敢辨别区分其诗的优点、缺点,借瑕不掩瑜的道理指瑕为美,其结果势必会误导后学者。D.作者认为注杜诗一定要让其优点、缺点互不掩盖,并把杜诗的真相明白告诉后学者,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体现其对治学负责的良知。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使读之者,或惟其瑕与纇之是学,其贻误来者,不更甚乎哉?(2)盖其气有时而盛衰,其思有时而枯润,锻炼结构,或有所未尽其力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为骄慢,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始元六年春正月,上耕于上林。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元凤元年九月,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与左将军上官、子磁骑将军安、卿史大夫桑弘羊皆谋反,伏诛,初,桀、安父子与大将军光争权,欲害之,许使人为燕旦上书言光罪。时上年十四,觉其诈。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光由是得尽忠。冬十月,诏曰:“左将军安阳侯桀、驃骑将军桑乐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数以邪枉干辅政,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与燕王通谋,置驿往来相约结。燕王遣寿西长、孙纵之等赂遗长公主、丁外人、谒者杜延年、大将军长史公孙遗等,交通私书,共谋令长公主置酒,伏兵杀大将军光,征立燕王为天子,大逆毋道。”元凤三年春正月,罢中牟苑赋贫民,诏曰:“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毋漕。三年以前所振贷,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牛者勿收责。”元平元年春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减什三,上许之。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众星皆随西行。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选自《汉书•昭帝纪》,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B.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C.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D.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古代等级森严,帝后、皇子、公主之死谓“崩”,诸侯之死谓“薨”。B.榷酤,指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C.农桑,即农耕与蚕桑,泛指农业生产。农桑是古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D.甲申,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记录年、月、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昭皇帝年少不凡。他出生时甚是奇异,八岁时继承皇位,十四岁时就能看穿宫廷阴谋。B.孝昭皇帝以仁施政。他命有关部门向贤良文学科的人询问民间疾苦,免去中牟苑贫困户的赋税C.孝昭皇帝聪慧机警。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派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揭发霍光的罪行,他能发现其中有诈。D.孝昭皇帝重用霍光。他在叛乱平定后完全信任霍光,霍光由此开始辅助他成就帝王之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2)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12、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树木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人因为懂得扎根,才会成就生命的精彩。

参考答案1、1.C2.C3.A4.(1)苻生残暴狠毒不加节制,群臣屡次进言,苻坚于是杀了苻生,将帝位让给他的哥哥苻法。(2)那些不能自谋生计的老年人,朝廷赏赐不同的谷物布帛;那些才能品行优异的人,朝廷命令所在地上报。【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量”是观察的意思,宾语为“洪举措”,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戎狄异类”是少数民族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句意:苻坚长到七岁时,聪明机敏,好施舍财物,举止行动,不违背礼法。他常在苻洪身边,他能观察到苻洪想要什么,便及时地送到他手上。八岁时,苻坚要求给他请个家庭教师,他的祖父苻洪说:“你是少数民族的后代,前代人只知道吃肉喝酒,你现在要求学呀”。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但大体上是指中原地区”错误。即关口内外,“关中”所指的地域范围不尽相同。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故选C。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尽心辅佐主上”错误。结合“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分析,希望您采取商汤、周武王伐夏桀、商纣那样的举动来顺从民意。应该是“顺应民意”。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残虐”,残暴狠毒;“亟”,屡次,每每;“遂”,连词,于是;“以”,介词,把;“其”,代词,他的。(2)“其”,代词,那些;“其高年不自存者”(定语后置句);“殊才异行”,才能品行优异;“在所”,所在地;“闻”,使……知道。【点睛】参考译文:苻坚,字永固,是苻雄的儿子。他的祖父苻洪跟从石季龙迁居邺城,在永贵里安家。