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检测GSC质量手册_第1页
电气检测GSC质量手册_第2页
电气检测GSC质量手册_第3页
电气检测GSC质量手册_第4页
电气检测GSC质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GSCLAB/SC-201Y发布日期201Y年04月01日质量手册页码第83页共83页GSCLAB/SC-201Y质量手册依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受控标识:ControlIndentification:版次编号:Doc.No.:文件编号:FileNO.:分发编号:Attn.No.起草:Preparedby审核:Reviewedby确认:Validatedby批准:Approvedby实施日期:Implementdate:201Y年04月01日发布日期:201Y年04月01日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本手册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批准发布01发布令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01发布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标检测实验室”)为使检测工作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认可组织的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根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和CNAS-CL1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编制了本实验室《质量手册》。本手册描述了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包括本实验室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本实验室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必须符合《质量手册》的要求,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质量手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手册已经审定,现予以颁布,自201Y年04月01日起实施。批准:日期:02目录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02目录封面……………………第1页01发布令………………第2页02目录………………第3页03修订页………………第5页04实验室简介…………………………第6页05公正性声明…………………………第7页1.质量手册说明………………………第8页2.质量手册管理………………………第10页3.质量方针与目标……………………第13页4.管理要求4.1组织………………第16页4.2管理体系………………………第25页4.3文件控制………………………第28页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第30页4.5检测工作分包……………………第32页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第34页4.7服务客户……………………第35页4.8投诉……………………………第36页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第37页4.10改进……………………………第38页4.11纠正措施………………………第40页4.12预防措施………………………第41页4.13记录控制………………………第42页4.14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第43页4.15管理评审程序…………………第45页5.技术要求5.1总则……………………………第48页5.2人员……………………………第49页5.3设施和环境条件………………第51页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第53页5.5设备……………………………第55页5.6量值溯源……………………第57页5.7抽样……………………………第59页5.8检测物品的处置………………第60页5.9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第61页5.10结果报告………………………第63页质量手册附件附件1程序文件目录………………第66页附件2本实验室内部组织结构图…………………第67页附件3外部组织结构图…………………………第68页附件4授权人签字情况表…………………………第69页附件5管理体系运行图……………第70页附件6关键岗位人员任命书………………………第71页附件6关键管理人员委托人一览表………………第72页附件7检测能力表…………………第73页附件8人员情况一览表……………第75页附件9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表………………………第76页附件10检测实验室平面图………………………第77页附件11量值溯源图……………第78页附件12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第79页03修订页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03修订页序号章节号页码修订次数版号修订内容修订人批准人日期修改前修改后04实验室简介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04实验室简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Y年,是LED光组件检测、评定、研发能效评价的权威检测机构。目前实验室可以提供LED产品光色电性能、热学性能和可靠性检测服务。实验室未来将立足照明产业,做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的第三方检测平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为依托,通过与台湾工研院、香港应科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携手合作,汇集国际国内半导体照明巨头企业、科研团队和院所入驻实验室,形成具有先进创新能力、创意服务能力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创新策源地,打造覆盖研发外包、检测检验、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市场推广和金融支持等环节,面向广东、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LED产业创新服务集群。本实验室设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光学检测室、热学检测室、可靠性检测室、通用检测室、仿真室、综合管理室。实验室具备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拥有专职技术人员10余名。实验室检测条件完善,仪器设备匹配齐全。实验室占地1700多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实验室目前拥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十几套,总价值1000多万元,主要测试设备有:立式分布式光度计、热瞬态测试系统、小光源近场分布测试系统、LED光电色测试系统、进口环境试验箱、振动试验台、冲击试验台、IP淋雨试验装置、防尘试验箱、紫外老化试验箱和盐雾试验箱、高精度功率分析仪、可编程电源、数字源表等。编号GSCLAB/SC-201Y发布日期201Y年04月01日质量手册页码第74页共83页05公正性声明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05公正性声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声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实验室主任李继伟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全面领导和全权负责该实验室的检测管理工作。本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从事影响本实验室检测公正性的有关兼职或技术合作等活动。检测/试验人员不得直接对本公司之外接收样品检测,送检单位不得指定专人检测。实验室1.0质量手册说明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第一章质量手册说明1.0质量手册说明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1.1编写目的——阐明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规定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及质量职责;——规定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基本控制程序和质量活动的相互关系;——建立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并保持其连续、有效运行;——作为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证实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要求。1.2适用范围本手册覆盖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以及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的全部要求,是本实验室各职能部门贯彻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管理体系要求和履行质量义务的纲领性文件。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检测工作。1.3引用标准——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1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2.0质量手册管理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第二章质量手册管理质量手册是指导本实验室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管理是对其运行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本章描述了质量手册的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改版等内容。2.1职责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手册的编制及修订工作,并负责保持其有效性。2.2手册的编写、审核、批准2.2.1由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组建手册编写组,根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1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以及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确定管理体系控制要素,起草质量手册。2.2.2手册的初稿应征集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意见,审查稿送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审核,报批稿送本实验室主任批准。