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复习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文言文复习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文言文复习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文言文复习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文言文复习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考点整合,知识贮备一、文言句式备考清单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词语次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一样,便组成了各种不一样句式。因为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所以文言中普通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当代汉语是基本一致。不过,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和差异性,此次复习重点介绍文言特殊句式。第1页(一)判断句句式规律或标志判断句用“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表示……者,……也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者,……(省略“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也(省略“者”)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省略“者”“也”)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例句第2页被动句用“为”(动词)表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用“乃”“则”“即”“皆”“非”(副词)等表示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用“是”表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第3页(二)被动句被动句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表示为……/为……所……/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用“被”表示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无被动标志意念上被动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第4页(三)省略句句式规律或标志例句省略句省略主语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蒙后省(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自称时省(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对话中省(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第5页省略句省略谓语省略谓语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介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或“以”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又试之(以)鸡(《促织》)第6页(四)倒装句

句式规律或标志例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鸿门宴》)/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陋室铭》)/唯命是听。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介词“以”宾语有时前置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一言以蔽之。

(《论语·为政》)第7页倒装句定语后置用“之……者”或“……者”表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数量词作定语有时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鸿门宴》)主谓倒装为强调谓语而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于”(乎)宾短语常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以”宾短语有时后置又试之(以)鸡。

(《促织》)第8页(五)固定句式(常见)句式例句译法“……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问询比较结果。可译为“……与……相比,哪一个更……”“得无……乎”“无乃……与”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都是表揣测语气词。①“该不会……吧”或”莫不是……吧”,②“恐怕……吧”“只怕……吧”“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表反问句式,“为何要……呢”“还用……做什么”“哪里……呢”“……(有)无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没有(或有)用来……(方法)”第9页“奚以……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表反问,译作“哪里用得着……呢”“……之谓也”“其……之谓(也、矣、乎)”①“闻道百,认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②诗曰“孝子不匮,记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①“……说就是……”②“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约……吧”,增加商议推测语气。“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可译为“不……吗”“莫非不……吗”表反问。“认为……”“以……为……”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认为得其实。(《石钟山记》)②引认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①译作“认为”“认为”,②③译作“把……当做……”“用……做……”第10页“岂……哉(乎)”“独……哉”“宁……乎”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同上)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都译作“莫非……吗”“怎么……呢”“与其……孰若……”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或“与其……怎么赶得上……”“如……何”“奈……何”“若……何”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三个同义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置)……”第11页二、词类活用知识梳理词类活用不一样于词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语法特点,是词兼类。如“枕”,惯用为动词,表示“倚、据”之意,如“台隍枕夷夏之交”;还通惯用为名词,表示“枕头”之意,如“惟觉时之枕席”。一个词固定地含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安”,在“沛公安在”中表示“哪里”,

在“风雨不动安如山”中表示“安稳”,在“安步以当车”中表示“迟缓”。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一个词暂时改变了它语法功效,具备了另一类词语法特点。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意思。常见词类活用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12页(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型及规律例句译法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其一犬坐于前(《狼》)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态度、方式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用对待……方式表示动作行为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第13页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依据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依据……,按照……表示动作行为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在……,从……,向……表示动作行为时间、频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在(当)……,每……........第14页名词作动词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译作“动+名”:服,穿(衣)戴(帽);军,驻军。(2)换成动词:芽,发芽;德,感激;面,面对着;风,吹拂;雨,滋养。(3)译作“介+名+动”:东,向东突围;食,有食物吃;衣,有衣服穿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常活用面山而居(《愚公移山》)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说苑》)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男耕而食,女织而衣

(《商君书》)........第15页形容词作动词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山多石,少土。

(《登泰山记》)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亲,亲近;远,疏远;多,有很多;少,有极少;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其它表动态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与朱元思书》).....第16页(二)使动使用方法、意动使用方法类型例句

译法使动用法动词使动使用方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动+宾=使

+宾+动(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形+宾=使+宾+形名词使动使用方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名+宾=使+宾+为+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形+宾=以+宾+为+形名词意动使用方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名+宾=以+宾+为+名.....第17页三、考向探究,题型归类◎题型一特殊句式判断[典例剖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昔郭君出郭,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粱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郭君喜,伏轼而笑,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备,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

(选自《韩诗外传·卷六》,有删改)第18页以下各句,与“何以不谏也”句式完全不相同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B.微斯人,吾谁与归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

我们之所以把握不准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在于没有搞清楚文言句式语法特征,不能经过语法规则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也不能灵活利用语言标志来分析。文中“何以不谏也”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何不谏也”。同时这个句子又是省略句,省略了动词“谏”宾语“我”。A项和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省略句,省略了动词“拜”宾语“之”,指蔺相如。D项,是定语后置句。【答案】

D第19页[通关金钥]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常见形式不一样文言特殊句式有各自语法特征,大多还有着不一样语言标志。如文言倒装句包含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其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个形式: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3.“唯……是”式。所以分析文言特殊句式,必须学会从形式方面去把握和判断。第20页1.以下括号中补出被省略成份,错误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之)河北,臣战(之)河南