苻坚的母亲苟氏,曾在漳河里洗澡,然后到西门豹祠堂去上香,请神赐给她一个儿子,怀孕十二个月生下苻坚。苻坚长到七岁时,聪明机敏,好施舍财物,举止行动,不违背礼法。他常在苻洪身边,他能观察到苻洪想要什么,便及时地送到他手上。八岁时,苻坚要求给他请个家庭教师,他的祖父苻洪说:“你是少数民族的后代,前代人只知道吃肉喝酒,你现在要求学呀!”很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苻健入关后,梦见天神派遣的一位朱衣赤冠的使者,命他拜苻坚为龙骧将军。苻健第二天便在曲沃设立祭坛将“龙骧将军”的称号授予苻坚。苻健哭着对苻坚说:“你的祖父当年曾被授予这个称号,现在神明又将这个称号授予了你,你一定要加倍努力呀!”苻坚挥剑捶马,雄心壮志感天动地,士卒们没有不畏惧敬服他的。苻坚非常孝顺,而且博才多艺,有治理天下的伟大志向,他四处网络英雄豪杰,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准备。太原的薛赞、略阳的权翼看见苻坚都吃惊地说:“他实在不是一般的人物啊!”等到苻健的儿子苻生继承地位后,薛赞、权翼劝说苻坚道:“当今主上昏庸暴虐,弄得天下人心离散。希望您采取商汤、周武王伐夏桀、商纣那样的举动来顺从民意。”苻坚非常赞同他们的看法,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智囊,参与谋划军机大事。苻生暴虐无道,梁平老等多次进言苻坚速速成事,苻坚终于杀死苻生,并想把王位让给哥哥苻法。苻法认为自己是庶子,不敢就王位。苻坚和母亲苟氏都很忧虑众人心中不服,难继大统,不过众位属僚坚持呈请苻坚即位,因此他听从了。在升平元年称大秦天王,谋杀了苻生的宠臣董龙、赵韶等二十余人,在国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当初,苻坚的母亲认为苻法是长子,操行好,得人心,担心他捣乱,这时,便派人把他杀死。苻坚重视手足之情,苻法死后,苻坚伏尸痛苦,泪尽泣之以血,追赠他为秦王,谥号为“哀”,封他的儿子苻阳为东海公,苻敷为清河公。于是健全官制,鼓励发展农业,建立学校,无依无靠年老不能生活的人,赏给谷物布丝,那些有特殊才能、品行高贵、孝顺义气、道德业绩出众者,令各地方官上报。苻坚从临晋县登上龙门山,对随从的群臣说:“真壮美啊,山河相依,真是天然屏障!”权翼、薛赞回答说:“我们听说夏朝、商朝的国都并非不险要,周朝、秦朝的百姓并非不多,可是夏桀不免死于南巢;商纣不免亡国被杀,首级被挂在旗杆上;周朝亡,周天子不免身死戎夷之地;秦朝的疆土不免被项羽等人所分割,这是为什么呢?都是不讲德治造成的。但愿陛下远学唐、虞时期,用德治使远方的人归顺,山河险要的地形可依赖不得。”苻坚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回到长安。开发荒山湖泊,发展农副业,国家和百姓共享利益;停止战争,使天下人得以休养生息。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乘彼垝垣泣涕涟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第一句“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正呼应了题干的“螃蟹设喻”“用心躁也”;该句要注意“蟹”“螯”“鳝”;第二句要注意“垝垣”“泣涕”“涟涟”等字的正确书写;第三句要注意“萧关”“候骑”“燕然”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3、1.阿图罗程式化习惯受到质疑——阿图罗用实验证明了自己价值观的正确——阿图罗因实验失去了工作和家庭——阿图罗回到程式化生活(包括盼望改变)2.①循规蹈矩,日常习惯系统化、程式化。②谨慎沉稳,温和寡言实验前经理夸奖他的才干和谨慎,实验后大家都认为他没有从前一直坚持的沉稳,对于别人的不解甚至误解很少争辩。③矛盾挣扎,一方面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还是要进行实验;结尾处一方面保持固定的生活节律,另一方面又盼望着变化。3.(1)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2)作者以阿图罗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有利于读者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来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而作者本身的情感却隐藏了起来。(3)叙事语言风格平和、稳重。(4)对比手法的运用:人们质疑阿图罗程式化生活与面对阿图罗变化时的截然不同的反应;阿图罗一直坚信自己的价值观和又渴望期盼改变等。4.不可以去掉:(1)情节方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人物形象方面:立体丰满,体现性格中复杂矛盾和变化的一面。(3)主题表现:深化主题,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对于变化的复杂心态,引发读者对小人物的命运的思考。【解析】

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妻子抱怨他那种--成不变的程序化生活(周一看电视,周二看电影,周三去超市,周四看电视,周五滑冰,周六探望父母,周日做弥撒),他也没有争辩。在工作中,阿图罗也察觉到了风向的改变。经理不久前还夸奖他的才干和谨慎”,即阿图罗程式化习惯受到质疑;“可此后,阿图罗开始察觉到无论是妻子还是同事,对待他的态度都和以前不同了”,即阿图罗用实验证明了自己价值观的正确;“在这两场谈话中,阿图罗都没有争辩。在内心里,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错。他不应该抵挡不住混乱无序的诱惑。他默默地办理了离职手续。而在家里,由于被急剧增长的敌视氛围所迫,他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即阿图罗因实验失去了工作和家庭;“后来,是平静地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和不断坚持,他把这种盼望变成了一种习惯”,即阿图罗回到程式化生活。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阿图罗总是在固定时间起床。他从来不改变上班路线,并且认为为了世界的正常运转,日常习惯的系统化是不可或缺的”,即循规蹈矩,日常习惯系统化、程式化;“经理不久前还夸奖他的才干和谨慎”“阿图罗一点也没有沮丧,失败恰恰让他坚信自己平时的态度是正确的。然而他不喜欢半途而废,一周后他又再次开始实验。在原本该看电影的那一天,他没有事先通知妻子,就对她说想待在家里吃晚饭。