2.3手册的发放与回收2.3.1手册的发放手册受控本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员统一编号发放,建立质量手册发放台帐,受控本发放范围:——本实验室主任;——本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各检测室;——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员;——内审员;——技术监督员;非受控本发放范围:——评审机构;——客户或其他组织机构(必要时),经批准后发放。2.3.2手册的回收手册持有者调离本单位时,应将手册交回,并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员注销登记。换版手册发放时应收回旧版手册,需要保留存档和参考的应加盖“作废文件”章,其余进行销毁。2.4手册的修订2.4.1责任人员应及时收集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和处理意见,做好记录,并报告质量负责人,作为修订手册的依据。2.4.2手册修订前,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讨论,讨论结果应得到本实验室主任的认可。2.4.3手册每年修订一次,一般在管理评审会议以后进行,修改时原文件号不变动,但应在文件栏目中注明修改号,在手册修订记录中注明修订章节和修订日期。2.4.4手册修订后,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员应向手册受控本持有者发放手册修改页,并建立台帐。2.5手册的换版2.5.1有下列问题之一时,应考虑对手册进行换版:——组织机构发生变化;——管理体系要素发生变化;——检测标准和服务能力发生变化;——质量方针发生变化;——评审中出现较大管理体系问题;——修改文件数量一次超过半数;——管理体系建立依据的质量标准换版;——证书到期复查。2.5.2换版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程序同初版。2.6手册受控本持有者的责任2.6.1手册受控本持有者应严格按照本手册的规定执行并及时反馈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6.2手册受控本持有者应妥善保管本手册,不得以任何形式外借。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向责任部门说明,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视其责任进行处理。2.7手册的宣贯质量手册一经批准发布,即成为本实验室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纲领性文件。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手册的宣贯工作,保证全体员工理解并执行。本手册的解释权归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质量方针和目标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第三章质量方针和目标一、质量方针1.质量方针:“科学、诚实、公正、高效”为我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2.质量方针声明方法科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有关检测标准、规范。服务诚实—严格执行合同的要求,信守检测服务承诺;行为公正—任何情况下,不被各种利益所驱动,客观公正、独立诚实开展检测工作。办事高效—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接受客户委托,出具检测报告。质量方针是本实验室主任制定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体现了本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对客户做出的质量承诺,全体员工必须以此作为质量管理的行为准则。二、质量目标依靠科学进步和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检测方法,不断完善检测手段,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证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服务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积极开拓新的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1.顾客服务满意率≥98%2.标准、规范、法规执行率100%3.检测报告及时率≥98%4.检测结果判断准确率100%;5.检测仪器、设备完好率≥98%三、目标措施为实现以上总体目标,本实验室拟采取以下措施并在相关职能部门分解:本实验室最高管理层积极有效参与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顾客服务满意率,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客户信息的反馈收集,并对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制表后送本实验室主任审批。标准、规范、法规执行率,检测报告及时率,各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严格要求技术人员执行产品的测试标准、规范、法规,并进行月结统计,制表后送本实验室主任审批。检测结果判断准确率,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每份检测报告全面进行审核检测结果,并对判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制表后送本实验室主任审批。检测仪器、设备完好率,设备管理员负责:对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以及定期校准,统计月报表和年报表进行持续改进处理,制表后送本实验室主任审批。本实验室要求全体员工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改进所在区域的工作,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章管理要求4.1组织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组织4.1.1目的规定本实验室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4.1.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的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及授权。4.1.3职责本实验室负责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配和资源的配置,任命关键岗位的人员,指定关键管理岗位的代理人;4.1.4要求法律地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组织机构.1组织原则:本实验室确保所从事检测工作符合CNAS-CL01:2006认可准则的要求,能满足管理机构或对本实验室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其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并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2本实验室设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光学检测室、热学检测室、可靠性检测室、通用检测室、仿真室、综合管理室。员工行为规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产品质量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本实验室《质量手册》的规定;——检测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不得违规操作或伪造数据,做到数据真实、准确、有效,不参与企业间竞争,不从事检测范围内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及经营活动;——抵制干扰,秉公办事,保证检测、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判断的独立性;——履行职责,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与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介入、干预检测工作的进行,严格按程序文件规定进行检测,避免偏离政策和程序情况的发生;——受检产品(样品)送达或现场检测时间确定后,必须在规定时间检出,未经客户同意,不得超出规定期限,不收受委托单位的礼品、礼金,不牟取个人利益;——坚决保护客户的所有权和机密,任何人不得用客户的技术和商业机密谋利益;——不得泄露检测的抽样内容和检验结果,严守本实验室机密。主要岗位的职责和权力.1本实验室主任——主持本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工作;——领导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本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和颁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为保证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配置所需资源;——定期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改进做出决定,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任命质量负责人承担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责任;——任命技术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实验室从事管理及与质量工作有关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批准本实验室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配;——批准检测工作的资源配备及设备物资的采购,保证本实验室业务得到委托方的满意;——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确保在检测本实验室内部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对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应确保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2质量负责人——建立健全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组织编制、修订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其实施、维持和持续改进,负责组织本实验室各级领导开展及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并跟踪改进情况;——负责主持管理体系中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建立编写及修改工作,审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格式,参与本实验室方针、资源的决策和技术管理活动;——负责与审核机构、监察机构等外部的质量活动,处理落实监督部门的