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三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观测、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育同学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预备。
教学难点:使同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兴奋趣
1.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在丰富多彩、游戏多种多样,跷跷板就是其中之一,你们玩过吗?好玩吗?〔自由回答〕
师:想一想,玩跷跷板的两个人在体重上有什么要求?
生:两人体重不能相差太多。
师:三四班的甲同学体重50千克、乙、丙分别重25千克,假如甲和乙玩跷跷板会涌现什么状况?
生画图表示。
师:如何使跷跷板平衡?
生画图表示。
2.介绍天平
师:天平的工作原理同跷跷板一样,下面请看大屏幕〔flash画面伴有声音: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天平。在试验室里能见到我,当我平衡时,表示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二、动手合作、探究就知
1.故事引入
〔flash画面伴有声音。〕森林王国的熊妈妈生病了,小猴和小兔预备买东西去探望他。他们来到水果摊前,小猴对小兔说:“西瓜又大又甜,我们就买它吧。”于是他俩把西瓜放到天平上称了称,发觉一个西瓜重4千克,小猴提了提:“哎呀,太沉了,我提不动。”小兔试了试:“我也不行。”正在他们俩不知怎么办时,售货员叔叔说:“西瓜和苹果都是1千克2元钱,你们可以把西瓜换成苹果,这样就一人一半了。”“对呀!叔叔的主意好。”他俩兴奋地说:“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假如每个苹果同样重,1个西瓜能换几个苹果?小伙伴,你能帮我们算一算吗?”
①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学会关怀别人;
②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从第一个图中看出,一个西瓜重4千克,从第2个图中看出4个苹果1千克,问题是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
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老师巡察,适当指导〕
同学讲思路。
师:熊妈妈见到两位小客人,心情非常兴奋,病也好了一大半,决断邀请小猴和小兔去动物园逛逛,他们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①P109做一做。
〔flash画面伴有声音:森林王国动物园的跷跷板平衡游戏开始了。“我小猪先坐上去,谁来和我玩呀?”“小猪等等我,我们和你玩,呵,跷跷板平衡了。”“你们玩的这么快乐,我也来凑凑喧闹吧!”“老牛,我们四头小猪站在一起才能和你玩啊!”同学们,两头牛和几只羊站在一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同学找出条件和问题。
师:2头牛等于几只羊?应怎样思索,自己想一想,再沟通争论。
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②看大屏幕〔练习二十四4题〕
〔flash画面伴有声音:“小鸡,你比我轻,我不想和你玩。”“臭鸭子,你才比我轻呢!我还不想和你玩呢。”在一旁的鹅听到后,抓紧跑来劝架:“别吵了,我和你们一起玩吧!”孩子们看到这里,你们知道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一些?〕
同学争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讲解。
三、拓展内化解决问题
师:参观完动物园后,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什么状况了?
看大屏幕〔练习二十四.3〕
〔flash画面伴有声音:“灰兔哥哥,今日我们真是大丰收,我采了大萝卜,你采了这么多胡萝卜和白菜,我想用9个大萝卜换3棵白菜,行吗?”“白兔弟弟,行,那我也用6个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吧。”等量代换游戏开始了,你们知道6棵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吗?〕
师:提示先求1棵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
同学可用学具摆一摆。
课件展示:
9个大萝卜=3棵白菜3个大萝卜=1棵白菜
6个胡萝卜=2个大萝卜3个胡萝卜=1个大萝卜
6棵白菜=?胡萝卜1棵白菜=?胡萝卜
〔54〕〔9〕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5〕
三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同学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同学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约计算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沟通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争论
由小组长把争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沟通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争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同学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实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争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同学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争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同学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同学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末沟通自己的算法。
2、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同学依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同学掌控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控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三班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精确地、比较娴熟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同学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援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假如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同学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同学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同学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三班级数学教案4
教案内容:
一、同学状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班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同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控得比较扎实,个别同学思维比较敏捷,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同学懒散,接受力不强,成果不太抱负,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育。
二、教学内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测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简单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状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量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非常之几米、几角是非常之几元。
·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依据比较简约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约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约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相宜的面积单位估量、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究并掌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量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约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索方面。
·经受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进展数感。
·经受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阅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进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技能。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阅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展抽象思维。
·在简约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讨论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三班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控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争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掌控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结合详细情境,在争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立刻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认真观测并说出图意。
2、谁能依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争论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独立解决,全
班沟通〕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同学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控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需要多少钱
三班级数学教案6
第一二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控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口算简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掌控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测: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沟通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老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以下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三班级数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娴熟掌控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敏捷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予以规律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同学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末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同学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索以下问题:
1、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2、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假设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假如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肯定相等吗?为什么?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93页例2)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93练习1)
解:
2、(教材P93练习2)
3、(教材P93练习3)
证明:
4、(教材P95习题24.1第9题)
五、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如图1,A、B、C三点在⊙O上,AOC=100,那么ABC等于().
