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1月2日床垫事业部综合管理部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说明2019年1月2日床垫事业部综合管理部2019年新个人所得目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目录2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目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目录2个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一、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要求注册个税app并完善个人信息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申报方式: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扣缴义务人可在三天后下载本次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扣缴义务人无法变更信息)股份要求:1月3日个人填报完成(1月6日整体导出信息)一、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要求一、整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整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所称个人所得一、整体情况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个税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六项费用。专项附加扣除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折算到月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如下:月度收入-个税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一、整体情况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个税起征点二、子女教育-条款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前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重点:下至三岁,上至博士生,均为受教育子女。)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二、子女教育-条款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二、子女教育-问答1、孩子放寒暑假时,子女教育扣除会中断享受吗?答:不中断享受。只要纳税人不填写终止受教育时间,当年一经采集,全年不中断享受。2、同一个扣除年度中,孩子初中毕业,9月开始上高中了,这种情况如何填写?答:一个扣除年度中,同一子女因升学等原因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可以分两行,分别填写前后两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3、孩子本科毕业要工作了,改如何填写教育终止时间?答:教育终止时间在子女因就业或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时填写。当前受教育阶段毕业,但还会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无需填写。个人从填报的教育终止时间次月起,不能再继续享受该子女的此项扣除。二、子女教育-问答1、孩子放寒暑假时,子女教育扣除会中断享受二、子女教育-问答4、女儿已经满3周岁,但还没有上幼儿园,这种情况需要填写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吗?答:需要填写。如果不填写,将可能导致此条信息之后信息采集失败,影响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子女处于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的学前教育阶段,但确实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就读学校可以填写“无”。5、不同的子女,父母间可以有不同的扣除方式吗?答:可以。对不同子女,可以在父母间有不同的扣除比例,扣除比例只能为50%:50%,以及100%:0。其中一方为100%的,另一方无需采集该子女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6、对于存在离异重组等情况的家庭子女而言,该如何享受政策?答:由子女父母双方协商决定。一个孩子总额不能超过1000元/月,扣除人不能超过2个。二、子女教育-问答4、女儿已经满3周岁,但还没有上幼儿园,这三、继续教育-条款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备注:2017年9月15日,人社部发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人社部发〔2017〕68号),符合上述名录范围内的资格证书都可以抵扣。/gkml/zcfg/gfxwj/201709/t20170915_277385.html三、继续教育-条款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三、继续教育-问答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全部填写吗?答:只填写其中一条即可。因为多个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多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2、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吗?答:可以。3、学历(学位)教育,最后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也可以扣48个月吗?答:凭学籍信息扣除,不考察最终是否取得证书,最长扣除48个月。4、如果可以,48个月后,换一个专业就读,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吗?答:纳税人48个月后,换一个新的专业学习,可以重新按第二次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三、继续教育-问答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四、住房贷款利息-条款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是否首套住房由银行评估,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可咨询所贷款的银行。)。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四、住房贷款利息-条款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四、住房贷款利息-问答1、个税住房贷款利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怎么确定是首套住房贷款?答: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办法中所称的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可咨询所贷款的银行。2、夫妻婚前购买的首套住房,婚后由丈夫还贷,首套住房利息是否只能由丈夫扣除?妻子是否可以扣除?答: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3、如果房子已经开始还贷,但尚未交付,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是否可以抵扣?答:可以。如所购买住房已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产权证号或不动产登记号;所购住房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商品房买卖合同号或预售合同号。四、住房贷款利息-问答1、个税住房贷款利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五、住房租金-条款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五、住房租金-条款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五、住房租金-条款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五、住房租金-条款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五、住房租金-问答1、主要工作城市是以什么为标准?答: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处办理该项扣除的,填写任职受雇单位所在的城市。2、一个月内经历换租或者年度中间换租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的月份,该如何填写租房扣除项?答: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的,只能填写一处;中间月份更换租赁住房的,不能填写两处租赁日期有交叉的租赁住房信息。3、员工宿舍可以扣除吗?答:如果个人不付费,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费,可以扣除。4、一年换几个城市租赁住房,或者当年度一直外派并在当地租房子,是否支持该项专项附加扣除?答:对于外派员工自行解决租房问题的,一年内多次变换工作地点的,个人应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更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允许一年内按照更换工作地点的情况分别进行扣除。