要求;——编制质量活动计划,开展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工作;——负责保护客户机密及客户抱怨的受理和处理;——负责编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并协助主任实施,检查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组织合同评审,向主任汇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以供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的改进;.3技术负责人——组织贯彻执行国家(际)有关检测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确保其现行有效;——负责批准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试验方案和技术记录等技术文件;——负责推动本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进步、对外进行经验交流及新检测方法开发和评审工作;——负责组织本实验室员工对技术规范及法律法规的学习,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组织技术培训考核工作;——负责对本实验室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调查实验,提出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偏离许可的批准,有权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查或要求有关人员重新检测;当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有权要求暂停检测工作;——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批准;——负责本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设立和监控,当环境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负责国内外有关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跟踪与验证,提出提高质量方法建议;——负责组织检测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不符合检测工作进行定期分析,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结果;——制定技术活动计划,承担技术活动结果相应责任,并编写本实验室的年度技术工作总结。.4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室——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各项工作;——负责制定本实验室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实验室行政工作管理;——负责本实验室内务安全工作的管理;——负责后勤管理等工作;——负责领导收发员做好样品管理工作;——负责协助质量负责人开展管理体系的运行、改进等工作,并定期目标考核;——负责建立本实验室人员档案和相关技术机密档案,文件控制及发放管理;——负责本实验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本实验室合同评审、立案、执行;——督促和协助各部门执行检测合同;——客户投诉的受理与登记,负责客户的咨询服务,客户满意度的调查;.5各检测室——各自负责各自部门的各项工作;——负责编写本部门负主责的程序文件及相应的管理文件和部门规章制度;——合理组织各项资源,保证检测工作公正、有序地进行并按时完成;——负责组织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设备期间核查等作业文件,——负责审核作业技术文件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做好本部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提出本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测质量监控计划的制订及实施;——负责偏离许可的验证工作;——组织不确定度评定、结果验证工作;——负责组织进行检测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分析、对策制订及实施;——负责新项目的准备及试运行工作;——负责本部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负责组织做好本部门的安全防护及内务管理工作;——本实验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6检测员——按照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每项检测工作,并对其工作负责,及时反馈质量信息;——保持工作区域的设施环境,维护仪器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同时做好记录;——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执行安全规程;——拒绝不恰当的干扰,维护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对用户的技术资料、商业机密负有保密责任;——参加本实验室的各项质量控制和技术活动,并完成其相应工作任务。.7技术监督员(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并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督过程中如发现不规范行为应及时纠正,有权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进行复验,或要求有关人员重新检测;——负责对监督过程中的不符合发布相应的检测工作不符合处理报告,并对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对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检测行为有权制止,由技术监督员扣发相关报告。.8内审员——接受质量负责人的委派,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和《内审不合格报告》;——负责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负责编制审核报告。.9综合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编号、标识和保管工作;——负责检测样品的交接;——负责留样样品的登记、保管和处理等。——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发放、登记管理;——负责检测的质量记录、报告等存档工作;——负责检测技术标准、规范的整理与归档工作;——做好资料室的防火、防盗、防蛀、保密等安全工作;.10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建档工作;——负责编制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负责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日常维护保养的实施及监督工作;——负责办理仪器设备的停用、报废手续。——负责编制检测材料购置计划;——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和发放;——对外部服务和供应厂商进行资料收集及初步调查,并根据评审结果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对采购的检测材料质量负责。.13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查,并批准签发相应授权范围的检测报告;——有权对检测报告有疑问的地方向检测人员进行质询;——对在审查检测报告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和处理;——对签发的检测报告负责。各级人员的任职条件.1本实验室主任任职条件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b.有三年以上本行业综合管理工作经验。c.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2技术负责人任职条件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精通本实验室业务,热爱本职工作,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b.有三年以上本行业技术管理工作经验。c.熟悉掌握CNAS认可准则及各种标准规范和本实验室相关质量文件等。.3质量负责人任职条件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本实验室业务及管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b.必须对实验室认可准则有较深的了解,有二年以上质量管理工作经验。c.能编写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4实验室负责人任职条件a.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理工科专业,两年实验室工作经验。c.能熟练进行该检测室的主要检测项目的检测。d.能独立编写检测操作细则。.5检测人员任职条件a.理工科专业,有大专以上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b.非理工科专业的,要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c.具有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完成检测工作的能力。.6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员任职条件a.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熟悉本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c.熟悉本实验室检测项目对样品的要求,熟悉合同管理有关要求。d.有一年以上文件管理工作经验。.8设备管理员任职条件a.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熟悉本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及日常设备管理事务;c.熟悉计量法,掌握设备的校准和核查要求等。.9内审员任职条件a.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经过内审员培训,并考核合格;c.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能独立开展工作。.10技术监督员任职条件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熟悉各项目检测方法程序,了解检测工作的目的。c.知道如何评价检测结果。.11授权签字人任职条件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须有7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经验;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5年以上;或硕士学位以上(含),从事相关专业2年以上。b.熟悉各项目检测方法程序,了解检测工作的目的。c.知道如何评价检测结果。d.