D.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解析】

C项省略不是“之”而是介词“于”。【答案】

C第21页2.以下对宾语前置句式分类正确一项是(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不然,籍何以至此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沛公安在⑤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⑥将子无怒,秋认为期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⑨惟兄嫂是依⑩子何恃而往

A.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⑩B.①③⑤/②④⑩/⑥⑧/⑦⑨C.①③⑦/④⑨/⑥⑤②/⑧⑩D.①③⑤/②④⑧/⑥⑩/⑦⑨【解析】

①③⑤句都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④⑩句都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⑥⑧句都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⑦⑨句都属于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以加重语气。【答案】

B第22页◎题型二词类活用识别[典例剖析]

(安徽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第23页“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认为无益之书无须观,无益之文无须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第24页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初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

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惟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第25页【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与当代汉语不一样句式和使用方法能力。D项,“归”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本应该是“返回”意思,但这里为使动使用方法,是“让……回家”意思。【答案】

D第26页[通关金钥]怎样区分使动使用方法与意动使用方法

1.从语法上区分。使动使用方法是指谓语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使用方法;意动使用方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如形容词“绿”、“小”: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其中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所以而变小,故“小”为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第27页2.结合语境了解。如了解《季氏将伐颛臾》中“既来之,则安之”一句意思,假如孤立地看,可能会受当代汉语影响而将其误解为“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但放到详细语境中来看,结合上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进行琢磨,则可推断出“来”和“安”均为使动使用方法,分别是“使……前来归顺”和“使……安定生活”意思。考生可将相关选句放到详细语境中,联络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琢磨语意,并进行比较区分,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或活用现象。第28页3.找出下面各句中是使动使用方法动词并释义。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②木直中绳,

认为轮(《劝学》)__________③李牧连却之(《六国论》)__________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__________⑤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__________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__________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答案】

①退:使……退却。②

:使……弯曲。③却:使……退却;击退。④朝:使……朝拜。⑤活:使……活(下来)。⑥腾:使……腾空。起:使……飞起。⑦归:使……回家。第29页4.找出并解释以下句子中有意动使用方法形容词。①而耻学于师(《师说》)__________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__________③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④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__________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答案】

①耻:以……为耻。②小:感到……小。③乐:以……为高兴。④骇:对……感到惊奇。⑤美:以……为美。第30页题型三特殊句式翻译[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认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有删改)(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1页(2)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时候,对于文言特殊句式,务必要与现代汉语句式对应起来,该调一定要调,该换一定要换,该加一定要加。本题(1)句中“莫乐为人君”其实是一个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在“乐”后省略了“于”,“为人君”是后置状语。“惟其言而莫之违”中宾语“之”前置,“莫之违”即“莫违之”。(2)句中“言于侧”是定语,被置于中心语“小人”之后,另外,翻译“言于侧”时要将“于侧”调到“言”前面作状语。(3)句是表示否定判断句。【答案】(1)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加快乐!只有他说话没有人违背。(2)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小人,所以撞击他。(3)这不是做国君人说话。第32页5.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赵襄王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

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能够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

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

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1)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后:落后。逮:及,赶上,追上。“先则恐逮于臣”,被动句。【答案】

现在你一落后就只想追上我,一领先就又怕被我追上。第33页(2)此君之所以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所以:表原因。【答案】

这就是你失败原因。【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王于期学习驾车。很快,就和王于期竞赛。三次比赛中三次换马,三次都落在后面。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于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你了,是你利用时毛病。凡是驾车,最可贵是:车子驾在马身上要使马感到舒适;人意愿要和马行动协调一致,然后才能追得快,跑得远。现在你是一落后就只想要追上我,一领先就又只怕被我追上。凡是把马拉在道上去长途竞赛,不是谁时而领先,就是谁时而落后,而你呢,无论是领先或落后,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这还怎能和马协调一致呢?这就是你失败原因。”第34页四、对点演练,考点突破◎题组一特殊句式1.以下不属于宾语前置句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沛公安在

C.宋何罪之有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解析】

D为省略句。【答案】

D第35页2.以下句子中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句式相同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甚矣,汝之不惠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解析】

例句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A项也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属于主谓倒装句;C项属于宾语前置句;D项属于定语后置句。【答案】

A第36页3.以下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

A.知不可乎骤得B.渺渺兮予怀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解析】

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为倒装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A、C、D三项都是正常语序。【答案】

B4.指出以下特殊句式类型。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①定语后置②状语后置③宾语前置

第37页◎题组二词类活用【解析】

C项为名词意动使用方法。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

C

【解析】

A项中“群”、B项中“兄”及C项中“日”都属名词作状语,只有D项中“渔樵”为名词活用作普通动词,可译为“打鱼砍柴”。【答案】

D第38页7.找出下面各句中名词用作动语词语并释义。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__________________②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③道芷阳间行。(《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④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⑤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__________________⑥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名词“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②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控制,统治。③名词“道”带宾语“芷阳”,用作动词:取道。④名词“本”,本义为草木根或茎干,引申为根源,根源。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考查、考究。⑤墓:挖墓。⑥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全族人。第39页【解析】

