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72022年天津市粮食局干部学校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教育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现阶段要突出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诚心诚意的态度主动地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B、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C、正确分析学生的特点,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D、教师对学生的社会活动要严格管理答案:D解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严加管理。故选D。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答案:B解析:依法治国的依据是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基本要求有四个方面,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故选B。3.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不能起到含蓄作用的是()。A、曲表观点B、巧避锋芒C、暗示批评D、美化语言答案:D解析:曲表观点、巧避锋芒和暗示批评都是人与人沟通过程中含蓄地表达意见的一种形式,但是美化语言则不是。故选D。4.根据我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A、给予撤销B、宣告中止C、永远丧失D、公告无效答案:A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故选A。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答案:B解析: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并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这三个基本性质。故选B。6.15岁学生张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张某一个人独自在家生活和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留张某独自在家可锻炼其生活能力B、父母在外地也可以履行其监护职责C、不得让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独立生活D、不得让张某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答案:D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故选D。7.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来调整角色态度。故选A。8.每一位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总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来获得对新信息、新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意义,这属于()的主张。A、人本主义学习观B、操作强化学习理论C、观察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观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题干中的说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张。故选D。9.教师素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若轻的作用。那么,提高教师整体素养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A、教师职业道德B、教师职业责任C、教师职业态度D、教师职业纪律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整体素养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故选A。10.()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A、有效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价值辨析的概念。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故选D。11.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答案:B解析: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教育方针政策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此,A是错误的。教育方针是根据教育规律制定的,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所以C也是错误的。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教育规律,不是教育方针政策,D也是错误的。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故选B。12.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会做出同样的反应,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答案:D解析:根据巴甫洛夫狗分泌唾液的实验,一开始对圆形和椭圆形做出相同反映是”泛化“现象,而后面只对圆形有反映则是“分化”反映。故选D。1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盲人视觉受损,其触觉和听觉超常发展,体现了互补性。故选C。14.在社会实践课程上,张老师发现小红同学设计的活动方案特别优秀,以下是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您认为下列哪项评语更能促进小红进步?()A、你设计的方案太完美了,全班同学没人能比得上你,老师希望你能更加努力B、你设计的方案很棒,你真的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C、你设计的方案很棒,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D、你设计的方案很棒,我想你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老师真的很喜欢你的作品答案:C解析:新课改的最显著的内容就是作为教师应当尊重、鼓励、敦促学生进步。故选C。15.“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的影响。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复合决定论D、心理决定论答案:B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严师”和“棍棒”即为外在压力。故选B。16.教育史上,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在于传授实用知识的理论称为()。A、现代教育论B、传统教育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C解析:教育的发展性规律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是两种片面思想。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在于传授实用知识;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实用知识,而不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故选C。17.我国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个别教学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故选B。18.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A、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传统D、学习制度答案:B解析: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故选B。19.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按照()来划分的。A、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B、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D、课程任务答案:C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划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故选C。20.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是()。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试误——联结”学习答案:A解析: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中的获得,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习,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以提高反应的概率。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试误说是指个体的学习是不断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故选A。二、多选题1.下列与“盈科而后进”体现相同教育选择的是()。A、不陵节而施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随人分限所及答案:AB解析:“盈科而后进”的意思是: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均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随人分限所及”体现的是量力性原则。故选AB。2.从逻辑上看,教育法律规范的的构成要素包括()。A、定案B、制裁C、假定D、处理答案:BCD解析:从逻辑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假定)、行为准则(处理)和法律后果(制裁)三个要素组成。故选BCD。3.我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和形式有()。A、行政复议B、学生申诉C、教师申诉D、民事救济答案:ABC解析: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调解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它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二是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包括一般申诉、教师申诉和学生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三是仲裁和调解等方式。故选ABC。4.学习动机具有不同的类别,根据学习动机的指向性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A、间接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直接动机答案:BC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指向性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从动机的起源来看,可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故选BC。5.下列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A、教师的领导风格B、班级规模C、班级的性质D、对教师的期望答案:ABCD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故选ABCD。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A、国家B、社会C、学校D、家庭答案:ABCD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故选ABCD。