妻子很惊讶,继而明确反对”“在这两场谈话中,阿图罗都没有争辩。在内心里,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错”,即谨慎沉稳,温和寡言;“尽管目前出于环境原因,他不再向任何突如其来、出乎预料,却可能改变他生活的变化关闭大门。更有甚者,他盼望它。最初几周,他多少有些急切地盼望。后来,是平静地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和不断坚持,他把这种盼望变成了一种习惯”,即矛盾挣扎,一方面保持固定的生活节律,另一方面又盼望着变化。3.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特色的掌握能力。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阿图罗总是在固定时间起床”,他、她、它和小说主人公有名字的都是第三人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作者以阿图罗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有利于读者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来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而作者本身的情感却隐藏了起来“最初的举动:上班迟到20分钟,不穿平时的那件西装上衣,而是穿着一件鹦鹉绿休闲毛衣,平时到了晚上,他都是坐在沙发上,准备看事先和妻子说好的节目,然而那天他向她提议到一家泰式餐馆吃晚饭”,即叙事语言风格平和、稳重;“可此后,阿图罗开始察觉到无论是妻子还是同事,对待他的态度都和以前不同了”“在这两场谈话中,阿图罗都没有争辩”,人们质疑阿图罗程式化生活与面对阿图罗变化时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尽管目前出于环境原因,他不再向任何突如其来、出乎预料,却可能改变他生活的变化关闭大门。更有甚者,他盼望它。最初几周,他多少有些急切地盼望。后来,是平静地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和不断坚持,他把这种盼望变成了一种习惯”,即阿图罗一直坚信自己的价值观和又渴望期盼改变等。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先确定观点,作为文章组成部分,最后一段不可以去掉。情节方面,阿图罗一方面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还是要进行实验;一方面保持固定的生活节律,另一方面又盼望着变化,完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物形象方面,“出于实验和打赌这双重目的,他决定稍微改变一点习惯。这个决定不是为了求证,而是为了再次肯定自己的态度,也不是源于冲动,而是出于理智。为了不惊动周围的人,他做得很谨慎。实验就这样开始了”“两场谈话的共同点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理由:他们要赶他走,因为他们发现他心不在焉,已经没有从前一直坚持的沉稳。那种沉稳虽然也不值得称道,但是至少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即阿图罗立体丰满,体现性格中复杂矛盾和变化的一面;主题表现,深化主题,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对于变化的复杂心态,引发读者对小人物的命运的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4、B【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句式杂糅,删去“组成”。C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D搭配不当,“团结、动员、发挥……独特作用”搭配不当。【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比如D“团结、动员、发挥……独特作用”搭配不当;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比如C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学风建设”后成分残缺。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5、1.C2.①从气势的角度,军队气势豪迈,充塞战场,表现了将士的勇猛;②从战事激烈程度的角度,战斗一直打到傍晚,异常激烈,可见将士的英勇;③从环境的角度,长风猛烈,金鼓作响,白露清冷,打湿铁衣,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战士们的顽强。【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C项,“时时刻刻沉浸在”分析错误,原句是“南庭时伫立”,应为战士驻守南庭,时而伫立着思念家乡。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试题,首先要对诗歌中常见的塑造人物手法有所积累,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答。本诗五至八句的意思是:战斗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荒原,太阳都快落山了,可是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长风猛烈,吹动金鼓,白露清冷,打湿了战士们的铁衣。“军气横大荒”是写战场气势的豪迈,表现了将士的勇猛;“战酣日将入”不仅写出了战事的激烈,而且强调了作战时间之长,可见将士的英勇;“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写环境之恶劣,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战士们的顽强。6、(1)B(2)A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A项,“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B项,“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C项,“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D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能力。