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专练2_第1页
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专练2_第2页
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专练2_第3页
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专练2_第4页
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专练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B.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C.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D.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B.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C.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D.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无不胜,得到众人称赞。B.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C.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D.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想要开渠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记长洲韩宗伯逸事方苞癸未春正月,余入都,会慕庐韩公将扈从南巡,往省焉。坐始定,即谓余曰:“吾与子之相知不浅矣!然子终谓我何如人邪?”余曰:“公为人,天下之士尽知之,况某邪?”公曰:“吾为亚卿,未尝一至官正之门也。吾为学士,未尝一至执政之门也。”余曰:“上于公意倦矣,而公不告休何也?”是岁公果再告,再被诘责,而卒死于官。始上遇公最渥,自为宗伯,屡与孝感熊公同召对,忌者谓公旦暮且入相。会江南布政司张万禄亏库金三十余万。制府阿山上言非侵牟,费由南巡。或谓张于制府为姻家,上震怒,下九卿议。御史大夫某曰:“山之罪在大辟,无疑也。”公正色曰:“果有连,其情私,而语则公也。”忌者增语上闻,公由是日替。公天性与物无町畦,而睢州汤司空数语人曰:“表里洞然,不可夺以非义,惟韩公耳。”上尝亲试翰林,欲黜者二人,时公与法公良同掌院事,命劾奏。公谓法公曰:“姑缓之,此民誉也。”越日,法入见,上怒,命削职,随本旗供劳辱事。众皆趣公,公曰:“法以吾言至此,而吾乃苟免乎?”又数日,召公诘责,公徐曰:“此二人于院中不在应斥之列,文虽不工,惟上宽假之!”上霁颜,为公曲止焉。公乡试出昆山徐司寇门,而傅腊塔节制两江,承意兴大狱构徐,凡素居门下者争避匿。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公尝乘小舟徜徉郊野间,会县令出,隶卒争道,覆公舟,比登岸,衣裘尽濡,战栗移时,戒从者无声,竟不知为公也。余见当世名贵人能自忘其势者有矣,而能使人忘其势者,则未之见也。然世皆目公为旷达,而不知其植节守义深固而不可移也。余与公相知深而聚处日稀。公自癸未春,遂不复与余相见。吁,异哉!(有删改)5.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上遇公最渥

渥:优厚B.众皆趣公

趣:通“促”,催促C.惟上宽假之

假:假释D.承意兴大狱构徐

构:陷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慕庐自觉仕途不顺,征求友人方苞的意见后,向朝廷提出辞职请求,但是朝廷没有同意。B.在张万禄亏空库银一案中,韩慕庐认为即便阿山与张万禄有姻亲关系,阿山说的话也是公道话。C.法良因违背皇上旨意获罪,韩慕庐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替法良辩解,皇上的态度最终有了改变。D.韩慕庐乘船郊游时被县令的随从弄翻了船只,但他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方苞赞扬他“能使人忘其势”。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表里洞然,不可夺以非义,惟韩公耳。(2)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8.从文中所写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韩慕庐为人方面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习凿齿,字彦威。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决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1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即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个区域,后用作中国的代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还得到了桓温的优厚待遇。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拜访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并救了占星人。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桓温认为其忤逆了皇上,但合自己的意愿,便让他升了官。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13.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1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D.北面,坐北朝南,面向南,代称帝位。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1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17.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

失道:迷失道路B.安引军蹑其后

蹑:跟随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

引却:引兵击退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

遮:拦截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19.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计策不可谓不可行,为何却惨败?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2)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选自《新唐书》,有删节)2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白异之异:诧异、惊讶B.与吴筠善善:友善C.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D.进止仍有风范进止:进退举止22.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2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25.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B.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C.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D.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26.下面对文中画线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有很多词与官职的任免或者变迁有关,如“复拜司隶校尉”的“拜”就是授予、任命的意思。此外,常用的如“除”指的是授职、拜官,“领”表示兼任,“署”表示代理。B.“再”,在古代也是指“又一次”的意思,例如“再拜”指第二次行礼,是古代的一种礼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就是指第二次行礼;文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C.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D.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常常以有病为由,不迎送客人。只是把同郡的荀淑、陈仲弓作为师友。在他们两个人来的时候,才乘舆出门迎接,分别时相送数里。B.李膺执法严厉,把藏匿于柱中的野王令张朔揪出,并交付洛阳监狱。从此黄门常侍都谨慎小心。C.李膺品格高洁,即使朝廷纲纪败坏时,他仍能独自坚持节操。被抓入狱,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D.李鹰居住阳城时,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每当他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2)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野王令”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北守天井关”和“南拒洛阳”结构对称,所以“北守天井关”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2.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官吏初到任为“下车”。

