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_第1页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_第2页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_第3页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_第4页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第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近30年年来,危机管理和灾害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不断的进步,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词反映了这个变化,如民防、应急救援、灾害响应、人道救援、应急管理、减灾和防灾、风险竹耶等(1SDR,2004)。尤其是在2005年,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举行。会议就加强21世纪的全球减灾活动、力争在世界范围内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达成共识,着重强调了要识别、评价和监控灾难风险,加强预警以及要降低潜在的风险因素。第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过去灾害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危机管理,强调灾后的救济和恢复,轻视灾前的预防和准备,即重救轻防,很少降低灾害风险。随着灾害在全球造成的损失与危害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降低灾害风险方面,即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以及改善运行能力的计划来降低灾害事件的风险,对灾害进行风险管理。第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管理是指采用科学、系统、规范的办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处理的过程,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或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灾害管理,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灾害风险管理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提出的。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在灾害发生前着手进行准备、预测、减轻和早期警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先处理,将许多可能发生的灾害消灭在萌芽或成长的状态,尽量减少灾害出现的概率。而对于无法避免的灾害,能预先提出控制措施,当灾害出现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来处理灾害,以减轻损失。第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在国际上,已由联合国、美国、瑞士、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多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出了风格各异的风险管理理论。我国也十分重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同时国内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2006年年底,由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包括开展灾害风险管理的协调、评估与政策制定,项目将依托国家减灾委员会,加强有关灾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减灾政策方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强国家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灾害信息营理在防灾、备灾和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国家计划实施能力与信息管理能力;加强地方综合减灾能力。第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一节灾害风险概念辨识第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自然灾害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定义最多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国际组织、学者对于风险都有各自的观点,但是总的来说,根据各种定义的内涵,学术界关于风险的概念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定义1:风险=预期的人员伤亡,损害或者损失该定义中,风险被认为是可能由致灾因子导致的预期损失(死亡、伤害、财产等)价值。灾害风险可以被视作一个关于致灾因子、暴露度以及脆弱性的函数,即灾害风险=f(致灾因子,暴露度,脆弱性)。第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定义2:风险=损坏或损失的概率/可能/机会这类定义将风险看作是有害后果的发生可能性,或者预期损失(死亡、受伤、财产、生计、经济活动中断或环境破坏)是自然或人为灾害与脆弱性交互作用的产物。风险可以定义为给定的一系列特定级别灾害造成特定损失的可能性,或更正式地说概率。处于包括人口构成、社区、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和服务等风险组成中的要素,在给定的区域中受到灾害的威胁。用公式表达为风险=致灾因子×脆弱性。有些学科还引入暴露度的概念来表达物理方面的脆弱性。除了表达物理伤害的可能性,重要的是认识到风险是在社会系统中固有的,需要考虑风险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并不一定对风险及其影响有相同的看法。第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定义3:风险=后果和可能性的综合量算值,或表达,或者是其乘积这里指的是一个指定灾种发生的频度或可能性和出现的结果的严重程度的集合体。更确切地说是,风险被定义成有害结果的可能性或者预期损失(比如生命、人们受到伤害、财产损失、谋生方式改变、经济活动受扰乱或环境被破坏等),从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得出结果。第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定义4:风险=事件或者致灾因子或者威胁在这条定义中,风险和致灾因子被视为同义。“风险被认为是由已知或者未知的事件概率分布。这些事件的性质是由他们自身的数量(包括规格和范围),频率和持久,以及历史所形成的”。第1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定义5:风险=不确定性定义6:风险=其他(比如:知识,条件,暴露)

该定义认为风险有三个组成要素——损失量、损失机会以及损失曝露。第1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在上述6种定义中,定义1将风险定义为可能的损失;定义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概率;定义3将风险定义为一种抽象的损失和概率的集合;定义4将风险定义为事件和威胁;定义5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定义6将风险定义为其他,如知识、条件、暴露等。这些定义都指出了事件发生的不利因素,如损失、损失的概率、不确定性等,有的还指出了风险发生的实质,如暴露的损失。这些定义各有特色,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被不同的国际机构所采用。第1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人们对于某件事情存在风险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给定时间内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例如,根据历史经验、统计方法分析或根据获得的知识和直觉,某地近期(给定时期内)有发生地震的风险,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解:地震的强度、不同强度下发生的概率以及不同强度下发生地震后给当地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所以,风险是指由潜在的致灾因子或极端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或损失,它可以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定义:负面后果极其发生的可能性。对某类灾害风险的描述,必须从时间场景、发生概率或可能性以及造成的负面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即:

Risk=∣<Si,Pi,Ci>∣i∈N式中Si为风险场景,Pi为场景发生的概率;Ci为损失或导致的负面后果;N为事件场景集。第1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对于风险的理解第1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1、灾害灾害指的是有时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被严重打乱,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且超出受到影响的社区或社会自身的应对能力。灾害通常被表述为下列情况的结合:暴露于某种致灾因子,现存的脆弱状况,以及减轻或应对潜在负面后果的能力或措施不足。灾害影响可以包括生命的丧失、伤病,以及其他对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的负面影响,还包括财物的损坏、资产的损毁、服务功能的丧失、社会和经济被搞乱及环境的退化二、灾害(Disaster)与致灾因子(Hazard)第1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致灾因子与灾害联系最紧密的词是致灾因子,它是一种危险的现象、物质、人的活动或局面,它们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对健康产生影响、造成财产损失、生计和服务设施丧失、社会和经济被搞乱,或环境损坏。致灾因子起源于不同的地质、气象、水文、海洋、生物和技术,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在专业领域内,依据致灾因子在不同地区可能的发生频率和不同强度来量化地描述它们,如同根据历史数据或由科学分析来确定它们一样。致灾因子可分为:自然致灾因子、社会自然致灾因子和技术致灾因子。自然致灾因子又可分为生物致灾因子、地质致灾因子、水文气象致灾因子。了解灾害与致灾因子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灾害的发生是由于致灾因子作用于人类社会(经常被定义为超过人类社会承受能力的事件)。换句话说,灾害的影响取决于人类社会对于致灾因子的脆弱性。第1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灾害风险灾害风险是指潜在的生命、健康状况、生计、资产和服务系统的灾害损失,它们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里、在某个特定的社区或社会发生。灾害风险定义反映了灾害是风险因素不断出现的结果。灾害风险是由不同种类的潜在损失构成的,通常很难被量化。无论如何,运用人类对现存致灾因子、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至少可以在一个宽泛的定义下评估和图示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的形成包括致灾因子、暴露和脆弱性三个要素。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由于其影响范围广、强度大,人类难以对其施加影响或控制,但人们可以在灾害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暴露程度和脆弱性,从而达到减灾的目的。第1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自然灾害风险三要素第1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四、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

1、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对资源和责任的组织和管理,针对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备灾、响应及早期恢复阶段。危机或突发事件是一种危险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有效的紧急行动可以避免一个事件上升为一场灾难。应急管理要有计划和机构安排,以利于取得和指导政府、非政府、志愿和私营机构的努力,使其以综合和协调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个局面。“灾害管理”、“危机管理’’有时也会替代应急管理的使用。有些机构和政府在表述时将灾害风险管理作为灾害管理的一部分,认为灾害管理包括了灾前预防(风险管理)、灾时救援和灾后重建。第1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灾害风险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系统过程,即通过动用行政命令、机构组织、工作技能和能力来实施战略、政策等,以减轻由致灾因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可能发生的灾害。这个定义是更为普及的“风险管理”定义的延伸,针对与灾害风险相关的问题。灾害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防灾、减灾和备灾活动和措施,来避免、减轻或者转移致灾因子带来的不利影响第2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灾难的发生过程第2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3、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差异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它是一种更主动、更积极、更前沿的管理手段,是一项具有基础性、超前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除了在管理的方法、依据和决策等方面灾害危机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着本质差异外,在管理过程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灾害危机管理集中于灾害临近或已发生时的管理,而灾害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倡导灾前的准备,并要使之纳入疏缓、准备、回应、恢复四大循环进程中。第2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管理要求重视并做好日常的应急准备、预备和预警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防范能力,充分实现日常预防与应急处置、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在更基础的层面,更全面积极主动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在管理的对象、目标、手段、结果等方面都不尽相同。风险管理主要以尚未爆发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为对象,旨在避免或减少风险发展演变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机会,它包括灾害前、灾难中和灾后的各个阶段,侧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从根源上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因而是一种真正积极主动的全过程管理。第2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五、暴露暴露是指指人员、财物、系统或其他东西处在危险地区,因此可能受到损害。可以用来衡量暴露程度的有:某个地区有多少人或多少类资产,并结合暴露在某种致灾因子下物体的脆弱性,来估算所关注地区与该致灾因子相关的风险数值。第2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六、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一种确认风险性质和范围的方法,即通过分析潜在致灾因子和评价现存脆弱条件,以及它们结合时可能对暴露的人员、财产、服务设施、生计,以及它们依存的环境造成的损害。风险评估与其相连的风险制图涵盖:对致灾因子的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它们的位置、强度、发生频率和概率;分析暴露程度和脆弱性,包括现实社会、健康、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评价应对潜在危害场景时能力的效果,不论能力是常用的,还是备用的。这些活动有时被称为风险分析过程。第2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二节风险管理概述第2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风险管理的背景人类对风险事件的认识最初来自对相关不利事件的观察。例如,认识某类结构的建筑物是否抗震,来自对该类结构震后的观察;认识某地水灾风险,来自该地水灾记录。这种依观察外表法进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论上相对比较简单,类似于我们评价某产品的质量好或不好。随着人们对风险系统有所认识,人们提出了从不确定的风险源,到不确定的灾难程度的推导法,这就是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类似于我们分析某产品的质量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只不过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联系较多。评价偏重于结果,分析偏重于原因、过程。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外表或对有关参数进行测试来完成,也可通过分析有关原因、过程,推导出结果。因此,在现代风险理论中,风险评价与风险分析一般不作严格区分。第2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为赢得战争进行的谋划、为防止家中财物丢失而加固门窗、重要工业设施不建在洪水多发区等,这些均是人类风险管理的本能。风险管理,是为规避风险而进行的管理行为。为了使风险管理卓有成效,相应的管理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于是,对管理对象涉及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成为必然。因此,在现代风险理论中,风险管理常常包括风险评价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美国卡特里那飓风、孟加拉强热带风暴、汶川地震、缅甸风暴等一系列自然巨灾及其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明显意识到: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影响日益加大,各种潜在的和现实的灾害风险对人类的威胁正变得日益复杂和难以预料;另一方面传统的、单一学科的灾害风险管理方式,再也无法有效地应对人类面临的日益复杂的自然灾害风险,人们要有效地减轻和控制灾害风险,就必须采用更加综合的和多学科的方式来应对各种自然巨灾。对综合风险管理,有两种不同的狭义解释:①综合管理是对各种风险统一进行管理;②协调各种资源和力量对某种风险进行管理。前者注重研究不同风险的相关性,重视不同灾种的叠合作用;后者注重研究某种风险涉及的方方面面。第2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评价(通过观察外表或风险分析完成)须充分回答:①什么可能出问题;②问题可能有多严重;③问题能导致什么坏影响;④可能性有多大。通常用“概率”在数量上表示“可能性”。风险评价的重点是“计算”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须回答:①要进行什么样的风险评价;②怎么才能减轻不利事件的影响;③怎么才能减小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④在风险管理选项中,涉及什么平衡点;⑤最好的选项是什么。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管理”。综合风险管理是一种构架(framework),其功能是:①为提升风险管理中的合作效率提供保障;②致力组成对风险保持警觉的工作团队和营造一个环境,以利于风险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并负责分担风险,同时还要确保相关行动的合法性,以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公共信任、确保恪尽职守;③针对不同部门和要求,指定一系列能实施或适应的风险管理业务。显然,风险评价重在表达风险,主要工作是计算;风险管理重在减少损失,主要工作是管理;综合风险管理重在提高有效减少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工作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第2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综合自然灾难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过程的灾难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灾难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响应、减轻各种自然灾难,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20世纪末,随着风险理念在灾害管理中的不断深化和应用,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企业相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灾难风险管理框架,其中主流的包括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澳大利亚应急管理局(EMA)、亚洲减灾中心(ADRC)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的灾难风险管理框架。第3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IRGC的风险管理框架