五、住房租金-问答1、主要工作城市是以什么为标准?五、住房租金-问答5、住房租金支出扣除“主要工作城市”的范围,某市下辖县有住房,到该市区工作的租房支出能否享受扣除?答: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杭州下辖行政区13个。市辖区:拱墅、上城、萧山、余杭、富阳、滨江、西湖、江干、下城;县:桐庐、淳安;县级市:建德、临安。6、两人合租住房,住房租金支出扣除应如何操作?答:合租租房的个人,若都与出租方签署了规范租房合同,可根据租金定额标准各自扣除。五、住房租金-问答5、住房租金支出扣除“主要工作城市”的范围六、赡养老人-条款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六、赡养老人-条款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六、赡养老人-问答1、赡养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费用是否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答:不可以。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赡养老人扣除中,在多子女情况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工作的1个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答:是的。按照目前政策规定,非独生子女,最多只能扣除1000元/月。3、赡养老人扣除中,父母均要满60岁,还是只要一位满60岁即可?答:父母中有一位年满60周岁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扣除。六、赡养老人-问答1、赡养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费用是否可以享受个六、赡养老人-问答4、赡养了两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该如何计算?答:独生子女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5、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答: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六、赡养老人-问答4、赡养了两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该如何计七、大病医疗-条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备注:医保目录:/xinwen/2017-02/23/content_5170392.htm七、大病医疗-条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七、大病医疗-问答1、夫妻同时有大病医疗支出,想全部都在男方扣除,扣除限额是否按16万?答:夫妻两人同时有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选择都在男方扣除,但每人最高扣除限额为8万元。2、父母有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子女扣除吗?答:不可以,只包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七、大病医疗-问答1、夫妻同时有大病医疗支出,想全部都在男方八、附则-条款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八、附则-条款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九、申报操作过程纳税人享受“专扣”政策只要走三步:对条件:将个人情况与6项“专扣”对照,看看自己符合几项;报信息:无论纳税人选择在扣缴单位发工资时享受扣除,还是选择在次年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都仅需填报“专扣”信息表相关信息即可;留资料:部分扣除项目需要纳税人留存必备资料。“专扣”信息表有四种填报方式: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首选)登录各省区、市电子税务局网填写九、申报操作过程纳税人享受“专扣”政策只要走三步:十、实施原则申报就能扣除。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大家在每月领工资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减税红利了。也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自行到税务机关申报信息办理扣除。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资料,比如继续教育的资格证书、住房贷款合同等,纳税人自己留存备查即可,不用报送。晚报可以补扣。如果纳税人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或者申报晚了,可以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一次性补扣不完的,还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补扣。少扣可以退税。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未申报扣除,或者申报晚了到年底仍补扣不完的,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十、实施原则申报就能扣除。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十一、特殊情况-自行申报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十一、特殊情况-自行申报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十一、员工注意事项1、爱惜自己的信用,不要虚报专项扣除,以免因小失大。2、不定时去APP核对一下自己的各项数据,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去纠正(如果是公司给你收入报错了,要及时联系人资;其他问题直接打税务局电话(区号+12366)。3、工作单位变了,及时去APP里修改个人的工作单位,包括内部单位调动了,也要及时按人资的提示去修改发薪单位(否则公司拉不到你的信息,无法准确预扣)。4、自己不知道发薪单位的(“发薪单位”即个税APP中“扣缴义务人名称”),可以在钉钉询问“顾小蜜”,也可以在银行网银查电子回单,或者咨询人资。5、专项扣除信息要及时到APP填报,以便公司月度及时预扣。十一、员工注意事项1、爱惜自己的信用,不要虚报专项扣除,以免十一、员工注意事项重点关注员工身份证的问题:十一、员工注意事项重点关注员工身份证的问题: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一、主要情况-部分概念国家税务总局12月21日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n810341/n810755/c3960435/content.html1、扣缴义务人,是指向个人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2、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应当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除事项和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3、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一、主要情况-部分概念国家税务总局12月21日发布:《个人所一、主要情况-部分概念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所得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上述四项为综合所得计税(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六)财产租赁所得;(七)财产转让所得;(八)偶然所得。一、主要情况-部分概念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所二、累计预扣法-公式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1、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2、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二、累计预扣法-公式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二、累计预扣法-税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1<360003%0236000-14400010%25203144000-30000020%169204300000-42000025%319205420000-66000030%529206660000-96000035%859207>96000045%181920二、累计预扣法-税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级数二、累计预扣法-示例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25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20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各月应预扣预缴税额:1月份:25000–5000-2000-2000=16000×3%=480元;2月份:25000×2-5000×2-2000×2-2000×2=32000×3%-480=480元;3月份:25000×3-5000×3-4500×3-2000×3=48000×10%-2520-480-480=1320元;二、累计预扣法-示例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三、全年一次性奖金-条例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三、全年一次性奖金-条例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三、全年一次性奖金-示例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元的302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266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5160某员工发放年终奖4万,适用税率为10%(40000/12=3333),则应纳税额=40000*10%-210=3790三、全年一次性奖金-示例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