3.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错误,从原文看,王梁被授予中郎将的原因无从得知,而被授予“济南太守”不是因为战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辞职,皇帝将他调任济南太守。

4.(1)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2)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关键词“槛车(用囚车)”“既(……之后)”“行(兼摄)”。(2)关键词“穿(开挖)”“东(向东)”“写(通‘泻’)”。【备注】【参考译文】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做郡吏,太守彭宠任用王梁暂时署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兵南下在广阿追上世祖,被任命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赐爵位关内侯。跟从(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为野王县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齐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这看成王梁的功劳。等到世祖即位,商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说“王梁掌管卫地做玄武”,皇帝因为野王是卫国的迁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予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王梁和大司马吴汉等一起攻打檀乡,皇帝有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的部队,皇帝认为他不遵循诏令,命令他留在本县,而王梁又因形势有利而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在北面把守箕关,攻打赤眉别校,迫使他们投降。建武三年春,转而攻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打败敌人,所有屯聚的军队都被平定。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阳,都攻下了。进兵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之间攻打佼疆、苏茂,攻克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从皇帝援救桃城,打败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功劳,被任命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的人,率领军队一如过去。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欧阳歙为河南尹。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建武七年,有关官员弹劾他,王梁惭愧恐惧,上书请求告老辞官。皇帝于是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赞他很贤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议开渠,为民兴利,已经用尽力量,终没有成功,百姓埋怨,谈论者喧闹。虽然受到宽恕,还是执意谦虚退让,‘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假”在句中是“宽容”的意思。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的说法错误,韩慕庐本身就是这件事的当事人,是皇上责问他时,他替法良辩解的,所以不能说“不怕受牵连,挺身而出”。

7.(1)表里如一,不能够用不合道义的事来改变志向的,只有韩公啊。(2)韩公当时恰好在当地,只有他乘车带领随从隆重前往,早晚都到徐府,并且向当权的人为徐司寇辩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8.正直,有担当,讲义气,低调。【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提炼归纳要点。具体作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几件事”和“为人”这两个关键点。通过分析可知,文中主要讲了韩慕庐的四件事:替阿山辩解,解救法良,为徐司寇奔走,外出郊游时遭遇县令的差役争道。从这四件事中不难看出韩宗伯正直、有担当、讲义气、低调等为人方面的特点。【备注】【参考译文】癸未年春正月,我进都城,恰逢韩慕庐公将要随从皇上南巡,我前往探望他。刚坐下来,他就对我说:“我和你相互了解得不浅啦!那么你就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我说:“您的为人,天下的士人都知道,何况我呢?”韩公说:“我作为亚卿,从来没有做过官吏之长(上卿)。我作为学士,从来没有掌握过实权。”我说:“皇上已经无意再用你了,可你却不辞职,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年韩公果然两次提出退休,两次被责问,最后死在官任上。开始时皇上对韩公的待遇最为优渥,韩公自从做了宗伯,多次和孝感人熊公一同接受皇上的召见和问话,忌妒他的人说韩公很快将要入朝做宰相。恰逢江南布政司张万禄亏欠三十多万两库银。制府阿山向皇上进言说(张万禄)并没有侵吞库银,费用用于皇上南巡。有人说张万禄与制府阿山有姻亲关系,皇上大怒,把这个案子交给九卿评议。御史大夫某人说:“阿山的罪应该判死刑,这没有疑义。”韩公严肃地说:“如果他们果真有姻亲关系,阿山的情感有偏私,但他说的却是公道话。”忌妒韩公的人把他的话做了添加上报给皇上,韩公因此渐渐被代替不用。韩公生性不受外物的约束,而睢州汤司空多次对人说:“表里如一,不能够用不合道义的事来改变志向的,只有韩公啊。”皇上曾经亲自考核翰林,想罢黜其中两个人,当时韩公与法良共同掌管翰林院的事务,命他们上奏弹劾(这两个人)。韩公对法公说:“姑且暂缓处理这事,这是民众称誉的人。”过了一天,法良入朝进见皇上,皇上大怒,下令削去法良的官职,让他到本旗做下贱的体力活。众人都催促韩公,韩公说:“法良因为我的话到了这一地步,我怎么能苟且逃避呢?”又过了几日,皇上召见韩公并责问他,韩公从容地说:“这两个人在翰林院中不在应该被罢免的行列中,虽然他们的文章写得不好,但是希望皇上能够宽容他们。”皇上面露和悦的神色,被韩公婉转地劝阻了(追究此事)。韩公参加乡试时出自昆山徐司寇的门下,而傅腊塔管辖两江地区,秉承意旨制造大的案件陷害徐公,那些平素在徐公门下的门生都争相躲避。韩公当时恰好在当地,只有他乘车带领随从隆重前往,早晚都到徐府,并且向当权的人为徐司寇辩白。韩公曾经乘小船在郊野徜徉,恰逢县令出行,县令的差役争抢道路,把韩公的船弄翻了,等到上岸,衣服都湿了,打了一段时间的寒战,韩公告诫随从不要声张,(对方)最终不知道他是韩公。我看当世有名声且身份尊贵的人能够忘掉自己的权势的人是有的,但能够让别人忘掉自己的权势的,却没有见过。然而世人都视韩公为品性旷达之人,却不知道他在树立品行信守节义上的坚定不移。我和韩公相互了解得很深但相聚的时间日渐变少。自癸未年春,韩公就再没有与我相见过。唉,(韩公)不同寻常啊!

