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_第1页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_第2页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_第3页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项目名称:电动牙刷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宋燕波等

项目简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易进行口腔护理,易发生口臭、口腔炎、口腔溃疡,同时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粘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清洁效果存在缺陷,溶液选择不好还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为寻找一种患者愿意接受的,彻底、有效清洁口腔的方法,2008年9月ICU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刷洗和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异味、黏膜出血、口唇干裂均明显低于传统口腔护理组,牙菌斑去除率高,效果满意。

电动牙刷体积小、毛软,刷毛经过圆头处理,不易损伤牙龈;通过快速旋转,刷头产生高频振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按摩作用;电动牙刷可长期使用,可更换的刷头、含氟牙膏都是日用品,价格经济实惠;如同平时刷牙一样,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易于接受。口腔冲洗通过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冲击,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插管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起到了漱口的功效。在冲洗时一方面口腔黏膜吸收部分水分,可达到湿润口腔黏膜的目的,满足了身体上的舒适;另一方面使患者对水的渴求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使患者口干、口渴感得到暂时缓解。同时,刷洗和冲洗的有机结合,使口腔清洁彻底到位,从而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种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的关怀性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ICU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ICU

宋燕波)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人工气道主要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一、气管插管㈠气管插管导管为一略弯的管子。远端开口呈45度斜面,带有可充气的气囊,气囊充气后阻塞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保障机械通气的密蔽性。根据导管材料分为橡胶导管、塑料导管和硅胶管等,橡胶导管质地硬,可塑性差,易损伤气道,更重要的是组织相容性差,易刺激粘膜充血、水肿、坏死。适合经口插管,短期应用。塑料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受热软化后比较容易通过弯曲的上呼吸道。硅胶导管组织相容性更好,可高压消毒,但价格较高。气管插管导管还可根据气囊特点分为高压低容、低压高容和“无压高容”三种。高压低容的乳胶气囊弹性回缩力大,需密封气道的充气压力常很高,而低压高容气囊弹性回缩力小,所需充气压力要低的多,所谓“无压高容”气囊是一种含泡沫塑料的气囊,也叫kamen-wilkinson氏囊,气囊与空气相通,泡沫塑料自动扩张阻塞导管和气管壁的空隙,理论上气囊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即为零压,但实际上由于联接气囊的充气管很细,阻力很高,呼吸机吸呼气转换的时间又较短,气囊仍有较低的内压。常用导管的长度为28~32cm,内径有、、8.0mm等,壁厚多为1mm,外径相应增加2mm㈡气管粘膜损伤的原因随着导管组织相容性的提高,气管粘膜的损伤主要取决于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气管粘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的静水压分别为30~35、18~20、5~8mmHg。超过淋巴管的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的压力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的压力并持续一定时间,可引起缺血性坏死。气囊扩张时,受2部分压力的影响,即弹性回缩压和气管壁对气囊的压力。气管壁对气囊的压力与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同等对待。临床实际测定的气囊压力为上述2部分的总和,并不是真正的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而是较后者为小,具体数值应为气囊充气量相同时,插管后与插管前的压力差。临床工作中,经常将气囊内压和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混消。气囊的性能决定气囊与气管壁的接触面积及均匀度,从而决定密封气道所需的气囊压力和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高压低容气囊接触面积过小,气囊压力在气管粘膜上的分布不均匀,容易漏气,为此势必增加充气量和气囊内压,从而也增大了气囊对气管粘膜的压力,导致损伤。低压高容气囊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气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而“无压高容”气囊不仅接触面积大,且随呼吸变化自动调节,压力更小,对气管粘膜的损伤更轻微。㈢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手术前的准备既往认为神志清、烦躁不安的患者,气管插管会引起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故对该类患者插管有顾虑,因而倾向于患者神志不清后再插管。实际上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同样会导致心跳骤停,如插管不顺利,风险更大,甚至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经内科保守治疗、鼻或面罩机械通气无效、不适合鼻或面罩通气而又具备气管插管指征者,应及早插管。