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 制药装备龙头-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_第1页
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 制药装备龙头-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_第2页
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 制药装备龙头-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_第3页
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 制药装备龙头-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_第4页
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 制药装备龙头-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东富龙研究报告制药装备龙头_打造医疗耗材第二成长曲线制药装备龙头,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深耕制药装备,积极布局耗材以冻干机发家,专注于制药装备及耗材。东富龙是一家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工艺、核心装备、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制药装备服务商,经过28年发展,已有超10000台制药设备、药品制造系统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全球知名制药企业。公司通过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已经成为从设备到耗材、从后段到前段、从国内到海外的全方位制药装备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积极布局耗材、开拓细胞治疗等新业务,不断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第一阶段(1993-2013):受益新版GMP认证红利,发展为冻干机龙头。1996年推出国内首款冻干机,2009年推出冻干机系统,彼时市场份额达到22%左右,排名国内第一。受益于2010GMP认证红利期,公司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当之无愧的冻干机龙头。目前公司积极进行冻干机领域纵向发展,向冻干机工程理念目标逐步迈进,实现“单机、系统、工程”的螺旋式发展。第二阶段(2013-2020):多元化拓展,积极应对转型阵痛。2013年前后,随着GMP认证红利期进入尾声,公司积极拓展其他业务,2013-2016年先后成立原料药、生物工程、固体制剂等事业部,从而形成制药装备为核心(注射剂、原料药、生物工程、固体制剂),医疗科技(2013年介入)、食品工程(2014年介入)为辅助的产业布局。第三阶段(2020-现在):设备耗材一体化,出海业务初具规模。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公司借助新冠契机实现制药装备尤其是生物工程板块的,同时积极进入海外供应链,海外业务空间进一步打开。另外医疗科技板块中的耗材业务初具规模、细胞治疗业务正处行业景气上行,进一步打造第二成长曲线。郑效东为公司实控人,实际控股61.25%股权。总经理郑效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41.25%股权,第二大股东郑可青女士(郑效东女儿)持有公司20%股权,郑效友(郑效东兄弟)持有公司1.11%股权。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股权投资、投资并购等多种形式布局生物工程、医疗科技、食品工程等业务板块。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利益。2021年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21年3月12日正式授予限制性股票,价格9.69元。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董事、高管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共368人。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2000万股,首次授予1778.5万股,占本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88.93%,解禁期分3年,解禁比例分别为40%、30%、30%,业绩考核对应公司2021-23营收不低于35亿、40亿、50亿,同比增长30%、14%、25%,或者净利润不低于5.5亿、6亿、6.5亿,同比增长18.79%、9.09%、8.33%。预留授予的限制性股票221.5万股,占本计划的11.07%,解禁期及考核条件相同。生物工程、医疗科技成为新增长点,定增开启新一轮扩产生物工程、医疗科技成为新增长点。2007-2021营收CAGR25.88%,归母净利润CAGR22.93%。