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课件_第1页
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课件_第2页
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课件_第3页
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课件_第4页
少年犯罪心理分析(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世界三大害之一环境污染世界三大公害之二吸毒贩毒世界三大公害之三

少年犯罪2、自我意识的形成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对自我评价过高,会产生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就会走入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过于片面化、情绪化和波动化。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3、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青春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意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欢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情况。这一时期的性意识是对两性关系是一种朦胧状态。5、依恋关系的变化

独立意识的增强: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

伙伴关系密切

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术。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特点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

青少年的情绪活动是瞬息万变的,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好像有些喜怒无常,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特点。青少年情绪体验的迅速性,意味着他们的情绪反应由开始到高峰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青少年情绪的这种时间上的特点将会导致他们在遇到某些意外刺激时,迅速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于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仔细考虑当时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样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产生过激的行为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同伴关系同伴互动:青少年与同伴共度的时间继续增长。而且,青少年的互动往往是在没有成人引导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更可能有异性个体的参与。同伴关系:青少年时期的友谊概念有着意义显著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个体开始接受其朋友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并在这种变化中成长。尤其要指出的是,青少年意识到了给朋友一定程度独立和自主的责任。因此,他们关于友谊讨论涉及到了如何提高各自对于友谊的自我认同,有着更少的占有和嫉妒。同伴群:与同年中期的儿童一样,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团伙也很多见,并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应付压力的能力密切相关。同伴影响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青少年早期同伴的影响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同伴的影响大小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伴的影响及同伴与父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生活领域的变化而不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一)物欲性(二)野蛮性和残酷性(三)集合性(四)冲动性(五)模仿和易受暗示性(六)戏谑性(三)集合性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这样,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上具有团伙性特点。虽然青少年罪犯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缺乏作案经验,思想还不是太成熟,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四)冲动性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冲动性往往表现为案件的突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随意性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因为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但是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青少年及少年犯罪概念青少年是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实施危害社会、触犯刑律的、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部分国家对少年犯罪年龄规定已满14岁末满18岁已满14岁末满20岁已满13岁末满18岁青少年

犯罪趋势帮伙犯罪突出图为鞍山“天堂十五少”二成员青少年

犯罪新趋势恶性犯罪增加美国威斯康星州一15岁中学生连开三枪杀死校长(06年9月27日)青少年

犯罪新趋势性犯罪增加图为劫持20余名少女卖淫的犯罪嫌疑人之一18岁的荣荣青少年

犯罪新趋势吸毒问题严重图为10岁开始吸毒以盗窃为业的阿弟青少年

犯罪新趋势犯罪呈低龄化倾向13岁的邵某连砍数刀杀死邻家女孩方某青少年

犯罪新趋势犯罪手段成人化图为“8·29”特大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

16岁的白狼及其作案凶器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青少年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