IRGC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如何用最小成本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减灾效益。由于IRGC的风险管理是为了帮助人们在非常复杂和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的,所以在IRCC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图5—5),除了标准的风险评估、管理和沟通以外,还充分考虑了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现实的社会背景所带来的风险。

IRGC的框架由五个部分组成:①预评估,主要内容是进行早期预警和制定风险管理框架,为进一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②风险分析,在对风险源和风险承担者利益评估的基础上,向决策者提出需要面对哪些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会带来的后果;③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不同的风险承担主体根据各自的评价标准进行判断,是否能够接受,进行风险管理;④风险管理,设计和执行降低风险的各种措施,包括规避、降低、转移、备灾等;⑤沟通交流,让风险利益相关者了解所面对的风险,参与决策,从而充分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相互信任。总之,IRGC的风险管理框架特别强调风险的社会性,注重风险管理的现实性,把科学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承担者的现实利益结合,给出社会认可的风险方案。第3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IRGC的灾难风险管理框架第3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EMA的风险管理框架

ERM的特点是除一般的风险管理流程外,还突出了全程的沟通与监控两种行为,以确保达到有效的、动态的风险管理。

1)沟通与交流。EMA最成功之处在于风险管理过程中强调风险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和支持风险管理通过的各项方案和措施。沟通与交流可以达到三点好处:①提高人们对风险和风险管理原理的理解力;②确保可以充分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观点;③让所有参与者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2)监控和反馈。由于风险很少是静态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将影响风险处理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的合理性,因此要对风险系统的每个关键点建立持续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管理周期中要对每个环节进行反复的监控,特别是下列现象出现的时候:一种新的方法应用到管理中;一个新要求被加入到管理时;增加新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新的数据融入到系统中。第3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ERM的紧急风险管理框架第3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ADRC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根据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多年的减灾经验基础上,ADRC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建立了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TDRM的两个基本原则是“考虑到全部利益相关者”和“应用到灾害风险管理全部阶段”。

TDRM体系有三部分内容:1)灾害风险管理流程2)灾害风险管理周期。TDRM把全灾害风险管理过程看成是由“预防/减灾一备灾一应急响应一恢复/重建”四个环节循环构成的周期性管理。3)减灾的具体措施。如减灾立法、灾难管理教育等。第3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3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四)GTZ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GTZ是一家为全球的政策、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的国际合作公司。GTZ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以风险评估为核心,把风险理念渗透到灾害管理的防灾、减灾、备灾、恢复和重建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减灾方案和技术体系。第3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GTZ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第3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灾害风险管理内容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灾害管理研究的核心和热点。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灾害风险理论的风险管理应该由以下四部分构成:①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辨识),即在明确灾害风险管理对象和目标的基础上,找出灾害风险的来源,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建立灾害管理数据库并确定相关的方法理论和标准,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②风险分析,主要包括致灾因子分析、暴露要素分析、脆弱性分析、建立灾损曲线以及风险的建模;③风险决策,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致灾因子评估、脆弱性评估、抗灾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的评估;④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并制定风险减缓的决策和措施,并对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等进行评估,在确定决策的合理性后进行决策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对决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第3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三节风险因素识别第4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因素识别主要指对当地致灾因子的分析和判断。减灾、备灾、响应以及恢复都要基于风险因素识别这个过程。制定的应急预案以及备灾工作必须基于熟悉和了解本地面临的各类致灾因子。绝大多数情况下,风险并非显而易见,也不容易辨识和预测,至少不容易准确地预测。风险通常具有隐蔽特征,而人们常常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或被一些细小利益所引诱而看不到内在的危险,因此风险的辨识和衡量在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风险识别是否全面、深刻,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质量,进而影响整个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如果没能对其进行正确识别,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和规模范围认识的较大偏差,会导致灾害防治措施的不当,增加灾害的防治成本和损失,误导决策者和公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风险因素识别分为几个步骤:第4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区域调查首先是对一个地区的普查,自然系统的调查包括自然界的极端事件、地形、环境(水系、空气、陆地)、渔业和野生动物、植被等;人类社会系统调查如各类社会统计数据、城乡文化、教育和医疗等;经济指标调查如就业、财产、房屋、生命线系统、基础设置、高风险设施、救灾物资储备等。

