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去里》教学设计_第1页
1、《一去里》教学设计_第2页
1、《一去里》教学设计_第3页
1、《一去里》教学设计_第4页
1、《一去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去里》教学设计

第一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⑴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⑵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⑴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⑵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⑶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⑷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⑴教师范读课文。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⑶教师放慢语速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四、字读课文,学习生字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⑵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的字,同桌互帮互学。⑶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⑷教学生字。a、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读准“四、十、三”。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读。b、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片分成两类摆一摆。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五、朗读感悟⑴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⑵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c、男女生分别齐读。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⑴认识田字格。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指导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c、拍手读儿歌。⑵指导书写“一”。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七、布置作业⑴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⑵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小结:本课配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思,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衰亡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教学中请学生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并说说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⑴我会认。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时隐去)。游戏说明:鼠标每点击一个“队员”,课件都发出“我的朋友在哪里”的声音,此时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并回答,如“你的朋友在这里,二、二号球”。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将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⑵我会记。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⑶我会用。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b、选生字卡填空。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雨鱼、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二、指导背诵课文⑴全班齐读课文两遍。⑵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⑶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⑷自由陪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三、指导书写“二”“三”⑴观察课文中田字格里的范字。⑵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⑶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⑷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⑸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四、扩展活动⑴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⑵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绕口令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有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板书设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2345678910

第二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原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2)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改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识生字。(2)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训练表达,感受意境。(3)交流方法,识记生字,讲解示范,练习书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识字的乐趣,感受乡村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的热爱。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第三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一去二三里黄河办东赵小学印凤设计理念《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分辨“八”和“入”。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文意,识字)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设计意图:“童话”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的距离。)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设计意图:学生养成好习惯需要平日积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㈠、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设计意图:意在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4、出示挂图:亭台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12、小结: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设计意图:感知诗歌大意。)㈢、学生练习读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设计意图:指导有感情的读文。]2、学生自己练读。3、老师范读。4、指名读,生互评。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㈣、自学生字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㈤、检查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三、拓展延伸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3、课件出示《咏雪诗》四、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五、板书设计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课堂检测:1、出示字卡,认读四、五、九、八、入2、读课文第二课时(巩固识字、写字、背诵课文)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出示“八”和“入”,比较。二、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讲解。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3、教学笔画“一”(横)。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同时强调写字姿势)。(设计意图:好习惯从点滴养成。)三、背诵课文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4、指名背诵。5、集体背诵。四、试编儿歌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2、小组合作编儿歌。3、小组汇报。(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五、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设计意图:温习。)课堂检测:1、书写下面几个字:(要求:姿势正确,书写工整)一、二、三2、填字游戏:()去()()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答案:一、二、三教学素材:《一去二三里》出自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作者: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对易经极有研究。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百泉(今河南辉县)。邵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宋史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邵雍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第四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由一首儿歌和两幅插图组成,儿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而且巧妙地把一至十这十个数字镶嵌在儿歌中,富有情趣,读来琅琅上口。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儿歌的意境。第二插图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⑴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⑵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⑶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2、了解诗意:⑴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⑵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①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②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⑶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⑷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⑸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⑹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2、背诵全诗,并设问:⑴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⑵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⑶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⑷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四、写字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1、都是由“横”组成的: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第一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原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2)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改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识生字。(2)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训练表达,感受意境。(3)交流方法,识记生字,讲解示范,练习书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识字的乐趣,感受乡村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的热爱。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第二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一去二三里黄河办东赵小学印凤设计理念《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分辨“八”和“入”。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文意,识字)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设计意图:“童话”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的距离。)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设计意图:学生养成好习惯需要平日积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㈠、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设计意图:意在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4、出示挂图:亭台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12、小结: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设计意图:感知诗歌大意。)㈢、学生练习读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设计意图:指导有感情的读文。]2、学生自己练读。3、老师范读。4、指名读,生互评。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㈣、自学生字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㈤、检查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三、拓展延伸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3、课件出示《咏雪诗》四、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五、板书设计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课堂检测:1、出示字卡,认读四、五、九、八、入2、读课文第二课时(巩固识字、写字、背诵课文)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出示“八”和“入”,比较。二、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讲解。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3、教学笔画“一”(横)。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同时强调写字姿势)。(设计意图:好习惯从点滴养成。)三、背诵课文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4、指名背诵。5、集体背诵。四、试编儿歌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2、小组合作编儿歌。3、小组汇报。(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五、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设计意图:温习。)课堂检测:1、书写下面几个字:(要求:姿势正确,书写工整)一、二、三2、填字游戏:()去()()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答案:一、二、三教学素材:《一去二三里》出自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作者: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对易经极有研究。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百泉(今河南辉县)。邵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宋史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邵雍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第三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⑴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⑵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⑴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⑵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⑶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⑷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⑴教师范读课文。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⑶教师放慢语速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四、字读课文,学习生字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⑵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的字,同桌互帮互学。⑶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⑷教学生字。a、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读准“四、十、三”。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读。b、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片分成两类摆一摆。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五、朗读感悟⑴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⑵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c、男女生分别齐读。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⑴认识田字格。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指导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c、拍手读儿歌。⑵指导书写“一”。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