例句中“树”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⑥⑦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①②⑧都是名词作状语,④是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⑤是名词使动使用方法。【答案】

B第40页第41页【解析】

(1)(B项,活:使……活下来。)(2)(D项,行:品行,德行。)(3)(①与②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脱”为使……得以解脱,“弱”为使……变弱;③与④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父”为像对待父亲一样,“目”为用眼睛。)【答案】

(1)B

(2)D

(3)A第42页【参考译文】

鲁国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人。鲁国人都用儒学教化百姓,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客而闻名。(朱家)所藏匿和救活豪杰有几百个,其余(被救)普通人说也说不完。但(他)一直不夸耀自己才能,不自我观赏对他人恩德,对那些曾经给予过施舍人,(他)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助生活不富足人,首先从贫贱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下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花纹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不过是个小牛拉车子。(他)一心奔赴他人危难,比办自己私事还着急。(他)已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生不愿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期望(同他)交朋友。楚地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他)喜欢剑术,像伺候父亲那样对待朱家,认为自己品行赶不上朱家。第43页五、总结反思,拓展思绪第44页(二)利用比较法,明辨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统称倒装句,考生可经过和当代汉语语法结构比较进行辨析。在当代汉语中,普通而言,一个句子语法结构是这么: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把文言句子和当代汉语语序相对照,假如宾语在谓语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句;假如定语在所修饰中心词之后,就是定语后置句;假如作状语介词结构在所修饰谓语之后,那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45页(三)翻译时轻易犯错文言句式

1.表示原因判断句。假如谓语部分是解释原因,翻译时要加上“因为”等词语,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应该翻译成“齐桓公屡次召集诸侯,不凭借兵力,这是因为管仲力量啊”。

2.用“是”作主语判断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把“是”了解为判断动词,“是”往往是代词,如“是我师也”应该翻译成“这个人是我老师啊”。

3.由“……见……”、“见……于”组成被动句。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以“是”、“之”为标志宾语前置句。如“金玉之贱,人民是宝”即“贱金玉,宝人民”倒装。第46页六、专题巩固,提能过关(活页)一、基础回扣1.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一样一项是(

)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夫秦何厌之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

C项为“之”作标志宾语前置句,其它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形式。【答案】

C2.以下各项中不是宾语前置句一项是(

)A.其间旦暮闻何物B.君何以知燕王

C.莫之或止D.未之多见也【解析】

B项,以何知;C项,莫或止之;D项,未多见之也。【答案】

A第47页【解析】

B、C、D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加点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

A【解析】

B、C、D三项加点词均属名词动用普通使用方法,A项属名词作状语。【答案】

A第48页【解析】

A项“鉴”,名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鉴”;B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C项“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答案】

A第49页【解析】

C项“王”,名词用为动词,“称王”。A项“朝”“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项“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D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答案】

C第50页【解析】

D项“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触”。A项“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人”;B项“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事”;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答案】

D第51页【解析】

D项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A项“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入迷乱地方”;B项“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项“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答案】

D第52页【解析】

B项“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人”“地位低人”。A项“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C项“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项“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答案】

B第53页【解析】

B项“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A项“来”,使动使用方法,“使……来”;C项“斗”,使动使用方法,“使……斗”;D项“弱”,使动使用方法,“使……弱、减弱”。【答案】

B第54页二、课外迁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袁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时桓温谋伐蜀,众认为不可,乔劝温曰:“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泝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无须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

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认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

(选自《晋书》,有删改)第55页11.从句式角度看,和“此国之大利也”完全相同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此三者,吾遗恨也D.惟弈秋之为听【解析】

题干中“此国之大利也”是判断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答案】

C【解析】

题干所给句子中加点字“西”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C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动词使动使用方法。【答案】

A第56页第57页第58页第59页【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B项,“爱”应解释为“吝惜”。【答案】

B第60页14.以下语句括号中是补出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一

项是(

)A.臣有傅,请追而问(于)傅

B.王不可不与(之)也

C.今去东地五百里,(故)是去战国之半也

D.大夫来献地,今常(乃)守之何如【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与当代汉语不一样句式和使用方法能力。C项,上下两句不是因果关系,应是承接关系,省略是“则”一类词。【答案】

C第61页15.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齐王以割让东地五百里给齐国作为放归楚太子条件,楚太子

老师慎子将计就计,让太子假装答应齐王,使太子得以归国。

B.昭常认为不能割让土地给齐国,因为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广博才

成为万乘大国,假如割让东地五百里,就会大大减弱楚国实力。

C.“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是经典外交

辞令,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表示了昭常捍卫国土决心。

D.楚襄王面对齐国胁迫,听取了众大臣尤其是慎子意见,集思广

益,不用一兵一卒,就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关键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A项,“让太子假装答应齐王”错,从原文看,慎子当初是真认为献地对太子有利。【答案】

A第62页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能够约结诸侯。

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

不然,则愿待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第(1)题关键点:“与”译为“给”;“信”译为“守信用”。第(2)题关键点:“隘”原意为“阻止”,引申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