1.自然系统的调查需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数据,调查当地自然灾害发生史,包括灾害类型、灾害强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灾害发生的条件、诱发因素等。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洪水、暴雨、滑坡、山崩、地面沉降、地裂缝、高温。同时,还需要调查当地的地质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气象气候、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第4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人类社会系统调查人类社会系统调查具体包括:人口状况分析,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系统的主体,同时又是被保护的对象。城市与区域安全与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社会意识状况分析,包括人们的思想、道德、宗教和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受教育程度、医疗水平调查;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城市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此外,还包括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概况,并分析对城市与区域安全所产生的影响。第4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3、人类经济系统调查相关的经济因素指对城市与区域有潜在危险的那部分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城市与区域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如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场所等,它在区域中的位置对区域公共安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生命线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燃气系统、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生命线系统可以说是当地的大动脉,保证生命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即使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也需保证生命线的畅通。这对于降低灾害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命线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生命线各设施的铺设、施工是否合乎有关规定、周围是否有违章建筑、灾害发生的情况下是否有应急措施等。第4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除了以上三类,还应该调查其他因素导致的风险,如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沉降、房屋倒塌、市政管网泄漏、工伤事故。调查可能导致突发灾难的潜在卫生和生活习惯、建设布局。灾害风险承担者主要指可能遭受损失的人和城市实体。当人、财、物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变异的影响而受到破坏和损失时即成为灾害风险承受者。灾害最终的承担者还是人。灾害风险传递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通过控制和管理风险传递者来减小风险的扩散和影响,减轻灾害对社会的破坏,灾害风险传递者主要是指风险源的能量或作用传输载体,如建筑物中的木质装饰就是火灾风险的传递载体。第4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识别步骤

辨识风险必需系统、持续、严格分类并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严重程度。一般,风险辨识过程通常分6个步骤:第4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建立初步清单清单中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应包括城市与区域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灾害或事故种类,类似城市与区域发生过的灾害或事故、生态坏境影响、运营维护等各种因素,以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事故。初步清单作为更准确清单的基础,多数情况下,应列出有分析或有参考价值的各种数据。第4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4.绘制风险预测图在风险预测图的第一维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价与其发生概率有关;第二维中,风险的评价与潜在的危害相关。这种二维图形是一种重要的图形辨识形式,可通过它评价某一潜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鉴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并且与潜伏的危害性密切相关,因而可通过一种由曲线群构成的风险预测图来表示。曲线群中每一曲线均表示相同的风险,但不确定性或者说与其发生的概率与潜在的危害有所不同,因而各条曲线所反映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曲线距离原点越远,风险也就越大。第4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预测图第4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5、进行风险分类通过风险分类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辨别风险性质,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分类时可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的结果及彼此间可能发生的关系进行,这样可以比较好地理解风险、预测其结果,且有助于发现与其相关联的各方面因素。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这是风险辨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将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列出轻重缓急,给出总体风险图。第5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四节风险分析第5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风险处理和制定风险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自然灾害的后果是自然灾害特性(例如洪水的淹没范围、水深、流速、含沙量等)、灾区特性(人口、土地利用及建筑物)和抗灾能力的函数。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的模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变化,因此,有必要了解灾害风险区现在及将来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地理情况,以确定可能发生灾害的损失类型和大小。要准确地评价自然灾害风险,首先需确定不同强度灾害发生的概率。强度是指如风速、水深、地震烈度或地表运动幅度等参数。因为自然界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我们所关心的只是那些强度大到足以给个人或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事件。因此,灾害强度必然与区域建筑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建筑物抗御灾害的能力则取决于其设计、材料及施工质量和维护水平。因此在分析中有必要按结构类型和用途对建筑构分类。第5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致灾因子分析、脆弱性分析和灾损分析。致灾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建立区域致灾因子强度和发生概率关系曲线,脆弱性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得出承灾体的致灾因子强度和建筑物破坏程度曲线。通过致灾因子的强度概率曲线和脆弱性的致灾因子强度和建筑物损失曲线,得出某个区域的建筑物灾损概率曲线。同时通过灾损分析,主要是分析区域的人员、建筑、财产等,进行损失评估,得出灾损曲线。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建筑物损失和概率的风险曲线。第5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析(一)致灾因子的分析内容可能造成灾害的因素称为致灾因子,这里的因素可以是任何一种力量、条件或影响等,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通常是指风暴潮、台风、干旱、暴雨、高温、地震、地面沉降等,又称为灾源。灾源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异常过程或超常变化,且这种过程或变化的频率越大,它给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过程或变化的超常程度越大,它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破坏就可能越强烈。因此,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是对致灾因子可能性大小和变异程度强弱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度量。致灾因子的危险性高低的公式为

