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_第1页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_第2页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_第3页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_第4页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电检查中心王永权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电检查中心王永权1本内容主要讨论房室传导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技巧)。实际上就是与各位讨论心脏不应期的概念。因时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探讨房室交界处的不应期,包括生理不应期和病理不应期(阻滞)。本内容主要讨论房室传导异常心电图2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3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4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5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6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7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8-90-600(mv)应激期刺激相对不应期刺激绝对不应期刺激P交界区左束支右束支01234PP不同时相刺激在房室交界区传导所产生的影响-90-600(mv)应激期刺激相对不应期刺激绝对不应期刺激9上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使P波形成干扰性传导中断。下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使P波形成干扰性传导迟延。P′P窦性P波P′

P窦性P波上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使P10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干扰现象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干扰现象11本图R2、R9后均有一个房性早搏,该房性P波与T波融合,说明其落入交界性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中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迟延下传,即下传P-R间期明显延长,使QRS波群(R3、R10)向后推移,导致R4、R11提前出现形成假性房性早搏,实为正常窦性下传。房性早搏伴干扰房性早搏伴干扰12(二)、房室交界区病理性不应期延长(房室阻滞)时房室传导异常现象分析的技巧(二)、房室交界区病理性不应期13“分析技巧”: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认为,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中表现复杂,变异范围较大,特别是有一些房室传导的特殊现象参与其中,使心电图的分析往往无从下手。通过“房室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方法”来分析房室传导特殊现象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分析技巧”: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认为,房室传导141、房室阻滞时,心电图常见的几种特殊现象和诊断难点

1、房室阻滞时,心电图常见的15

★.

房室阻滞特殊伴随现象可见于:

隐匿传导、超常传导、空隙传导、维金斯基现象和房室阻滞伴干扰。

★.房室阻滞有两个诊断难点:

阻滞程度和阻滞类型的确定。特别是在伴有上述伴随现象时,会给分析带来很多麻烦!有时甚至对诊断不了了之!★.房室阻滞特殊伴随现象可见于:162、房室阻滞定义及房室比值形成因素::

定义.房室阻滞是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异常延长而导致脱离生理不应期的心房活动发生传导异常。2、房室阻滞定义及房室比值形成因素::17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比值的形成因素是:●绝对不应期长度小于1组P-P间期,房室比值1∶1,房室阻滞被掩盖。为隐匿性Ⅱ°房室阻滞。

●绝对不应期长度大于1组P-P间期,小于2组P-P间期时,形成2:1房室比值。

●绝对不应期长度超过两组P-P间期,小于3组P-P间期时,形成3∶1房室传导比值。房室比值越大,绝对不应期越长,阻滞程度越重。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比值的形成因素是:18绝对不应期长度和P-P间期长度与房室比值的关系Ⅱ°2:1房室比值隐匿性Ⅱ°房室阻滞交界区不应期长度Ⅱ°3:1比值绝对不应期长度和P-P间期长度与房室比值的关系Ⅱ°2:1193、房室阻滞时交界区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由于房室阻滞时不应期异常延长(T波终末部以后),因此在一般的窦性心律时就可以测定出房室交界区不应期的长度。3、房室阻滞时交界区不应期长度的20

绝对不应期长度(临界RP间期)测定方法是:

★.未下传P波与前一个QRS波群所构成的最长R-P间期,而且其后的P-R间期一定要超过下传搏动(或心室夺获)最长的P-R间期,如果不超过,则求得的不是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要求测到其最远端)绝对不应期长度(临界RP间期)测定方法是:210.65秒0.70秒0.75秒P1P2P3P4P5P6R1R2R3R4

绝对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1)本图为Ⅱ°房室传导阻滞,下传P-R间期相等。P2、P4传导中断,说明其落入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内。由于R1-P2和R2-P4均可代表绝对不应期长度,但根据其不应期测定规则应选择R2-P40.70秒,从P6的下传也可证实,R3-P6在0.75秒时,就已经脱离不应期而使P6能正常下传心室。0.65秒0.70秒0.75秒P1P2P3P4P5P6R1R220.60″1.70″0.90″1.20″1.10″1.72″1.80″1.80″1.80″1.80″1.40″R1R2R3R4R5R6