9.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二要分析句子成分。“诣温别”意为到桓温那里去告别,并且后面“温问去意”为主谓宾结构,句子结构完整,所以排除B、C。“笑曰”的主语为“温”,排除D。故选A。

10.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说法错误,中央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11.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忤逆了皇上,但合自己的意愿,便让他升了官”错误,原文是习凿齿忤逆了桓温,被降职。

12.(1)家在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自己的尸骨返乡。(2)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中止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被命:受命,接受命令。受:奉,遵从。由:办法。其:代词,自己的。(2)寻:不久。征:征召。典:主管。会:恰逢,适逢。【备注】【参考译文】习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少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征召他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向桓温称赞他的才干,(后来)习凿齿转任西曹主簿,桓温对他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举大事之志,(有一次)追上蜀地一个通晓天文的占星人并将其带回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气数的长短。占星人说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他日,桓温送给占星人一匹绢和五千文钱。占星人便急忙奔去习凿齿那里说:“家在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自己的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习凿齿询问其中缘故,占星人说:“桓公赐一匹绢,是让小人自裁,赐五千钱,是用来置办棺材的。”习凿齿说:“足下几乎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懂天象、知吉凶会穷得衣不蔽体的道理吗?如今这是用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给足下做路途费用的。这是让足下离开呀。”占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温询问他离去的意思,占星人便用习凿齿的话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家书,不如拜访一次习主簿。”习凿齿多次升迁,官至别驾从事史。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跟随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是机要之位,处理政事颇有功绩,擅长写公文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都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是我生平所没见过的。”因此大大违逆了桓温的心意,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善辩有大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见面。释道安说:“弥天释道安。”习凿齿说:“四海习凿齿。”当时的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当时桓温有非分的企图,习凿齿居住在郡中,撰写《汉晋春秋》来制止他。书从汉光武帝写起,终止于晋愍帝。等到襄阳被苻坚占领,苻坚平日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与释道安一起乘车把他请来。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的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有脚疾,苻坚在给各地长官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得利于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攻破汉南,所获得的仅仅是一个半名士。”不久习凿齿因脚疾返回襄阳。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中止了。

13.C【解析】无

14.D【解析】无

15.B【解析】无

16.(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解析】无【备注】无

1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联系前后文可知,“引却”不是“击退”,应是“后退”的意思。

18.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会高煦救至,乃得免”,是高煦的救兵来到,燕王才得以脱身。

19.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原文表达了: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当晚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计谋是可行的,但是燕军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声炮,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着赶赴城门,于是军队大乱。燕兵乘机进攻,结果大败的意思。

20.(1)(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