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1页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2页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3页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4页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不属于“大跃进”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可知当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已经确立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国防高科技,故D项错误。答案:A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eq\x(\a\al(●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故B项正确。答案:B4.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说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艺工作……也是不会繁荣的”“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广大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答案:B7.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的古今继承与中外交流,材料中是对历史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8.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运动的干扰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才提出,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1960年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答案:A9.“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决裂》中的两个情节,由此可推知电影《决裂》会导致学风淡化,但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地位下降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也不是这部影片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部影片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即人们对事情判断标准的扭曲,故C项正确;科学发展的滞后不是电影带来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0.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解析:由山西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可知,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并未提高,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不涉及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故B项错误;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故C项正确;“教育大革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的一场“教育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11.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答案:B12.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①②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965年,中国就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①错误;1977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恢复全国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的倡议和影响下,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材料二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1)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粮食问题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方面回答即可。(2)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及科技人员的努力等角度来展开。答案:(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原因: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份历史高考题(节选):1978年历史高考题(1978.9)一、填充题:(共20分。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例: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的革命口号。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5分)四、简要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在每个名词下空白处作答)例:1.《史记》例: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18分)五、问答题:(共45分。)考查主要内容:农民起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马克思主义、列强侵华事件、战争事件等等。2015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2015.6.8)第Ⅰ卷,选择题(48分)例: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例:41.(节选)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考查主要内容:古今中外经济问题、传统文化、民主法治、抗战纪念、社会保障、亚投行、科教兴国、民族团结等等。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解析:第一小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比如从题目的难度、考查方式、考查角度等多个角度来思考和回答,如1978年试题注重革命史的考查,题目简单,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2015年试题注重文明史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第二小问,结合19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