绝对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2)本图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中R2、R3、R5、R6均在恒定的1.80秒以后出现,R-R间期相等,P-R间期不等,为交界性逸搏。R4提前出现,其前有相关的P波,P-R间期0.20秒,为心室夺获。R4-P71.10秒为不应期长度。P1P2P3P4P5P6P7P8P90.60″1.70″0.90″1.20″1.10″1.72″234.房室阻滞时逸搏和夺获的确定①.逸搏: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的QRS波群前都有P波。因此,其确定方法就不能像无房室阻滞时那样简单,具体条件是:⑴.在长周期后出现的QRS波群;⑵.确定的逸搏周期即R-R间期必须绝对相等,R-R间期之差<0.04秒;⑶.尽管在逸搏周期中有心房活动的存在,但R-R间期相等,P-R间期绝对不等,说明房室无关。4.房室阻滞时逸搏和夺获的确定①.逸搏:由于房室传导阻滞24②.心室夺获:

⑴.QRS波群提前出现,与逸搏周期相比其提前程度要在0.08秒以上;⑵.提前的QRS波群之前一定要有相关的P波,其P-R间期>0.12秒,或大于窦性下传的P-R间期,最长下传的P-R间期可达0.80秒。②.心室夺获:25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R1R2R3R4R5R6R7R81.12″0.48″1.20″0.56″0.64″0.76″1.0″1.08″1.32″1.32″1.32″1.32″1.16″1.32″1.32″本图P-R间期不等,R-R间期相等,说明房室无关。为交界性逸搏心律。R6提前出现,其P-R间期0.40秒,为心室夺获。其绝对不应期长度R4-P80.64秒。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26P1P2P3P4P5P6P7P8P9P10R1R2R3R4R5R7R60.92″1.72″1.04″1.20″0.72″1.60″1.72″0.92″1.72″1.04″1.20″0.80″1.72″

本图P-R间期不等,R-R间期不等。R2、4、5、6的R-R间期相等,P-R间期不等,说明房室无关。为交界性逸搏。R3、7提前出现,其P-R间期恒定为0.18秒,为心室夺获。经绝对不应期长度测定其长度为R5-P80.90秒。P1P2P3P4P5P6P7P8P9P10R1R2R3R4R27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

快速诊断房室传导异常现象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28未通过交界区不完全通过交界区完全通过交界区BCA右束支左束支(一)、交界区隐匿性传导的确定未通过交界区不完全通过交界区完全通过交界区BCA右束支左束支29

隐匿性传导可以是生理性干扰,也可以由病理性阻滞而引起。

其形成原因是:当窦性(或房性)激动到达房室交界区时恰逢该处正处于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之间(临界相),故该激动能通过一部分房室传导组织到达房室结或房室束(在通过房室结时产生不应期),但激动由于干扰或传导阻滞并未能完全通过房室传导系统而激动心室。

这种传入一部分房室传导组织而又未引起心室产生QRS波群的传导称为隐匿性房室传导。隐匿性传导可以是生理性干扰,也可以由病理性阻滞30

隐匿性传导确定的关键是测定出临界相的位置,也就是绝对不应期的远端,称为临界RP间期。隐匿性传导确定的关键是测定出31

1.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AAVVS1S2A1A2A3S3A4绝对不应期临界相相对不应期

S:窦性心搏A:房性早搏1.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AAVVS1S2A1A2A3S332AA-VVabP1P2P3P5P9P6P7P8P4本示意图说明发生房性早博及连发房性早博时构成隐匿传导的几种现象.通过示意图可见P9为房性早博落入T波降支上,该处为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位置,使其发生传导延迟.P3和P4,P6和P7均为连发房早,P4和P7都属于脱离生理不应期的房性博动,理应正常下传,但本图显示P4下传受阻,P7传导延迟,均为由前一P波发生隐匿性传导,发生不同程度干扰所致。AA-VVabP1P2P3P5P9P6P7P8P433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34