概念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本题中,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东方明珠和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D项,“《红烛》”是“诗”,这首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正确。故选AC。7、1.D2.C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错,“最早”于义无据,原文只是说“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B项,“无法厘清现实真假”错误,原文是“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曲解文意。C项,“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中的“作者”是指后世的笔记小说的作者,而原文“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中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作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错,应该是论证笔记小说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于文无据。原文在最后只是说“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侧重对典章制度、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阐述的是笔记小说对正史的补充作用。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既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8、1.D2.A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这个时代的虚假繁荣和末日苍凉使真正的英雄人物们层出不穷并构造了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错;B项,“城市布局”“揭示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错;C项,“侧重于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错。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对应原文的第②段“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为笼络民心”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依据。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如本题A项对应原文的第②段,“为笼络民心”,原文中没有依据,为无中生有。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不拘参与者的长幼”错。原文第⑤节“耆老者六七人,相与会于城中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不过五物,殽膳不过五品,酒则无算。以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也。命之曰‘真率会’”。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所以“耆老者”指六七十岁的老人。9、1.B2.①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株小草”,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将故乡对自己的滋养比喻为“旭日的光线”,正是故乡的滋养,我才能有所成就,“像一棵树”。②全句表达了作者致答谢辞时的谦逊,对养育他的故乡的真挚感恩、热爱之情,语言生动形象。3.①作为儿子,作者关心照顾父母,代他们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给他们讲述故乡和国家的发展和变化;②作为教授,作者心怀给学生们阐述美的使命感,教他们发现和感受美,并从中汲取力量;③作为作家,作者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体认、艺术展现和传播传承。【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呈现祖国发展变化的面貌”理解有误。结合“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由此雄浑”“被搅碎的灯光在江流里神秘眨眼”等分析,写我去过一些地方的见闻,写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及从中领略到的美。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要理解“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这句话的含义就要结合上文“我有一匹马,这匹鬃发飞扬的蒙古马此刻正在贡格尔草原上吃草或奔跑。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直播的表彰会,对我褒奖。我在答谢辞中说”这段文字来理解。这是作者在答谢辞中的一段话,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株小草”,形容自己的渺小,将草原、故乡、祖国等滋养作者成长、写作的诸多因素比喻为“旭日的光线”,形容它们力量的强大,并使用比拟手法,写“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形象地阐明了作者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全句表达了作者致答谢辞时的谦逊,对养育他的草原、祖国真挚的感恩、热爱之情,语言生动形象。