熟悉检测样品有关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部门职责.1各检测室——负责贯彻执行本实验室规定,编写本部门负主责的程序文件及相应的管理文件和部门规章制度;——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并按要求实施;——负责本实验室检测标准、规范的收集、整理及贯彻执行;——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参加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组织实施各项检测工作,并保证检测工作公正、有序地进行并按时完成;——做好本室的设施、设备管理工作;——提出本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偏离许可的验证工作;——组织不确定度评定、结果验证工作;——负责进行检测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分析、对策制订及实施;——负责本室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及实施;——负责做好新项目的准备及试运行工作,并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评审;——负责检测过程的内务安全管理等工作;——负责本实验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本实验室综合管理室——协助质量负责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目标考核——负责人员培训考核,并建立人员技术档案;——负责样品管理及合同评审工作;——负责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验收、建档工作和供方管理等;——负责仪器、设备的校准及期间核查工作,进行唯一性编号和标识,建立设备档案,对各设备负责人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负责本实验室的行政管理;——负责本实验室的内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协助本实验室领导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及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和改进等;深圳世标检测有限本实验室外部文件的编号、发放、登记归档管理;——负责本部门的客户机密保护工作;——负责客户的接待及收集反馈意见,并协助质量负责人进行客户投诉处理。权力委派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本实验室规定由以下人员代理行使其相应的职权:.1本实验室主任不在时,由质量负责人行使其职权;.2技术负责人不在时,由本实验室主任行使其职权;.3质量负责人不在时,由本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代行其职权;.4当出现上述情况时,由被代理人以书面形式委托代理人行使其职权。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的授权签字领域及其识别见附件4《授权签字人情况表》。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本实验室为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要求本实验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本实验室员工行为规范》,执行《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程序》。重要性传达本实验室通过文件和会议、培训等方式让各级人员充分认识到本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各项工作的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他们掌握本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圆满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以便本实验室质量目标的达成。0内部沟通本实验室通过各类文件、报告、工作汇报、工作指示、工作交流、会议等方式确保本实验室内信息畅通,并能就体系有效运行的各项事宜进行交流、传达和报告。1技术监督本实验室须配备一名以上技术监督员对检测全过程及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具体按《监督管理程序》执行。4.1.5支持性文件——【保护委托方机密和所有权管理程序】——【监督管理程序】4.2管理体系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2管理体系4.2.1目的本实验室按照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标准要求,结合本实验室人力资源和工作范围,建立、实施与保持适用于本实验室的文件化管理体系,确保本实验室全体人员熟悉、理解、贯彻执行管理体系文件,以保证本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4.2.2范围适用于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及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4.2.3职责本实验室主任负责管理体系的策划,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发布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促进体系的持续改进,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中技术活动的监控、评审、处理、解释及承担技术活动结果的相应责任;资料管理员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4.2.4要求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为使检测工作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认可组织的要求,本实验室根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以及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的要求,建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同时任命一名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并定期向本实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及时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以确保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得到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质量手册第一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第二层次文件作业指导书第三层次文件记录表格、质量记录第四层次文件图2-1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包括质量手册、体系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质量记录等文件,见图2-1。质量手册:是管理体系的主体文件,是阐述本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描述管理体系并实施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改进的文件,同时是向客户及监督机构展示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向他们提供质量保证的纲领性文件。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为满足质量方针、目标而编制的一套与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以及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相一致的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质量管理、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的依据。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见附件1。第三层次文件:是本实验室为保证质量活动有效实施,建立和保持的一系列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这些文件是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有效实施的支持性文件,是用来指导某一项工作如何具体开展的文件。第四层次文件:表单、记录,是用于管理体系运行信息的传递及运行情况的证实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学习、宣贯,并被本实验室全体人员获取、理解、掌握和执行。管理者承诺本实验室确保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和改进(见4.10)。并通过文件、会议、工作指令等及时传达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以促使本实验室各级人员形成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意识。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a.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临时设施中进行的工作;b.管理体系文件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质量方针:见手册第三章《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目标见手册第三章《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由质量负责人每年进行分析,如未达成,需责成相关各部门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和适宜性由质量负责人提报管理评审。各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见附件6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表。质量负责人应及时宣贯满足客户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0质量负责人应确保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确保改进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保留持续改进有效性的相关证据。4.2.5支持性文件——【文件控制程序】4.3文件控制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3文件控制4.3.1目的对于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均能得到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4.3.