(1).有房性P落入生理不应期中,(T波终末部之前,注意识别P-T融合)。

(2).有脱离生理不应期的房性P传导阻断或延迟,这个P波是受到前一个P波的影响下而发生传导异常。

(3).同一份心电图中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房室交界区无病理延长的不应期。

(1).有房性P落入生理不应期中,(T波终末部之前,35

2.隐匿性交界区早搏致假性房室阻滞AA-VV2.隐匿性交界区早搏致假性房室阻滞AA-VV36

3.房室阻滞引起隐匿传导:

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导致临界相后移,窦性冲动更容易落入临界相之中。3.房室阻滞引起隐匿传导:37

(1).

Ⅱ°Ⅰ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

在Ⅱ°Ⅰ型文氏现象中有时出现长周期后第一组下传搏动P-R间期反常延长;

★.在Ⅱ°Ⅰ型文氏现象中有时突然变成恒定2:1或3:1房室比值,伴PR间期延长。

(1).Ⅱ°Ⅰ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38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传导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传导39

(2).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

房室比值突然成倍增加,由1:1递增至3:1;2:1房室比值递增到4:1。

★.

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

★.

通过不应期长度测量可确定引起隐匿传导P波的位置。(2).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40临界RP临界RPP1P2P3P4P7P5P6P1P2P3P4P5P6P7AVFⅡ本图房室比值呈2:1、3:1递增至4: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上条R2-P4为临界RP间期。下条P3发生隐匿传导。临界RP临界RPP1P2P3P4P7P5P6P1P2P3P441

本图房室比值由1:1突然递增至3: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V4ⅡⅢ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V4ⅡⅢ42

上图房室比值为恒定3:1房室比值,下传P-R间期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下图房室比值由3:2递增至3: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43这份心电图是由于二度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所导致的假性高度阻滞。也称为企图3:2房室比值。这份心电图是由于二度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所导致的44(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

确定房室阻滞伴干扰与房室分离(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451.我们首先要了解房室交界区干扰带的概念干扰带:两个激动从相反方向彼此对面而行,高位激动下传,而低位激动既要下传到心室,又要逆传到心房,这时可发生干扰。高位激动究竟在低位激动的前与后多远的时间间隔才可能发生干扰呢?

“两个激动可能发生干扰的时间间期称为该激动的可能干扰带。”1.我们首先要了解房室交界区干扰带的概念46窦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间可形成干扰带是:(1).由窦性起搏点下行传导到交界性起搏点的时间。(2).由交界性起搏点逆行传导到窦性起搏点的时间。窦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间可形成干扰带是:47AAVVAAVVAAVV图.A图.B干扰带1

图.A

:正常窦性激动下传到心室。假设逆向传导正常,其可能干扰带呈正常宽度,见(干扰带1)。

图.B

: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两者在交界区发生干扰。

AAVVAAVVAAVV图.A图.B干扰带148AAVVAAVV图.C图.D干扰带2图.C

:逆向传导时间正常,而前向性传导时间延长其可能干扰带显著增宽,此时容易发生干扰。见(干扰带2)。

图.D

:由于窦性激动下传时间延长,非常容易与即时发生的交界性激动在交界区发生干扰。此时,看上去P-R间期大于0.12S,但实际与QRS波群并无关系。因为此P波已落入干扰带之中。这也是房室传导阻滞易发生干扰及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因。AAVVAAVV图.C图.D干扰带2图.C:逆向传导时间正49

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两者在交界区发生干扰。此时,看上去P-R间期大于0.12S,但实际与QRS波群并无关系。因为此P波已落入干扰带之中。ⅡⅡ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50第一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伴房室干扰第一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伴房室干扰51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当房室阻滞时由于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使可能干扰带显著变宽,本来能下传的窦性激动由于可能干扰带的变宽而不能下传。这就是房室阻滞大大增加了房室分离的机会,也是成为产生此种房室分离的基础。房室阻滞伴有干扰性房室分离在心电图中会表现出完全性房室阻滞样改变,实质上房室阻滞并不一定严重。