7.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把操作技能分为()与()两种。A、器械型操作技能B、细微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徒手型操作技能答案:AD解析:在操作技能中,根据是否需要操纵一定的工具可以将它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故选AD。8.我国北宋时期的书院进人博兴时期,当时最负盛名的书院包括()。A、天鹊桥书院B、白鹿洞书院C、岳麓书院D、应天府书院答案:BCD解析:北宋时期的书院进人博兴时期,当时最负盛名的书院包括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故选BCD。9.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A、让1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自习课上讲话,老师令他们到操场上跑10圈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答案:B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我们通常提到的体罚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体罚。变相体罚是指没有接触被罚人身体,但以非人道方式迫使被罚人做出某些行为,使其身体或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惩罚形式。选项中,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他们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均属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B、C两项正确。A、D两项:均属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C。1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A、心理相容B、民主平等C、尊师爱生D、严格要求答案:ABC解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故选ABC。11.主要的教育法律责任包括()。A、行政法律责任B、民事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答案:ABC解析: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故选ABC。12.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为()。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答案:ABC解析:奴隶社会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教育对象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多采用体罚和机械练习的方法。13.我国教育目的的具体基本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方法B、国家的教育目的C、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答案:BCD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故选BCD。14.蔡元培的教育独立应包括()。A、经费独立B、行政独立C、思想独立D、内容独立答案:ABCD解析: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故选ABCD。15.下列现象中能导致感受性提高的有()。A、暗适应B、明适应C、嗅觉适应D、感觉补偿答案:AD解析:暗适应指的是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指的是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是感受性降低。故选AD。16.下列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的是()。A、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B、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示范性C、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D、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答案:AC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故选ACD。17.以下属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构成的是()。A、职业理想B、职业态度C、职业责任D、职业纪律答案:ABC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荣誉。故选ABCD。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是()。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C、由合格的教师D、有足够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故选ABCD。19.《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的规定有()。A、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B、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C、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D、应当得到省一级教育部门的许可答案:AB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故选ABC。20.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A、教育的社会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答案:ABCD解析:教育起源学说主要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等。(1)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A、B、C、D四项正确。故选ABCD。三、判断题1.与场独立型的人相比,场依存型的人的学业成绩更为优秀。()答案:错误解析:场独立型是指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习惯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型是指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认知风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因此,不能说场依存型的人成绩更为优秀。故错误。2.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构成的集合体。()答案:正确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思想和教师职业行为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教师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信念(信)、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习惯(行)等构成的集合体。故正确。3.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答案:错误解析: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故错误。4.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说明其品德发展到了认同阶段。()答案:错误解析: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中,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故错误。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答案:错误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故错误。6.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答案:正确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正确。7.教育法律救济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答案:正确解析: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任何法律上的救济,都是因为发生了侵权损害,无侵权损害就无所谓救济。即使发生了侵权行为但没有造成损害,也不存在救济问题。所以,就其实质而言,侵权损害是法律救济的前提。8.国家提出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答案:错误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故错误。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就是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所有行为。()。答案:错误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故错误。10.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最基本保护。()答案:正确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重要保护。未成年人是成长中的个体,受其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制约,极易受到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长期作用必然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态度和习惯,最终可能出现犯罪行为。所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最基本保护。故正确。11.新课改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答案:错误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是3-6、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故错误。12.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答案:错误解析: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有结构问题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②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旅客服务心理课件
- 设计图纸共享协议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站台服务46课件
- 思考与训练下一页课件
- 摊铺机保养间隔VolvoConstructionEquip
- 矿山充填塔拆除施工方案
- 铁道概论肖慧52课件
- 中国京剧简介
- 房产交易定金合同:卖方与买方互惠协议
- 餐饮店铺承包合同
- 08D8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内布线
- 202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检查员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幼儿园 小班健康《汉堡男孩》
-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残联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参考课件1
- 《油气井增产技术》课件-63 拉链式压裂井场布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