H=f(M,p)式中,H(hazard)指致灾因子的危险性;M(magnitude)指造成灾害的致灾因子的变异强度;p(possibility)指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或频率。第5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致灾因子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灾害强度——频率关系的建立,并由此导出在未来一定时段内某灾害强度指标超过一定值的概率。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是自然界中能量系统平衡失调而造成人类社会损失的一种现象。如地震,其本身是地壳内部,主要是地幔层能量的积聚和释放过程。若它发生在深海洋底或高山荒原,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若发生在人类活动聚集的区域,则这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灾害性。因此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都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生长机制,研究其发生强度和频率可以从研究其物理机制出发。第5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十分复杂,致灾因子又是多样而变化的,且其发生具有较强的随机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可将其视为一种随机事件,采用统计学中的频率概念来分析和建立自然灾害强度与发生频率间的关系。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范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讲,灾害强度越大,受灾范围就越广,而发生的概率却相对较小。对任何致灾因子的刻画都需要三个参数才能加以完整的描述,即时间、空间和强度。时间指灾源出现或发生作用的时间(在时间轴上刻画,有时是时间点,有时是时间段);空间指灾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强度指灾源的强度。第5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的主要是研究给定地理区域一定时间段内各种强度的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它反映的是造成灾害的致灾因子的可能严重程度和频繁程度。其任务是:①估计各种强度的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和重现期;②预测某一致灾因子将在何时、何地发生,这是自然灾害预警研究中致灾因子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危险性分析是进行风险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而风险分析又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因此危险性分析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危险性分析的核心和目标是确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区域内,具体的灾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强度。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危险强度一概率一时间曲线。第5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某特定一次灾害的危险性,如特定一次地震的危险性、一次洪水灾害的危险性,该类危险性通常用该次自然致灾因子的可能强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描述,加深对该类灾害危险性的理解对更好地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具有直接的服务与指导意义。另一类灾害危险性,系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致灾因子或多种致灾因子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的整体发育程度和活动水平,如一定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内最大的地震和洪涝强度及其发生频率(或概率),又如一定空间范围内地震和洪涝活动的多年平均水平等,该类危险性通常用某种致灾因子或多种致灾因子的活动强度和频度两方面的指标来度量,或者通过造成致灾因子之孕灾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来反映;加深对该类灾害危险性的理解对区域水平上的灾害监测布局、防灾备灾、部署灾害应急储备、灾后重建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等更具指导意义。第5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分析方法1、野外调查法这是一种基本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可揭示灾害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准确地预测危险,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局部地区的灾害风险分析。

2、模拟实验法该方法一方面可弥补野外观测的不足,另一方面可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从而抽取和模拟致灾因子的影响,揭示灾害形成的机制,为灾害风险预测、区划提供依据。3、遥感技术方法灾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通常殃及较大范围,如洪水、干旱等,而遥感技术正具备进行大范围实时监测的优势。目前我国主要采取极轨NAAA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及一些航空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包括灾害调查和灾害危险的动态监测。

4、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是目前在国内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风险分析方法,几乎所有灾种的风险图均来自此种方法。第5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界记载的资料和历史文献中的资料两大类。前者主要指树木年轮、湖泊沉积韵律、地层中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等;历史文献资料主要指人类通过文字、图形、数字等记录的自然灾害事件。这些资料不仅提供了自然灾害事件本身特征等方面的信息,还可提供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的灾情资料。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可以预测不同等级灾害发生的频率、灾害损失等级、范围、区域灾害危险及特征等,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第6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1)建立灾害频率系列。以某一给定时段为基本时间单位,以该时段内某灾害的发生频率为指标。它不仅可揭示出灾害次数的变化,还能反映灾害严重程度。

2)建立灾害强度序列。以灾害的轻重程度为指标,以年为基本时间单位。轻重程度可由灾害等级特征、也可由区域受灾范围大小来表示,该序列能反映灾害强度及其变化。

3)时间尺度分解。用两种不同的时间尺度为坐标,构建二维坐标系,灾害的发生时间作为其在坐标中的位置。其结果揭示了灾害的多度及其变化。第6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4)滑动平均值。以年为基本时间单位,以灾害等级或损失范围等作指标。可反映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5)频率和重现期。频率为观测到某事件出现的次数(m)占观测总数(n)的百分率。在风险分析中,对某一灾害事件,用户不仅关心其程度、等级,而且还需知道该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为此,往往用重现期来代替频率。

6)百分位数(R)。也称次序统计量,

7)概率分布。在风险分析中,有时需了解灾害等级出现的频率,或者指定频率条件下灾害出现的等级,这可由灾害频率分布给出。第6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关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对特定灾害过程的危险性研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各专门的防灾减灾领域发挥了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对特定研究区域的多灾害的综合危险性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十分初步甚至是空白状态。对于不同的灾害类型,其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比较趋向于概率统计方法。而各种不同的灾害类型由于不同的关键参数,以及各国地理特征等的不同,使用的概率统计方法也不同。如在洪水灾害危险性分析的常用统计方法中,PⅢ型分布比较适合于我国有较长系列观察资料,而美国水资源委员会推荐使用Log—PⅢ型分布方法;风暴潮主要是利用Gumbel极值分布和PⅢ型分布曲线。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基于GIS和RS的灾害危险性分析越来受到重视,在建立灾害分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对风险的区划图的绘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更详细、准确、直观的信息。第6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脆弱性分析近年来,脆弱和脆弱性一词经常出现在环境、生态和灾害学领域的有关文献中,用来描述相关系统及其组成要素易于受到影响和破坏,并缺乏抗拒干扰、恢复初始状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与脆弱性相近的词语还有敏感性、易损性或不稳定性等,它们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在灾害学的文献中,脆弱性主要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受到灾害影响时的抗御、应对和恢复能力,侧重灾害脆弱性产生的人为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第6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1)强调承灾体易于受到侵害的性质。脆弱性指承灾体对破坏和伤害的敏感性这一直被认为是衡量损失和受损程度测量的标准。