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52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当房室阻滞时由于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使可能干扰带显著变宽,本来能下传的窦性激动由于可能干扰带的变宽而不能下传。这就是房室阻滞大大增加了房室分离的机会,也是成为产生此种房室分离的基础。房室阻滞伴有干扰性房室分离在心电图中会表现出完全性房室阻滞样改变,实质上房室阻滞并不一定严重。

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53

房室阻滞伴干扰的机理示意图

图A:表示窦性激动下传到室时.有一固定的房室传导时间(用P-R表示)。

图B:P1落于延长了的病理绝对不应期之内,不能下传。P2落于病理绝对不应期之外,但P2-R小于下传PR(图A),不能下传,其后出现逸搏。如果RP2加上下传PR(图A),

一连几次都超过逸搏周期,就将出现房室脱节。

图C:表示窦性激动P2落于病理绝对不应期之外,P2-R大于下传P-R(图A)

,即R-P2加上房室传导时间<逸搏周期,出现心室夺获。PRR1P1P2R2RP2P2R2逸搏周期R1P1R1P1R2P1R2ABC房室阻滞伴干扰的机理示意图PRR1P1P541).第一度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由于干扰性房室分离的存在,使其形成一种假性高度房室阻滞样改变。(1).如果房室分离时生理不应期(T波后支)后只看到一个未下传的P波应考虑第一度房室阻滞(2).房室分离时房率等于或低于室率,预期的P-R间期大于0.20秒未能出现心室夺获。1).第一度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55一度房室阻滞伴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有时形成假性高度房室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伴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56干扰与房室阻滞并存引起房室分离本例为同一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现象。干扰与房室阻滞并存引起房室分离572).

第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1).有房室阻滞的证据:当R-P<临界RP(未下传的最长的RP)时,由于房室阻滞使P波未下传;(2).有干扰的证据:R-P>临界R-P,但RP间期与下传搏动的PR间期之和超过逸搏周期而不能下传(由于房室干扰)。(3).有连续形成房室干扰伴有心室夺获所构成的房室分离。(4).房室分离时生理不应期(T波后支)后如看到两个未下传的P波或房室分离RR间期>2倍PP间期,心室率<50bpm,可肯定为二度房室阻滞。

2).第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58Ⅱ°Ⅱ型房室阻滞伴房室脱节Ⅱ°Ⅱ型房室阻滞伴房室脱节59

经测定第三条R1P2为临界R-P(绝对不应期),长度为0.76秒.P-P间期为0.90秒,心率67次/分,P波下传受阻;当P-P间期为1.00秒时,心率60次/分,R-P间期为0.82秒(第三条图R3-P4),P波下传;说明临界心率为58-67次/分,当心率67次/分时出现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58次/分就能1:1下传。表现为频率依赖型Ⅱ°Ⅱ型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只有了解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才能够完整解释这份心电图所表现的一些现象!R1R2R3R4R5R6P1P2P3P5P6P7P8经测定第三条R1P2为临界R-P(绝对不应期60在分析房室分离的心电图时,一定要搞清楚:①.单纯的生理性干扰性房室分离;②.Ⅲ°房室阻滞的完全性房室分离;③.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掌握这三种不同现象的心电图分析方法给予临床一个正确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房室分离的心电图时,一定要搞清楚:61窦缓伴不齐+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Ⅲ°房室阻滞的完全性房室分离R6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分离窦缓伴不齐+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Ⅲ°房室阻62谢谢各位代表!2012.2谢谢各位代表!2012.263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64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电检查中心王永权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电检查中心王永权65本内容主要讨论房室传导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技巧)。实际上就是与各位讨论心脏不应期的概念。因时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探讨房室交界处的不应期,包括生理不应期和病理不应期(阻滞)。本内容主要讨论房室传导异常心电图66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67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68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69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70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71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72-90-600(mv)应激期刺激相对不应期刺激绝对不应期刺激P交界区左束支右束支01234PP不同时相刺激在房室交界区传导所产生的影响-90-600(mv)应激期刺激相对不应期刺激绝对不应期刺激73上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使P波形成干扰性传导中断。下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使P波形成干扰性传导迟延。P′P窦性P波P′

