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五下《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_第1页
小学语文 五下《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_第2页
小学语文 五下《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_第3页
小学语文 五下《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_第4页
小学语文 五下《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那城那水那艇——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讲人: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夏沁雨设计理念本课时的设计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在交流分享中学生体会威尼斯小艇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尼、艄、翘”等生字,指导书写“艇”,并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生在品读中了解威尼斯小艇的外形特点,体会语言美。3.学生通过示意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整体感知文本,通过交流用自己的话介绍水城威尼斯。教学过程板块一:了解单元主题(一)通读导语,知悉主题1.师:同学们好!我是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的夏老师,今天夏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P1)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请同学们翻到第七单元的导读,(P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单元导语: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2.师: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会发现,世界各地的风景是精彩纷呈各不相同的,正所谓移步换景。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跟随作者的脚步,把目光放远,到世界各地,领略万花筒一般的风景。(二)了解要求,明确目标1.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把景物介绍得形象生动的,还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搜集所写地方的资料,会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2.师:好了,就让我们带着清晰的学习目标,穿梭时空隧道,来到本次旅程的第一站——威尼斯吧!(P3)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P4)板块二:走进水城威尼斯(一)观察插图,直观感知1.师: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出国门,万里之遥,有这么一个地方,蜿蜒的水巷环绕着一座小城,水上的小岛犹如繁星点缀在荡漾的清波之中。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去看它,许许多多的名人为它书写赞歌。(P5)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我们先观察课文插图,直观地感知一下水城威尼斯吧!2.师: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威尼斯有怎么样的特点?(PPT+生音频)生1:这座城市建筑都是靠着水边的,有种水气淋漓的感觉,船很多,小船都有高高的桅杆,林林密密的聚在一起,肯定是人们的出行都是靠小船的。生2:我发现威尼斯的建筑很有特色,外墙颜色特别鲜艳,河道旁边的雨棚也是色彩斑斓,感觉威尼斯人们的热情、阳光。(二)分享资料,加深了解1.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是的,这就是威尼斯,一座闻名世界的水城。可以说,水,就是这座城市最明显的符号。水城威尼斯闻名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纷涌而至。(P6)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威尼斯的相关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威尼斯跟大家分享一下吧!(PPT+生音频)生3:威尼斯这么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查了资料,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市。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P6-1)生4:我查了资料,发现威尼斯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1年,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威尼斯古迹很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这些建筑与我们国家的建筑很不一样。(P6-2)生5: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威尼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景色秀美,历史文化深厚,每年前往的游客达500万人以上,可是当地的人口他们才只有36万人。全城有117条大大小小小的河道,依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示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所以威尼斯的小艇同样特别有名!(P6-3)(二)拓展阅读,领略风情1.师:是啊,威尼斯之所以文明于世,是因为它是一座水城,可以说,是水,形成了这座城市的气质。(P7)在课后的阅读链接中,朱自清先生对威尼斯也有形象的介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读这段文字吧!2.师:这样的城,那样的水,凌凌波光,城水相依,透过文字,我们就喜欢上了威尼斯。(P7)板块三:认识小艇刚朵拉(一)品读文本,认识小艇1.师(P8):通过刚才的交流分享,我们对于水城威尼斯有初步印象,那么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又是出一座怎样的城市呢?(P9)文中第一自然段,简短的一句话,就把威尼斯的城市特色告诉了我们。谁来读读?(PPT+生视频)生6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第一自然段)2.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信息?生6(P10)继续说:威尼斯坐落在水上,世界闻名,说明它的名气很大,所以会引来世界各地的人到这游玩。因为在水上,所以小艇就很重要,与我们平时在陆地的交通工具汽车的重要性一样。3.师:读得好,也说得好,你能够从短短的一句话中得到大量的信息,真会读书。(P11)这里有一个词“纵横交错”,同学们知道什么意思吗?(PPT+生视频)生7:我知道,纵就是竖,纵横交错就是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因为课文中说的是河道纵横交错,可以想象出河道很密集,威尼斯不愧为水上城市。(二)随文识字,指导书写师:你的理解很准确。是的,正因为河道纵横交错,所以要去参观这座城市,就必须要坐小艇。(P12)我们来看这个“艇”字,根据形声字构字法,左边“舟”字作偏旁表形,“艇”肯定和船有关,是的,它也是一种船;右边的字是“廷”,表读音,这个字念“艇”!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边书写视频,边讲解):“左边舟字旁,折要挺拔,变横为提,不要出尾巴;接着写撇横,注意下横稍稍短一点,再写横折折撇,捺画要舒展。整个字左边长,右边短,撇收,捺展。”(三)自读课文,标注重点1.师(P13):那么,威尼斯小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它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做上标记。2.师:现在请同学来说说(PPT+生音频)生8: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P14出示原文,学生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稍微停顿)这里有三个比喻句,都说出了小艇的特点,第一个比喻句说它像独木舟,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第二个比喻是它像新月,因为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第三个比喻是说它像水蛇,行动轻快灵活。3.师:找得非常准确,归纳起来,小艇的特点是——又窄又深,两头翘,行动轻快灵活。这里需要点明一点:在这段话中,第一个句子并不是比喻,因为独木舟也是船,艇也是船,同一类别的事物不能算作比喻句,这个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其实是类比。不过同学们不用刻意去深究,只需要知道作者通过三种事物来作比,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就行了。(四)品读写法,加深体会1.师(P15):同学们,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一下画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第二自然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2.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PPT+生视频)生9(P16):我们都没有见过威尼斯的小艇,并不清楚是什么样的,但文中说它形状像新月,行动又像水蛇特别灵活,这样我们脑海中就好像有了小艇的画面,在水中穿来穿去,特别形象生动。(五)仿说句子,学以致用1.师:说的真好,(P17)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课文的例子,也来介绍一种事物呢?(PPT+生音频)例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要求:用“像……;仿佛……”介绍一种事物。生10:天上的朵朵白云簇拥在一起,像一团团的棉花糖;一阵风吹过,云朵变了模样,仿佛一只只可爱的小绵羊。师:你的这两个比喻用得真形象,把白云柔软、多变的特点说得非常贴切,为你点赞。板块四:梳理文本理思路(一)梳理文本,理解内容1;师:同学们----(P18)坐着这样的小艇,穿梭在城市中间,肯定别有一番趣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介绍威尼斯小艇时,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P19)请大家按下暂停键,默读全文,借助列小标题或者做思维导图的方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示意图+生音频)生11(P20):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三个方面,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小艇的外形特点,第三四自然段写的是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第五六自然段写了威尼斯人做生意,去郊游,去祷告,去看戏,都需要小艇,所以第三个方面我用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小标题。生12(P21):我也认为课文主要写了威尼斯小艇的三方面内容:一个是外形特点;一个是船夫是驾驶技术特别好,在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就直接说明了,是个中心句;最后就是人们工作和休闲都需要它。(二)课堂总结,引发思考师(P22):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