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训课件_第1页
育婴师培训课件_第2页
育婴师培训课件_第3页
育婴师培训课件_第4页
育婴师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1内容概要动作与运动语言.感知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安排婴幼儿的生活作息2一.日常生活作息的安排日常生活作息是婴幼儿每日生活与具体时间的安排。编制婴幼儿日常生活作息是为了根据婴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好生活活动、运动锻炼和各种游戏活动,在每天的生活中规定具体的时间,便于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也便于育婴师的工作。31.编制生活作息的依据1)形成良好的生理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他们自身的规律,以饮食为例,到了吃饭的时间,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胃肠的消化液开始分泌,消化系统做好了接受食物消化的准备。保证婴幼儿每天在同一时间进食,就能使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合理的使用。4

2)满足婴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有些是生理性的需要,如睡眠、进食等;有些是智力发展的需要,如说话;还有些是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如与人交往。婴幼儿必须在所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得到发展。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需要花费的精力要求各有差异。53)便于育婴师进行全日工作的安排。育婴师的工作责任重大,事无巨细,一份日常作息的时间表可以保证育婴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没有一份全面周到的日常作息的时间表,可能会造成忙乱无章法的局面。

62编制生活作息的原则1)必须以婴幼儿的生理性需求为基础2)根据年(月)龄进行调整3)活动安排动静结合4)为了保证必须的生理需要,育婴师还要有灵活变通的经验5)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家庭环境的实际进行调节7二.一日作息程序编制(1)一日作息程序编制要合理分配时间(2)一般婴幼儿的作息包括常规活动和游戏活动两大类A--常规活动:进食、睡眠、盥洗、大小便等;B--游戏活动:运动和动作的游戏、语言游戏、发展智能的游戏、与人交往相处的游戏8910第二节动作与动作1112133岁前婴幼儿全身动作发展顺序14151粗大动作的范围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不利于宝宝学走路的因素44454647484950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51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522.精细动作范围主要指手,眼睛,脸与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53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与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是日常活动的重要基础,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54婴幼儿精细动作练习的意义促进大脑的发育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提高婴幼儿识别物体的能力培养自理生活能力55精细运动关键年龄主动用手抓物5个月可用拇指与另外2个手指握物且可将积木在双手间传递7个月拇指能与其它手指相对9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12个月搭2~3块积木,全手握笔,自发乱画15个月搭3~4块积木,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18个月搭6~7块积木,模仿画垂直线24个月搭8~9块积木,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30个月搭9~10块积木,能临摹“○”和十字;会穿珠子、系纽扣、向杯中倒水36个月56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57精细动作练习原则1)刺激性原则2)操作性原则3)递进性原则58语言·感知与认知59一语言能力开发60语言能力开发的目标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情感和社会性84一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概念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反应比较短暂的状态。情绪的构成:生理的唤醒主观体验认知评价外显的行为(表情动作)

