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_第1页
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_第2页
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_第3页
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_第4页
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赎罪之旅(方军:)"整个世界在二战后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其实每个人都在反思,尤其是经过战争的人。"

(日本老兵:)"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再让我的儿孙穿上军装上战场。"

1939年5月,一名叫本多立太郎的日本青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被迫以侵略者的形象踏上中国的土地。正是这段战争的经历,本多与中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的晚年,他自费出报纸、到日本各地给青年人演讲、多次拖着病体到中国谢罪……他采取一切可能的做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不断反省侵略者的历史成了本多生活的重心。

2022年5月,这位91岁的日本老兵来中国谢罪,并用下跪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那场战争的忏悔。

"下跪谢罪是我情不自禁要做的事情,我就是有罪。所以我就是采取这种形式来谢罪。我并不是为了感动任何人才这样做的。我在卢沟桥也好,上海也好,下跪不是为了感动人。我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心情。"

其实,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长达15年的战争,本多并不是最早的参与者。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23岁的本多只是日本朝日新闻报社的一名年轻记者。"卢沟桥事变第二天,日本的报纸报导了这一事件。"本多回忆说,"当时的报导说,因为中国军队开了枪,日军为了保护在华日侨的安全,被迫参加了战斗。"两年后,战争终于侵入了他的生活。1939年5月的一天,本多接到了一张粉红色的征兵令。他意识到:战争真正到来了。本多说:

"接到红色信封后我就必须去当兵,穿上军装、拿上枪。但我在参加战争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不能白白送命。一定要活着回来,但接到红色信封意味着我的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收到入伍通知书后,本多剃光了头发,在向自己心爱的女孩简短告别后,他随队开赴到中国战场。这便是战争带给一个日本年轻人的最初印象与心爱的人分别,离乡背井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果。

到达中国后,本多很快被安排在江苏省的金坛县驻防。由于当地不是主战场,因此对于战争的残酷年轻的本多起初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直到一年之后,那个被他称为"罪恶"的事件到来了。有一天,他被长官命令去处死一名中国俘虏。本多说这是自己在战争中杀过的惟一一个人。他把这看作是一生中始终无法抹去的污点。

"接到长官的命令我就用手举起刺刀,刺进了他的胸膛把他给杀了。如果不服从长官的命令去杀死战俘的话,队长就会处死我。虽然杀人在当时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犯罪就是犯罪,我始终有一种罪恶感。"

本多说,第一次杀人的经历让他觉得非常绝望,他对战争也更加厌恶了。而这时他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中国姑娘,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本多对于那场战争的态度。姑娘是本多所在日本部队的驻扎地江苏金坛的本地人。在金坛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本多认识了当地一个姓吴的人家,这个姑娘正是吴家人的女儿。有一次,吴家父亲让女儿为本多唱一首喜欢的歌,女孩儿却始终不肯开口。女孩坚定的说自己只给以身殉国的勇士歌唱,决不会唱歌给国家的敌人听。女孩的这句话给了本多内心深深的触动。后来本多找到了女孩向她道歉并希望能够得到她的谅解。本多对姑娘说:

"总有一天我要真心听你唱一曲歌颂幸福的歌曲,那时候我们日本人也能成为同样幸福的人。"

不久,部队接到了转移的命令。就在本多跟随队列走向城门时,吴家的小男孩儿跑到队列里,塞给他一张字条,字条是姑娘写的,上面只写了两行字:愿君不杀人,愿君不被杀。60多年的今天,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本多的心情依旧无法平静。

"当时真想脱下军装,丢下武器留在他身边。但周围都是日本兵,我只能隔着长长的队伍望着她点下头,她也冲我点点头。泪水从大眼睛里留了出来。从此以后,我暗下决心不再伤害中国人,就算开枪也是对着天空放。"

本多说正是从那天起,他发誓再也不伤害中国人。他在接受采访时把那一天称为"一个小小士兵的新的出发点"。1941年5月,服役两年后的本多退伍离开中国回到日本。1943年他再次应召入伍,在当时苏联的北千岛驻防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这时本多已经33岁,不再有梦想。他找了一份银行职员的工作,一直工作到1974年退休。工作、结婚、生子,本多象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在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但那段惨痛的战争经历留下的阴影却始终伴随着他。在退休10年后,他重新拾起这些记忆,(以心灵的呼声昭示后人)。"

