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赏析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陆游诗词赏析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陆游诗词赏析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陆游诗词赏析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陆游诗词赏析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诗词赏析第1页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爱国诗篇: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第2页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诗集有。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排挤、打击,可是,他一直不渝地坚持自己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务观放翁爱国诗人《剑南诗稿》第3页诗歌鉴赏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二分之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须官家赐与![1]​第4页发端三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追忆。在华丽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生活!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孤愤和掉头不顾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第5页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因为“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孤愤和掉头不顾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须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最高音。第6页用典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原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第7页回答下面问题8.上阕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5分)这两句利用对比手法,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表示了词人愤懑不平之气。第8页9.词结尾借用了贺知章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明分析。(6分)利用典故,抒发心志。词人借用贺知章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原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既写出了词人寄情山水情怀,也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平之气。第9页词别称有哪些?曲词、曲子词(配合乐曲曲调而唱歌词)

诗余(“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长短句(句式长短错落,奇偶相间)

又名乐府、乐章、琴趣……从配乐歌词到脱离音乐独立文体第10页提问:词能够按什么标准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结构单调【为一段,例《如梦令》】双调【分两段,最常见】上、下两阕【què】/片三叠【分三段】四叠【分四段】

第11页词流派(主要格调):婉约词豪放词多写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美,情景交融……代表人物:柳永、晏殊、

欧阳修、李清照

……山川胜迹、报国壮志……无不入词;激昂慷慨、意境阔远、气势磅礴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第12页这些熟悉诗作是谁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第13页陆游生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故乡,但收复中原信念一直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理想,反应人民疾苦,格调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一样贯通了气吞残虏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第14页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觅封侯:寻觅建立功业以博取封侯机会。此处是言抗敌之志。2、关河梦断何处:梦寐不忘国事。关:关塞。河:河防。梦断:谓梦也不到。何处:关河不知何处。3、尘暗旧貂裘:此以貂裘陈旧变色,表示长久闲散而无所作为。4、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汉唐边疆。此处借指前方。是谓心系国事也。5、身老沧州:陆游万年住在绍兴镜湖边三山。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是谓“报国欲死无战场”之恨也。第15页写作背景积贫积弱,日见窘迫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时代。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秋意,时代风雨,英雄本色,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高尚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了解,即使“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第16页译文回想当年奔赴万里外边疆,寻找建功立业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敌兵还未毁灭,自己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一直在前线抗敌,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第17页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索:“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遭遇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提醒: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勃勃英姿。时至今日,即使军旅生活依然历历在目,时时入梦,可是那已经是很遥远事情了。“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深深无奈、惆怅之情及对过去战斗生活无限憧憬。第18页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索:“觅封侯”——汉朝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典故.作者借用这一典故,用意何在?提醒:抒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壮志。

思索:“觅”有寻觅意思,用在句中表明了作者怎样人生态度?提醒:“觅”既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功名急迫,也写出了词人自许、自负、自信和坚定执着人生态度。第19页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提醒:“关河梦”指是词人北上抗金、收复中原心愿。在南郑前线仅六个月,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关河梦断何处”一句,语势急转直下,由先前慷慨激昂,转为伤感悲凉,年轻时梦想彻底破灭了。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不但写出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而且也写出了心情郁闷与惆怅。悲凉沉痛思索:词人“关河梦”指是什么?这句应怎样了解?第20页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思索:体会“未”“先”“空”蕴含情感,品味该句佳妙之处。

提醒:“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先”字写出了内心不甘与悲愤,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内心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小朝廷不满和愤慨。“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爱国深情和无奈悲愤之情。第21页提醒:“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开头“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一直不渝。“身老沧州”并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天真与今日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不满情绪。

体会文章结尾“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感叹吗?第22页结合注解,了解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生活场景?

①忆当年对敌场景;②梦旧日战斗,醒来发觉战袍早被尘封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

悲伤场景。

第23页万里觅封侯:

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以后他出使西域,使

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此借指立功报国。

尘暗旧貂裘:

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长久闲置而功业未成。

理解词中的典故第24页思索1、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2、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示手法?第25页1、本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国忧英雄形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两句以“当年”领起,再现往日驰骋疆场壮志雄心。“觅封侯”,封侯并非目标所在,乃是杀敌报国、收复河山之志也。“觅”岂是等闲之寻,言其报国志向之切、之深。“匹马戍梁州”一派卓尔不群之气,展现气吞万里之势。第26页