2)强调人类自身抵御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脆弱性指人类易于或敏感于自然灾害破坏与伤害的状态。用来指人或人群对灾害的预见、对付、抗御并从灾害影响中恢复的能力。认为人和人群的脆弱性受到现行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收入水平、种族、宗教、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社会、经济财产和环境易于或敏感于自然灾害破坏和伤害的状态称之为社会财产的易损性和环境条件的不稳定性。第6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3)综合定义。脆弱性指人类、人类活动及其场所的一种性质或状态。脆弱性可以看成是安全的另一方面。脆弱性增加,安全性降低。脆弱性越强,抗御灾害和从灾害影响中恢复的能力就越差(Cannon,1994)。综合上述概念,脆弱性应指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某孕灾环境区域内特定承灾体对某种自然灾害表现出的易于受到伤害和损失的性质。这种性质是区域自然孕灾环境与各种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第6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脆弱性研究的内容1、脆弱性研究和减灾实践寻求从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整个过程中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的可能。从灾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适应、资源利用和防灾准备,到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灾害事件的控制、灾害发生时的救援到灾后的恢复重建的每个环节,考虑减灾和防灾的对策,提倡制订详尽的应急方案和充足的物质准备。将减轻灾害损失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第6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脆弱性研究特别强调人们处于风险时的防御和应对灾害能力、条件以及他们经受、减轻并从灾害影响中恢复的能力。面对相同的致灾事件,灾情却因设防能力、经济水平和人类对灾害的反应而呈现较大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脆弱性人口和社会经济而言,一次灾害的结束即是下次灾害的孕育,而资源、环境的可利用程度和拥有状况及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对脆弱性的抑制与加强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对下一轮灾害的灾情有决定性影响。第6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3、减轻脆弱性的实践减轻脆弱性的实践已经逐步在各国政府的减灾实践中得到体现。政府的减灾反应也正在从早期的灾害救助、工程措施向综合减灾转移。除了结构性防灾减灾措施外,非结构性措施,如提高灾害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救灾培训、资源利用规划和调整、灾害应急预案、灾害管理以及减灾政策措施制定等,在减轻灾害损失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第6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脆弱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减灾政策、管理与投入以及人类行为反应的综合影响。以农业旱灾为例,旱灾的灾情既受自然降水与蒸发的制约,又与水利灌溉设施、作物种类、性质与结构、耕作制度、科学管理与投入水平等有密切关系。灾害孕育、产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活动包含一系列致灾因子、社会关系和个人选择的时空聚合点。脆弱性的形式就出现在这些点上,社会、经济和个人特性影响灾害的脆弱性。脆弱性通过灾害而被揭露,随着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变化,人类活动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脆弱性。它受到暴露、承灾体自身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第7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1、暴露暴露既是脆弱性的表现形式,又是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暴露使得承灾体的脆弱性发生变化。在易灾地区,暴露于自然灾害的人口和财产的比率上升,是灾害损失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其他地方安全的建筑,如果暴露于海啸、风暴潮影响范围内,就有可能受到破坏。暴露是以社会和物质生活的地理分布以及人们集中活动的地点来描述的。它可以是家庭、农田、城市办公室、海滨、水域、地壳活动断裂带等各种类型。虽然暴露的地点是一自然位置,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哪些人暴露于哪一类致灾力以及受灾害影响的程度等,却深受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收入水平、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等社会因素的制约。第7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弱点和敏感性由承灾体自身性质决定的脆弱性。比如不同要素,如温度、水分、水陆接触在界面处形成的水平梯度较大的区域,要素变化急剧,对人类活动干扰非常敏感,系统表现出内在的脆弱性;再如老人、孩子、残疾者、营养不良或正在从其他灾害中恢复的人,对各种灾害的抗御能力显著地低于正常人,在各种灾害中成为主要的受害者;某些类型的森林和草原在干旱、炎热的天气下常常容易发生火灾;木质房屋在地震后易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高于谷子等耐旱作物等。第7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3.结构性脆弱对于人类自身而言,结构性脆弱与社会不利条件有关,诸如没有土地、城市过分拥挤、缺乏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没有高收入的工作及利用各种资源和服务的权力等。这种脆弱性产生于社会生活结构,而不是致灾条件或偶然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出生于某类家庭和群体,作为下层社会的一部分或某宗教、种族的一员,可能会被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被更安全的途径和机会拒之门外。即脆弱性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产生于现行的社会条件。那些在灾害中最易受到伤害的是那些在多方面都处于不利条件的人。不利条件不仅是相对于社会中的其他人而言的,而且是相对于社会类型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富与安全成正相关,因为充足的资金可为防灾减灾投入提供保障。发达国家,可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资金,修建一系列现代化的减灾防灾设施,将人员伤亡降低到最低。尽管他们的财产损失绝对值巨大,但相对于其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只占很小比例,因而具有很强的恢复力。第7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4、缺乏防备能力灾害的受害者一般总是那些暴露于危险而没有设防的系统和人群。对于所发生的灾害,他们天生地或结构性地脆弱和敏感,以至于在灾害面前束手无策。