从1986年2月起,本多自费到日本的各地去演讲,向年轻人讲述当年战争的状况,讲述自己的罪恶。让他们知道日本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无法摆脱的境地的,告诫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让历史重演。至今,讲演已进行了千余场,听众多达18万人。对此,本多说: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再让我的儿孙穿上军装上战场。在演讲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给学生们讲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吃惊。因为日本的教科书都不教这些事情。日本年老的爷爷奶奶辈的人也不会给孩子们讲。毕竟这场战争是非正义战争。(作为老兵),我们和中国老兵的心情不一样。在巡回演讲中,我感觉到我这样做是对的。现在(通过我)而认识那场战争的人有十七、八万人。这也算是我为和平事业贡献的一点力量吧。"

本多有4个孙女、1个孙子,最小的才17岁。他说,起初促使他反省历史,希望告诉更多日本人有关那场战争真相的原因,正是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再经历战争的残酷,希望后人能够和各国的同龄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友好相处。本多说:"加害者很容易忘记过去,而受害者则很难。年轻人都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这个事情,努力理解对方的想法。但建立这样一种健康的交流氛围,是(象我们这样的)爷爷这一代人的责任。"

除了到各地演讲外,1985年,本多还创办了一份双月刊手抄报,取名《顽皮报》,主要是发表日本国民关于战争的看法和对于现实社会的各种评论、批评等。本多的报纸是手写的,再复印后就成了一张小报纸。小报的发行就是依靠邮局邮寄。每两个月这些小报都会定期的寄往全日本各地的250个"订户"手中,这些看报纸的人也大多是当年的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说,在日本,像他这样积极忏悔的老兵很多。很多日本老兵就曾经在京都的东本愿寺中开会,做出了一个《不战决议》。目的的是希望日本政府和国民以后不再参加战争,要和世界各地的人搞好关系,和平相处……。

本多说虽然自己在日本为了还原侵略战争的史实,做过很多的努力,但他心中对中国人的愧疚却依然重重的压在心头。于是在2022年5月和2022年1月,他两次到南京谢罪。然而让大多数中国人记住本多的是他于2022年5月在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和上海的凇沪抗战纪念馆下跪忏悔,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用一种他认为最诚恳的方式表达心情。

在开始这次中国之行以前,本多立太郎给他的中国联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方军写信说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方军向我们介绍说:

"本多原定是今年10月份来的。后来在5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等不了了。因为当时日本刚刚修订了历史教科书认定侵华战争是假的。本多说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他说自己在日本是个有良知的人。他要尽早到中国来(谢罪),来看看中国的市民和学生。"

方军是中国最早关注日本老兵的一群人,早在1997年他就出版了《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他利用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机会走访了数十位的日本老兵,并把他们对于那场战争的记忆和如今面对历史的心态都如实的记录了下来。在今年5月,本多到中国来以前,方军和他并没有见过面。不过,多年来,他们一直常常通信,早已经成为了纸上朋友。8年来,本多给方军发了100多封信笺,主要内容是邮寄他自己的通讯社出版的报纸。他们之间也互相赠与对方自己出版的书籍。

2022年5月19日,本多立太郎踏上卢沟桥下跪忏悔的那一刻,方军就站在他的身边。方军说:

"我扶他起来,我给他说了唐朝时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的故事。我说中日友好的历史有1000多年,虽然你和鉴真都是普通人,(但你们都为两国的和平做了自己的努力)。你的这一跪和日本小泉首相在靖国神社那一拜有着天壤之别。很多中国人都会记着你的。"

方军说自己会把本多的下跪的那一幕永远的烙在心里,因为在那一刻他看到了战争经历者直面历史的巨大勇气。

"整个世界在二战后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其实每个人都在反思,尤其是经过战争的人。据我了解,大多数的侵华日军都是反战的。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中日不再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