P窦性P波上图:心房活动(P波)落入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使P74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干扰现象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干扰现象75本图R2、R9后均有一个房性早搏,该房性P波与T波融合,说明其落入交界性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中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迟延下传,即下传P-R间期明显延长,使QRS波群(R3、R10)向后推移,导致R4、R11提前出现形成假性房性早搏,实为正常窦性下传。房性早搏伴干扰房性早搏伴干扰76(二)、房室交界区病理性不应期延长(房室阻滞)时房室传导异常现象分析的技巧(二)、房室交界区病理性不应期77“分析技巧”: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认为,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中表现复杂,变异范围较大,特别是有一些房室传导的特殊现象参与其中,使心电图的分析往往无从下手。通过“房室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方法”来分析房室传导特殊现象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分析技巧”: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认为,房室传导781、房室阻滞时,心电图常见的几种特殊现象和诊断难点

1、房室阻滞时,心电图常见的79

★.

房室阻滞特殊伴随现象可见于:

隐匿传导、超常传导、空隙传导、维金斯基现象和房室阻滞伴干扰。

★.房室阻滞有两个诊断难点:

阻滞程度和阻滞类型的确定。特别是在伴有上述伴随现象时,会给分析带来很多麻烦!有时甚至对诊断不了了之!★.房室阻滞特殊伴随现象可见于:802、房室阻滞定义及房室比值形成因素::

定义.房室阻滞是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异常延长而导致脱离生理不应期的心房活动发生传导异常。2、房室阻滞定义及房室比值形成因素::81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比值的形成因素是:●绝对不应期长度小于1组P-P间期,房室比值1∶1,房室阻滞被掩盖。为隐匿性Ⅱ°房室阻滞。

●绝对不应期长度大于1组P-P间期,小于2组P-P间期时,形成2:1房室比值。

●绝对不应期长度超过两组P-P间期,小于3组P-P间期时,形成3∶1房室传导比值。房室比值越大,绝对不应期越长,阻滞程度越重。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比值的形成因素是:82绝对不应期长度和P-P间期长度与房室比值的关系Ⅱ°2:1房室比值隐匿性Ⅱ°房室阻滞交界区不应期长度Ⅱ°3:1比值绝对不应期长度和P-P间期长度与房室比值的关系Ⅱ°2:1833、房室阻滞时交界区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由于房室阻滞时不应期异常延长(T波终末部以后),因此在一般的窦性心律时就可以测定出房室交界区不应期的长度。3、房室阻滞时交界区不应期长度的84

绝对不应期长度(临界RP间期)测定方法是:

★.未下传P波与前一个QRS波群所构成的最长R-P间期,而且其后的P-R间期一定要超过下传搏动(或心室夺获)最长的P-R间期,如果不超过,则求得的不是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要求测到其最远端)绝对不应期长度(临界RP间期)测定方法是:850.65秒0.70秒0.75秒P1P2P3P4P5P6R1R2R3R4

绝对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1)本图为Ⅱ°房室传导阻滞,下传P-R间期相等。P2、P4传导中断,说明其落入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内。由于R1-P2和R2-P4均可代表绝对不应期长度,但根据其不应期测定规则应选择R2-P40.70秒,从P6的下传也可证实,R3-P6在0.75秒时,就已经脱离不应期而使P6能正常下传心室。0.65秒0.70秒0.75秒P1P2P3P4P5P6R1R860.60″1.70″0.90″1.20″1.10″1.72″1.80″1.80″1.80″1.80″1.40″R1R2R3R4R5R6