2003

年比1999年增长1.4倍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比例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14至16岁年龄段的犯罪少年比例(%)增长示意图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台湾地区少年犯罪概况1992年至1995年各类少年犯罪之比例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美国少年犯罪概况校园暴力流行。1985年至1993年每年有两万多12岁至15岁的学生被枪打死打伤,每8个青少年死者中就有1个死于枪杀。赵承熙:一位独来独往的杀手2007年4月16日早上7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共33人死亡。枪手自杀。性格特点:自闭、沉默、孤独、扭曲纹身:ishmael(被遗弃的人、社会公敌)、包裹iahmaelax署名6页笔记、死亡诗歌、墨镜帽子、暴力剧本、幻想女友(jellyspanky)、心理偶像、偷拍跟踪女生、在宿舍放火、自称与普京渡假、服药老师:一定是他干的!与他说话就像与一个洞交谈!视频资料如果他们选择去死,别人也要死暴力青年:患有精神疾病;在青少年时代有长期的破坏行为;心理正常,但存在情绪障碍且感到不公。(白宫司法委会1999)校园杀手:都是男性,98%有过重大挫折、失败或委屈,其中一半曾被恋人抛弃。刘锡伟:精神分裂症(疯劫)—偶然、公开、残酷、特立独行、情感冷漠、滥杀无辜、钟情妄想、被控制感、人格解体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美国少年犯罪概况重罪率不断上升杀人罪51%抢劫罪50%重伤罪49%强奸罪17%1988至1992年4种罪案增长率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日本少年犯罪概况1991年被捕少年刑事犯罪比例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日本少年犯罪概况1986至1990年少年刑事犯罪在校生比例1989年纽约《联合国青少年犯罪和处遇及社区参与国际研讨会报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卷入吸毒、偷盗、破坏财产、卖淫和不计后果的暴力行为!西方学者论少年犯罪社会学之研究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第二节一、社会学之研究失范理论之观点少年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少年活动,以使少年无所适从。(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一、社会学之研究标签理论之观点违法犯罪是他人根据法律规范惩罚犯罪人所致,不要随意为偶尔犯错的小孩加上坏的标签。一、社会学之研究犯罪副文化理论之观点少年通过接触与主文化相对立的副文化群,而产生与社会规范或法律相冲突的行为。美国犯罪学家沃尔夫冈一、社会学之研究中和技术理论之观点中和技术:少年犯罪的一种理论美国犯罪学家马茨扎在工作一、社会学之研究中和技术理论之观点否认责任否认损害否认被害人对责备者的遣责高度效忠群体合理化合理化一、社会学之研究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该理论认为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倾向,但社会联系可以防止个人犯罪。美国犯罪学家赫希的著作之一一、社会学之研究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依恋奉献参与信仰社会联系社会联系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潜伏性少年犯罪论艾希哈尔认为,除非个人已有犯罪倾向或禀赋,否则就不会产犯罪行为。(瑞士精神病学家艾希哈尔)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潜伏性少年犯罪的以冲动的方式寻求欲望的即时满足认为满足自我的需要比满足他人的需要更为重要满足本能的需要而不考虑对与错,缺乏罪恶感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母爱剥夺论鲍尔贝认为,在出生后头五年中与母亲的长期分离,是形成少年违法犯罪的最大原因。(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影响母子依恋关系形成的三个条件3岁之内没有机会建立与母亲般人物的依恋在生命最初几年中3—6个月的母爱剥夺(突然与母亲分离)在生命的头三年内母亲般人物的改变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父母作用论英国学者安德里认为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更深更长远。另,违法少年讨厌双亲;不愿与双亲接触;与兄弟吵架较多。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家庭紧张论阿拉哈姆逊提出“家庭紧张是犯罪行为的基本原因”的论点。紧张的家庭导致儿童充满敌意、心理紧张、情感与行为的紊乱。(美国精神病学家阿伯拉哈姆逊)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情绪障碍论(少年犯罪人具有以下情绪障碍)在爱的方面遭到拒绝,被抑制在爱以外的方面受到阻碍因而引起的深刻情感在家庭、学校、体育运动等方面有不恰当的自卑感对家庭不和、父母品行、生活条件、管教等不满对兄弟姐妹的嫉妒,被作为继子对待的感情基本根深蒂固的内在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不幸感情对幼年时期违法行为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罪恶感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同一性危机论青少年在成长中不能获得心理上的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消极的同一性使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抑制理论抑制理论认为,犯罪是个人内在控制能力和社会中存在的外在控制因素缺乏的结果。包括内部抑制和外部抑制因素。海峡两岸学者论少年犯罪台湾学者论少年犯罪大陆学者论少年犯罪第三节(略)一、台湾学者论少年犯罪主要观点和流派社会主因论(蔡墩铭)适应困难论(周震欧)多元与科际整合论(蔡德辉、张甘妹)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皆主因论家庭与学校教育失败论(张春兴)二、大陆学者论少年犯罪主要观点和流派能动内化过程论(邵道生)综合动因论(罗大华等)青春期危机论(皮艺军)相互作用论(王国新等)心理矛盾论(田国庆)社会病态综合症论(许前程)少年犯罪之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犯罪少年之行为特征第四节一、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美国犯罪学家格卢格克夫妇的调查身体结构属中胚叶型的最多气质上表现为不稳重,冲动、攻击性态度上表现出敌对性和反抗性身体特征表现为发育过程中有异常或障碍智力上表现为思维的直接性和易受暗示家庭环境存在许多问题美国犯罪学家格卢格克夫妇的调查

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体型之比较一、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日本犯罪心理学家佐伯茂雄认为克制欲求不满的耐性非常缺乏在社会生活的竞争中表现气馁从本位主义考虑个人问题,责难他人常因过分冲动即兴行事,热衷追求感快乐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错误的人生观江湖义气亡命称霸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法制观念缺乏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认知结构的片面与缺乏自省13岁的小强为骗保费毒死父母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情感特点情绪体验的原始性、低级性情绪的易激动性和外露性情感的浅薄性情感的极不稳定性自尊与自卑并存情感的冷酷性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两重性适应社会的意志反社会的意志强弱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冒险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豁出去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易受暗示性河南某县少年犯罪团伙毒蛇帮正在伺机作案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动机特点内容多样性贪婪性动机突出动机产生的情景性强烈的情绪性无意识动机比较显著不稳定性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某省少年犯管教所1050名犯罪少年的犯罪动机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个性特点智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占多数气质类型中,暴力犯罪强型居多,非暴力犯罪弱型居多性格倾向中外向型居多田英忠对300名少年犯进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结果人格因素比例(犯)比例(学)人格特征聪慧性高分7%高分58%文化低、抽象思维差有恒性高分17%高分40%社会责任感低、不认真独立性依赖、附和实验性高分17%高分56%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自律性低分61%低分3%缺乏自制与自治乐群性高分62%高分21%善于交际、不拘小节兴奋性高分65%高分21%活跃、兴奋、热心忧虑性高分63%高分9%多烦恼、好担心敏感性高分63%高分8.7%感情用事紧张性高分57%高分7.5%情绪紧张不安怯懦与果断4.126.35怯懦、易受外界影响内向与外向6.975.38兴奋、外向适应与焦虑6.855.76焦虑不安二、犯罪少年之行为特征模仿性冲动性凶残性结伙性互感性戏谑性易变性案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间:2002年5月20日地点:河南省郑州市齐礼闫乡案情:17岁的李岩林因为对父亲抛弃母亲和家庭的行为极为不满,竟然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年仅6岁的李海林从楼顶扔了下去活活摔死。心理分析:父亲的背叛与父爱被剥夺,因妒生恨,导致李岩林理智的丧失而犯罪

图为被警方羁押的李岩林孩子交友不慎迷恋网吧和游戏机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我国当前少年犯罪的三大原因教你写字

下面是赠送的PPT模板不需要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感恩父母天冷时,是他们给你送来温暖有时,他们会对我们发火感恩父母感谢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感谢你们给了我自由的空气感谢你们谆谆的教导殷殷的嘱托我长大了而你们却老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祝你们永远健康愿天下所有的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