A.140B.110C.120D.130
(1)(2)(3)
2.如图2,1、2、3、4的大小关系是()
A.3B.32
C.2D.2
3.如图3,(中考题)AB是⊙O的直径,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那么BCD等于()
A.100B.110C.120D.130
4.半径为2a的⊙O中,弦AB的长为2a,那么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________.
5.如图4,A、B是⊙O的直径,C、D、E都是圆上的点,那么2=_______.
(4)(5)
6.(中考题)如图5,于,假设,那么
7.如图,弦AB把圆周分成1:2的两部分,已知⊙O半径为1,求弦长AB.
【拓展创新】
1.如图,已知AB=AC,APC=60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假设BC=4cm,求⊙O的面积.
3、教材P95习题24.1第12、13题。
【布置作业】教材P95习题24.1第10、11题。
三班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和动手操作,使同学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同学能在实物图案或简约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进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新奇心、求知欲,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开展〕,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盼望三〔2〕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认真观测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肯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入,简单吸引同学的留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感知对称。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剪一个美丽的爱心呢?请大家拿出剪刀和彩纸,跟老师一起剪一个这样的图形。
边讲解边演示,师生共同剪出一个爱心。
谈话:请大家继续看下面的几个图形。〔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等图片,见教科书附页〕
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同学自由回答〕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从附页中剪下来的这几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觉什么。
同学操作,同桌相互说一说。
反馈:谁情愿把你的发觉说给全班同学听?
预设:〔1〕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2〕它们是对称的。
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天安门图片对折的动画〕,大家是这样对折的吗?
再问:对折后,哪两边完全重合了?〔引导同学体会折痕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另外两个图形,先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也能完全重合;再指一指折痕,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个图形的哪两边完全重合。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假如两边一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假如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怎样才叫完全重合?
预设:〔1〕两边完全重叠在一起;〔2〕两边的大小完全一样,外形也完全相同。
2.教学试一试。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按顺次给图形编号。
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谈话:请同学们从第一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同学操作,老师巡察,并对个别同学进行须要的指导。
反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号、2号、3号、4号、6号是轴对称图形〕
指正方形,提问: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
追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同学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指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假如同学中有不同看法,那么请判断正确的同学想方法劝服不同看法的同学。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同学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同学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外形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测、实践、思索、辩论等活动,让同学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三、实时巩固,深化认识
1.找一找。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每一个图形,都让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对折,对称轴在哪里,再通过课件演示对折的过程,验证同学的判断。
〔2〕出示拼音字母:WOAICHANGSHU。
谈话:这些拼音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同学逐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你知道这些拼音字母的意思吗?
全班齐读:我爱常熟。
2.做一做。
谈话:今日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想〕请同学们拿出第二个信封中的材料,自己想方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同学操作,老师巡察,并让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沟通: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轴对称图形,美丽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慧,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老师向你们表示庆贺。
3.猜一猜。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盖住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电脑出示:五角星、大众汽车标识、工商银行标识、汉字中等图案的一半,同学回答后,展示整个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援助同学实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制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同学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技能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育,并且体验到胜利的欢乐。]
四、全课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同学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观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漂亮的对称现象,请观赏。〔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谈话:大家感觉美吗?假如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日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盼望同学们运用今日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觉美,制造美。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同学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好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同学,同学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实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三班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形式予以同学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2、经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胜利,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究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控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师:孩子们,喜爱听故事吗?