绝对不应期长度的测定方法(2)本图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中R2、R3、R5、R6均在恒定的1.80秒以后出现,R-R间期相等,P-R间期不等,为交界性逸搏。R4提前出现,其前有相关的P波,P-R间期0.20秒,为心室夺获。R4-P71.10秒为不应期长度。P1P2P3P4P5P6P7P8P90.60″1.70″0.90″1.20″1.10″1.72″874.房室阻滞时逸搏和夺获的确定①.逸搏: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的QRS波群前都有P波。因此,其确定方法就不能像无房室阻滞时那样简单,具体条件是:⑴.在长周期后出现的QRS波群;⑵.确定的逸搏周期即R-R间期必须绝对相等,R-R间期之差<0.04秒;⑶.尽管在逸搏周期中有心房活动的存在,但R-R间期相等,P-R间期绝对不等,说明房室无关。4.房室阻滞时逸搏和夺获的确定①.逸搏:由于房室传导阻滞88②.心室夺获:

⑴.QRS波群提前出现,与逸搏周期相比其提前程度要在0.08秒以上;⑵.提前的QRS波群之前一定要有相关的P波,其P-R间期>0.12秒,或大于窦性下传的P-R间期,最长下传的P-R间期可达0.80秒。②.心室夺获:89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R1R2R3R4R5R6R7R81.12″0.48″1.20″0.56″0.64″0.76″1.0″1.08″1.32″1.32″1.32″1.32″1.16″1.32″1.32″本图P-R间期不等,R-R间期相等,说明房室无关。为交界性逸搏心律。R6提前出现,其P-R间期0.40秒,为心室夺获。其绝对不应期长度R4-P80.64秒。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90P1P2P3P4P5P6P7P8P9P10R1R2R3R4R5R7R60.92″1.72″1.04″1.20″0.72″1.60″1.72″0.92″1.72″1.04″1.20″0.80″1.72″

本图P-R间期不等,R-R间期不等。R2、4、5、6的R-R间期相等,P-R间期不等,说明房室无关。为交界性逸搏。R3、7提前出现,其P-R间期恒定为0.18秒,为心室夺获。经绝对不应期长度测定其长度为R5-P80.90秒。P1P2P3P4P5P6P7P8P9P10R1R2R3R4R91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

快速诊断房室传导异常现象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92未通过交界区不完全通过交界区完全通过交界区BCA右束支左束支(一)、交界区隐匿性传导的确定未通过交界区不完全通过交界区完全通过交界区BCA右束支左束支93

隐匿性传导可以是生理性干扰,也可以由病理性阻滞而引起。

其形成原因是:当窦性(或房性)激动到达房室交界区时恰逢该处正处于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之间(临界相),故该激动能通过一部分房室传导组织到达房室结或房室束(在通过房室结时产生不应期),但激动由于干扰或传导阻滞并未能完全通过房室传导系统而激动心室。

这种传入一部分房室传导组织而又未引起心室产生QRS波群的传导称为隐匿性房室传导。隐匿性传导可以是生理性干扰,也可以由病理性阻滞94

隐匿性传导确定的关键是测定出临界相的位置,也就是绝对不应期的远端,称为临界RP间期。隐匿性传导确定的关键是测定出95

1.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AAVVS1S2A1A2A3S3A4绝对不应期临界相相对不应期

S:窦性心搏A:房性早搏1.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AAVVS1S2A1A2A3S396AA-VVabP1P2P3P5P9P6P7P8P4本示意图说明发生房性早博及连发房性早博时构成隐匿传导的几种现象.通过示意图可见P9为房性早博落入T波降支上,该处为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位置,使其发生传导延迟.P3和P4,P6和P7均为连发房早,P4和P7都属于脱离生理不应期的房性博动,理应正常下传,但本图显示P4下传受阻,P7传导延迟,均为由前一P波发生隐匿性传导,发生不同程度干扰所致。AA-VVabP1P2P3P5P9P6P7P8P497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连发房早揭示隐匿性传导98

(1).有房性P落入生理不应期中,(T波终末部之前,注意识别P-T融合)。

(2).有脱离生理不应期的房性P传导阻断或延迟,这个P波是受到前一个P波的影响下而发生传导异常。

(3).同一份心电图中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房室交界区无病理延长的不应期。

(1).有房性P落入生理不应期中,(T波终末部之前,99

2.隐匿性交界区早搏致假性房室阻滞AA-VV2.隐匿性交界区早搏致假性房室阻滞AA-VV100

3.房室阻滞引起隐匿传导:

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导致临界相后移,窦性冲动更容易落入临界相之中。3.房室阻滞引起隐匿传导:101

(1).