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4.3.3职责本实验室主任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和颁布;各检测室负责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并对检测标准、规范进行收集、整理;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批准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文件编号、标识、分发、归档等管理控制。4.3.4要求文件编制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应符合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以及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b.其他文件的编制应与质量手册相协调,不得与质量手册的要求相抵触;c.文件的文字表达应简明、准确、易懂,所有的符号、代号应符合有关规范,编制格式应统一。文件编号管理体系文件以文件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文件编号具体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文件审批a.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审核,本实验室主任批准;b.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本实验室主任批准;c.作业指导书、技术记录表、格式由技术负责人批准;d.质量记录格式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文件发放a.对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均应做到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文件;b.受控文件的发放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批准发放范围后,资料管理员根据文件批准人的意见办理有关发放手续,不得随意借用、复印;c.非受控文件只作发放记录;d.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拟订“文件管制一览表”,根据文件的更改、作废情况及时更新,以保证有效版本;e.文件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注明受控状态;f.作废文件要及时从所有使用场所收回,因特殊需要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文件,都要盖上“作废文件”印章醒目标记,防止误用。文件修改.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文件应予以修改;文件不适应管理体系运行;b.文件与国家有关法规不相适应;c.本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发生变化时;d.其他需要修改的情况。.2文件修改的申请、编制、审核和批准与该文件原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和部门相同。.3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需要进行大幅修改的,应进行换版,原版次文件作废,换新版本。.4文件修改后,应将修改后的文件或文件修改通知书,按规定发放范围及时发放到位。对于非受控文本,不作修改。.5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6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不允许进行手写修改。文件评审管理体系文件应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按《数据控制程序》执行。4.3.5支持性文件——【文件控制程序】——【数据控制程序】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4.1目的对客户的要求、检测的标书、合同(协议)进行评审,确保合同条款内容清楚,质量要求合理,评价本实验室有足够的能力、资源满足合同的要求,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4.4.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对所有客户检测项目的标书、合同(协议)的评审。4.4.3职责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常规例行简单的检、试验委托合同的评审。本实验室主任和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新的、复杂的、先进的、重大的项目合同进行评审。4.4.4要求本实验室编制《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程序》,确保:a.包括检测方法的客户要求应予以规定,并形成文件,便于双方理解;b.使本实验室有能力和资源满足客户要求;c.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方法;d.客户的要求或对标书、合同(协议)有不同的意见,应在签订之前得到解决,每项合同都应得到双方的同意认可。合同评审常规例行简单的检测试验委托合同的评审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进行评审。对重复性例行检测,如客户要求不变,综合部只须作初次评审。其后由收样员在接收客户样品时进行评审即可(在检测委托单签字认可);b.对新的、复杂的、先进的、重大的项目合同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报本实验室主任批准。合同评审记录a.应保存包括任何重大变化在内的评审记录;b.合同执行期间,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束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也应予以保存。当合同涉及到分包项目时,合同评审的内容应包括分包出去的所有工作。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在合同执行期间,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应重复进行同样的合同评审过程,并将所有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做好合同评审记录,并与合同文本一起归档保存。4.4.5支持性文件——【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程序】——【记录管理程序】4.5检测工作分包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5检测工作分包4.5.1目的确保分包检测工作符合规定的要求,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4.5.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需对外分包的所有检测工作。4.5.3职责本实验室主任代表本实验室与分包实验室签定书面协议,批准分包的实施,并在适当时候批准分包的终止。分包项目由相应专业技术负责人提出。技术负责人对各室提出的分包项目进行审核,并对已分包的项目提出终止的申请并报实验室主任批准。质量负责人组织对分包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检测能力进行考核评审。综合管理室负责收集分包实验室资料,实施对分包实验室的初次评审和定期评审,建立《分包项目一览表》和《分包方登记表》。4.5.4要求分包的原则a.必须选择合格的分包方。b.分包比例需严格控制,一般限于设备使用频次低、设备价格昂贵或暂不具备能力的项目。分包方的选择与评价a.各室根据分包项目的技术要求提出分包方的选择建议,由综合管理室组织对分包方的检测能力、环境条件、人员素质、质量管理等进行调查,选择符合实验室认可要求的实验室;b.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分包方的能力进行评价;c.实验室主任负责批准分包方;d.分包情况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客户,并得到客户的同意;e.分包方提交的检测结果应存档,分包检测结果须在出具的报告中注明。分包方的质量控制。a.综合管理室应保存分包方的评审记录及各种资质证明材料;b.适当时综合管理室以平行试验样或标准样品的方式,对分包方进行质量控制。c.综合管理室应根据需要,定期对往来的分包方进行审核。4.5.5支持性文件——【检测工作分包管理程序】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6.1目的为了检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进行有效的控制。4.6.2范围适用于对检测有影响的供应品和服务供应厂(商)的评价、选择及其采购、验收。4.6.3职责采购的提出和供应商的选择:各检测部;采购文件的审核:技术负责人;采购的批准:实验室主任;供应商的采购:各检测室;供应品的检验、发放、存储:设备管理员及各检测室。4.6.4要求确保所采购的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供应品只有在经过检查或证实符合有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后才允许投入使用,不合格的供应品不得投入使用。所采购的供应品应经各检测室验收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应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检查活动的记录。影响检测质量的物品采购申请及采购文件中,申请部门应详细描述所购服务和供应品的信息资料,包含的信息资料可包括供应品或消耗品的型式、类别、等级、明确的识别、规格、图纸、检查指南以及表明检测结果可被接受的技术条件。如果是采购服务也可以提出对提供服务的人员的资格能力水平的要求,以及对提供服务或供应品的组织应满足的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这些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检测室应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供应品和支持服务工作的供应商进行调查、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采购的供应品应存放在保证物品不发生变质的环境中;必要时,由物料管理员对保存的物料进行检查,以保证其符合使用的要求。4.6.5支持性文件——【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控制程序】4.7服务客户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7服务客户4.7.1目的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4.7.2范围适用于客户对有合同要求的服务和常规服务活动的控制以及与客户的沟通。4.7.3职责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客户调查,收集客户服务反馈的意见以及客户满意度调查,并主动与客户联系。检测室:保持与客户的联系,为客户提供服务。4.7.4要求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和各部门均应与客户或其代表进行友好的合作,明确客户的诸如检测、现场服务、进入实验室观察等与其工作有关的要求,并在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这些要求。实验室在对客户的检测过程中如出现检测结果偏离较大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客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对于重要客户应有专人与客户保持联系,跟踪服务。