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_第1页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_第2页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_第3页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_第4页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选修: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以浙江课改方案为例褚树荣作者简介:褚树荣,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315000)o原发信息:《中学语文教学》(京)2013年第11期第4-10页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印年02期尽管自2000年以来课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课程的认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的行为,但仍然有各方人士对本次课改提出批评。本文无力置喙于课改的是非功过,而是想从语文学科出发,以浙江方案为基础,探讨作为本次课改亮点(也是难点)的选修课程,其开发和实施的假设干话题。一、语文选修课程现状如何"为了孩子的开展""为了民族的振兴"是本次课改的口号,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良性互动、循环提升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正在课改顶层设计中显示。如: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程。这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因为列入必修课程,它具有基础性、普适性和强制性,每个学生都必须修习。本可以开设什么选修课程,其次才是这门课程怎么开设。四类选修课程省里已经规定好了,每一类选修课程里还可以有哪些课程领域?每一个课程领域里还可以开设哪门具体课程?可不可以在顶层框架内发挥一点创造性,开拓课程领域,开设具体课程呢?着眼点和参照系不同,课程领域和具体课程就不同。假如以学生为核心,按照学生与文化传统、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确立课程领域,那么可以考虑这样五大领域:(1)继承传统,弘扬人文:人与文化系列。(2)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人与社群系列。(3)头脑风暴,思维灵光:人与思维系列。(4)深入社会,关注人生:人与社会系列。(5)崇尚科学,亲近自然:人与自然系列。五个领域涵盖了人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各种关系。我们的设想是,这几大领域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选择上表5可先可后,在数量上可增可减。每一领域,又可分解出具体课程。表5是浙江局部语文选修课程的整合例如。这些课程都是浙江省局部老师设计的,有些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就在实践,有些那么在新课改以后被推荐为省选修课程目录。我把这些课程纳入课程领域和课程分类中,旨在说明在顶层设计的课程框架里,完全有语文教师创造发挥的空间。只有语文教师的创造发挥,才能做到方案的规范性和教学的灵活性的统一、语言使用的工具性和文化积淀的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单科性和各科综合性的统一、活动取材的现实性和教育目标的前瞻性的统一。IdlexsI方案还把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列,说明课程地位不分彼此,课程价值同样重要。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诗歌和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构成。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都不能偏废。通过教育部审查的5个新课程版本都出版了70余种各具特色的选修教材,学校有众多的选择余地。浙江省第一阶段的课改在教育部方案基础上,把语文选修课程分为三类:选修1A《〈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列入高考命题范围),选修1B《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欣赏》(报考一本院校的学生选考),选修1C为学校和学生自选模块。高中三年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大致如此安排(见表1)。语文修习有三个层次要求:修完必修5个模块,记10学分,到达高中毕业最低要求;再修习选修1A三个模块,记6学分,共16学分,达到第二层次要求;在第二层次基础上再选修1B或者1C假设干模块,每模块记2学分,到达18学分以上,为第三层次要求。报考第一批次录取院校的学生,需到达第三层次要求,高考加试选修课程("18选6":在一张涉及18门选修课程的综合卷中,选做6道来自6门选修课程的题教育部和浙江省的方案,相对完美,但细加考究,可以看出尚有改进的空间:.五大系列忽视语文应用和实践根据信息输出和输入循环机制,所有的阅读、欣赏都倾向于信息的输入,而口头和文字表达倾向于信息的输出。很显然,五个系列中,只有语言文字应用属于语文实践类课程,尽管其他四个系列中,也有应用和实践的活动设计,但不是课程重点。.五大系列侧重传统文体阅读因为诗歌和散文、小说与戏剧是必修课程的教学重点,这种倾斜延续到选修课程,所以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三个系列被很多学校有意无意地轻视。.选修教材重合度高全国5家出版社出版的70余种选修教材,选题和选材大同小异或者不约而同。如"唐宋散文""《论语》《孟子》"有4家出版社选择。即使教材不同,但在涉及同一系列时,选文也惊人一致。这既是经典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所致,也说明教材开发的思路尚可更开阔一些。.选修课程必修化这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以浙江课改第一阶段为例,作为选修1A的《外国小说欣赏》《〈论语〉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和选修1B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全省是作为限定选修课来处理的,基本上延续必修课程的教学模式。而《语言文字应用》因为教材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淡出。根据浙江方案,报考一类院校之外可以不必选修1B模块,再说诗歌散文欣赏在必修课程也是重点内容,所以大局部学校对于两个1B模块的教学轻描淡写,很多学校高二(下)就开始高考复习,直至高考。语文选修课程实际上付之阙如(两个1A模块《外国小说欣赏》《〈论语〉选读》作为限定选修课,全省统一选修,实际上成为必修课程了)。浙江方案是国家方案的地方化,因地制宜、平稳过渡和稳步推进是指导思想,尤其是学校、教师在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知识和技术处于"零起点"时,略显保守的做法未尝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当课改进行到二轮(以每轮三年计)甚至更长时间后(从2000年至今已经13年),选修课程建设应该寻求突破了。二、语文选修课程建设应该有新的生长点.一个方案:以减轻负担、增加选择为宗旨的深化方案浙江新课改成绩尽管有目共睹,但教育厅更加注重对缺乏之处的反思:"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个性开展和学校特色开展空间缺乏,个性开展仍未得到应有关注,育人模式转型效果不佳;过度应试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学生学业负担仍未减轻。"(《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答疑》)故此提出深化新课改,出台《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深化课改的措施为:调结构(在必修课程中增设专题教育,选修课程分成四类开设: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原先的综合实践活动归到四类选修课程中);减总量(必修116学分减到96学分,选修28学分增至48学分)"尤方法(选修课程开放化、学校课程自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方式人本化);改评价(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获得144学分,同时通过会考,即可毕业;11门必修,各学科每年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创条件(逐步实行学分制收费,2014年全省铺开)。