2019年1月2日床垫事业部综合管理部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说明2019年1月2日床垫事业部综合管理部2019年新个人所得目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目录2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目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目录2个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讲解一、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要求注册个税app并完善个人信息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申报方式: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扣缴义务人可在三天后下载本次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扣缴义务人无法变更信息)股份要求:1月3日个人填报完成(1月6日整体导出信息)一、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要求一、整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整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所称个人所得一、整体情况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个税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六项费用。专项附加扣除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折算到月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如下:月度收入-个税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一、整体情况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5000个税起征点二、子女教育-条款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前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重点:下至三岁,上至博士生,均为受教育子女。)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二、子女教育-条款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二、子女教育-问答1、孩子放寒暑假时,子女教育扣除会中断享受吗?答:不中断享受。只要纳税人不填写终止受教育时间,当年一经采集,全年不中断享受。2、同一个扣除年度中,孩子初中毕业,9月开始上高中了,这种情况如何填写?答:一个扣除年度中,同一子女因升学等原因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可以分两行,分别填写前后两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3、孩子本科毕业要工作了,改如何填写教育终止时间?答:教育终止时间在子女因就业或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时填写。当前受教育阶段毕业,但还会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无需填写。个人从填报的教育终止时间次月起,不能再继续享受该子女的此项扣除。二、子女教育-问答1、孩子放寒暑假时,子女教育扣除会中断享受二、子女教育-问答4、女儿已经满3周岁,但还没有上幼儿园,这种情况需要填写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吗?答:需要填写。如果不填写,将可能导致此条信息之后信息采集失败,影响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子女处于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的学前教育阶段,但确实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就读学校可以填写“无”。5、不同的子女,父母间可以有不同的扣除方式吗?答:可以。对不同子女,可以在父母间有不同的扣除比例,扣除比例只能为50%:50%,以及100%:0。其中一方为100%的,另一方无需采集该子女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6、对于存在离异重组等情况的家庭子女而言,该如何享受政策?答:由子女父母双方协商决定。一个孩子总额不能超过1000元/月,扣除人不能超过2个。二、子女教育-问答4、女儿已经满3周岁,但还没有上幼儿园,这三、继续教育-条款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备注:2017年9月15日,人社部发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人社部发〔2017〕68号),符合上述名录范围内的资格证书都可以抵扣。/gkml/zcfg/gfxwj/201709/t20170915_277385.html三、继续教育-条款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三、继续教育-问答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全部填写吗?答:只填写其中一条即可。因为多个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多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2、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吗?答:可以。3、学历(学位)教育,最后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也可以扣48个月吗?答:凭学籍信息扣除,不考察最终是否取得证书,最长扣除48个月。4、如果可以,48个月后,换一个专业就读,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吗?答:纳税人48个月后,换一个新的专业学习,可以重新按第二次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三、继续教育-问答1、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四、住房贷款利息-条款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是否首套住房由银行评估,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可咨询所贷款的银行。)。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四、住房贷款利息-条款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四、住房贷款利息-问答1、个税住房贷款利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怎么确定是首套住房贷款?答: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办法中所称的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可咨询所贷款的银行。2、夫妻婚前购买的首套住房,婚后由丈夫还贷,首套住房利息是否只能由丈夫扣除?妻子是否可以扣除?答: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3、如果房子已经开始还贷,但尚未交付,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是否可以抵扣?答:可以。如所购买住房已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产权证号或不动产登记号;所购住房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商品房买卖合同号或预售合同号。四、住房贷款利息-问答1、个税住房贷款利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五、住房租金-条款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五、住房租金-条款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五、住房租金-条款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五、住房租金-条款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五、住房租金-问答1、主要工作城市是以什么为标准?答: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处办理该项扣除的,填写任职受雇单位所在的城市。2、一个月内经历换租或者年度中间换租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的月份,该如何填写租房扣除项?答: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的,只能填写一处;中间月份更换租赁住房的,不能填写两处租赁日期有交叉的租赁住房信息。3、员工宿舍可以扣除吗?答:如果个人不付费,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费,可以扣除。4、一年换几个城市租赁住房,或者当年度一直外派并在当地租房子,是否支持该项专项附加扣除?答:对于外派员工自行解决租房问题的,一年内多次变换工作地点的,个人应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更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允许一年内按照更换工作地点的情况分别进行扣除。