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应积极向客户征求反馈,对于客户以各种方式对我本实验室服务的任何意见,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都必须收集记录,填写服务意见表,并及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提交管理评审用于改进管理体系。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应与客户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提供本实验室有关业务的最新信息。4.7.5支持性文件——【服务客户程序】4.8投诉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8投诉4.8.1目的受理客户的投诉是提高本实验室信誉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本实验室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之一。本实验室以优质服务于客户为宗旨,热情欢迎并鼓励员工搜集对本实验室的服务质量的申诉,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和改进管理体系,以满足客户的更高的要求。4.8.2范围适用于来自客户或其他人员及机构的投诉的受理、处理过程。4.8.3职责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受理投诉记录和回复投诉方;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投诉进行调查,并跟踪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责任部门:对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提出纠正措施。主任:批准重大投诉处理决定;4.8.4要求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接到客户或其他方面投诉时,提出《投诉处理报告》,若是书面应将投诉材料附其后。质量负责人组织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是否认可投诉。若认可则在《投诉处理报告》中提出责任部门;若不认可则由客户服务部与客户沟通。由责任部门对客户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经质量负责人确认后实施。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由质量负责人予以跟踪确认。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应及时和投诉人沟通,并将处理意见通知投诉人,重大客户投诉及处理决定须上报主任;若客户不接受处理结果时可提出第三方仲裁。当投诉影响到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或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怀疑时,由质量负责人提出附加审核。4.8.5支持性文件——【投诉处理程序】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4.9.1目的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检测报告发放或使用,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4.9.2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以及不合格检测报告的控制。4.9.3职责不合格项的发现识别:相关职能部门和质量监督员。对不合格项的纠正:相关责任部门。不合格工作的可接受性和严重性评价:技术负责人4.9.4要求本实验室制订《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对不合格检测工作的控制做出以下规定:.1不合格项的识别由质量监督员、技术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授权签字人负责。.2不合格项识别后,责任部门应立即采取纠正活动,再评价对纠正措施的需求,进而采取纠正措施。.3技术负责人对不合格工作的可接受性和严重性做出评价。.4必要时,由综合管理部通知客户。.5由技术负责人确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当技术负责人评价表明不合格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检测工作是否符合其程序有怀疑时应要求责任部门立即执行《纠正措施程序》。4.9.5支持性文件——【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4.10改进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0改进4.10.1目的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以及应用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投诉、数据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以持续改进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10.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管理体系的改进。4.10.3职责质量负责人对质量目标进行定期数据分析、以及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进行系统评审以识别改进机会;技术负责人定期进行技术校核数据分析,以及纠正措施进行评审以识别改进机会;相关责任部门对相关过程予以改进。主任对设定的质量目标在管理评审予以监控和评价,提出改进要求。4.10.4要求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在每次管理评审前定期对所有的运行程序如内部审核结果、质量目标和技术校核的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系统评审。质量负责人对外部审核的结果也须以评审,以识别任何潜在的不符合项来源,或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的改进机会。相关责任部门根据系统评审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的方案,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要在其完成后对其评审。实验室主任批准发布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用于指导和监控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作方面的效果,质量方针和目标应每年管理评审时分析其达成情况必要时提出新的目标。如在检测工作中的任何方面表明有改进的可能,无论这种改进出自何处,本实验室管理层均应予以考虑。本实验室管理层应保证本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参加与检测有关的质量或技术领域有关的改进活动。本实验室管理层为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具体按《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执行。4.10.5支持性文件——【纠正措施程序】——【改进管理程序】——【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4.11纠正措施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1纠正措施4.11.1目的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方针和程序时,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4.11.2范围适用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4.11.3职责质量负责人:负责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效果的追踪确认。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11.4要求本实验室制订并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使工作中发現的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決,以实现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和产品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采取纠正措施应首先查明问题的根本原因,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对于在采取纠正措施过程中确认的有效方法,可纳入有关的文件。对因此引起的文件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办理。当不符合影响到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或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怀疑时,由质量负责人提出附加审核。4.11.5支持性文件——【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12预防措施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2预防措施4.12.1目的为了防止不符合的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确定不符合的潜在原因和所需的改进。4.12.2范围适用于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12.3职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各检测实验室。预防措施的需求的提出:质量负责人。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验证:质量负责人。4.12.4要求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并决定预防措施的需求。无论是技术方面的,还是管理体系方面,如需采取预防措施,则应制定、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合格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充分利用改进的机会。由预防措施的制定部门按计划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经质量负责人确认后实施。质量负责人需按预防措施计划跟踪预防措施的执行状况及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由预防和改进措施所引起的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修改,应按《文件和资料控程序》的要求进行并记录。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有效性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之一。