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课件-2_第1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课件-2_第2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课件-2_第3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课件-2_第4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

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

3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

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

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4

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生物性感染门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皮肤有破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3)整理操作后用物及手术后器械、分离输液器时,将针帽重新套回时等刺伤;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5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4)在操作时病人或其他人突然转移时刺伤操作者。(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4)在操6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7)供应室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在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7)供应7

2、化学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2、化学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8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9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各种抗生素:虽然频繁接触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中因接触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的均有报道。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等屡见不鲜。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0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4)各种毒性垃圾

(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1

3、物理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3、物理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12

四、职业防护的现状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弱,经验不足。四、职业防护的现状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13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防护意识弱:护士面临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很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和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

2、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4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4、防护环境不满意。

5、防护措施不到位。

6、防护费用短缺。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5

五、防护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五、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164、防护环境不满意。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二、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暴露环节(1)疾病防护3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1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4、防护环境不满意。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17

2、加强护士自身防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疾病防护(2)划、刺伤防护(3)正确洗手(4)污染防护(5)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肿瘤科护士最应重视的问题(6)重视终末消毒(7)个人保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8

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4、加强职业暴露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9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特殊操作如内镜的清洗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4)污染防护(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正确洗手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5、防护措施不到位。(4)污染防护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5、防护措施不到位。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2)化学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毒制剂。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3)正确洗手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生物性感染门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防护环境不满意。(3)各种抗生素:虽然频繁接触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中因接触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的均有报道。5、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5)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肿瘤科护士最应重视的问题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1、防护意识弱:护士面临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很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和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划、刺伤防护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5、防护措施不到位。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5)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肿瘤科护士最应重视的问题(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1、防护意识弱:护士面临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很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和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二、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暴露环节

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特殊操作如内镜的清洗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20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1(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2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3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

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

3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

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

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24

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生物性感染门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皮肤有破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3)整理操作后用物及手术后器械、分离输液器时,将针帽重新套回时等刺伤;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25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4)在操作时病人或其他人突然转移时刺伤操作者。(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4)在操26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7)供应室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在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7)供应27

2、化学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2、化学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28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9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各种抗生素:虽然频繁接触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中因接触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的均有报道。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等屡见不鲜。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0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4)各种毒性垃圾

(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1

3、物理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3、物理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32

四、职业防护的现状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弱,经验不足。四、职业防护的现状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33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防护意识弱:护士面临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很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和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

2、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4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4、防护环境不满意。

5、防护措施不到位。

6、防护费用短缺。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5

五、防护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五、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364、防护环境不满意。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二、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暴露环节(1)疾病防护3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1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4、防护环境不满意。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37

2、加强护士自身防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疾病防护(2)划、刺伤防护(3)正确洗手(4)污染防护(5)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肿瘤科护士最应重视的问题(6)重视终末消毒(7)个人保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8

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4、加强职业暴露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9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优选)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特殊操作如内镜的清洗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4)污染防护(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3)正确洗手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5)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5、防护措施不到位。(4)污染防护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4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2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5、防护措施不到位。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