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那么日:“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u):竹轿。③天字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5.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3)以书邀余(4)谒辨才于朝音堂•♦A.A.濯足于惠因涧B.得支径上风篁岭C.殆非人间之境*D.明日乃还*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A.濯足于惠因涧B.得支径上风篁岭C.殆非人间之境*D.明日乃还*A.濯足于惠因涧B.得支径上风篁岭C.殆非人间之境*D.明日乃还*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横柯上蔽*马之千里者(2分)乃不知有汉(2分)(2分)8.(2分)••••【参考答案】.[答案](1)门(2)只/只是(3)信/书信(4)拜见/拜访[评分标准]①每题1分,共4分。②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答案]A(2分).[答案](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头上喝(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头上然后喝水)。[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句子通顺,前半句译出倒装句得1分。后半句译对“酌”“剧”得1分。③错一字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答题角度一]甲文运用定点观察,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1分)。乙文采用移步换景,交代行踪游踪,写从普宁到寿圣院沿途的景色(1分)。[答题角度二]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1分)。乙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幽静(1分)。[评分标准]①共2分,意思对即可。②从一个角度作答即可。③两个角度不可杂糅答题。④出现错别字扣1分。【参考译文】【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假设隐假设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甲】孟子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乙】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16.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以力假仁者霸(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亲戚畔之(4)天下顺之••17.(1)以下句中加点词与“此之谓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B.马之千里者••C.属予作文以记之D.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以德行仁者王.翻译选文【甲】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1)从以上两段选文中,我们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是。(1分)(2)两段选文主要运用进行论证。(1分)【参考答案】.【答案】(1)暴力/武力/力量(2)限制(3)通“叛。背叛/叛乱(4)归顺/顺从【评分标准】①每题1分,共4分。②第(3)小题答出“通'叛才得分。.【答案】(1)D(2分)(2)以德/行仁者/王【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断对一处得1分。③多断不得分。.【答案要点】凭借德行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样。/凭借德行征服(百姓),(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样。[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以”译为“用/凭借二“如”译为“像……一样”全译对得1分③“心悦诚服”可不译。④意思对流畅得1分。⑤出现错别字扣1分。.【答案】(1)以德服人/以德治国/仁政/得道者多助/行仁道/得道(2)正反比照/比照【评分标准】①每题1分,共2分。②第一小题意思对即得分。【参考译文】【甲】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创王业),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创王业)。靠武力使人服从,并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缺乏以(对抗);凭借道德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015内蒙古鄂尔多斯)【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①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③书赐扶苏于上郡。(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注释:①祷:请求;②匡:辅助;③奉:恭敬地捧着。.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死国可乎(2)上使外将兵••(3)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18.以下句子中与“乃反数上书直言”中的“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乃立为王D.乃悟前狼假寐••.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仔细阅读两段文字,回答以下问题。(4分)文段【甲】中陈胜、吴广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是因为扶苏o文段【乙】中扶苏被赐死是因为,。【参考答案】.【答案】(1)国事/国家(2)带/率领/统领(3)冒充/假装/骗/证骗(4)屡次/屡次【评分标准】总分值4分,每题1分,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答案】B(2分).【答案】用皇帝的印章(或玺)封好诏书,派遣胡亥的门客恭敬地捧着到上郡赐给(或送给)扶苏。【评分标准】①总分值2分。②“以皇帝玺”“于上郡”这两个状语后置翻译出得1分,“遣”译出得1分。.【答案】贤能/百姓多闻其贤屯边无尺寸之功,为人子不孝/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诽谤皇帝。【评分标准】①总分值4分。②文段(一)空2分,文段(二)每空1分。【参考译文】【乙】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着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屡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交给扶苏。(2014内蒙古鄂尔多斯)洛阳有僧,房中有磬①,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土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③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遽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日:“明••日盛设馔,余当为汝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置馔以待。夔食讫,出怀中错④,错磬数处,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日:“此磬与钟律合⑤,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节选自《唐语林》,有删改)【注释】①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②术士:指巫师占卜之类的人。③曹绍夔:唐朝人,精通音律。④错:打磨玉石的工具。⑤律合:指频率相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3.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终不能已(2)曹绍夔素与僧善(3)其声遂绝(4)禅房花木深*14.以下句子中与“乃置馔以待”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何以战B.固以怪之矣••C.策之不以其道D.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理解。(2分).根据对短文和诗意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2分)(1)文中的磬“自鸣,是因为o(2)诗中的磬有“余音”是因为o【参考答案】.【答案】(1)停止(2)友善/友好(3)消失(4)茂盛/繁茂【评分标准】总分值4分,解释中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答案】D.【参考答案】僧把磬自鸣当作怪事,因害怕而生病了。【评分标准】①总分值2分。②译出“以为”“惧”“疾”得1分。③语句通顺,表意完整得1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写的是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这两句诗不仅衬托了环境的优美,更说明山水美景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暗示人应保持本真,逍遥适世。【评分标准】①总分值2分。②从“句意理解"“诗句赏析”中任选一个角度,符合诗意、诗境,语句流畅,表达完整,得2分。语句欠流畅,表达不完整,得1分。.【答案】(1)“此磬与钟律合”/律合/共鸣/声音能传递能量。(2)“万籁此都寂”/山谷幽寂,回声悠长/回声/回音。【评分标准】①总分值2分。②一空1分,用原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参考译文】洛阳有一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这件事很奇怪,他害怕得生病了。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很友好,来探望他的病情,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我一定帮你除掉它J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来款待他。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铿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锂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2013内蒙古鄂尔多斯)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那么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假设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2分)(2分)12.以下四组句子中,A.12.以下四组句子中,A.久而不闻其香•B.故曰与善人居C.那么商也日益D.与不善人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