2015年新版GMP认证改造完成后,订单减少导致2016-2018年公司利润出现大幅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下滑,但公司依然积极拓展产品线,2017-2018年收入仍保持稳健增长。2019年开始竞争缓和叠加新产品推出,2020-2021年行业进入高景气,公司收入、利润开始触底回升,期间费用持续摊薄,盈利水平开始明显改善。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1.92亿元(+54.83%),毛利19.33亿元(+70.94%,毛利率46.10%),归母净利润8.28亿元(+78.60%),其中生物工程、医疗科技板块分别实现营收9.07亿(+305%)、4.99亿(+105%),分别实现毛利5.33亿(+429%,毛利率58.76%)、3.42亿(+108%,毛利率68.58%),2个板块毛利增量达到公司毛利增量的79%。在手订单饱满,未来高成长可期。在手订单、合同负债是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先行指标,当前公司合同负债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公司定增问询函回复,截至22Q1,公司在手订单85.29亿(含税),其中复杂制剂配液系统约4.80亿元(占比5.63%),冻干机系统、隔离器及后包装线等约33.03亿元(占比38.73%);CGT装备及耗材约1.79亿元(占比2.10%)。此外,俄罗斯药企JSCR-Pharm在手订单金额为0.95亿元(占比1.11%)。定增开启新一轮扩产,奠定新增长引擎。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2亿元,投资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江苏生物医药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杭州生命科学产业化基地项目等。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生物工程、细胞及基因治疗、耗材等新业务,在行业持续景气、业务持续拓展的背景下,公司开启新一轮资本开支打开未来成长空间。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全面增强制药工艺理解能力,扩充微球、脂质体、载药脂肪乳等复杂制剂装备产能,建设期36个月;江苏生物医药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生产冻干系统、后道灯检和包装线制药装备,扩大产品产能,建设期24个月;杭州生命科学产业化基地项目:为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型生物药提供符合GMP要求的设备仪器、培养基类、包材类及液体分离类等产品,建设期36个月。装备耗材一体化,进口替代进行时传统装备业务增长稳定,生物工程、复杂制剂提供新增长点制药装备是公司核心业务,其中生物工程、注射剂等驱动成长。制药装备业务2007-2021年收入CAGR24.26%。2021年收入33.18亿元(+53.17%),毛利率38.40%,收入、毛利占比分别为79.14%、65.92%,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该板块包含注射剂、生物工程、口服固体、原料药、检查包装等,近些年受益于催化、复杂制剂深度发展、生物药蓬勃发展等,生物工程、注射剂等业务呈现高增长趋势,我们重点分拆这2个业务情况。生物工程受益生物药蓬勃发展,正进入快车道。2015年公司成立生物工程事业部,开始进军生物工程设备耗材,2019-20年开始逐步具备从设计到设备制造、安装施工、自动控制以及验证的生物制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2021年收入9.07亿元(+305%),毛利率58.76%,收入、毛利占比分别为21.63%、27.57%。我国生物药蓬勃发展,空间广阔。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5年中国生物药/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约897亿元,2020年约1981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3826亿元,2020-2025年CAGR14.07%。生物药蓬勃发展带动上游生物工程需求旺盛。生物药的销售毛利率一般在80-90%,即生物药的生产成本占终端销售额的10-20%,生产成本中设备成本大概占40%。经测算,2020年生物工程设备市场规模约119亿元,2025年达到306亿元,2020-25年CAGR20.83%。公司是生物工程后端龙头,不断向前端突破。前端:原液制备环节,包括上游发酵和下游纯化,主要涉及各类生物反应器、培养基、一次性袋子、过滤设备耗材等,公司产品线已经涵盖生物反应器、配液系统、层析超滤系统等,客户持续突破,已成功供应国内生物制药头部客户,2020-2021收入分别达到2.23亿、9.07亿元。后端:制剂制备环节,包括除菌过滤、罐装、冻干、轧盖、灯检、贴签包装等,公司传统强项无菌灌封、冻干、检查包装等装臵在国内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市占率。复杂制剂深度发展,注射剂系统新增长引擎出现。注射剂业务2021年收入13.81亿元(+13.09%),毛利率47.43%,收入、毛利占比分别为32.95%、33.90%。