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学法指导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1.全面了解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2.通过史料探究这一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贸易、民间贸易与政治局势、社会变化的联系。3.从时空角度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①宋朝一年两熟的________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2)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________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________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________。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2)矿冶业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启思助学1.【学习情境】宋代经济的发展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由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试答:2.【知识拓展】宋朝五大名窑及出产的瓷器(1)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2)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3.【社会情境】宋代矿冶业的发展《苏轼诗集》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思考: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试答:知识点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发展(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________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增,并开始出现纸币——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________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海外贸易繁荣(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2)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泉州、明州等。3.城市的兴盛(1)北宋________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________________”。(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________和商品集散地。4.【知识拓展】榷场(1)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2)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5.【学术情境】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思考: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答: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________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______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________。2.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________集中在江南。(2)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缩短了________。(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________,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3.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________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6.【图示解史】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1.平民社会的到来(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_______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人们的________,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束缚的松弛(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________阶层。(2)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________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________。3.国家社会控制松懈(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________,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7.【情境思考】宋代的不抑兼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正如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思考: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试答:8.【名师指津】教材P68“学思之窗”你理解他的观点吗?他是怎样看待宋朝历史地位的?试答: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主题一商业盛,百业兴——宋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史料实证]——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史料一这场革命(指商业领域)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日本学者桑原认为北宋派遣使者泛海招引是为了扩大海外贸易,也是为了掌握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以增加经济收益。南宋统治者承继北宋开放之策,认识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远人,阜通货贿”。两宋政府扩大海外互市,视开放海外贸易为有利于国家的重要政策,是一个很突出的转变。——摘编自高绵《略论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史料三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布于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朝发生“革命”的根源和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开放的目的和表现。(3)根据史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史料一主要从农业、手工业角度叙述“革命”的根源以及“革命”对贸易的影响。史料二根据“是为了……也是为了……”可知宋代外贸的目的;根据“北宋派遣使者泛海招引”“市舶之利”“海外互市”等信息概括表现。史料三根据“古代社会早期……主要是特权阶层……不普遍。入宋以后……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相当普遍、繁盛”可知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随着……”阐述的是其原因。[历史解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1)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统治政策的调整,如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对外开放政策等。(3)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外国水稻、棉花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等),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与数量。(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及中外交往的加强,扩大了国内外市场。(5)农村租佃制盛行,城市雇佣关系的出现,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唯物史观]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商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人身自由,给宋朝科技文教的繁荣创造了契机。(2)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抑商思想、门第观念等),推动了科举制的改革。(3)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政策的调整。如税收、对外政策、不抑兼并等。(4)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走向大一统。(5)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等。(6)商业发展反作用于农业和手工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题二苏湖熟,天下足——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实证]——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史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探究](1)史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根据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史料一出自《史记》可判定为西汉时南方的经济状况,再从“地广人稀”“火耕而水耨”分析。史料二注意分析唐朝、北宋南方北方人口的变化。隐性信息: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史料三反映南宋时,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东晋南朝:南北经济水平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2)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发。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家国情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及启示(1)影响:①古代中国经济布局渐趋合理平衡。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③促进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④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2)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体系][必备术语]1.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宋元时期,区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3.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4.两宋时期城市商业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与商业发展空前繁荣。5.宋代科举制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促使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宋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懈。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1.宋真宗把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两浙,而后至淮河流域;宋太宗曾要求将麦、粟、豆等北方农作物向南方推广。由此可知,当时()A.国家力量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B.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南方D.中外经济交流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2.[2022·广东省汕尾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北宋后期,在科举考试中,为平衡南北方录取的差异,采取了南北分卷的制度。南北分卷考试和录取源于()A.南方更加重视教育B.北方经济遭到破坏C.南北经济文化差异D.政府更偏重于南方3.北宋丁骘《请禁登科进士论财娶妻疏》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他。”这说明()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4.下面为公元2~1078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黄河流域战乱不断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人口持续增长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5.[2022·湖北省十堰市普高期中考试]【社会经济】(14分)材料一(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就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启思助学1.提示:北宋时期,全国户数、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经济发展。3.提示:北宋已经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铁制作的兵器异常锋利;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5.提示:问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商业活动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获得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7.提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比较明显的放松。8.提示:陈邦瞻对宋朝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视,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第三阶段的开端,该阶段直到明朝尚未结束,明朝的制度、习俗、观念各方面都深受宋朝影响。走进教材知识点一1.(1)稻麦复种经济作物(2)元朝(3)西南2.(1)五大名窑釉里红物质象征(2)东京金属冶炼(3)造纸业知识点二1.(1)基层市场(2)榷场(3)交子主币2.(1)亚非(2)广州3.(1)东京(2)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经济中心知识点三1.(1)经济实力(2)南多北少(3)经济重心粮仓2.(1)税收(2)航程(3)海运航线3.单独分配知识点四1.(1)门第观念(2)公平竞争(3)婚姻择偶2.(1)贱民(2)世袭奴婢(3)人身束缚3.(1)法律手续关键能力·课堂探究主题一提示:(1)根源: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影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2)目的:增加政府税收,开拓财源。表现:派遣使者泛海招引外商前来贸易;设市舶司;扩大海外互市,视开放海外贸易为有利于国家的重要政策。(3)特点: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场所普遍;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主题二提示:(1)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物品交换少。(2)发展: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解析:宋真宗和宋太宗要求把农作物推广到北方或者南方,说明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故选A项;题干中的占城稻和麦、粟、豆等能推广到更南或者更北的地方,说明这些农产品是适合这些区域种植的,所以凭题干信息不能说农产品生产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占城稻逐渐往北推广,麦、粟、豆等不断往南方推广,不能据此说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排除C项;题干仅提到了占城稻在国内的推广和麦、粟、豆往南方的推广,这不属于中外经济交流,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源于”即根源于,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南北分卷考试和录取的根源在于南北经济文化的差异,这与魏晋以来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有关,故选C项;南北分卷说明南北方都有考试,只是考卷不同,但从中并不能看出哪一方更重视教育,排除A项;B项只能概括北方的情况,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南北分卷是为了兼顾南北方的差异,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体现,而非更偏重于哪一方,排除D项。答案:C3.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婚姻更看重财富而非门第,这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婚姻观念,与官商勾结和政治腐败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并不是买卖婚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改变婚姻观念,并非婚姻嫁娶要推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答案:D4.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