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我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就英法联军远征我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就英法联军远征我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就英法联军远征我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就英法联军远征我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劫掠,而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第1页雨果第2页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宣言。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第3页走近圆明园第4页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花园,也是中国劳感人民智慧和血汗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能够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有名风景。它不但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奇迹,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圆”。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珍宝,罕见图书,绘画,宝贵历史文物,所以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能够说,圆明园聚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精华。

第5页圆明园珍宝第6页第7页第8页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金银珠宝和宝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或者拿不动,就任意打坏、践踏。最终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第9页提醒:一幅宝贵画卷假如要用焚烧方法毁灭掉,需要多少时间?那烧了三天三夜大火又会烧掉多少宝贵书画文物呢?你计算时候是什么感受?第10页圆明园今昔照片对比第11页曾经仙境似圆明园第12页现在的圆明园第13页

希腊最负盛名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公元前447至前432年建成,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神庙。巴特农神庙第14页

是埃及现存80多座金字塔中最高大一座,公元前2550年左右建造,高146.5米,底边长约有230米。用230万块3至30吨重巨石修筑而成,在巴黎艾菲尔铁塔建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建筑物。埃及胡夫金字塔第15页

在意大利罗马,是著名罗马建筑文化古迹。建于公元70—82年。古罗马帝国统治者在此以驱使奴隶相互搏斗或同猛兽搏斗为娱乐。平面呈椭圆形,长径188米,短径156米,四面为看台,外墙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为券廊(用拱券支撑廊),可容观众约5万人。今仅存残迹。罗马斗兽场第16页

巴黎著名天主教堂。l163年兴建,1250年完成。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圣坛上部当中尖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是欧洲早期哥特建筑与雕刻主要代表。堂内藏有13至17世纪许多艺术珍品。巴黎圣母院第17页惊骇

瞥见 箱箧 制裁

赃物 晨曦

hàipiēqiècáizānɡxī

一.检验预习.第18页给予 洗劫横蛮 琉璃 珐琅 朱鹭Jiémánliúlífàlánglùjĭyŭ第19页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第20页1、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示了作者什么观点?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

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训斥和对遭受灾难中国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叙述第21页2.作者在文章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态度,而是给人以悬念,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从以往经验中得出,这么主要是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有学生可能认为这样显得委婉而有礼貌;也有学生认为这么更能宣泄作者愤恨感情等等。

第22页3、划出赞美圆明园语句,想象一下圆明园美。第23页“世界奇迹”“巨大典范”“言语无形容建筑”“恍若月宫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洞府”“令人惊骇而不著名杰作”“亚洲文明剪影”第24页

三.思索了解:1.在雨果心目中,圆明园含有怎样地位?从中能够看出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第25页

1)它代表了东方幻想艺术最高成就。2)集中了一个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3)是幻想艺术某种规模巨大典范。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尊重和赞美,表现了他博大胸怀和对人类文化结果热爱。

第26页2、文中两个“强盗”指谁?这么说含有怎样表示效果?英国法国国家、政府形象是抽象,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形象详细化、贬义化,鲜明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立场,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丑陋面目。第27页3.作者是怎样讽刺训斥侵略者行为?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28页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横蛮人。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全部赞誉。第29页

反语:有意使用与原来意思相反词语或句子来表示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第30页

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盗丑态,讽刺了侵略者卑鄙行径,彻底揭穿了他们强盗面目。第31页四.琢磨语句,了解文章丰富内蕴。1.岁月创造一切都是属于人类。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第32页

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结晶,它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作者这种看法是非常深刻,它表现了自己对人类文明结果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尊重,更表现了自己博大胸怀。第33页2.治人者罪行不是治于人者过失;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怎样了解这句话含义?第34页

雨果从人类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罪行,他站在人民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勇气。第35页3.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干洁净净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偿还给被掠夺中国。“干洁净净”是什么意思?作者夙愿能够实现吗?第36页“干洁净净”是友好、热爱和平、崇尚正义意思。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只有强盛国家才能维护自己尊严。第37页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了怎样认识?请作出你评价。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训斥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么说,表现了他怎样胸怀和品格?

个性表示第38页

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侠骨铮铮,勇于仗义执言。第39页拓展延伸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提醒:可从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科技落后,国力衰微等来谈“原因”;对“进步”应与清末情况作比较。)(讨论)第40页

链接阅读下面文章《圆明园哭泣》,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联系实际谈感想第41页

哭泣圆明园张晓惠

一直认为,圆明园是哭泣。八国联军蹫躏着她肌体,摧毁着她骨骼,冲天大火燃烧是一个民族自尊,百多年疼痛如那西洋楼残壁断垣穿越百年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疼痛,感受一个民族,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痛。是十年前往圆明园。没有些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我说我必定要去。是阴凄凄天,是冷嗖嗖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普通刮在脸上。沿着浩淼湖水,我走啊走,不见一个人影儿。最终,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原野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玉石纹理;依旧精巧——那欧式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以后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壁画。

第42页

十年后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个凭吊,一个拜谒,甚至是一个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他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么想。进了圆明园,才发觉今非昔比。十年前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休闲园址,也该日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人!一群系着红领巾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第43页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时哭泣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么残破颓败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石块遗址前欢笑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人们了解了废墟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初,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雨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