高端复杂制剂在国内起步较晚,药品获批较少,但发展迅速。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复杂制剂药物市场规模约155亿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约659亿元,2020-2030年CAGR15.6%。复杂制剂作为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细分领域,将成为制药装备企业重点竞争的方向,其中配液系统作为复杂制剂生产工艺的重要装备,可完成药品灌装前的药液配制和药液配制完成后的除菌过滤。目前国外高端复杂制剂制药装备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国内高端复杂制剂装备面临技术和工艺挑战,国产化前景可期。2015年中国复杂制剂配液系统市场规模约2.81亿元,2020年增长至约9.31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21.94亿元,2020-25年CAGR18.70%。公司高端复杂制剂配液系统进入加速放量阶段,通过多年积累的冻干、灌装等技术,切入高端复杂制剂生产制备流程各环节,重点发展高端复杂制剂工艺设备,突破国外高端复杂制剂制药装备垄断地位。2019-21年,公司已承接并交付多套复杂制剂配液系统,客户包括正大天晴、恒瑞医药等。2020、2021、22Q1公司复杂制剂配液系统在手订单分别为2.82亿元(含税)、4.29亿元(含税)、4.80亿元(含税),在手订单快速增长。耗材加速布局,抹平设备周期性,提供长期成长性医疗科技业务紧追前沿,初具规模。医疗科技业务2014-2021年收入CAGR71.92%。2021年收入4.99亿元(+105%),毛利率68.58%,收入、毛利占比分别为11.91%、17.72%,为公司辅助业务板块。该板块包含细胞治疗、耗材、消毒等,近些年受益于细胞基因疗法陆续上市、耗材便利性等,细胞治疗、耗材等业务发展迅猛,我们重点分拆这2个业务情况。积极布局四大耗材,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目前耗材业务总结为培养基、层析介质、过滤组件、一次性耗材等四大类,经测算,生物药上游耗材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达到372.17亿元,2020-25年CAGR32.20%,潜在空间广阔。培养基:子公司自研,瞄准工程及人体免疫细胞。1)市场空间:2017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6.13亿,2021年达到26.3亿,预计2026年达到71.0亿,2021-2026年CAGR22.0%。2)竞争格局:国产培养基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8.6%提升到2021年的33.7%,预计将进一步加速。2021年中国前三培养基厂商赛默飞、丹纳赫、澳斯康分别占有36.7%、15.7%、12.3%。3)公司布局:2021年4月设立东富龙生物试剂布局培养基,瞄准工程细胞及人体免疫细胞。2021年开始陆续推出细胞培养基产品,主要瞄准工程细胞和免疫细胞方向,产品基本均为化学限定培养基。目前已有适用于CHOK1细胞的液体、固体培养基产品及人T-淋巴细胞悬浮扩大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层析介质:收购千纯生物,产品线升级对标海外龙头。1)市场空间:根据Markets统计及预测,2019年全球色谱填料市场规模为21.2亿美元,到2024年增长至29.9亿美元,2019-2024年CAGR7.16%;其中中国2019年规模1.25亿美元,到2024年增长至2.13亿美元,2019-2024年CAGR11.3%。2)竞争格局:全球色谱填料行业格局相对稳固,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CR3(丹纳赫旗下的思拓凡、日本东森、伯乐生命)达到50%。国内基本由进口厂商占据,国产化比例不到10%,国产厂商主要包括博隆格、纳微科技、蓝晓科技、赛分科技等。3)公司布局:21年6月,东富龙医疗科技收购嘉兴千纯生物,22年2月,嘉兴千纯生物在上海成立子公司,作为公司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公司现有产能单产500升、年产10000升生物分离介质洁净生产车间。目前琼脂糖、葡聚糖软胶产品线齐全,性能对标Cytiva,涵盖了亲和层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混合模式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层析领域。其中行业主流的琼脂糖凝胶介质技术路线,公司在Purose产品线基础上新开发Rigose系列产品,在刚性、粒径均一性、孔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层析过程中体现出更低的层析反压、更高的操作流速、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高的分辨率,性能对Cytiva拳头产品。过滤组件:参股赛普过滤,产品持续突破。我国生物工艺过滤材料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研发试制微孔滤膜,70年代末逐渐形成制药工业过滤使用的单品种小批量生产能力,2000年以后微孔膜制备有了较大发展,生产出多种材料滤膜。但主要用于净水、食品饮料、环保等领域,符合生物工艺要求的过滤材料生产企业数量很少,进口替代空间广阔。