Ⅱ°Ⅰ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

在Ⅱ°Ⅰ型文氏现象中有时出现长周期后第一组下传搏动P-R间期反常延长;

★.在Ⅱ°Ⅰ型文氏现象中有时突然变成恒定2:1或3:1房室比值,伴PR间期延长。

(1).Ⅱ°Ⅰ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102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传导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传导103

(2).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

房室比值突然成倍增加,由1:1递增至3:1;2:1房室比值递增到4:1。

★.

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

★.

通过不应期长度测量可确定引起隐匿传导P波的位置。(2).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104临界RP临界RPP1P2P3P4P7P5P6P1P2P3P4P5P6P7AVFⅡ本图房室比值呈2:1、3:1递增至4: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上条R2-P4为临界RP间期。下条P3发生隐匿传导。临界RP临界RPP1P2P3P4P7P5P6P1P2P3P4105

本图房室比值由1:1突然递增至3: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V4ⅡⅢ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V4ⅡⅢ106

上图房室比值为恒定3:1房室比值,下传P-R间期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下图房室比值由3:2递增至3:1,所有下传P-R间期均相等。为Ⅱ°Ⅱ型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

异常心电图的分析方法课件107这份心电图是由于二度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所导致的假性高度阻滞。也称为企图3:2房室比值。这份心电图是由于二度房室阻滞伴隐匿传导所导致的108(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

确定房室阻滞伴干扰与房室分离(二)、通过交界区不应期长度测定1091.我们首先要了解房室交界区干扰带的概念干扰带:两个激动从相反方向彼此对面而行,高位激动下传,而低位激动既要下传到心室,又要逆传到心房,这时可发生干扰。高位激动究竟在低位激动的前与后多远的时间间隔才可能发生干扰呢?

“两个激动可能发生干扰的时间间期称为该激动的可能干扰带。”1.我们首先要了解房室交界区干扰带的概念110窦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间可形成干扰带是:(1).由窦性起搏点下行传导到交界性起搏点的时间。(2).由交界性起搏点逆行传导到窦性起搏点的时间。窦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间可形成干扰带是:111AAVVAAVVAAVV图.A图.B干扰带1

图.A

:正常窦性激动下传到心室。假设逆向传导正常,其可能干扰带呈正常宽度,见(干扰带1)。

图.B

: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两者在交界区发生干扰。

AAVVAAVVAAVV图.A图.B干扰带1112AAVVAAVV图.C图.D干扰带2图.C

:逆向传导时间正常,而前向性传导时间延长其可能干扰带显著增宽,此时容易发生干扰。见(干扰带2)。

图.D

:由于窦性激动下传时间延长,非常容易与即时发生的交界性激动在交界区发生干扰。此时,看上去P-R间期大于0.12S,但实际与QRS波群并无关系。因为此P波已落入干扰带之中。这也是房室传导阻滞易发生干扰及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因。AAVVAAVV图.C图.D干扰带2图.C:逆向传导时间正113

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两者在交界区发生干扰。此时,看上去P-R间期大于0.12S,但实际与QRS波群并无关系。因为此P波已落入干扰带之中。ⅡⅡ当窦性激动下传,而此时适逢交界性激动已形成114第一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伴房室干扰第一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伴房室干扰115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当房室阻滞时由于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使可能干扰带显著变宽,本来能下传的窦性激动由于可能干扰带的变宽而不能下传。这就是房室阻滞大大增加了房室分离的机会,也是成为产生此种房室分离的基础。房室阻滞伴有干扰性房室分离在心电图中会表现出完全性房室阻滞样改变,实质上房室阻滞并不一定严重。

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1162.房室阻滞伴干扰及房室分离:当房室阻滞时由于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使可能干扰带显著变宽,本来能下传的窦性激动由于可能干扰带的变宽而不能下传。这就是房室阻滞大大增加了房室分离的机会,也是成为产生此种房室分离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