五、住房租金-问答1、主要工作城市是以什么为标准?五、住房租金-问答5、住房租金支出扣除“主要工作城市”的范围,某市下辖县有住房,到该市区工作的租房支出能否享受扣除?答: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杭州下辖行政区13个。市辖区:拱墅、上城、萧山、余杭、富阳、滨江、西湖、江干、下城;县:桐庐、淳安;县级市:建德、临安。6、两人合租住房,住房租金支出扣除应如何操作?答:合租租房的个人,若都与出租方签署了规范租房合同,可根据租金定额标准各自扣除。五、住房租金-问答5、住房租金支出扣除“主要工作城市”的范围六、赡养老人-条款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六、赡养老人-条款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六、赡养老人-问答1、赡养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费用是否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答:不可以。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赡养老人扣除中,在多子女情况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工作的1个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答:是的。按照目前政策规定,非独生子女,最多只能扣除1000元/月。3、赡养老人扣除中,父母均要满60岁,还是只要一位满60岁即可?答:父母中有一位年满60周岁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扣除。六、赡养老人-问答1、赡养岳父岳母或公婆的费用是否可以享受个六、赡养老人-问答4、赡养了两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该如何计算?答:独生子女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5、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答: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六、赡养老人-问答4、赡养了两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该如何计七、大病医疗-条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备注:医保目录:/xinwen/2017-02/23/content_5170392.htm七、大病医疗-条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七、大病医疗-问答1、夫妻同时有大病医疗支出,想全部都在男方扣除,扣除限额是否按16万?答:夫妻两人同时有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选择都在男方扣除,但每人最高扣除限额为8万元。2、父母有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子女扣除吗?答:不可以,只包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七、大病医疗-问答1、夫妻同时有大病医疗支出,想全部都在男方八、附则-条款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八、附则-条款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九、申报操作过程纳税人享受“专扣”政策只要走三步:对条件:将个人情况与6项“专扣”对照,看看自己符合几项;报信息:无论纳税人选择在扣缴单位发工资时享受扣除,还是选择在次年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都仅需填报“专扣”信息表相关信息即可;留资料:部分扣除项目需要纳税人留存必备资料。“专扣”信息表有四种填报方式: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首选)登录各省区、市电子税务局网填写九、申报操作过程纳税人享受“专扣”政策只要走三步:十、实施原则申报就能扣除。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大家在每月领工资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减税红利了。也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自行到税务机关申报信息办理扣除。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资料,比如继续教育的资格证书、住房贷款合同等,纳税人自己留存备查即可,不用报送。晚报可以补扣。如果纳税人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或者申报晚了,可以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一次性补扣不完的,还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补扣。少扣可以退税。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未申报扣除,或者申报晚了到年底仍补扣不完的,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十、实施原则申报就能扣除。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十一、特殊情况-自行申报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十一、特殊情况-自行申报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十一、员工注意事项1、爱惜自己的信用,不要虚报专项扣除,以免因小失大。2、不定时去APP核对一下自己的各项数据,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去纠正(如果是公司给你收入报错了,要及时联系人资;其他问题直接打税务局电话(区号+12366)。3、工作单位变了,及时去APP里修改个人的工作单位,包括内部单位调动了,也要及时按人资的提示去修改发薪单位(否则公司拉不到你的信息,无法准确预扣)。4、自己不知道发薪单位的(“发薪单位”即个税APP中“扣缴义务人名称”),可以在钉钉询问“顾小蜜”,也可以在银行网银查电子回单,或者咨询人资。5、专项扣除信息要及时到APP填报,以便公司月度及时预扣。十一、员工注意事项1、爱惜自己的信用,不要虚报专项扣除,以免十一、员工注意事项重点关注员工身份证的问题:十一、员工注意事项重点关注员工身份证的问题: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法扣缴申报指引一、主要情况-部分概念国家税务总局12月21日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n810341/n810755/c3960435/content.htm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考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童年阅读侧测试题及答案
- 服务员礼仪规范
- 服装厂安全知识培训
- 信息技术培训
- 学校操场绘画课件
- 安宁疗护服务规范
- 行政管理自考的劳动关系试题及答案
- Module 9 Unit 2 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涂料行业跨界融合与创新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校长在中考复习备考研讨会上讲话:聚焦中考命题核心!靶向突破薄弱环节
- 健康管理师的心理健康指导试题及答案
- 邯郸2025年河北邯郸市春季博硕人才引进143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3.2《做自尊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T-CALI 1101-2024 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性能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 设计院挂靠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参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
- 上海市松江区届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浙江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高频必练考试题(附答案)
- 《影视照明技术》课件:照亮影视作品的灵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