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关《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1.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二.教学设想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A.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7.作业⑴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⑵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⑶完成同步练习各题.课后记:本文在课下注解中,似乎有一处解释不通,即169页注解“⒆[疏条交映]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与下文的“有时见日”连接不合理。想来,既然是粗壮的枝条,那么,怎么能见到太阳呢?或者,“疏条交映”该解释为: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吧!

第一篇:《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三)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设计思路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探究讨论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老师归纳: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课文题目景物特点写景目的写景方法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三峡湖心亭看雪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诗意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请学生说描写,赞美山水的文句。(配乐《高山流水》)二、动心朗读熟悉课文要求:结合注解自由大声朗读,自疏文意。解答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方面的疑问。1、设问:①文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②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山水的特点?③文中哪些地方写山,哪些地方写水?2、请一位学生朗读。学生评议,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朗读方法。三、动情朗读再现佳境请学生用下列句式说话:读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读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四、合作探究揣摩文法老师提供探究角度:结构,修辞,句式,动静结合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本文的文法美点:脉络清晰之美动静结合之美详略适宜之美视听相映之美音韵和谐之美情景交融之美修辞选用之美五、寻点朗读尽传文情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读读,说说其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第三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4、朗读背诵。【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课件展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课件展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三、范读课文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⑴解释词语:风烟共色从流飘荡许独绝⑵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⑶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⑷对照板书,速背本段。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⑴解释词语:缥碧直视无碍急湍奔⑵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⑶齐读并速背本段。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⑴解释词语: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忘反横柯上蔽交映见⑵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⑶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七、学生质疑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八、作业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míng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二、填空题4、《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①②③

第四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一:《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魏岗学校王泽维2014年12月12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言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夯实文言基础。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情韵,理解自由洒脱的诗人之心。【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赏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导入古人说“人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雅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2、朗读,体会音韵美,节奏美(多媒体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展示: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2)读出节奏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4)注意语速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文句,质疑赏析:1、点拨赏析第一自然段:清秋风物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赏文句之美: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2、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一层:异水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①缥碧:青白色;缥。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赏文句之美:(学生讨论归纳、回答)读第二段第一层,我们感受到了秀美:“缥碧”强调水的青绿、澄清;“千丈见底”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静静的细石与娓娓的游鱼,相映成趣,这一切清澈明净。读这一层第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现波浪翻滚的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的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读这一层我们还感受到了动静美:这一段从两个层次,表现江水时而平缓无波,时而怒涛拍岸的状态,传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态。3、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二层:奇山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⑩交映:互相掩映。赏析第二段第二层:(学生讨论归纳、回答)这一层句句精美。第一句不仅画出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的磅礴气势,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美。再看,写山奇却写树生寒、竞长、繁多,以树奇来衬托山奇;写山的幽静,却写泉响、鸟鸣、蝉转、猿啼各种音响,以声衬静,表现出映衬美。第四句抒写感受,流露出一个失意文人对庸俗官场和**社会的厌恶之情,传达出高洁的情趣美;也侧面表现奇山的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实写人,虚写山,呈现虚实美。结尾看似多余,却使全文充满浓郁的诗意,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可见作者的运思美。三、再次品读,质疑赏析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赏析写景之妙:(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板书明确:与朱元思书总写:奇山异水分写: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感”(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四、作业布置1、积累写景名句。2、背诵课文3、导游篇:写“美丽的富春江”导游词。4、预习:探究文中的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作者高雅的志趣,文中深谙的生活哲理。第二课时:(略)篇二: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篇三:《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概述《与朱元思书》是初中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该课文计划2课时完成教学,本教案设计为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3.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时的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时训练”的方式教学,学生主要是在“读—积累—感悟—运用”中学习。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多媒体展示目标。(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及文体简介(1)学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作者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补充明确(多媒体展示):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文体: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语言美。(1)听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播放朗读视频)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多媒体展示)(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A、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B、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C、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D、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学生自由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四)合作探究,互相质疑,疏通文意。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齐读第一部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五)即时训练多媒体展示训练题,学生当堂完成。(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读—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八、帮助和总结(一)要求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二)针对成绩差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其补习,把基础抓牢;(三)针对成绩好的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第五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本课的文言实词与虚词。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体会描写山水的句子。3、感悟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2)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品味感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山清水秀,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古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秀美的富春江。(板书课题)1、解题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2、走进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zhá)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3、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1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1、2、听配乐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缥(piǎo)碧急湍(tuān)窥(kuī)谷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作响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jīnglún)横柯(kē)上蔽嘤(yīng)嘤成韵千转(zhuàn)不穷3、读准节奏(1)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2)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3)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词风烟俱净:都自富阳至桐庐:到一百许里:大约猛浪若奔:奔马负势竞上:依恃鸢飞戾天者:老鹰;到达缥碧:青绿色。急湍:急流的水。负:凭依。2、结合注释,同学之间讨论,疏通文意风停了,烟雾完全消失,天空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任凭小船随意地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左右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江水都是青绿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马一样飞奔。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令人产生寒意的树;这些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猿猴也不停地啼叫。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2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看到阳光。四、赏析课文1、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3、找出“奇山异水”的特点?并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奇山”?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所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课堂检测1、填空题《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2、解释词语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百叫无绝()互相轩邈()负()势竞()上窥谷忘反()()3、翻译重点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熟读并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写一段导游词,介绍富春江的美景。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疏通文字。二.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三.自由体会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技巧。【教学设计】一、研(独立)――初次解读(一)导入: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文章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也没有通常书信中事务的叙述和问候的套语,而是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韵和谐的骈文。(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其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二)疏通文字:1、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三)读通读顺:一读,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懂大意,建议同桌合作,互相读,纠正字音;互相说,理解大意。二读,要求把握节拍,读出韵味,建议同学们自划节奏,自由诵读体味。技巧点拨: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三读,翻译难点语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四读,要求发挥联想和想像,想像文中的景,体味文中的情,读出情味。教师示范:如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江水波浪翻滚、浪花飞溅的画面,诵读可将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读时语速稍快,显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气势。再如,读“夹岸高山……”一句,声调要略微上扬,语气也应稍稍转急,表现出负势竞上的气势;当读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下几句时,可以平缓深沉的语气,以表现作者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二.演(合作)――初次体验(一)寻找表演点:1.行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看水:水、游鱼、急湍。3.看山:峰、泉、鸟、蝉与猿、人、树。(二)自由组合表演。三.评(合作)――二次解读(一)教师点拨,引导评出要旨和细节师:看表演,仿佛我们一路领略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风光,下面要借你们的一双慧眼和精彩的语言,紧扣文章,从词、句、手法、结构、情感等多角度去发现文章的美妙,同时对照评价表演者对美妙之处表现的程度!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