4.12.5支持性文件——【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13记录控制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3记录控制4.13.1目的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检测过程。4.13.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与控制。4.13.3职责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质量记录格式;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检测运作中形成的各种记录及报告副本的归档保存管理。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在检测运作中形成的各种记录的管理控制。4.13.4要求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中形成的各类记录均应及时收集、标识、整理、存档。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保存在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环境中。本实验室应将原始观察、导出资料和建立审核路径的充分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所有的记录的保存期按有关标准和本实验室《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所有记录必须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保护要按本实验室制定的《记录管理程序》执行。检测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保证该项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检测原始记录中必须从事检测人员和结果审核人员的签名。检测原始记录应在工作时对观察结果、数据作即时记录,并按要求做好标识以便识别。当记录出现差错时,应遵循记录的更改原则,被更改的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可见,不允许消失或模糊不清,更改后的值应在被更改值附近,并签上更改人的名字和更改日期。4.13.5支持性文件——【记录管理程序】4.14内部审核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4内部审核4.14.1目的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4.14.2范围适用于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4.14.3职责 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审核每次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任命内审组长;内审组长负责成立内审小组,编写内审计划并组织内审;内审员负责编制检查表,执行内审,对发现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相关部门配合内审,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主任负责批准年度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4.14.4要求质量负责人每年应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每年(十二个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审核对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对各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也应进行审核;委派的内审员与受审核部门应无直接责任关系,并应接受过培训,熟悉认可准则及管理体系文件;内审员根据审核要求和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编制检查表,检查表应明确审核的内容和方法;内审员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及时与内审员协商;内审员根据《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应客观公正,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要详细记录并要求受审部门负责人当场确认;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按《纠正措施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发现检测结果已受到影响,由综合管理部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内审员应对纠正措施计划进行确认;内审员负责整理内部审核记录并出具不符合项报告;收到不符合项报告的部门负责人在限定期限内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实施;0内审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验证其有效性;1内审组长根据审核结果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形成内部审核报告;2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保存内部审核记录、不符合报告、内部审核报告、纠正措施及其实施情况验证记录;4内部审核结果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由质量负责人提交管理评审。4.14.5支持性文件——【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4.15管理评审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4.15管理评审4.15.1目的为确保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使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能够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需要对管理体系中要求的所有管理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评价。4.15.2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4.15.3职责本实验室主任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报告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编制评审报告,并组织评审结论的实施;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改进的纠正、预防措施;质量负责人负责对评审后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4.15.4要求管理评审于每年内审后进行,每年(十二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发现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应组织临时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范围包括:a.质量方针、质量目标;b.质量管理体系文件;c.资源的配置;d.检测活动;e.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各项活动;管理评审应考虑到下列因素:a.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b.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c.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d.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e.外部机构的评审结果;f.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的结果;g.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h.客户的期望反馈;i.投诉;J.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等。k.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形式进行,与会人员对评审议题进行讨论、分析、研究,最后由本实验室主任做出结论和决议。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指派人员记录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和由此采取的措施,各项改进措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实施。管理评审形成的记录至少保存五年。4.15.5支持性文件——【管理评审程序】5.0技术要求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第五章技术要求5.1总则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5.1总则前面各章节从管理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检测服务领域做出了规定和控制要求,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原则,以组织管理为出发和落脚点,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达到追求检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其运作将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于一个检测实验室,以上要求并不能证明实验室有出具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这是因为决定实验室所开展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还很多,所以必须从技术能力方面作进一步规定。本实验室将在制定和采用检测方法及程序、人员培训和考核、选用检测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程序等过程中,对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诸多因素予以控制。——对人员资格、职责、能力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对本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制定了监控程序——对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进行程序化管理——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保证检测的溯源性——确保受检产品抽样的合理性——保护受检产品的完整性——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5.2人员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5.2人员5.2.1目的为保证所开展检测工作的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准确和客户满意,对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素质要求做出规定,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的要求。