生:喜爱。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很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调皮的小动物常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特别焦急。为了爱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方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认真观测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同学沟通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四周上了篱笆,爱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同学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美丽。〔老师巡察〕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假如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老师同时板书〕。
4、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课件出示〕
师:像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假如不完整,还应当加上什么词语才精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实践沟通、突破重难点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究竟要预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同学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援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四、回顾小结,鼓舞发觉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盼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班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控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争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预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测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同学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知你的同桌。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同学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沟通。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6÷2=3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次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争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径直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日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班级数学教案11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控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同学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量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4、使同学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受;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量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同学的径直阅历,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同学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留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同学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径直阅历,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表达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同学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敏捷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同学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同学主动探究,猎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简单发觉,而且便于开展直观操作,因此是学校数学中比较相宜让同学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同学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育同学的估算技能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予以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表达,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许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同学先估量,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技能的培育,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班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受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进展数学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预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依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同学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要求同学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同学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假如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假如是6倍呢?1倍呢?〔同学依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同学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同学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径直出例如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同学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同学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例如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假如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同学独立思索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依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事?跟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想法。
三班级数学教案13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坚固掌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那么,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假如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需要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假如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肯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假如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三班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让同学经受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能对一些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详细情境,能对某些事项进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与同伴的合作沟通中培育同学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育同学求实立场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同学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利用事项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转盘、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做游戏吗?今日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二、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同学猜想〕
师:请仔细看〔倒转空盒子〕老师有可能从盒子里摸出东西吗?为什么?
生:由于盒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不可能摸出东西。〔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肯定”
师:现在老师把1个黄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
生:黄球。
师:肯定是黄球吗?
生:肯定,由于盒子里只有黄球。〔板书:肯定〕
四、体验“可能”
师:假如再多放1个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继续摸球,你想一想老师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涌现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板书:可能〕
老师这里有9个黄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
1、猜想
黄球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白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少,这只不过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2、试验
就采纳大家的方法,要通过试验来验证[板书:试验]一下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老师也为每组预备了装有9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布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做摸球游戏好吗?课件出示
同学小组内摸球,老师巡察指导。
3、验证
请各组的记录员汇报一下你们组摸取黄球、白球各几次?〔老师填写记录表〕让我们把全班摸球的结果和起来看看吧。观测统计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生争论沟通〕
4、推想
我们用验证的结果来推想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可以怎么办?
〔同学各抒己见〕
5、总结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验证了我们的猜想。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说我们很可能摸到黄球,间或能摸到白球。
板书:在肯定的条件下:
数量黄球多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小〔间或〕
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假如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旧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断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
〔1〕出示:袋子里有2红、4黄、8白三种颜色的球,一共有14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呢?〔同学猜想〕
〔2〕试验验证:〔同学现场摸球,老师实时记录〕
〔3〕深化结论:通过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发觉?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亲密相关的。〕
三班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使同学正确掌控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
〔三〕培育同学观测、分析的技能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控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板演〔指名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同学板演的同时,其他同学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次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温枪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采购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急诊常用仪器操作流程
- 供苗木合同标准文本
- 兰州瓷砖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公墓经营转让合同范例
- 2025隧道衬砌劳务分包合同
- 内墙涂料劳务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项目投资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用车贷款合同标准文本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权力运行流程图
- 简明新疆地方史赵阳
- 护理员的职业素质课件
- 教师继续教育校际协作发展联盟体工作计划5篇
- DB32∕T 1713-2011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 遗传算法最新版本课件(PPT 70页)
- 中学生生涯规划《MBTI-性格与职业探索》课件
- 第0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1
- 2022年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 旅游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 铝合金化学成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