昔日英雄豪气早已半消磨,而今早已远离呈志前线,身着旧色貂裘,在悄无声息掩饰一颗不已壮心,空有没有所作为感叹。作为一位赤心报国英雄,闲散生活该有多么难熬啊。这岂能以惆怅言之。第27页

下片转抒悲凉之气。“当年”豪气,如今消磨,形成对比,“胡未灭,鬓先秋”又成了对比,再现了生命短暂而事业难竟悲剧叹惜。“泪空流”,一个“空”字,让我们想到作者仰天长叹万般无奈,是失望,是痛苦,更是对不思收复故土朝廷不满和愤慨。“谁料此生”,一股悲凉之气骤生,报国之志有谁能了解,又与昔日宏志相衬,更显今日之失落,无奈只能怀瑾握瑜,抑郁而终,这该是多大痛苦啊!第28页2、这首词成功地使用了对比,将“当年”英雄气概与今日无为之态对比,将“胡未灭”这一未竟事业与“鬓先秋”这一易逝韶华对比,表现作者无限感概。词中变现了作者身老未忘国忧,暮年之志不已爱国精神,以及凛然不可侵犯高尚美。第29页找到文中形成反差词句“万里”与“匹马”突出作者当初作战英勇气势“当年”与“今日”(梦断)对比,突出作者壮志难酬无奈与悲痛。“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矛盾,悲凉化为沉郁。第30页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爱国之情.利用对比手法:(鲜明)1过去和现在对比.过去反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2梦镜与实际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3理想和现实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第31页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第32页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第33页解题书:愤:写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愤懑、不满。第34页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解释加点词:渡口弟兄,引申不相上下豪壮气势第35页2、请写出诗各联内容,再用用自己话来讲解《书愤》诗句,并补出诗句间空白,使之连贯流畅。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年因为不懂世事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故土。“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第36页“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国土。辉煌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快马,飞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第37页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第38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第39页3、探究题:诗歌题目是“抒发心中不平、愤懑”,不过诗歌首联与颔联,却是写自己青年豪气,写自己辉煌战斗经历,是否有些离题,还是有话外意思,应怎样了解?颔联后面省略了:指挥这两场胜仗将领张浚、吴璘很快都被撤换、贬官。作者也受到罢官还乡打击。说明:首联后面省略了: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有收复国土事实。朝政黑暗第40页4、诗人“书”了哪些事?

首联(“书”。)颔联(“书”。)颈联(“书”。)尾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第41页A.忧愤: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5、作者忧愤了什么?国家朝政自己第42页8、这首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凌云壮志和炽热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第43页第二联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动词,表达了诗歌精炼性和含蓄性。意象选取甚为洁净、经典。6、《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给人一个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抗敌寇、收复失地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战场画卷。)第44页——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6、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塞上长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我有心,天不予!第45页“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波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诸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统一中原为其终生大业。在忧愤中表忠义,给诗歌一个亮色结尾,表示了忧愤但不绝望情感。第46页【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感叹,请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表现重点和诗歌格调上差异。第47页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第48页写作背景

陆游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意气风发与壮年时裘马清狂,都伴随岁月流逝一去不返了。即使他光复中原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南宋小朝廷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名作。第49页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能够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收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第50页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最近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些人叫卖杏花。第51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莫感叹雪白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第52页诗句翻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最近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些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雪白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第53页整体感知

诗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黑暗在作者心上波折反应。假如掩去作者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可能会认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陆放翁之手。诗中即使有杏花般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陆游雄奇悲壮格调特征很不一致。第54页诗人以轻松形式写自己百无聊赖

生活,从侧面揭露当初政治黑暗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冷淡心情。第55页格调不一样:《书愤》严厉而激愤,《临安春雨初霁》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形式来表示内心忧愤。诗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黑暗在作者心上波折反应。读这首诗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叹兼自嘲意,但不是真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初官场;中间两联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书愤》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双重感情。后者愈加蕴藉含蓄,表示是不被重用悲愤,却用明媚春光和闲适生活来反衬。格调上,优美感人,富于情趣。

第56页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意思。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么环境里做官,确实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第57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应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初政治黑暗。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第58页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到尾联诗人才将他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意思。这么来结住全诗,跟开头“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真是绝妙章法。第59页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听了一夜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漂亮春色。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如断如续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春晨中独自惆怅。而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些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危险。第60页1、对这两首律诗赏析,不恰当一项是()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格调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一样。前者,情调严厉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