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作者在本文中的不同身份,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请谈谈你的理解”,这是对作品主题的探讨。解答本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作者在本文中的不同身份”,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要抓住“责任和使命”的关键词进行分析。(1)文章的前几部分是写作者作为儿子的身份。如“我和父母现在住在‘阳光小区’,聊天的时候,我说四五十年前的事,他们在说六七十年前的事”“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作为儿子,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关心照顾父母,代他们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给他们讲述故乡和国家的发展和变化。(2)中间部分是写作者作为教授的身份。如“退休后,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学院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讲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要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持久的话题。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力量”,可见作为教授,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给学生们阐述美的使命感,教他们发现和感受美,并从中汲取力量。(3)文章的最后几个部分,是写作者的作家身份。文中写到“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他们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长什么样子”。“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我查阅一些资料,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我发现,诺恩吉雅其实也是我,我或我们,同样爱着家乡,爱父母,爱草原上的万物”“我在答谢辞中说:‘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作为马,我已没有追风的神勇,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从这些语句中可见作为作家,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体认、艺术展现和传播传承。【点睛】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10、1.B2.C3.C4.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5.(1)假使读他的诗文的人,或许只把那缺点来学,那贻害、误导后来的人,不是更严重吗?(2)因为他们的文气有时盛,有时衰;他们的思想,有时丰润,有时枯竭。锤炼诗文结构,或许有时也有不能尽力的。【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则亦往往有瑕与颣之错出于其间,意思是“那么就往往有瑕疵杂处在那中间了”。“错”,意为“杂处”。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两个“且”均表并列;B项,两个“于”均是介词,译作“比”;C项,第一个“乃”表转折;第二个“乃”,于是,表承接;D项,两个“以”均是目的连词,译作“用来”。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C项,“借瑕不掩瑜的道理”错,原文是“乃世之论杜诗者,慑于其久定之名,昧于‘瑕瑜不相掩’之类”,可见原文是“昧于瑕瑜不相掩之类”,并非“借瑕不掩瑜的道理……”。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这种瑕点,这种瑕疵,难道会损伤玉玦、明珠的美吗?但有人却曲折地替它辩解说:“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称美,就是在这种地方呀!”这段话中“也”“哉”“者”等虚词非常多,完全可以借助它们来断句。“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这几处都可以借助虚词断开;“曰”字后一般稍作停顿,“而或且曲为之说曰”其后断开。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惟……是”,宾语前置句;“瑕”“纇”,瑕疵、缺点;、“贻”,贻害;“甚”,严重、厉害。(2)“时而盛衰”,有时盛,有时衰;“时而润枯”,有时润泽,有时枯窘;“锻炼”,古今异义,锤炼;“或”,或许。【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田有顿首:前日路过扬州,到寓所拜望您时,您正在注释杜诗,还没有完成,承您先把已注好的二三卷给我看。近来注杜诗的有两家,都盛行于世:一是虞山钱牧斋氏,一是松陵朱鹤龄氏。这两家的言论也有些互相抵触的地方,但在我看来,散乱破碎、牵强附会、误解错解的种种缺点,向来是注杜诗的人的通病,这两家或许也不能避免吧。现在看到了您注的书,考证十分详尽,编次十分准确,很好很好!但我还有几点意见要贡献给您:古人有句话说:“夏后氏的玉玦,也会有瑕点;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也会有瑕疵。”这种瑕点,这种瑕疵,难道会损伤玉玦、明珠的美吗?但有人却曲折地替它辩解说:“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称美,就是在这种地方呀!”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美玉明珠,就无法在世上显现了!现在我们知道,诗没有比唐代更强盛的,而唐诗没有比杜诗更强盛的,所以称为“诗圣”的,古今以来只有杜甫一人罢了!然而自古以来的著作家,用尽他们一生的精力,精疲力竭,写成了数十百卷的书,势必不能完全没有瑕疵。因为他们的文气有时盛,有时衰;他们的思想,有时丰润,有时也要枯竭。锤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