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_第1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_第2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_第3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_第4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1短文两篇短文两篇2学习目标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摘录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名言警句。2.把握两篇短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1.积累“狡黠”“不求甚解”等词语。学习目标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3谈读书【英】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英】弗朗西斯·培根4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5培根《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培根《随笔》《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6字词清单怡情yí傅彩fù矫正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滞碍zhì大而无当dànɡ统chóu____兼顾筹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cī_____疵字词清单怡情yí傅彩fù矫正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滞碍7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一、读书的正确目的。二、读书的方法。三、读书的作用。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8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9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10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11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正面)

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12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作用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13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反面指出其偏向:费时过多—易惰藻饰过多—则矫凭条断事—学究正反对比读正面阐述其好处:足以怡情反面指出其偏向:费时14读书方法反对存心诘难寻章摘句比喻论证提倡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主张推敲细思或浅尝或吞食或细思(咀嚼)读反对存心诘难寻章摘句比提倡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主张推15读书作用读史—读诗—数学—科学—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皆成性格各种运动各种不善及其应对弥补缺陷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读读史—读诗—数学—科学皆成性格各种运动弥补缺陷比喻论证举例16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反面指出其偏向正反对比读书方法反对主张提倡比喻论证读书作用皆成性格弥补缺陷比喻论证本文的结构思路举例论证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反面指出其偏向正反对比读书方法反对主张17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区分观点与材料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18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19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2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举例论证(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2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1)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2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23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对比论证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24(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1)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对比论证的表达作用(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25课文语言精练,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说理性很强。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作为论点,小组合作,为你的论点组织论据,并进行论证。(写一段话)课文语言精练,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说理性很强。请你从文中26最后,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师寄语最后,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老27

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28

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原意: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29

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意: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30不求甚解马南邨不求甚解马南邨31“民族的号筒”——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著有《中国救荒史》

《燕山夜话》等。马南邨“民族的号筒”——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32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聂荣臻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33杂文中的熠熠明珠《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邓拓的著名杂文集。它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杂文中的熠熠明珠《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邓拓34关于札记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关于札记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35“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36驳论与立论※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二、批驳对方论据不真实,难以置信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驳论与立论37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1、论证方式驳论文知识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382、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直接驳间接驳(2)、驳论据法(3)、驳论证法3、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2、驳论方法394、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敌论论点

驳敌论论证立观点

证明自己观点4、驳论文写作思路树靶子打靶子摆敌论驳敌论40

一、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二、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而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三、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四、说明因为真正的“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并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五、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六、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七、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八、紧接上一段的意思,从正面说,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说明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九、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梳理课文: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例证法、引证法(对比41⊙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反面否定,又正面引用语录佐证;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文章的靶子是哪句?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42

▲摆出“敌论”,作出否定(1)

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意

▲进一步的论述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9)全引原文,言之有据(2)对引文进行全面辩证(3)全面解释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4)普列汉诺夫的例子(5)

诸葛亮的例子(6、7)

引用陆象山语录(8)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反或正,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外。

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态度方法整体全引原文,言之有据(2)普列汉诺夫的例子(5)43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对方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44虚心读活1、正面阐释陶渊明语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射靶子虚心读活1、正面阐释陶渊明语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45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46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论多读勤读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47立观点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虚心,读活,多读,勤读。立观点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48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49树靶子射靶子立观点驳论文基本结构(摆事实)(讲道理)树靶子射靶子立观点驳论文基本结构(摆事实)(讲道理)50总结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总结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51语段训练《不求甚解》(节选)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语段训练52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分析。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1、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53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54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55讨论: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讨论: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不求甚56讨论: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驳论的论证方式讨论: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虽然不必提倡57几种读书方法1、品读法2、摘读法3、圈点法4、析读法5、寻读法6、助读法几种读书方法1、品读法4、析读法58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的语言美;《故乡的榕树》的人情美

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59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文等。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60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划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61寻读法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位。寻读法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62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有研究性质。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63作业:

一、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表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竽充数”辩

作业:64词语新解:见风使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航船向前发展。班门弄斧: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滥竽充数:滥竽充数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词语新解:65名人论读书▲开卷有益。——【宋】赵光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名人论读书▲开卷有益。66名人论读书▲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名人论读书▲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67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68短文两篇短文两篇69学习目标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摘录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名言警句。2.把握两篇短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1.积累“狡黠”“不求甚解”等词语。学习目标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70谈读书【英】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英】弗朗西斯·培根71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72培根《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培根《随笔》《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73字词清单怡情yí傅彩fù矫正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滞碍zhì大而无当dànɡ统chóu____兼顾筹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cī_____疵字词清单怡情yí傅彩fù矫正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滞碍74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一、读书的正确目的。二、读书的方法。三、读书的作用。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75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76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77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78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正面)

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79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作用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80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反面指出其偏向:费时过多—易惰藻饰过多—则矫凭条断事—学究正反对比读正面阐述其好处:足以怡情反面指出其偏向:费时81读书方法反对存心诘难寻章摘句比喻论证提倡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主张推敲细思或浅尝或吞食或细思(咀嚼)读反对存心诘难寻章摘句比提倡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主张推82读书作用读史—读诗—数学—科学—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皆成性格各种运动各种不善及其应对弥补缺陷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读读史—读诗—数学—科学皆成性格各种运动弥补缺陷比喻论证举例83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反面指出其偏向正反对比读书方法反对主张提倡比喻论证读书作用皆成性格弥补缺陷比喻论证本文的结构思路举例论证读书目的正面阐述其好处反面指出其偏向正反对比读书方法反对主张84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区分观点与材料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85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86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8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举例论证(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88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1)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89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90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对比论证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91(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1)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对比论证的表达作用(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92课文语言精练,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说理性很强。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作为论点,小组合作,为你的论点组织论据,并进行论证。(写一段话)课文语言精练,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说理性很强。请你从文中93最后,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师寄语最后,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老94

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95

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原意: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96

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意: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97不求甚解马南邨不求甚解马南邨98“民族的号筒”——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著有《中国救荒史》

《燕山夜话》等。马南邨“民族的号筒”——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99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聂荣臻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100杂文中的熠熠明珠《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邓拓的著名杂文集。它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杂文中的熠熠明珠《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邓拓101关于札记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关于札记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102“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103驳论与立论※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二、批驳对方论据不真实,难以置信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驳论与立论104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1、论证方式驳论文知识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1052、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直接驳间接驳(2)、驳论据法(3)、驳论证法3、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2、驳论方法1064、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敌论论点

驳敌论论证立观点

证明自己观点4、驳论文写作思路树靶子打靶子摆敌论驳敌论107

一、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二、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而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三、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四、说明因为真正的“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并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五、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六、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七、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八、紧接上一段的意思,从正面说,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说明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九、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梳理课文: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例证法、引证法(对比108⊙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反面否定,又正面引用语录佐证;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文章的靶子是哪句?介绍出处并析其义,然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109

▲摆出“敌论”,作出否定(1)

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意

▲进一步的论述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9)全引原文,言之有据(2)对引文进行全面辩证(3)全面解释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4)普列汉诺夫的例子(5)

诸葛亮的例子(6、7)

引用陆象山语录(8)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反或正,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外。

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态度方法整体全引原文,言之有据(2)普列汉诺夫的例子(5)110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对方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111虚心读活1、正面阐释陶渊明语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射靶子虚心读活1、正面阐释陶渊明语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112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113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论多读勤读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114立观点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虚心,读活,多读,勤读。立观点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115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116树靶子射靶子立观点驳论文基本结构(摆事实)(讲道理)树靶子射靶子立观点驳论文基本结构(摆事实)(讲道理)117总结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总结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118语段训练《不求甚解》(节选)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语段训练119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分析。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4、本节文字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1、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120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121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讨论: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