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体会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内心情感;作品人物与历史人物的时空错位,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哪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婉约派李清照柳永苏轼辛弃疾词作流派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怀古诗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讽)今,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怀古诗文体知识怀古诗结构01临古地02思故人03忆其事04抒己志文艺全能状元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豪放词开创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画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旷世奇才唐:柳宗元、韩愈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者简介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保守)苏轼苏轼(不站边,但是反对激进的变法)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黄州情缘“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歌声婉转悠扬,后来“念奴娇”发展为曲调固定的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怀”是感怀,“古”是历史。事实上,苏轼所游览的是黄州赤壁矶,而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多指的是湖北咸宁县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古迹,记古人、古事,借古比今,言志抒情。解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táoliǎoguān

qiánglǔlèi一、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泛指江河,包括长江。)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有功绩又有文采的。

今义:男女间放荡行为)二、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2.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三、倒装句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主谓倒装,应为“华发早生”)四、词语积累1.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短时间内消失干净。2.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疑难知识点这首词是豪放词,有人认为可以用一个“豪”字统摄全篇,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思考探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景是情感的触发点,上阕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特点:雄浑开阔波澜壮阔充满力量思考探究——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考探究——上阕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炼字题,方法指导答题模式:0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0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03点出该字的手法和表达效果,营造了……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赏析“淘”字得妙处01淘,冲刷、冲洗。(第一步)02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第二步)03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营造了雄浑、旷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怀古之幽情。(第三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表达了词人对赤壁之景的赞叹!我们似乎也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做好铺垫。思考探究——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破、刺穿”,乱石穿破长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打”,惊涛骇浪拍打江岸。运用拟人、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飞卷”,波涛拍打江岸卷起如雪的浪花。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比喻手法,浪花如雪,视觉冲击。上阙末句有何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美景如画——英雄如烟思考探究——上阕上阕主要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同时,上阙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小结豪景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世所罕见,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却在东坡笔下写成了周瑜的“谈笑之间”,可见周瑜的英雄盖世。思考探究——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姿勃发儒雅,一派儒将风度从容淡定年轻得意自信乐观在作者笔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可以用()来概括。豪杰二、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周瑜年龄幸福美满英俊儒雅东吴都督功成名就对比反衬,哀叹自我苏轼仰慕英雄怀古伤己34生活外表职位际遇47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功业未就苏轼内心解读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为何酹江月,而不是酹周郎?江月是历史的见证者,凭吊江月就是凭吊像周瑜这样的所有英雄豪杰。人生短暂,江月永恒,英雄人物,丰功伟绩,都是过眼烟云,苏轼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豪情这种情感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