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3、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5、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_弹力_。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6、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

小时。子时是23时至凌晨1时。

8、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9、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动幅度无关。

10、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现象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2、将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气球向后喷气,同时推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13、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人们旅行和计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从西到东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全国各地有一个统一的时间,便于(工作、学习和交通),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1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15、我国古代使用计时器有(日晷

、滴漏、沙漏)等,其中日晷是利用(太阳)计时的,滴漏是用(水)来计时的,沙漏则是用(沙子)计时的。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石英钟),精度达到了300年只差1秒。在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中,人们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原子钟),20世纪60年代,射电天文学中激动人心的发现——(脉冲星)是目前所知的最精确的时钟,比原子钟还要精确10万倍。

16、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类。

17、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气球向(后)喷气,小车在气球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

18、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19、手按在桌子上拖动,会有一个力阻碍手的运动,这是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摩擦力)。

20、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行驶60厘米,我可以(增加载重量)或(减少拉力)。

21、我们做的螺旋桨小车,螺旋桨产生的风向后吹,小车向(前)方向运动。

22、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又称地静说,是由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天文学家(托勒密)加以发展的。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中提出的。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体运行论》

23、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首先提出来的。(布鲁诺)因为拥护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烧死,(伽利略)也因此被送进宗教裁判所。

24、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25、我们提水、背书包时,都会感到有一个向下的拉力,这个力叫重力。橡皮筋拉长或绞紧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升空的火箭,箭体靠反冲

力向空中运动。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6、钟表以时

,分

,秒等单位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或60秒。

2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8、(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利用一个长摆做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后来人们把这个实验叫(傅科摆)

29、草、羊、老虎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羊→老虎。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羊、老虎)。

30、各种水域中,生活着大量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浮在水中,随水流动,所以叫做(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不仅是小鱼、小虾和贝类的食物,还是一些大鱼的食物。浮游生物也分植物和动物,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如(绿藻、蓝藻);浮游动物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草履虫、小瓜虫)等。

31、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32、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世界上的一些动物和植物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你知道哪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吗?珍稀动物:(扬子鳄、大熊猫、华南虎、东北虎、金丝猴、朱鹮等)珍稀植物:(水杉、银杏、珙桐)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当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石块受到的受力大于体积小的。

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八、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和水银,水银重于铜,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轻于浓盐水而重于清水

第二单元

一、热起来了

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二、给冷水加热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

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

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热胀现象:1、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2、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3、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空气的热胀冷缩最明显

五、金属的热胀冷缩

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六、热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七、传热比赛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八、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一、时间在流逝:

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备地知道时间。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几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二、太阳钟:

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方向变化而计时的。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一、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二、确定总水量,三、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四、测出一分钟的水量。五、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

自己做的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幅、摆长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七、做一个钟摆: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长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一、昼夜交替现象:

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在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地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倾斜有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水、空气。制订实验计划:(在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条件设计实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实验方法:对照实验控制不变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要改变的条件:水。实验过程: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观察记录进行比较。2、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也会慢慢发生变化。3、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各种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难以生存。动物在形态、构造、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特点。4、食物链: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5、食物网: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6、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个海洋、一片草地、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光1、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镜子不是光源)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3、阳光下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傍晚),影子最长。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速每秒30万千米。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6、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汽车的观后镜、潜望镜等。7、凹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熟悉光路示意图)8、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8、阳光照射角度与物体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斜射吸热快。即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9、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升温和保温措施: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改变盒子的角度;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等。10、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白色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2、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3、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