其中语文学科的教材也随之微调:必修2删除《一个人的遭遇》,加《边城》;必修3删除《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必修4增《辛德勒名单》;原先选修1A和1B的四个模块作为知识拓展类课程备选。浙江的深化课改方案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明确提出开设四类选修课程;提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扩大选课范围和选择空间,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选课走班,也可以跨校和到社会培训机构选课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鼓励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将课程设置权交给了学校,全省不再有统一课表,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安排课程。浙江深化课改方案有这样几个特点:(1)课改核心是力求选修课程落地,这既是排解难点,又是突出重点,符合国家课改的精神;(2)课改亮点那么是把选修课程分成四类建设,通过类型分解和学分增加来均衡选修课程结构,提升选修课程的地位,发挥选修课程的教育价值,导向非常正确;(3)四类选修课程只是约定俗成的分类,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标准,各校在实施时,必须发挥智慧和创造力;(4)浙江省教育厅单独出台《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其余三类未及,可见在四类选修课程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仍然有侧重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倾向。.两种路径:落实官方的顶层设计,发扬民间的开发智慧落实官方的顶层设计,渠道有几条,一是在开设语文选修课程时,尽量利用教育部通过的70余种选修教材。教材质量是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70余种选修教材经过课程专家精心编制,教育部教材审查机构认真审查,应该比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质量上更有保证。二是尽量在省课改方案的框架内运作,落实省方案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才是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浙江对于四类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领域、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学分赋予都有分门别类的规定(见浙江省选修课程的四个方案)。但四个方案是不分学科的,不分学科有一个弊端,就是学科教师偏重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其余三类等待学校统一安排。实际上很多学校统一组织集体参观、走访、实习活动,统一赋予其余三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而学科老师在实施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时,仍然采用必修课程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浙江省选修课程即使分成四类建设,也会名存实亡。所以,一线学科老师在实施该方案时,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学科化工作。.三个框架:四类选修课程语文学科开发路线图所谓学科化工作,就是每一个学科都从本学科出发,开发四类选修课程。学校团委、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当然也可以统一安排,但不能大包大揽。这样,根据四类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的特点,建构学科化的四类选修课程框架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科化的框架是各个学科选修课程运作的线路图。就语文学科而言,表2所示框架可供参考。IrI学科框架1:四类选修课程语文化语文选修课程分成如此四类在逻辑上仍然是不能自洽的,但又必须在省方案里运作。又因为语文课程本质上具有综合性和模糊性,所以四类内容的交叉和包容应该是允许的。在厘清了语文四类选修课程的各种要素后,我们再来构思省方案和学校相对重视的语文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才显得有法度,有规矩。学科框架2:语文知识拓展类课程(见表3)浙江出台《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纲要》,旨在强化学科核心知识和技能,预防因为选修课程的泛化导致高中学科教学质量的下降。框架2与正式公布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纲要》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思路,可以聊备一格。其中写作活动的设计是企图弥补必修课程中过分倚重文学写作的倾向。学科框架3:听说读写结合的知识拓展类课程(见下页表4)框架3是框架2的延伸,可以表达阅读、写作、听说的内在联系,言语实践、文学鉴赏、学术论著阅读、专项研究等均可整合进去;从实用、文学到学术读写,也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对其他三类选修课程造成挤压,导致损害选修课程结构的均衡,所以该框架是一个理想图景。.四种策略:从实际出发的选择语文选修课程建设,怎样做到既能"取法乎上",又能够脚踏实地不走样;既能便于操作,又取得成效不打折扣?以下几点可能是需要注意的:(1)均衡化策略。浙江深化新课改,选修课程提高到48学分,其中知识拓展类约28学分,职业技能类6学分,兴趣特长类7学分,社会实践类7学分。我以为在四类选修课程大致规定的学分中,语文学科在每一类选修课程中,占九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应该是合适的(按照高考9门文化课学科来计算)。(2)学科化策略。根据本人粗略统计,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113门高中选修课程名录中,语文学科约占7门,第二批149门课程中,语文学科约占11□,基本属于知识拓展类。这里暗寓着一种认识: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开发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任务不是自己的。同时也说明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对于开发其他三类选修课程缺乏思路。实际上语文教师是可以而且应该开发四类选修课程的,如果我们把其他三类选修课程冠以"语文"两字,还是能够发现原先语文学科的很多活动可以整改成语文类兴趣特长、语文类职业技能、语文类社会实践这三种选修课程。如摄影不是语文,但《摄影与写作》就是语文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如导游不是语文,但《吾乡名胜欣赏》就是语文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不管哪种内容,一定要凸现语文性:目标和主题是倾向语文的,方法和工具是凭借语文的,结果和评价标准是回归语文的。(3)校本化策略。从某种角度讲,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都是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就是基于学校开设的课程。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学校的保障和支持、学生的兴趣和意向、教师的爱好和特长、课程内容的积累和准备等等,就是选修课程校本化的要素。尤其是教师自身的积累、爱好和擅长,基本上决定了该教师开设选修课程的成败。如果喜欢对联的老师开《吾乡对韵欣赏》、兼职写影评的老师开《奥斯卡名作欣赏》、擅长戏剧的老师开《话剧改编和表演》,那么这些选修课程既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显示课程的魅力。(4)学术化策略。课程建设本身是很科学的事情,以往都是课程专家设计好以后,通过教材、教参、课程标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