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_第1页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_第2页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_第3页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_第4页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2020-2021年高历史人教编版选择必修二经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第12课陆交的变迁1.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经洛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上呈现出“”的形状元大运河北大都(北)南达杭在地图上呈现出“”形状。据此可,运河的开凿与整()A.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C.体现农耕文明的封闭特征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D.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2.《新全球史》中指出:正当中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欧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及其同不同……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A.政治和军事动机B.经济和治动机C.济和宗教动机D.政治和宗教动机3.19世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高,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4.下面是一幅T形界地图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5.1666年法国王路易十四授皮埃尔•保罗•德里,设后来成为17世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A.米迪运河B.苏士河C.海运河D.巴拿马运河6.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D.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7.近代有报章,沪上“西人每闲暇喜乘铁轮小,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较马车尤迅,然须练习多,方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步

B.20世纪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改变8.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京的士大夫纷纷反,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世纪以,京城员外,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

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9.铁路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我国每年的春运铁路运输都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在学习了“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之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讨论有关铁路的问,对于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同学们搜集了多材其中正确的()A.京汉铁路的修建B.沪宁铁路的修建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D.九铁路的修建10.据史料记载元朝政府在全国置驿站383处“汉地”由兵部统,“地”由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11.据记载1888年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B.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D.迷信思想阻碍科技传播12.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希腊罗马帝,投入很多资源来改善交,如开辟道路、修建桥梁。这个时期“丝绸之路”也得以形成。这一时期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材秦皇时代中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秦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这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这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间的关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一第二鸦片战争以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而且联设保险行,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统,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1868年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年间长达4倍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材二轮船商局集股开办以装运漕粮、军火、防,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民情困,货客俱,生意大为减;兼以法国滋扰越,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资本日,万一不敷周,实于防务大有室碍。可否仰恳天恩俯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曾著微,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谨附片具陈。——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材三轮运广东内河水域的推,是由广州富商苏惠农于光绪十三(1887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置小轮拖带木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内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拖船很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1900年,全省小已达,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顺香等县水网,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而且与邻县佛、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价近代航运业在中国的发展。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答案以及解1.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洛阳是隋朝的都城之一,故运河特地经过洛阳;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大运河由大都直接通往杭州,这体现了政治因素对运河走向的影响项合题意;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不是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我国农耕文明的封闭性,项符合题意;大运河的开凿是在隋朝,那时的经济重心还在北方D项不符合题意。2.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新航路开辟并不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故A、B、D项错;根据材料“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迫切希望得到来自东方的贵重金属和贵重商品,高额的利润刺激着欧洲贵族和商人另辟一条到达东方的道路,这是物质方面的动机;另外,传播宗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推动力,这是精神方面的动机。两者虽有不同,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故C项确。3.答案:解析: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4.答案:解析:地图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该地图应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前,故A项误;由地图中信息可知,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海洋等途径到达亚洲,地中海是欧亚传统商路,故该地图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项正确;据材料不能得出地圆说盛行,排除C项地图中没有美洲、大洋洲等,项误。5.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米迪运河。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故A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B项除;通海运河属于英国,它的修建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C项排除;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D排除。6.答案: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解析:本题考查全球航路的建立和影响。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交通发展,交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扩张,B项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A项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符,排;D项由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7.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结合报章记载的相关内容可知,其记述的“铁轮小车”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自行车在中国城市广泛出现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初B项确。结合“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可知,这种交通工具不需要机械牵项误,排;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无轨电车、汽车以及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而不是自行,C项误,排除D项的“根本性改变”说错,排除。8.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题干中提及北京士大夫(官员)从反对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到后来享受西方进技术带来的便利,实际上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故项确。京城官员属于部分群体,因此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B项;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可知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中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且反映不出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排项。9.答案: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建立的第一条实用铁路,故C正。年京汉铁路建成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年九铁路建成,故排除A、B、D10.答案:解析:据所学可知,唐朝已经有了较完善的驿道交通网,故A项错。驿传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令畅通,有利于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C项错。材料并未强调通工具的进步,而只是强调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国家管理的作用,故D项误。11.答案: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表明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和推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项正。项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清政府……修建……铁路”不符,错;材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料强调清朝的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并非强调清朝的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C项错;材料未涉及迷信思想,项误。12.答案:解析据“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腊古罗马帝都投入很多资源来改善交通,如开辟道路、修建桥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进行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材料中的“丝绸之路”不符,故A项除。促进各地文的交流和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均不是主要目的,故C、D两项排除。13.答案:(1)不同点秦维护统治为目的,马与对外侵略相联;以公路为主、运河为,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2)关系交通事业发展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明的进步是交通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罗马帝国……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可概括得出。(2)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交通事业发展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文明的进步是交通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等角度分析。14.答案:(1)列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2)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吸引民间投资。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经济发展的影自身管理的局限;资金短;等。(3)近代轮船业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外资企业是为了满足列强侵略和经济扩张的需求而出现,它为列强在中国掠取资源提供了便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随着我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先进运输方式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改善了交通运输功能并扩展了城市功能,给中国封建社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知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解析:(1)原根据材料“随着略者特权的扩大”“公司资力雄厚”可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