情感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8586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兴趣最基本的消极情绪:痛苦、惧怕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易变性易感性冲动性872.婴儿情绪发展的生理基础(1)先天气质类型容易型气质:约40%,随和,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生活有规律、可以预测困难型气质:约10%,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事物和人适应较慢——在入园适应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更容易被激怒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迟缓型气质:约15%,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异刺激的反应一般较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对新的挑战和活动反应迟钝,往往会被同伴忽视88(2)情绪中枢杏仁核状神经核与额叶调节部位婴儿7-8个月起,额叶的情绪管理中枢逐渐成熟,才能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婴儿情绪反应特点反应快而且缺乏控制力894.不同情绪出现的时间表时间情绪情绪类别影响因素出生满足厌恶痛苦好奇基本可以由生理控制2-7个月愤怒恐惧快乐悲伤惊讶基本所有健康婴儿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出现,在所有文化中的解释也是相似的1-2岁尴尬嫉妒内疚骄傲害羞复杂自我意识自我评价需要自我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标准或规则905.某些基本情绪的发展(1)快乐:快乐表现为微笑和大声的发笑。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他人的积极反应)91婴儿的微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时间阶段特点0-5周自发微笑用嘴作怪相,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是自发的反射性的微笑,睡觉、抚摸面颊、腹部等能引起婴儿早期的这种微笑3-4个月起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人的声音、面孔等外源性刺激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3个月开始微笑次数增加,此时对陌生人与熟人的微笑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对母亲或照料者发出更多的微笑5-6个月起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增强了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婴儿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束地微笑,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92(2)焦虑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时产生的情绪。婴幼儿在6-7个月后就开始害怕陌生人,当其与妈妈或主要养护者分开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这种反应就是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此时,婴幼儿正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在14-18个月时达到顶峰,在整个婴幼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93依恋形成的阶段阶段时间特点前依恋阶段出生—6周哭、笑等情绪反应吸引母亲注意且让他们呆在自己身边,能认识母亲微笑和声音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周—6~8个月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分别作出不同反应:依偎亲近/警觉戒备依恋形成阶段6~8个月—18个月对熟人产生依恋,表现出分离焦虑,15个月时达到顶峰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2岁与2岁以后开始理解母亲离开的原因,能预测她会回来依恋是两个人之间亲密、互惠、情感上的关系,以相互保持亲近的需求为特征。94四种类型的依恋关系类型母亲在时母亲离开母亲返回安全型依恋(65%)独自探索,对陌生人随和大方引起明显的不安有温暖的回应,如果感到压抑,常常会寻求身体接触来缓解压力抗拒型依恋(10%)很少有探索行为,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相当压抑、靠紧母亲不愿其离开矛盾:会接近母亲,但看上去对母亲的离去还在生气;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往往会遭到拒绝,甚至搡打母亲,哭闹,难安抚回避型依恋(20%)对陌生人相当友善,但有时也回避和忽略这些陌生人很少表现出抑郁、苦恼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注意时,他仍然表现出很冷漠,会回避母亲很久才跟她打招呼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5%)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混合抗拒型与回避型模式不知所措,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母亲抱起他时,他的目光看别处或用茫然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母亲安慰他后,他表现冰冷或出乎意料地哭起来95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1.婴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表现(1)自我意识:居于社会性发展的中心地位,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第一反抗期”96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第一年末:自我意识萌芽,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第二年: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身体器官,尤其是脸部2-3岁:由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97(2)社会交往①母婴交往母婴交往在婴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母婴关系是婴幼儿诸多良好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98②父婴交往性格培养性别角色认同99爸爸带宝宝的艺术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口向,在婴幼儿的抚养和亲子沟通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母婴关系,却往往忽视了父亲在婴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父亲自己往往也认为,母亲是婴幼儿教育的主力,自己的强大教育作用要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其实,父亲的作用同等重要,甚至有时其价值超过母亲的教导。父亲与母亲在教养风格上有明显不同。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独特的抱孩子方式,并且10次有9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抱起孩子,而父亲则10次有9次以不同的方式抱孩子,甚至会将婴儿头朝下抱起来,母亲在与孩子玩耍时较喜欢使用玩具,而父亲则喜爱用自己的身体当作孩子的爬杆或摇马,父亲的教导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母亲相比,他们可以让孩子爬得更远,然后再把他们抱回来;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两种抚养方法——保护和挑战,都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100③同伴交往发展社会交往技能唉!没人陪我玩呐!(*^__^*)嘻嘻……,有人陪我啦!101④婴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出生-6个月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哭、笑7-24个月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在各种不同场合区分母亲与其他人,产生依恋行为24-36个月伙伴关系发展阶段,能忍受与依恋对象短暂分离,逐渐习惯与伙伴交往102⑤生活自理体现个体驾驭生活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完善自我的能力。行走吃饭穿衣入厕梳洗103三、良好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行为的培养1.培养总原则满足情感需要,给予母亲般的关爱细心体察婴幼儿的认知倾向,启发兴趣妥善处理婴幼儿的消极情绪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婴幼儿与人交往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与时、客观、正确的评价1042.良好情绪情感培养原则(1)要针对婴幼儿的情绪特点进行教育;(2)要特别注意让婴幼儿的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3)鼓励而不是限制婴幼儿的活动;(4)细心体察婴幼儿的认知倾向,启发兴趣。1053.良好社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