有条件时,插管前可给予高浓度吸氧,静脉应用5%碳酸氢钠50~100ml,地塞米松5~10mg,用2%的利多卡因和%的麻黄素溶液喷入或注入鼻腔和口咽部充分麻醉粘膜和收缩血管。并做好心电监测和心脏复苏准备。㈣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适应证用于心肺复苏,严重呼吸衰竭,外科手术人工通气。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或经鼻气管插管的过渡措施。准备选择合适的喉镜、导管及导引钢丝,准备好操作弯钳。将气囊浸泡于生理盐水,检查有无漏气,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异物,取除假牙。患者体位取平卧位,头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头后仰,颈部过伸,目的使咽腔与声门的位置呈水平线,以利于导管进入气管。操作过程导管内放导引钢丝,外涂石蜡油,用喉镜提起会咽,暴露声带,于吸气期将导管插入。然后气囊充气,塞进牙垫,撤除喉镜,拔出导引钢丝,接简易呼吸器,手压通气。气囊冲气量以不漏气为原则(用听诊器听诊颈部呼吸音判定)。观察双肺呼吸动度,听诊呼吸音和上腹部,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及是否过深。一般导管尖端在隆突上3cm左右,用纱条将导管和牙垫通过耳廓上部一起固定,接呼吸机作机械通气,必要时摄胸片了解导管的位置。若导管气囊为含泡沫塑料的“高容无压”气囊,插管时则应将气体充分抽出,插入导管后放开气囊导管,气囊即可自动充气,密封气道。2.经鼻气管插管适应证用于需建立人工气道,且又允许一定时间操作的患者;或经口插管短期内不能拔管的患者。准备和患者的体位与经口插管相似,但不需导引钢丝,且最好采取半卧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导管外涂石蜡油,用无菌塑料带包裹后,放入80℃操作过程导管经过鼻腔时,操作要轻柔。通过鼻腔后,调整导管的方向,使其曲度向上,进入10cm后,用耳听呼气音,听到清析的呼气音后,说明导管已对准声门,在吸气期或咳嗽后深吸气时迅速插入。这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导管内大量气体呼出。此为盲插法。盲导气管插管法用较细的硬度适中的塑料引导管先行插入,然后顺引导管方向插入导管。优点是损伤小,便于操作。操作要点是引导管在矢状面保持一定的曲度,但在冠状面应无任何弯曲;经过鼻腔要轻柔,通过后要迅速插入气管。否则导管在鼻腔内软化后,易滑入食管。操作数次仍不成功时,可顺引导管插入气管插管导管,经过鼻腔后,拔出引导管,这样有利于防止鼻腔损伤。若数次盲插失败,可用直接喉镜及气管导管钳协助插入。绝大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完成气管插管。极少数患者需纤维支气管引导插入。3.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前者操作方便,急救时常用;导管内径可较大,便于吸痰;但患者清醒后常难以忍受;刺激口腔粘膜,分泌物增多;口腔护理困难;导管易脱出口腔;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后者较易耐受,便于固定和口腔护理。目前多用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容低压或“高容无压”塑料导管,保留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原则上2周换管一次。二、气管切开㈠气管切开导管分两类,一类由内外套管构成,外套管附有带单向活瓣的指示气囊,气囊充气后阻塞导管与气管间的间隙,外面通过固定带固定于颈部。内套管与呼吸机联接,进行机械通气和分泌物的引流。国内所用套管多为银制,部分为铜制。第二类与气管插管导管相似,无所谓内外套管,有塑料和硅胶两种。气囊也有组织相容性好的低压高容气囊和自动充气的“无压高容”气囊。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适应证用于肺功能损害严重,反复发生呼吸衰竭,或鼻腔疾病不宜气管插管,又需长期保留人工气道的患者。切开部位一般选择第2、3、4气管软骨环。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软骨,切断第一软骨环,做T形造口,插入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易固定,患者能耐受,便于吸痰,患者能自己进食。气管切开不能反复操作,第2次切开难度大,多用于病情好转后需长期保留的患者,现在临床应用显著减少。为满足临床需要,又设计了某些特殊气管切开导管。带侧孔气管切开导管外套管有一侧孔,取除内套管后,气流可通过声带呼出而发声。停机时或撤离呼吸机后,用外套管塞堵塞套管外口,患者可通过正常呼吸道呼吸。单相阀气管导管为无气囊的圆柱形套管,其内端紧贴气管内壁,外端为单相阀,吸气时气流通过单相阀进入气管,呼气时气流经声带呼出上呼吸道,可发出声音。气管切开“钮扣”为柱形套管,插入气管切开窦道,其内端紧贴气道内壁,气流可通过套管进入上呼吸道,当套管帽封住套管外口时,即可发出声音。平时闭塞套管,病情加重时拔去套管帽,可吸痰或调换带气囊的导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避免再度作气管切开。三、人工气道并发症及防治㈠建立人工气道时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口腔插管时,直接喉镜应用不当,技术不熟练,致口、舌、咽、喉部损伤或牙齿松动脱落。经鼻插管损伤鼻腔粘膜导致出血。插管前用麻黄局部喷入或滴注,塑料导管用热水软化,并在外壁涂擦石蜡油。用引导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可减少损伤。导管插入过深进入右侧主支气管或进入食道也时有发生。在操作时应经常听诊,按压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通气时,注意听诊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及双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必要时摄X光片或用支气管镜检查。㈡留置导管期间的并发症经鼻气管插管压迫或反复与鼻前庭粘膜磨擦,可引起鼻粘膜的损伤。局部明显疼痛时,可用疤痕康或凡士林涂擦,减少磨擦或疼痛。阻塞副鼻窦开口,引起副鼻窦炎。阻塞咽鼓管口影响听力。组织相容性差的导管及高压低容气囊导管可引起鼻、会咽、声带、气管粘膜的糜烂、溃疡、出血、肉芽组织的形成及气管食管漏等改变。㈢人工气道的阻塞常见于湿化不良或吸痰不及时引起的分泌物干结,也可由于导管远端斜面与隆突或气管壁紧贴。早期的高压低容气囊可引起气管壁的软化。与气管导管不为一体的乳胶气囊脱落至气管内,封闭远端关口,成为活瓣阻塞或完全阻塞。防治措施:应加强湿化吸痰,采用性能优良的导管。㈣拔管及拔管后的并发症常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一般数天至1个月可消失,与留置导管期间声门和喉返神经的损伤有关。拔管后发生喉水肿,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拔管后数日,声门或声门下坏死组织形成的喉气管膜,覆盖于声带或声门下管腔可致气管阻塞。吸入腐蚀性气体可引起气道组织的坏死,拔管时脱落引起窒息。