5.2.2范围适用于管理体系涉及到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培训和考核。5.2.3职责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资质的审查确认;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编制本实验室人员培训年度计划,组织培训和资格考核。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人员培训申请,并协助资格考核。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建立和保存人员技术档案。5.2.4要求人员配备a.本实验室根据工作范围和工作量配备相适应的足够人员;b.本实验室主任主管人员的配备和聘用;c.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资质的审查确认,以确保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与其承担的工作相适应。人员能力的保证a.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以及结果评价、审核、批准签发报告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b.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持资格证才能独立上岗,对从事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由技术负责人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c.本实验室对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审核、批准人员规定任职资格条件;人员培训、考核和监督a.各部门根据当前和预期的业务发展需要,制订人员的培训目标和计划,由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b.本实验室应使用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技术监督员负责组织对在培训期内的员工、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进行监督,确保他们是胜任的并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工作;c.本实验室授权专门人员进行特定类型、检测、签发检测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的设备。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和资格要求按本手册进行。人员技术档案.1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主管负责员工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2人员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历证明、职称证书、岗位资格证明、专门培训证明、考核情况、工作履历、聘用合同、各种技术获奖记录等。5.2.5支持性文件——【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5.3设施和环境条件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5.3设施和环境条件5.3.1目的为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本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并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满足规定要求。5.3.2范围适用于检测、检验设施及环境条件的配置及其控制。5.3.3职责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检测设施和环境的配置工作;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和环境的管理工作;技术监督员负责对设施和环境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检测工作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5.3.4要求各个部门应实行检、试验区域与办公场所分离,防止对检、试验工作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各个部门应布局合理,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相邻工作区域间的不利影响。各个部门应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充分考虑能源、采光、采暖、通风等要求,并应考虑环境因素对检、试验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应能满足检测需要及设备仪器使用维护对环境的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区域,其设施的配备和环境条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配置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措施。检、试验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材料和样品的贮存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有措施保证予以满足,避免材料和样品的损坏或变质。检、试验过程中有强噪声产生,应采取减噪或隔噪措施;有废气、废液、烟雾产生的操作间,应配有合适的排放和处理系统,以保证环境不被交叉污染。本实验室应按规定保证用电安全,有特殊要求的操作间应加装必要的辅助设备。为了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各个部门应配备足够的适用的办公、通讯及其它服务性设施,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监控与维护a.若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或相关的规定、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b.各个部门应做好各项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施的完好状况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上报本实验室综合管理部;c.监督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和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必要时责成检测人员终止工作,对此间出具的检、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应作分析和判断处理。d.设施和环境的监控与维护按《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执行。0检测工作安全本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规定,以保障检、试验过程中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本实验室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检、试验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控制;本实验室应对检、试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保证提供安全生产所必须的人力和物力资源;d.本实验室各工作场所均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根据需要还应配备其它相应的防范和应急装置,在必要的区域配备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1内务管理a.各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受控状态,不得在操作间内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存放与检、试验无关的物品;b.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操作间,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严格限制人员的进出,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c.外来人员进入操作间须经有关室负责人许可,并应有关本实验室人员陪同,须遵守本单位的保密规定及其它管理制度要求。5.3.5支持性文件——【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版次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Y年04月01日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4.1目的为了对检测及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规范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5.4.2范围适用于检测工作的全过程。5.4.3职责检测方法的编制和实施:各检测室;检测方法的确认:技术负责人;检测方法偏离许可批准:技术负责人。5.4.4要求方法的选择本实验室要求各检测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且要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次。为了确保应用的一致性,必要时,由各检测室制定相关的细则,没有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尽可能使用由知名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所选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开始检测之前,由各检测室确认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标准方法。如果方法发生变化,应重新确认。非标准方法当必须使用标准方法未包含的方法时,应征得客户同意,并应清楚地说明客户的要求及检测目的,所制定的方法在使用前应经适当的确认。本实验室制定的方法本实验室为其应用而制定检测方法的过程应是具有计划的活动,并指定具有资格人员进行。此计划将随方法制定的进度加以更新,并让其在参与方法制定的人员间得到有效沟通。方法的确认.1确认是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2非标准方法、本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超出预期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在使用前由检测室组织确认,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