1)市场空间:经测算,2020年国内生物药工艺膜过滤市场规模12.94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52.87亿元,2020-25年CAGR32.50%。2)竞争格局:国内市场基本由进口厂商把控,预计国产占比5%-10%,国产供应商主要包括科百特、九龄科技、赛普过滤、多宁生物、乐纯生物等。3)公司布局:2021年4月东富龙医疗装备投资入股赛普过滤(成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东富龙增资持股至30.8%。2021年9月赛普过滤首批制药除菌级滤芯订单完成交付,10月超滤膜包正式上市,12月除病毒过滤膜通过第三方验证。一次性耗材:贯穿原液、制剂工艺的新一代解决方案。1)市场空间:经测算,2020年中国一次性耗材市场规模54.47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242.71亿元,2020-25年CAGR34.83%。2)竞争格局:国内市场基本由进口厂商占据,国产占比预计5%左右,国产厂商主要包括东富龙、楚天科技、森松国际、多宁生物、乐纯生物等。3)公司布局:公司布局一次性技术装备与耗材已有数年之久,逐渐提高占比。一次性装备在生物工程板块进行开发,目前公司的生物反应器系统50-2000L、配液系统10-2500L、储液系统50-3000L已经逐步成熟进入快速放量阶段。一次性耗材由子公司上海东富龙医用包装材料、河南东富龙医用包装材料两家子公司开发,分别对应上海和郑州生产基地,其中郑州基地拥有6500多平方的厂房,2021年10月正式投入生产,增加产能50万套/年,实现郑州、上海两地供应总产能达到80万套/年。细胞治疗东风已至,积极抢占制高点。公司早在2015年就将细胞治疗作为重点投入方向。2021年细胞制备组收入2.46亿元(+105.5%)。细胞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细胞治疗的深入研究和CGT药物的逐步上市,CGT市场迎来广阔前景。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预计,我国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33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584亿元,CAGR高达53%。其中CART细胞疗法市场空间将由2021年的23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87亿元;其他细胞治疗市场空间将由2021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97亿元。细胞疗法蓬勃发展,上游装备耗材国产化大有可为。国内CGT制药装备相关产业起步较晚,部分中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细胞培养开发、离心提取、分离收集、无菌连接系统等工艺技术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差距。由于进口装备耗材成本高昂,国产厂商积极布局,逐步打开进口替代空间。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5年中国生物药细胞培养及设备市场规模约9亿元,2020年达到39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14亿元,2020-2025CAGR23.93%。公司积极布局细胞治疗设备,切入CGT新蓝海。公司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系统性推进研发工作,2015年将细胞治疗作为重点投入方向。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积累,公司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细胞治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已陆续成功开发出细胞制备全站、蜂巢培养箱、细胞扩增系统、液氮存储系统以及培养基等部分CGT制药装备及耗材,并向多家CGT制药厂商实现销售。2021年、22Q1公司在手订单分别为1.52亿元(含税)、1.79亿元(含税)。借新冠契机加速出海,国际业务结构优化新冠业务出海,加快进入发达国家供应链。2007-2008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就达到15-20%左右。2008-2014年随着国内业务的高速发展,公司海外收入及毛利占比逐步下滑。2015年以后国内新版GMP认证改造周期的结束,国内市场迎来阵痛,同时随着公司产品品质及产品线完整程度的提升,国际市场的竞力持续加强,海外收入规模迎来大幅增长。2020-21年受益催化,公司加快进入发达国家供应链。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达到10.40亿元(+97.80%),收入、毛利占比分别达到25%、36%,国际化已具备相当规模。出口结构有望优化,高端设备/耗材潜在空间广阔。借助新冠契机,公司出口产品有望实现高端化,同时加速融进发达国家供应链。出口产品:此前产品以较为成熟的冻干系统、注射剂解决方案为主,后,公司原液环节的生物工程设备及耗材在近2年实现了出口突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