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 阶段4 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1.gif)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 阶段4 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2.gif)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 阶段4 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3.gif)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 阶段4 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4.gif)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2编 阶段4 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a1f173595b416e0eea2d2dc7dfc7c8f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四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千古变局:(1)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人间天国”。(3)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但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4)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5)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步入近代:(1)1840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古老的中国在列强洋枪洋炮轰击下,进退失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幕布就此揭开,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开始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抗争。早期探索:(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展开了一次次抗争和积极探索。(2)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反帝反封建;洋务运动开始了求富求强的积极努力,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出路。民族觉醒:甲午战争的失败和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农民阶级则发动了爱国反帝性质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第15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1)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3)科技军事:科技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4)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二、概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口虎门销烟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时间1840.6—1842.81856—1860年双方清政府与英国清政府与英法进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1842年8月1856年,英、法两国发动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结果(1)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特权;鸦片贸易合法化)(2)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提出边界走向,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三、影响1.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2.经济:鸦片贸易合法化,协定关税损害中国关税主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地主阶级开始开眼看世界。4.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背景表现结果西北边疆危机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阿古柏入侵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新疆建省中法战争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1885年台湾建省二、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日本早已蓄谋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3)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2.过程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4.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概况:从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2)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三、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以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有以下表现。争做中国债主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及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抢夺路权与矿权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工矿利权,向中国输出资本►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1)北方:1900年6月10日,第一批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被义和团和清军阻击;6月中旬进犯天津,(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侵华大本营)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图证历史——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鸦片战争前夕的英国经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经济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2.学习情境——英国侵略罪行阅读“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图(此图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该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史学价值?提示:历史信息:1841年5月,英军占领广州。为补充军需,劫掠了广州城北一带的乡村,引发了乡民极大的愤慨。史学价值:图片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侵略掠夺的真实写照。3.学术研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由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微点拨: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4.图解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5.名师指津——中法战争“中国胜而不胜”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6.知识拓展——列强侵略带来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7.图解历史——“三国干涉还辽”的内在斗争8.概念阐释——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1)租界: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2)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军事目的,强行向软弱的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多数附有军事设施。(3)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其享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9.思维发散——克林德碑的演变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时,途经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此后在此立“克林德碑”,以后逐步改名“公理战胜碑”“保卫和平碑”等。从“克林德碑”到“保卫和平碑”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提示:反映了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到民族自强的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爱好和平的坚强意志。10.概念阐释——“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1900年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双方互不侵犯。“东南互保”是清末地方实力派首次公然反抗清政府,此事件使南方大部分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也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11.学术研究——《辛丑条约》所体现的条约关系《辛丑条约》在形式和性质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形式上是多边条约,实际上是一个双边条约。因为,在交涉签约中,中国之外的11个国家是一个整体,具有利益的一致性,条约内容也只是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整体的关系。二是战争和约在性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片面条约。该约条款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却无相应的权利,八国联军则无丝毫义务而享有种种权利。——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微点拨: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共研主题1“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两次鸦片战争唯物史观——从多个视角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经济视角:鸦片贸易使英国鸦片贩子获利巨大,改变了中英贸易的逆差地位,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2)政治视角: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不惜诉诸战争。清政府希望能够避战,但在“天朝”尊严受损的情况下,也不惜一战。(3)外交视角:英国政府多次派外交使团来华,均未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目的;相反,外交礼仪上的冲突为英国发动战争制造了借口。(4)文化视角:中国的“夷夏观”延续了古代的民族优越感,与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念对立。在不同观念的基础上,清政府自视“天朝上国”,英国资产阶级则把英国看作世界的中心。(5)根本原因: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急需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6)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史料实证——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的中国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摘编自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联结之关系》(19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解读]史料一“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史料二应抓住关键词“近代文明”来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史料二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提示:(1)核心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2)主要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的转折点。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比较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侵略时间两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共研主题2“中华民族”的阵痛国殇——从边疆危机到八国联军侵华时空观念——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变化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图(1)变化:通商口岸数量迅速增加,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延伸,到达内陆地区。(2)影响:列强侵略势力不断扩张,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客观上促进了开放口岸的经济发展;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成为西方文明传入的窗口。史料实证——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史料二清国若实行完全共和政治,则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亦会富于爱国义勇,一旦同外国发生事端,人心振奋,努力向前。——[日]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史料三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解读]史料一中“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说明清政府海军舰队属于地方政府,由地方总督管理;史料一“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说明日本海军属于中央,由中央机关统一指挥。史料二“若实行完全共和……亦会富于爱国义勇”说明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史料三“四千年大梦之唤醒”说明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史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提示:(1)原因:日本海军属中央,由中央机关统一指挥;清朝海军舰队属于地方政府,由地方总督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2)理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历史解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方面:《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经济方面:《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抵押偿还赔款,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控制其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3)文化方面: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城大肆抢掠,造成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文史资料典籍的失窃、破坏。2.对远东局势的影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它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例](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情境创设:以鸦片战争后华南、西南、江南与松江地区进口洋纱的情况为生活情境,考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考查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必备知识:棉纱是棉纤维经纺纱工艺加工而成的纱,经合股加工后成为棉线。棉布则是用棉线纺织而成,所以棉纱是棉布的原料,洋纱输入排挤了当地的土纱。关键能力:分析材料并调动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产棉多的松江地区抵制洋纱。这说明在本土棉纱产量高的地区,洋纱受到排挤;在华南、西南等地,土纱少且价格昂贵,因而洋纱更受人们青睐。据此说明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C项正确。解题指津:A项的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对外贸易中心不是只进行棉纱交易,B项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对外国经济的抵制,并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正确答案]C1.(2021·山东聊城期末)在《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的签约过程中,清朝方面无一例外地放弃使用本国译者的权利,完全听任外国译员占据谈判桌,包揽翻译工作。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确保了谈判的顺利进行 B.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尊严C.中方只能接受英方译本 D.清政府建立了近代学堂C[材料“完全听任外国译员占据谈判桌,包揽翻译工作”明显是清朝放弃了自己本有的权利,使得中方只能接受英方译本,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自身合法权利的放弃,没有体现谈判的进行顺利与否,排除A项;清政府的做法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排除B项;材料中清政府主动放弃使用本国译者的权利,说明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因此不会促使其建立近代学堂,排除D项。]2.(2021·山东济宁期末)“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打开中国市场 B.传播先进技术C.推翻清朝统治 D.传播天主教A[根据“激烈的禁烟运动”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而非传播先进技术、传播天主教,A项正确,排除B、D两项;英国并没有想推翻清朝统治,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倾销,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本土雇用一批中间人,继续沿用商馆中“买办”的名称。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雇觅及延请买办等事宜,由外商和中国人直接商议,中国的地方官员不得干涉。由此可知,“买办”的产生()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妨碍了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C.结束了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影响深远D[从材料信息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买办。买办成为洋商在华的代理人,成为西方国家侵略和控制中国的有力工具,对中国半殖民地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买办阶层与外国商人的联系,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买办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并不妨碍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B项错误;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结束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不是因为“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t-IV-M13-生命科学试剂-MCE-4429
- Frutinone-A-生命科学试剂-MCE-8513
- 2-Carbamimidoylsulfanyl-acet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6335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篮球俱乐部赛事安全预案与责任承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厅合伙人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艇码头租赁与船舶租赁税务筹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表格合同管理系统在线培训及售后服务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化学事故威胁制度
- 科技创新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性
- 农业生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道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有解析)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DB37-T3953-2020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浩顺一卡通软件新版说明书
- 植物检疫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