5、缺乏反应能力缺乏反应能力是高度脆弱性的典型特征之一。脆弱性研究强调人的主动性和恢复能力。人是最主动、最社会化和最有智慧的参与者,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和利益,因而各种人都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抵消、减少脆弱性或被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机会。但由于认识、科技水平、环境条件和各种资源等的限制,总有些人在灾害打击或破坏面前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使脆弱性超过了那些处于风险中的人们的应对能力。第7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灾损分析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要准确计算某种灾害的暴发时间、地点、能量大小是很困难的。尤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如何做好对灾害的风险和损失的评估,为灾害预防、减灾备灾进行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计算损失风险。从统计风险的定义来讲,就是计算损失发生的概率。第7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研究模型

最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3S”技术的兴起,用于评估灾害损失的计算机软件陆续被开发和应用,已形成一定研究基础。目前国际上的灾害损失评估的模型有很多,如多灾害损失评估模型“HAZUS—MH”、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的热带风暴(潮)模型“SLOSH”、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具“RADIUS"等等。这些模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第7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损失的计算方法

自然灾害的损失通常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部分,这两部分均可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为了分析简单起见,又可把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合二为一,因为它们都源于自然灾害只有在需要进行较精细的分析时,才把它们分开。就财产损失而言,有时还要研究滞后损失(即由于基础设施等遭到破坏而影响生产等造成的损失)。目前,损失的量化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种。第7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1、绝对量化法绝对量化法是指通过调查而统计灾区人员伤亡数、计算财产损失金额的损失量化法。绝对量化法的作用是可以提供受灾区域内灾情的基本数据。但由于此方法通常不考虑统计区的基数(总人口及总财产是多少),故绝对量化法不能表现受灾区灾情的相对强弱,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7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2、相对量化法(灾害指数法)

相对量化法不仅统计灾区人员伤亡数和财产损失金额,而且统计受灾区域的人员总数和财产总数,并将人员伤亡数除以总人数,财产损失除以总财产作为受灾区的灾情指标。相对量化法既可提供灾情的基本数据,又可提供受灾强弱的指标,从理论上讲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因所需工作量很大而不易实现,或因种种原因而使结果不可靠。第7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3、专家评定法专家评定法是指专家在受灾现场直接评估并给出灾害强弱的语言描述方法。专家评定法可以提供受区灾情的综合评判结果。但这种结果较粗糙,不易进行量化分析。在目前的条件下,自然灾害的损失研究只能对一些特殊的灾种和承灾体来进行,例如农田水淹面积比率出现的可能性分析、某类建筑物遭受某种程度破坏的可能性分析等。在实际分析中,对某些特殊灾种也可发展其他较适合的方法。第8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后者又称国民经济损失,两者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1、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一般用于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它用灾害造成的或预计造成的实物损失量乘以该实物的市场价格作为这种实物的经济损失,各种实物的总损失即为某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产值替代法产值替代法一般用于国民经济损失的计算。它用所造成的多项生产要素的损失及产值损失来替代某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3.灾害因子分析法灾害因子分析法是将影响自然灾害的损失因素列出,求出它们与经济损失之间的量的关系(函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国民经济损失的预测或预估。第8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五节风险决策第8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对于风险的处理,如什么样的风险需要采取措施设法降低、什么样的风险可以不去处理,都必须基于可以接受风险的认知。可接受风险的确定并不是仅仅依赖一些计算数字,它包括很多影响因素,如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这些共同作用,决定什么样的风险可接受或者是不可接受。第8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确定可接受风险

所谓的可接受风险是一个社会或一个社区在现有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条件下认为可以接受的潜在损失。在工程术语里,可接受风险也被用作评估和确定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为的是根据法规或者已知致灾因子的发生概率和其他因素认可的“可接受做法”,将可能对人员、财产、服务体系和系统造成的危害减少到一个选定的可承受水平。由于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状态下对风险的感受与理解也存在差别。因此,对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进行研究成了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世界各地核电站的兴建、废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以及其他有毒害化学药品处理处置场所的选址规划问题都因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第8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不是越低越好,因为降低风险需要采取措施,措施的实施需要付出代价(费用),因此通常是将风险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对风险的接受,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态度,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要使得装置尽可能安全,而不计成本;从规则与法律上讲,必须根据规则与法律的条文,不考虑费用与实际的风险水平:从财政方面,不仅希望投资最少,而且要花费尽可能低的操作费用。由此可见,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必须平衡这三方面的要求与责任,甚至要考虑更多的方面。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人们、社会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和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第8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风险的可接受性水平的确定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这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大概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有关研究,后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认为风险的可接受性是受技术手段决定的;第二阶段,认为风险的可接受性是一个多维的变量,它的水平的确定应由专家与公众共同参与;第三阶段,把可接受性风险看成是一个社会一政治事件。第86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技术决定的可接受性风险风险的研究最初源于自然灾害的预报以及工程的技术安全分析。通过例行的风险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指导着政府的决策。Starr(1969)最早用“显示偏好法”得出了不同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度量,他认为足够充分的历史资料可以揭示人们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一般认为,可接受性的水平与自身利益的驱动呈相关关系,人们倾向于接受由于自愿行为带来的风险,而不乐意接受因非自愿行为带来的风险。但Starr的方法不能成功地预测风险的社会接受。