拔管后气管局部坏死、疤痕收缩或肉芽组织增生,造成气管狭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与气管导管材料及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四、人工气道的护理㈠呼吸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加温湿化功能丧失;机械通气量增加时,呼出气增加,水分丢失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以及肺感染。机械通气时的湿化装置主要有蒸气发生器、雾化器、人工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或定期注入湿化液。(1)蒸气发生器:金属电极对水加温,水分蒸发对吸入气加温湿化。呼吸道气温以32~35℃较合适,电极局部水温达50~70℃㈡痰液的引流原则是有痰即吸,痰量不多时可2~3小时吸痰一次。加强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震动排出。体位引流也是常用的方法。吸痰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若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减慢或心跳骤停。吸痰时停止氧气供应,并因局部负压,进一步加重低氧,从而影响心律和导致肺动脉高压。故吸痰时应先吸高浓度氧气数分钟,吸痰管插入时阻断负压,并超过导管远端,刺激呼吸道粘膜,使患者将痰咳至大气道,释放负压,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并逐渐拔出,吸痰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心律及血氧饱和度,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秒为宜。㈢口腔和导管的护理口腔病原微生物较多,会咽的保护功能丧失,分泌物易流入气道,诱发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气管切开导管的内外套管和气管插管的导管应定期更换。呼吸管路应48小时消毒一次。并定期做细菌培养。㈣气囊的管理气囊的气量应以不漏气为原则。漏气与否与气道峰压直接相关。气囊间歇性放气有助于气囊上分泌物的排出,并可能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恢复。必要时进行大流量加压通气或鼓励患者咳痰,也有助于气囊上分泌物的排出。“高容无压”气囊一般不需注气或放气。五、拔管指征无绝对指征。原则上是感染基本控制;患者有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吸气肌力量足以克服气道和胸肺的阻力(如最低吸气压>25cmH2O);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的情况下,动脉血pH>,PaO2>60mmHg。随着无创性通气的广泛开展,拔管指征逐渐放宽。六、导管的拔出拔管前应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拔管前半至一小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5mg。充分清除口咽部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吸高浓度氧气数分钟,在吸气期拔出导管。导管拔出时可放置吸痰管以便拔管后吸痰,或急救时引导导管重新插入。吸痰管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患者能发声,会咽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这一时间一般是在拔出导管后24~48小时以内。气管切开导管拔出后,局部可用蝶性胶布固定,无需缝合,数日后创口愈合。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护理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目的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46次、46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颅脑损伤护理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近期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实施深静脉置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2~55岁。留置深静脉置管时间8~36天,平均(14±)天。深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43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好转后拔管,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结果46例深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结果46例病人留置深静脉置管均未发生感染,满足临床要求。2例病人的导管进针点红肿,给予拔除导管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每天用%碘伏消毒红肿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扎,2~3天内好转。3讨论预防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感染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皮肤,穿刺现场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对穿刺部位也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局部换药。一般情况下,可2~3天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应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病房应每天通风2次,每次30~60min,每次通风后用空气净化器消毒30~60min。操作前必须洗手或在紧急情况下用75%酒精消毒手。防止空气栓塞是安全置管的保证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病人中心静脉压为负值,且输液器液体输完或者导管接头脱落时。为此,我们每次都于输液瓶液体快输完时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联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之不漏气或掉落。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阻断静脉留置管,待确保导管各接头都连接好并无漏气现象时,再打开留置管的阻断阈,经此处理,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空气栓塞的并发症。避免导管阻塞或凝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