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张仲景其人其事一、张仲景其人其事范晔的《后汉书》、陈寿《三国志》不为仲景立传,使著名医家隐没不彰,是史官应负的责任。唐甘伯撰《名医传》(此书已佚),关于仲景仅寥寥数语:“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同郡何颙在为仲景占卜前程时说:“君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可能是他弃官从医的始因。一、张仲景其人其事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50~219年)曹操刘备此时正值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天灾连年不断。了解其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
与仲景同时代的还有二位名医:董奉、华佗。此三人号称“建安三神医”。可惜二人均无传世的著作供后人学习,只徒留其名罢了。二、关于《伤寒论》《伤寒论》全书397条,113方,用药84种,共计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从形式上看可谓是一本“小”书,但若从内容和思想看,又是一本巨著。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二、关于《伤寒论》舒诏曰:“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俞昌曰:“《伤寒论》一书,天苞地苻,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徐灵胎曰:“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百病可通。”李培生:“不读伤寒论,不足以为中医。”后人称此书“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二、关于《伤寒论》一)学术渊源理论渊源(这种渊源关系明确反映在其自序里)全面继承总结了汉代及以前的古典中医药理论知识全面继承总结了汉代及以前的医家经验充分记录了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关键: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关键源于《素问·热论》里的六经分证理论二、关于《伤寒论》二)学术成就1.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2.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3.保存了大量有效的方药4.寓含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与方法二、关于《伤寒论》三)成书年代公元200~210年《伤寒杂病论》成书条件:社会背景……科技背景……家境激励……个人素养……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晋唐时期:对《伤寒论》进行搜集、整理、编次,使散乱的仲景原书得以流传,并开创了方证相类的整理研究方法。王叔和,是伤寒学派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大约在公元276年,距仲景去时不远。皇甫谧:“撰次仲景,选论甚精。”)
孙思邈,对《伤寒论》整理研究采用方证相类方法(《千金翼方》卷九、卷十收载了《伤寒论》全书内容,现被认为是最早的版本,大约在公元682年。)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宋金时期:研究者渐多,研究《伤寒论》专著不断问世,形成《伤寒论》研究第一次高潮伤寒八大家的出现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
宋代伤寒大家涌现,最有成就者有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二卷)、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六卷)、朱肱(著《南阳活人书》二十卷)、许叔微(著《伤寒百证歌》五卷、《伤寒发微论》二卷、《伤寒九十论》一卷)、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二十卷)等。他们与王叔和、孙思邈被称为宋及宋以前研究《伤寒论》八大家。
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宋金时期:研究者渐多,研究《伤寒论》专著不断问世,形成《伤寒论》研究第一次高潮伤寒八大家的出现林亿等对《伤寒论》的校刊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是逐条全面注解《伤寒论》第一医家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明清时期:形成《伤寒论》研究第二次高潮医圣、医经的说法出现学派分立:(维护旧论派、错简重订派、辨证论治派)(柯琴以方类证《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以法类证《伤寒贯珠集》、沈金鳌以症状分类《伤寒论纲目》)温病学派——脱离发展壮大“东学西渐”——中西汇通派(其前驱是唐宗海)二、关于《伤寒论》四)发展沿革近现代研究:50年代:白虎汤治流行性乙脑,茵陈蒿汤治疗肝炎60-70年代: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80-90年代召开全国、国际性仲景学说研讨会1991年成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利用现代科研手段探讨证候本质、经方作用机理,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定量化等均有显著进展。日本《伤寒论》研究取得不可忽略成果。新加坡、法国对《伤寒论》也有一定研究。二、关于《伤寒论》五)流行版本宋本(官本、治平本)(1065年)宋代林亿校正(原刻本不复见)目前最为流行的版本之一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成注本(1144年)金代成无已《注解伤寒论》第一本逐条注解《伤寒论》原文的书籍后世医家经常使用的版本之一三、《伤寒论》之“伤寒”广义:
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更狭义:太阳病伤寒表实证。《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西医: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一)六经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一)六经六经是后世医家对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三阳的简称。六经的分类:依据阴阳学说,结合阴阳气各自量的多少而划分。六经实质,主要有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部位说、阶段说、症候群说等等二十多种观点。《伤寒论》的六经,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一)六经由于六经各分手足二经,经络又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阴阳,通行气血,流布津液,因此六经实际上是总领十二经脉及其所属脏腑以及阴阳、气血、津液、精神的生理功能,是将人体分为六大功能体系。虽用“六经”命名,并非专指经络。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一)六经《伤寒论》与《素问·热论》六经之不同《素问·热论》《伤寒论》实质经络包含经络,但不拘于经络发病性质热、实寒、热、虚、实传变计(依)日传变依证定传变(辨证)治疗汗、泻两法,针治为主八法具备,针药结合,药治为主意义只能作为分证的纲领不能作为论治的准绳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六经病,是人体感受外邪后,六大功能体系在和外邪作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证候群。六经属于生理概念,六经病则是病理概念。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六经病的特殊发病方式直中:病情严重,初起即为三阴病的称为“直中”。两感:初起即表现为互为表里的一阳经与一阴经同时受邪发病的称为“两感”。合病:初起即表现为两个阳经或三个阳经同时受邪而发病的称为“合病”。并病:先有一经病证然后逐步出现另一经病证,从而两经病证同时存在的称为“并病”。直犯:风寒之邪直接中于阳明、少阳经者。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一般来说,正虚邪盛,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正复邪退,则病证由里出表,由阴转阳。无论病证由表入里,由阳入阴,还是由里出表,由阴转阳,皆称为传经。所不同的是,前者属邪胜病进,后者属邪衰病退。传变无一定次序,但有规律可循:津伤从热化,气伤从寒化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影响传变的因素正气强弱;邪气轻重;治疗当否传变途径主病“从肌表皮毛而入”之说传变依据 脉证
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二)六经病常见传经方式循经传:病情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越经传:病情不按六经排列次序而隔一经或多经相传表里传:疾病由相表里的两经相传首尾传:病邪由太阳而内陷厥阴的病情演变方式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三)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它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的生理功能与受邪后的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进而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治法和处方等问题的一种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三)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少阳病:亚急性期,病在半表半里(胆、三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三)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肾),病机是心肾虚衰。治以或回阳救逆,或育阴清热。厥阴病:末期(终末),病位在里(肝),病机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因。治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三)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特色
以六经病为纲,汤方证为目六经辨证的意义(定位、定性、定量、定向)辨疾病病位:表里、脏腑辨疾病病性:寒热、虚实辨疾病发展趋势:阳证转阴-加重;阴证转阳-向愈。
不仅为外感病诊治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辨治提供了一般规律。
四、《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三)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的诊疗特色治则不外扶正、祛邪治法首见八法具备药物、针、灸、食疗相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典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集
- 2024年美容师考试模拟题与亮点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的市场信用体系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标识解析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食品检测数据解读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探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质检员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试题及答案
- 考试前的美容师心理调适方法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练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学国际标准与影响试题及答案
- 【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特点探析6700字(论文)】
-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 会务活动策划方案
- 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实施方案
- 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国际经验及中国编制方案的设计
- 青岛宏文国际学校入学考试真题
-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2023一2024学年下学期 七年级数学期中素质评估试卷
- MOOC 数据库系统(中):建模与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光伏项目备案授权委托书
- 乙肝两对半医学课件
- 2024宁波枢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