第87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风险比较分析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也应用得最广。通过估算,比较各种危害的年度死亡人数,得到各种危害的死亡风险。其他比较方法有估算每年每百万人中死亡机会增加的风险。英国环境污染皇家委员会(1987年)通过对一定年份的致死率的比较分析得出了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与不可接受水平的列表,致死率小于1/1000000的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大于1/1000的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介于两者之间的风险需要发出警告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但只采用致死性数据给风险排序同样存在以下问题:①计算的精度可疑;②建立个人或社会优先权时,并非所有死亡的相关性都相等;③死亡可能性只是风险可接受性所包含的一个因素;④缩小了“公认的风险”和“可接受风险”间的区别;⑤未提出受影响个人期望的风险接受的累积性影响第88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公众参与确定风险水平

随着在决策时处理信息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多维定性角度研究风险可接受性的确定。研究的焦点是专家和公众对不确定后果作综合决定的认识过程,引入了个人的心理测验研究。风险的可接受性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专家通过经验判定或者模型模拟(如启发性模型)等数学方法得出的风险水平的排序虽然比较客观,但由于专家与公众对风险的理解方式不同而使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待不同的自然灾害的可接受风险也有不同的认知。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对待可接受风险的认知也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公众广泛的参加风险分析的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89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可接受性风险的政治因素

随着20世纪80年代对可接受性风险的研究不断深入,原有的技术风险的概念逐渐扩大,风险概念的重心开始向政治或社会的问题倾斜。进行风险管理时,人们也开始把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因素统统考虑到风险分析技术中去。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加上信任、公道、公平去定义可接受性风险。

Thompson(1980)强调要考虑现实社会背景的多样性来理解风险的可接受性。Douglas和Wildavsky(1982)主张不同群体中个人对风险的认识是基于特殊的文化背景的。对风险除了进行技术评估以外,还要对其进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这一观念的改变丰富了风险理论与风险技术,同时也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决策者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受影响公众并不总能分享国家或地方的利益,以及在政策选择时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当地所付出的代价。冲突本身至少包括了三方面利益:受影响公众、作为管控或担负责任的团体以及当地政府。风险的可接受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水平会渐渐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施。第90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二、决定风险水平等级排序的几种因素

既然风险接受性的评估涉及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背景等等各种因素,那么,对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也将受到这几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专家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其精度将与历史数据的选择、模型的选取等有密切的关系。其次,对造成风险的事物的特性特征的认知与否或认知程度会影响人们(包括专家和公众)判断风险的排名次序。一般地,如果该种风险是当前技术还不能控制的或者是必定有致命作用的,那么,它的次序一定先于那些可控制的或非致命的风险。另外,公众的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背景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第91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三、风险决策中的实际问题政府管理机构在进行灾害风险决策时,常常会遇到以下实际问题:

1、谁受影响哪些人和哪些方面受影响?是房屋业主?出租人?投资者?还是雇主?通过尽可能确定谁受影响,从而确定问题可能的性质。如果受影响的是东部沿海的居民或是西南部的农民,则可在分析中加入地理因素,通过评估受直接影响和受间接影响的人数,以及现有趋势继续下去将会有多少人口受影响,这样会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影响面多大与其他社会问题一样,自然灾害也具有地域性。住在美国西部的人不必担心会受飓风伤害;西南地区的人不会把龙卷风或冰雹放在心上。影响或问题的状态可用特定地域,例如用内陆城市和郊区来界定;或它们有区域性,例如墨西哥湾、大西洋沿岸或太平洋沿岸等,它们也许局限于影响沿海各县,或其中的特定区域,例如海啸淹没风险区。第92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4、不采取措施的后果是什么定义社会问题时,应重视时间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现有趋势继续下去并且不改变政策,预测未来是可能的。当然,也有极端情况,有时不采取行动也许比采取行动更为有利。但是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如果不采取行动,听任事态发展,情况会好转还是会恶化,变化程度如何?现在采取行动比以后采取行动有明显的优势吗?现在为显著减轻问题影响的投入是否可能比将来少?或者产生的负面效应比将来小?5、自然灾害的成因降低灾害风险需要干预极其复杂的社会、自然及技术系统,其中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相互作用以及费用利益分配等等。原则是,如果不能确切地预测干预的后果,最好不要干预。倘若不知道系统的内在因果关系而对系统加以干预,则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从系统的联系来认识系统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第93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

6、某些显而易见对策的影响能否预测通常,在决策者考察形势的初期,可能对某些显而易见的方案产生疑虑或猜测。通过罗列谁受影响,影响的大小、区域和价值等问题,则可初步估测采取对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有关势态进行一些相互联系的普查,并从中发现“影响”的成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理解谁受影响或谁可能受影响,以及受影响集团的哪些价值观、动机、态度和利害关系对确认“问题”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第94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第六节风险处理第95页,共105页,2022年,5月20日,7点12分,星期五一、风险处理办法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以后,管理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具体的处理,通常认为处理风险的办法有四种:风险回避、预防并控制风险、风险转移和风险留存。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一项有意识地避免某种特定风险的决策。因为考虑到某种风险,人们有时会选择避免从事某种与其相应的活动。但是,回避风险并非总是可行的,如所有的人尽管不愿意但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疾病的风险,这是不可逃避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